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大儒大道大佛是靠肯吃苦守规矩获得的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2-02-21 16:40:27
关键字:儒释道,教育,成就,依教奉行
【 点击数:277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95集  2011年9月15日讲于香港

 

     慈禧太后对传统文化、对佛教不重视,她相信鬼神。满清亡国之后这一百年,没有人讲了,在社会上听不到了。所以中国人对儒释道非常陌生,讲的人没有了,做的人更没有了,不知道中国过去有这些好的东西。 

     06、07年我们在汤池小镇做试验,当地的居民都惊讶,怎么中国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不知道?我们相信不止这个小镇,几乎遍及全国,都不知道祖宗这么好的东西,丢掉了,丢得干干净净。到外面去找,找不到好东西,找不到能够帮助中国社会安定的东西。现在外国也乱了,外国人到中国来找,到印度去找,找佛;到中国去找儒、找道。他不晓得,佛在中国,不在印度了。这个东西还在,可是,没有真信,没有诚敬,找到了也没有用处。你不懂啊!没人教了,这才是真正的危机,这是真正的麻烦处,令人担忧。 

     不过知道苦了,想回头了,这是一个好信息。真正要回到理智,像中国近代史里面所说的,可能至少也得要三代,我们是决定见不到的。三代要有传人,真正的大儒、大道、大佛,真正有肯吃苦、肯守规矩的人来带头做榜样。不能吃苦是决定做不到的。“信、慧”两个字真难啊! 

     …… 

      现在人没有智慧,现在人拼命所追求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所以知识很丰富,他表现的是心浮气躁。如果他有智慧,他所表现的是非常安详、稳重,你能看出这样子。 

     我这一生中看到一个人——章嘉大师,他的言行举止都好像是在定中,动作、言语很缓慢、很简单、很有力量。你跟他见面、交谈,你不能不佩服他,威仪就把你摄住了。今天我们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没有这样的人不能兴教啊! 

     没有智慧,就会把经典解释错误了。自己错了不要紧,如果影响社会大众,麻烦可就大了,全解错了。一般人先入为主,到以后有正确东西出现,他排斥:我解释的跟你不一样,你那是错误的。指责古大德解释全是错误的。这关系很大,大在哪里?社会动乱、地球灾难止不住,救不了。 

     要真正救自己,救自己不是救我们现前的灾难,救自己是不堕三恶道,这是最低的;像更聪明的人救自己,我不再搞轮回啊!那叫真的是救自己;最高的,我要成佛道,上、中、下三等。上等的要成佛;中等的要出六道轮回;下等是不堕三恶道,这叫救自己。不是眼前这些小事,这没有智慧全做不到。 

     大心要大智慧;中等的愿望要中等的智慧;小愿望,我来世还得人身,不堕三途,得小智慧。没有智慧通通做不到!所以,佛在此地讲有信、有慧闻法,难中之难。今天闻法的人有啊,说到信、慧闻法就少了,少之又少。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宗难信。今则,难得者能得,难闻者能闻,难信者能信。” 

     要再加上你有智慧,这难中真难啊!你还有智慧啊! 

     “佛劝行人,当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切莫错过,则真成错矣。” 

     你就真错了。这一次的机会太难遇到了,这个遇到是真不容易。你要真正知道这么难,你才知道珍惜他。“信”跟“慧”比什么都重要,“慧”一定从放下、从定中来,不是从多闻来。多闻是知识。定、慧,定中生慧那是智慧,是自性本有的。 

     我们看下面两首偈: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是故博闻诸智士 ,应信我教如实言 。
     如是妙法幸听闻, 应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广度生死流, 佛说此人真善友。 

     这个“善友”真的善知识。 

     …… 

     “普贤大士之德”,或者是“普贤大士之道”,都行!一个意思,就是十大愿王。我们有没有把十大愿王落实? 

     第一愿“礼敬诸佛”。我们心目中有没有对一切众生真诚恭敬,这一切众生中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无不敬”。这种真诚的礼敬好不好?他是珍宝,还是糟粕?现在的人看到古人的东西认为是糟粕,都应该丢掉。孝养父母是糟粕,不要了;尊师重道是糟粕,别重道了,都不要了。凡是古人的东西都是糟粕,都不要了,那眼前的灾难可有得受了。古人给我们的东西是健康的,真正是健康的。现在的食品改变基因,让你吃了,身上能生很多病,你还偏偏喜欢它。健康食品丢掉,喜欢吃这个东西,吃到死,不知道怎么死的,真冤枉啊!中国这个东西带给你身心健康、带给你家庭幸福,带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不要,那就没法子了。 

     我这个人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古圣先贤的东西学得不多,只学了一点皮毛。可是我识货,我知道这是好东西,我很想学,年岁太大了,现在只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之外,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真话!希望这个世间有救世之人出现。 

