·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戒律很重要,不学戒律不能成就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2-05-20 12:28:08
关键字:戒律,八关斋戒,疏钞,演义,布施,修福
【 点击数:362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346集   2012年5月18日讲于香港

持受斋戒查询“日中时刻”的网址:http://www.time.ac.cn/serve/sunriseset/test.asp?Year

 

“疏”、“钞”、“演义”的含义与关系

  “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执着理,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就不需要念了。不念怎么样呢?不念将来随业受报,肯定到三途去了。这就是“落空之祸”。理明了当然好,理不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肯念,只要你真信、真愿,你决定得生。

  “《钞》曰:‘假使骋驰狂慧,耽着顽虚。于自本心,曾未开悟,而轻谈净土,蔑视往生,为害非细。’”

  这莲池大师说的。“疏”是他老人家着的,“钞”也是老人家着的。“疏”是解释经的,就是经的注解。注得太深了,你看不懂,在做个浅显的注解,注解的注解叫钞,注解这个注疏,这叫钞。“疏”、“钞”都是老人自己著的。“疏、钞”如果还看不懂的话,还有演义,“疏钞演义”。演义是他弟子著的,他的学生著的,做得不错。当年在世,听莲池大师亲自讲“疏、钞”,等于说他的笔记。那么这些都留下来了,《莲池大师全集》里头统统有。

  这是假设一个人,心住在“狂慧”上,自以为聪明,自以为通达了,执着理,理是万法皆空。把世上修行全部都废除了,这种人叫狂慧。“耽着”在玩虚,玩虚认为什么都是空的,“空”的真实义他并没有了解,把“空”认为是“无”,这叫顽空。

  佛家讲“空”,难懂啊!为什么?“空”里头他“有”。“有”为什么说空?因为他没有现象。你说自性,自性真有,自性属于宇宙万有的本体,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有现象。

  古人比喻用金跟器作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黄金比作自性,把器比作四相。我们现在用现在的东西来比,比这个比喻还好懂。现在电视非常普遍,家家都有,每个人都喜欢看电视,电视的屏幕就是空,它什么都没有;但是,打开频道,它什么都有。什么都有是真有吗?不是真有,频道关了,它什么都没有。但是屏幕在,屏幕真有。屏幕里什么都没有,它能够现所有的境界。

  早年我们住在美国,美国有一百多个频道,这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你把电视关闭了,体就现前了。那叫本体,那叫无。无,它能够现有。所以,你不能够说它没有。它说空不能说它无,无中生有。所生的“有”,“有”还是“无”,屏幕上痕迹都不着。我们用这个来比喻自性,把这个频道比喻作能生万法。惠能大师所说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虽生的万法,万法是空的、虚妄的,不是真有。“有”,不是真有;“空”,不是真空。这才能把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屏幕,电视频道里面的节目你可以欣赏,你不能占有,你不能控制,你没有办法支配他,你只能够顺其自然。

  我们过日子把这个东西学会了,就很快乐了,就很幸福了,非常快乐!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就是没有控制、没有占有。多自在,多快乐!

  那么电视,天天给我们说法,天天在给我们示现宇宙人生真相——诸法实相,没人看懂。那看电视真看懂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成佛了。凭什么成佛的?看电视成佛的。电视就是《华严经》,不得了啊,都摆在眼前。迷就在此地迷的。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当下这一念,这一念觉就成佛了。所以佛法你说高深吗?不高深。妄想、分别、执着薄一点的人,很容易契入;妄想、执着很浓、很厚,这就比较麻烦,他不能觉悟啊!

戒律很重要,不学戒律不能成就

  我自己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犯的过失就像经上讲的完全一样。老师、同学善言劝导,我们没有在意,以为所悟的是证的,以为劝导我的这些人对于理没有透彻。真是罪过!像我这类人很多,我们到真正明了的时候才知道忏悔。明了不是容易事情。我如果不是每一天读诵大乘经论,怎么可能明白这桩事情。

  所以我对于经里面讲的诸佛如来、这些菩萨摩诃萨,都说这个法叫难信之法,我看到这一句体会非常深刻,它真难信。所以我对于一些听了之后就相信,我从内心里头佩服。你们的善根、福德比我强,我不如你们。我在经论上确确实实找到真凭实据,我才会相信,这么样一种人。这种人大概学科学、相信科学,都有这种执着;没有真凭实据叫我相信,那我不就变成迷信了。我在年轻的时候,这种性格很强,连章嘉大师都看到。

  这个老人对我使用的方法非常善巧。因为年轻,以为佛经上的道理深、广,是很好,值得学,哲学。佛经里面讲的修行方法,那个是生活规范。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三千年前的印度人,那是他们的生活规范。时代变了,怎么可以过那种生活。尤其我们中国人,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戒律是没有办法接受的。我们学他的智慧,学他这些道理,不学他的生活方式。我感谢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圆寂走了。他要不走,这个关我还是破不掉。他走了,我跟甘珠活佛在火化场,他的火化炉是单独建立的,不跟人在一起,单独建立。甘珠点火,我在场。火化之后,甘珠活佛在那儿搭了个大帐篷,守七天。我在他帐篷里面住了三天,三天三夜。老人对我非常好,很关怀,很照顾,象父母一样,非常感恩。三天三夜,我在那里想他教了我些什么。

  这一回想,第一个概念就是“戒律很重要”,为什么老给我讲这句话?每一次我去看他,我离开的时候,他都送我到门口,在门口就讲这一句话:戒律很重要!所以这一句话我听了几十遍。我们一个星期见面一次,这个印象太深刻了,他不啰嗦,很轻、很慢,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这句话印象太深了,我就想这句话的意思。想了一两个星期,想通了——这是成佛的方法,这不是世间法。世间的理在中国三代,夏、商、周的理就不一样,它有修订,有改变,适合于现前。象现在的法律,国家的宪法隔几年就要修订一下,为什么?不适用了。这是成佛,这不是世间法。这个法要一修订就不能成佛了。我就想通了这一点。那这个就很严肃,这戒律就非学不可了。不学就不能成就。这个道理想通了的时候,我才真正想修、想学。

  道理要没搞清楚,怎么跟我讲,表面上敷衍,不会做。心里没印象,表面敷衍。章嘉大师看到,李老师看到。李老师劝我修净土,章嘉大师劝我戒律重要。所以我这个根在章嘉大师奠定。他老人家不走,我怎么会反省?我怎么会那么认真去想?所以说他老人家走了,把我度了,得用这种方法才能度得了我。要不然,他度不了我。知道扎根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根扎在戒律上。

  那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十年前,十年到十五年的时候,我们在世界各处行走,看的很多,戒律重要,我们要常讲。净宗协会成立是在美国,在旧金山,我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对戒律这方面,行门,我们订了五个科目:十善业道、六合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

  我们必须学的:十善、六合、三学(戒定慧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很简单,人人都能够记得住,重要的是真干。从哪里干起呢?从十善干起。这么多年来,没有人去做。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古人都能做得到,我们现在人做不到?我就想这个问题,细心去想,去观察,就明白了。古人能够做到的,是这个根从小就教好了。看到古籍里所记载的,中国古人教学,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叫胎教。胎教在哪些家庭呢?大家。这个大家就是在社会上做官的人家,一般做县长以上的,做过父母官,这种就是世家了。世世代代读书人,世世代代都会做官的;再有就是学术,世代传承学术的,象孔子、孟子;再就有工商业成就的,这是技术。诗词歌赋,这都属于技术,也能成为世家。所以是大富大贵。这些人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他就家破人亡。要重视修善积德,对这个非常重视。

  所以小孩的教育很严格。小孩儿一出生,父母是小孩儿的榜样。所以《弟子规》,现在人都不懂得了,以为这是教小朋友的,怎么个教法不知道。《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来给小孩看的。小孩看会了,他就完全学到了,绝不是教他念的。因为小孩出生的时候,父母都还很年轻,二三十岁,自己的父母都在。你怎么样对父母、对长辈、对兄弟,做出来,让这个小婴儿,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扎根教育。父母不能做到没用处。你就教他念,教他怎么个做法,他不服气。他看到你没做到,你叫我做,你没做到,你骗我,不相信。所以那个一千天,做母亲的人很辛苦,为什么呢?要把他照顾到,不善的东西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这个一千天,他看的、听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全是善的,没有恶的。所以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一千天培养出来的,一生不会改变,他就是大善人。这个根基扎的好。