     怎样才能救世?肯吃苦,肯守规矩,把古圣先贤的东西演说出来。“演”是真正做到。讲清楚,讲明白,教导天下人,这个世间就有救了。 

     我们在汤池的经验发现:人是很好教的。我们开办之先,心里面想到,总要两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没有想到,三四个月效果卓著,我们大吃一惊,连所有的老师都感到非常惊讶。人怎么是这么好教的!就是没人教。证明了古人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也证明了佛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一教就会了。 

     所以,要“德遵普贤”,我们自己修养自己的道德,把普贤这个十条做到,这是高水平的。普贤之德跟大乘菩萨之德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完全一样,只是心量不一样。普贤的心你看名字上“普”,“普”是普遍,没有局限,菩萨的心量没有普贤的心那么大。他普到什么程度?遍法界虚空界。用大乘佛法来说,没有一个不是佛。《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普贤菩萨的行。普贤菩萨的心跟佛心一样大,跟虚空法界一样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他礼敬诸佛。那个诸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包括有情众生:上至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包括: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乃至太虚空,无所不包,这么大的心量。普贤菩萨的那一拜可不得了,跟我们凡夫不一样。 

     我看到一个光盘,上一次,北方一个同修送了我两片光盘,我看了,是附体,中日战争两个将军附体。中国一位将军、日本一位将军求超度,告诉超度的人,你们回向念他的名字,要观想,要想到他才管用,光念没有想到没用啊!他上不去。你一定要想到才管用。这个信息好啊!现在我们都是依照文字念,没有去想,那么念是白念了。念到一定要想到。念到“本师释迦牟尼佛”,心里真想释迦牟尼佛,就会有感应。光口念没想,不起感应。念“观音菩萨”要想观音菩萨,念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才管用。普贤菩萨那一拜还得了吗?遍法界虚空界,有情与无情他统统想到了,这个功德多是殊胜! 礼敬诸佛不容易,遍法界虚空界一法都不漏。 

     “称赞如来”亦复如是,都是那么大的境界。我们依照这个修,从经开端到末后,你就成功了。 

     开端的时候,你是个大心凡夫,这部经学完之后,你成了妙觉如来,超过了他。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普贤是等觉,超过是妙觉,就圆满了,这是“愿”。我们能不能记住?能不能常常放在心上?要能记得住,要常常放在心上,要认真努力去做,随时随地去做。第一个是礼敬,第二个是称赞。人起心动念,有善、有不善,善的称赞他、鼓励他;不善的不说,原谅他,不要放在心上,让他慢慢觉得惭愧,自然就断恶修善,改邪归正。这就对了,一定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召他。 

     第三是“供养”,全心全力,随分随力,我有多大的能力普遍供养,没有分别执着,平等供养。普贤菩萨的殊胜就是没有分别、执着。平等供养、普遍供养,他心目当中,一切众生全是佛,供养任何一个人都是供佛,供养蚊虫、蚂蚁也是供佛,那点真诚恭敬他永远不变。 

     “忏除业障”。过去、现前,烦恼习气很重,有意无意造作许多业障,天天忏悔。念念忏悔。“十愿”前面四愿真修啊!这个后面才随喜功德。 

     “随喜功德”非常重要,为什么?把自己傲慢嫉妒这个烦恼降伏住。别人有好事情不但不嫉妒,生欢喜心,赞叹他。如果自己有能力帮助他,还要帮助他、成就他,这是随喜。那个人修多大功德,你随喜他跟他功德一样大,你就得到了,为什么要嫉妒!为什么要障碍!随喜不费心力功德就获得。如果障碍,记住,造的这个业报非常重。他的好事影响的面多大,影响的时间多长,那就是将来你遭的恶报。你遭多大的恶报,受苦受难,你遭时间多长跟这个是一样的。不可以做啊!别的恶业没有提出来,这个特别提出来,他用意很深,是一般人很容易造的。 

     下面再“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请转法轮是请讲经。请谁呢?我们年轻的时候学《行愿品》就想到请谁。请人难,不如请自己。请自己学讲经,靠得住;请别人靠不住。求人不如求自己。逼着自己要发心,看到众生苦,看到地狱苦,讲经教学是大好事,为什么不干?要发心学释迦牟尼佛,一生就干这个行业,而且是个义务的行业,不收学费,什么都不计较。学生中有供养的,可以接收,生活能够维持够了,多余的要学印光法师,完全拿来做弘法利生。印光大师把四众的供养,办了一个印刷厂,“弘化社”是他办的,印经跟善书,劝善的书,他都在印。印的品质非常之好,在近代能称得上叫善本。印得好、纸张好,字也很大,装订都很好,里头很少错字,请那些专家学者来校对。所以“弘化社”的本子是好本子,可以用来做翻印的底子,希望更多的人读到佛经,能够发心学佛,请转法轮。 