  古时候这样的根基,然后再出家学戒律,那还有什么问题呢?轻而易举。一看到戒律,本身一大半都做到了。那回头看看现在,根没有了,这个根至少丢掉两百年了。佛法几乎就灭掉了,根没有了。我们现在认真努力补这个根。补这个根不是念、不是背,是真正把它做到。这就是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的。讲到戒律,他说戒律,受戒是形式,形式不重要。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就是特别强调,佛法要重视实行,不在乎外表。那个受戒仪式有没有没关系。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只是传皈依给我,没受戒。告诉我,戒律,你能做到一条,这一条就受了。为什么?不受你怎么会做到呢?你能做到两条你就受了两条,世间人不承认你,佛菩萨承认。在这个世间受个戒,拿个戒,世间人承认你,佛菩萨未必承认你。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重视!戒律搞清楚、搞明白,如何把这条戒律做到。而且戒律是活泼的,不是呆板的,通情达理。如果你不懂得,你坚固地守着,有时候反而造罪业你还不知道。比如说不妄语戒,坚持不妄语,佛经里头有这个公案,故事。有一个猎人,打猎追一只兔子,走到三岔口路上,兔子往哪里跑不知道,正好这里有个修行人,不妄语,问他有没有看到兔子?看到了。从哪里走了?指一条路,指错了。他看到这边,他指到那边。这不妄语了吗?这是什么,妄语救了两个人:救了兔子的命,救了猎人这次杀生没杀成。两个都救了。这就是戒律有开缘,这个时候不叫破戒,叫开戒。这你要懂得什么时候这个戒要开,什么时候不能开。要懂得开、遮、持、犯,你才能持戒。如果不懂的话,那你就做不到。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要讲清楚、要研究明白什么状况之下怎样做。最高的一个原则要利益众生,不能害众生。

  经上有一段故事,好像是波斯匿王,有一天吃东西吃的不高兴了,下命令把这个厨子杀掉。夫人,就是皇后,那一天正好持八关斋戒,她为了救这个厨师,八关斋戒全破掉了。对不对呢?对。厨子没有什么大问题,不该死,不能杀人。全破掉,骗国王。到第二天,国王气消了,很感叹,厨子不应该杀。杀了,你看,现在吃东西味道都不对了。夫人告诉他,厨子在。怎么在?把这个故事一说出来,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切都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所以有开缘。

  经上还有个故事,阿罗汉。阿罗汉要出门去弘法,跟着一些现在讲的企业家,古时候叫商主,做大生意买卖的人,跟着他们的船。这个船上五百商主,带的金银财宝很多。里面有一个人起了恶念,想把这些同伴通通害死,财产独吞。阿罗汉有他心通,知道了。这不能告诉他,告诉他他头一个杀你,杀人灭口。阿罗汉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把他杀掉。趁他没有注意的时候,把他杀掉。这破杀戒,这是对的。救了他,也救了一船人,救了这四百九十九个人的生命财产,保全了。让这个人不堕地狱,他虽然动念头,他这个念头没有成功,他的罪就轻了,就不堕地狱了。所以你看看,通通都救了。那这个时候,坚持不杀生,这不可以,那这些人全都造作罪业了,杀人的人要堕地狱,这些被杀的人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还有这些财务,讨债还债,纠缠不清,多少世都搞不清。阿罗汉有智慧,这个手段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所以,因果要看透,才知道怎样去做。总之一个原则,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个最高指导原则。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一个总的目标、总的方向。能够明了,能够守得住,不至于有大过失。我们因为看到,这么多年来看到——出家人不能守沙弥律仪。沙弥戒,不要受别的了,最低的。在家人不能守五戒。所以想到过去那种教育,过去的社会,让我们感到儒、释、道三个根的重要,所以这才提倡扎三个根:儒家的根,《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特别强调,这十年来也有一些效果。这都是好事。

  但是,能不能把我们的修行、持戒的修行,恢复到过去的那个样子呢?不过说过去很久,回到过去六十年那就不错了。六十年是二次大战之后,七、八十岁的人就很清楚当时的环境,比现在好的太多。虽然说不行了,比现在好的太多。就象三十几年前,中国人讲三十年叫一世,世界的“世”,三个世,三十年叫一世。跟三十年前比,也差距很大。三十年前我到香港来讲经,香港还很纯朴,一般讲是花花世界,跟现在比那就很纯朴。香港一般的楼层,大概就是十五六层。最高的五十层,那时候刚刚建好,一年左右。新的楼层,五十层,那个窗户是圆的,现在还在。风气跟现在完全不相同,你买东西放心,货真价实,不会有欺骗你的;饮食真干净,小摊子上吃都很干净。现在都不敢吃东西了,看到这些东西都提心吊胆。变化太大了,所以有这么多的灾难。这些灾难其来有自,不是偶然的。

修大福报并不一定要好多钱,而在你的恭敬心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家境非常清寒,只有两文钱,她经过这个寺庙,将两文钱恭恭敬敬地供养三宝,住持老和尚给她诵经回向,给她祝福。以后这个女孩子做了王妃了,有钱也有地位。想到过去,小时候曾经在这个庙里头结了缘,这一次再到这个庙里去进香,带了一千两黄金供养三宝。老和尚叫他徒弟给她回向,老和尚还在。她就去见老和尚,“我年轻的时候,两文钱你亲自给我回向;今天我供养一千两黄金,你怎么让你徒弟来给我回向?”老和尚说,“过去,两文钱,你的诚敬心百分之百,真正诚敬,我不替你做回向对不起你;今天你大富大贵,这千两黄金在你算不了什么,你的心没有从前虔诚,没有以前那么恭敬,我让我的徒弟给你回向就可以了”。

  这就说明,修大福报,并不一定要好多钱。福报大小在哪里?在你的恭敬心。你的诚敬心,不在乎这些物品,物品尽心尽力,就是圆满。这个道理要懂。所以,穷人能修大福报,大富大贵未必修大福报。风水轮流转,这些贫穷人来生大富大贵,这富贵人来生变成贫贱。这个风水轮流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奉持斋戒,大乘义章,第十二卷。防禁,故名为戒。”

  戒律多半是禁持的。象五戒,杀生不能做,偷盗不能做,邪行不能做,妄语不能做。这些都教你,叫禁戒。

  

“斋”是过中不食,本义是把心里的不干净的东西清理掉

  “洁清,故名为斋。”

  日中一食,确实能保持我们的清净心,把我们贪、嗔、痴的烦恼逐渐地远离。这是斋的作用。那一天吃一餐行吗?行。佛菩萨行,出家人行,在家人也行。那工作很繁重啊?也行吗?也行,我亲眼看见的。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日中一食,而且吃的很少。我跟他的时候我三十一岁,老师那一年七十岁,他的工作量很大,大概是五个人的工作量,一天只吃一餐,行吗?他吃了几十年。我跟他学经教,我也学他一天吃一餐,我吃了五年。离开图书馆到台北去讲经,住在韩馆长家里,韩馆长就压迫我:不行,你一天吃一餐不可以。我说为什么?将来万一身体不好,人家怪我没有照顾好,我承担不起。要我吃三餐,怎么办?我以前一天吃一餐,确实,一餐,这个小饭碗三碗饭。吃一餐的时候,每一餐都是三碗饭。这叫我吃三餐,好吧,一餐吃一碗,还是一餐的量,分三次吃。采取这变通方法。不简单,我在她家住十七年,不是短时间。

  那个十七年,我没地方去,走投无路,要不然就还俗,哪个寺庙都不收,不收讲经的,赶经忏的收。所以都劝我:放弃讲经,学经忏佛事,我们大家都在一起。我出家不是为赶经忏的,不是为这个发心的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那学释迦牟尼佛得托钵。在台湾托钵没人给你,现在不做行托钵了,警察还取缔。所以接受韩馆长这一家人供养。我们的讲经没中断,她修了大功德,她现在往生了。过去走的时候,她在天道;大概也就这两三年往生的,先在天道呆了一段时间。所以“斋”跟“戒”我们要分清楚。

  “四分律,音义。”这一段念老的注解,注得很长。

  “戒,亦律之别义也”,是律的别义,所以通常我们把它称作“戒律”。

  “梵言”,梵语,古印度话,叫“三婆罗”,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禁”。所以“戒者,亦禁义也”,就是禁止。

   “斋者,谓不过中食”。这个中,就是日中,太阳日中。不过日中,在日中之前。所以“持午”什么时候吃饭呢?大概十一点钟,到十一点半,这是不会过中的。十一点半之后,有可能过中。所以持斋要用什么?最好用天文日历。每一天日中的时间都不一样,每一天差四分钟。所以我过去在台湾初学佛的时候用天文日历,今天几点几分几秒日中,天天不一样,那个日历上就注得很清楚。而且地方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叫时差。天文日历的时差就分的很细,给你分成几分几秒。我们在哪个地方,守哪个地方的时间。听说还有些法师,持午很严格,到了美国,他吃饭的时候他就想到台湾的时间——台湾还没有过中,没有过已经过了,没关系,我用台湾时间。如果这个话能行得通,你永远不会过中。为什么?每个地方“中”不一样。这都不是真正持午的。真正持午,没有这种事情。

  所以,“正午,以为正时;以后为非时”,过午之后,就是非时。“时者,宜食;非时,则不宜食”。这是佛所定的。

  (持受斋戒查询“日中时刻”的网址:http://www.time.ac.cn/serve/sunriseset/test.asp?Year

  那么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他也是在印度到处讲经说法,时差也不一样。印度跟我们这时差,差好几个小时。所以,这个“正时”要依自时自地,这才是正确的。我们到哪里旅行,要依当时的正时,这个才是正确的。

  “不过中食(即常言之过午不食),名持斋”。《南山业疏》,道宣律师的:“斋,谓齐也;齐一其心,或言清也。故持斋者,以清心之不净也。”就是把心里头不干净的东西把它清除掉,这个是“斋”的本义。所以每一天吃饭的时候,要把心里面不干净的东西除掉,要做这个观想,这是真正的斋义。佛每一天给我们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你一定要吃饭,希望你吃饭的时候观想这桩事情。心里面最好的、不干净的、不善的念头要放下,善的念头也要放下。为什么呢?与自性就相应了。要知道,善与不善都叫做“业”。你看,善业、恶业都叫做业,清净心里头没有业。念佛人叫净业。记住,净业里头没有善、恶。善,不净;恶,不净。善也不净。

  那要不要断恶修善呢?要。要断恶,要修善,但是心里头不要执着。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留修善的相,这样你的心就清净。这种断恶修善都叫做净业,净业是往生真正的道理。心净则佛土净,心净这才能往生,心不清净不能往生。所以善、恶业我们都不要,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了。你心里头有善业,生三善道;心里面有恶业,你就生三恶道。所以,三善道跟三恶道是平等的,都是业报。恶业要到三恶道去把它消掉,恢复清净;善业,到三善道去消掉。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业,没有天堂、地狱。善、恶业是因,天堂、地狱是果报。所以,它是平等的。造什么业,受什么果报,是业感召的果报。那个果报不是从外来的,与佛菩萨不相干,与上帝也不相干,与天地鬼神不相干,与人也不相干,自作自受。这个道理总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说了,“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所以,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经上这个意思很好,我们什么时候会想到,要清理心里面这些不净:恶不净,善也不净,这个不净通通都包括了。怎么把它清理呢?让你在吃饭的时候。你每天都要吃饭,吃饭都要想到:我要清理不净,我的饭菜要干净,我的心也要干净。这意思好。

  “又会疏云:斋戒,即八斋戒,及摄大小诸戒。盖夫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正法住灭,皆一由之。”

  这个意思很深、很广,也非常重要。“戒为无上菩提本”。佛灭度的时候最后的遗言,教我们“以戒为师”。佛不在世了,我们以什么人做老师?“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佛希望我们能持戒、能吃苦。为什么呢?你心就定了。烦恼、欲望才真的能放下,你才能够解脱,你才能成就。这是佛陀真实教诲。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