     接着“请佛住世”。这总共七条,这七条叫“愿”,后面三条是回向。十愿里头“愿只”有七条。 

     “请佛住世”是第七,意思是住在一个地方弘法,不能乱跑。这桩事情李老师给我讲过两次。劝我住一个地方。我说,我非常想住一个地方,没有缘分,缘很薄。大家请你去讲经,一部经讲完就得走路;没有人建一个道场来供养你,没有啊!我们自己想建个道场都不行。到最后,缘产生了变化,逼着你非走不可,所以一生流浪。有那么一点点安慰的,就是看到释迦牟尼佛一生流浪,释迦牟尼佛居无定所。中国自古这些祖师大德有福报,能住在一个山头十几、二十年,甚至于一生不下山,大福报!我们没有这个缘。大福报要有大力的人来护持。中国过去护持佛法的是帝王,现在没有了,没人护持了。纵然有大富长者,不认识佛法,只是偶尔请你讲一部经修一点福,他就很满意了;而不知道这大福报,他不晓得。所以他们有请法师讲经的,没有办法让法师常住,这个他做不到。 

     后面回向。常随佛学,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就是回归自信。十愿要真做到不得了啊!普贤十愿,什么人是当机?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当机的。所以,行超普贤是这些人,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做不到。四十一个位次,从圆教初住开始学这部经的,这部经学完了,他就到等觉了,四十一个位次都超过了,他到妙觉位,你说这个法门功德多大!经初,开始学“德遵普贤”,你看到末后,“行超普贤”,证妙觉如来。这一句“德遵普贤”,前者“德遵普贤”与后者“行超普贤”,这里头藏的意思要懂啊!显示出这一部经不可思议。不但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修、所说、所传的第一经,这个意思在这里。四十八品经,第一品是序分,第二品还是序分,第三品依旧是序分,这个经的序分有三品,第三品是别序 。第一、二是通序,到四十七品成佛了。“行超普贤”成佛了,这还得了嘛!我们这部经学了一年了,现在快学完了,有没有“行超普贤”?没有!为什么?我们没有“德遵普贤”。如果我们真的是“德遵普贤”,肯定能够“行超普贤”。 

     这是第一遍,第一遍吃了这道菜,囫囵吞枣没吃出味道出来。希望第二遍要细心去品尝,细嚼慢咽,把他的味道尝到,叫法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四大菩萨在中国大乘是四根柱子,第一个是地藏菩萨:地藏代表什么?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能出生五谷杂粮,地底下含藏着无量的珍宝,这七宝都从地上开采出来的。大地含藏宝藏,佛用这个来表心地。心地里面含藏的宝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徳能,无量的相好。这三种无量,变现出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无尽的诸佛刹土依正庄严,用心地来显示,叫地藏。那开发宝藏用什么?地藏菩萨四个字:孝亲尊师。所以《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唯有“孝”跟“敬”,对父母的孝、对老师的敬能开发自性的宝藏,这不印光大师所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你要没有诚敬心,你没有办法开采宝藏。没有智慧,你不认识他。没有方法你不能开采,你得不到受用。所以要智慧,开采的方法是孝敬。地藏代孝敬。 

     从孝敬再提升,观世音菩萨,无尽的慈悲,救苦救难。拿什么来救苦救难?那从自性里开采出来的宝藏,这个宝藏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诸佛如来他所表演的、他所说的,用这个来救苦救难。如果专有慈悲没有智慧,祖师大德有一句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 

     观世音菩萨慈悲方便,如果没有智慧,副作用出来了。所以,第三位是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让孝敬、慈悲都行在正道上,不会产生副作用。 

     文殊的智慧,普贤菩萨的大行,普贤菩萨把上面的三样:地藏菩萨的孝敬、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工作、落实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这叫普贤。普贤菩萨十行,行的就是前面三个,如果三个不能落实不都全落空了。三个都落实,那就真管用了。 

     这是大乘四大菩萨,四大菩萨是一体,不能分开。现在人不知道,专拜观世音其他都没有了,所以他迷了,他没有智慧迷了。四大菩萨代表修得,佛代表性德,性、修不二,性、修一如,这个道理要讲清楚,然后大乘修学才是圆修、圆解、圆证,你得到的是圆满的。 

     所以“普贤是大行菩萨,表差别智”。差别智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用的智慧,样样都知道,“称为华严长子”。在华严会上,菩萨众里面,他的位子摆在第一,文殊摆在第二。 

     …… 

     普贤是在主位第一个,代表行,华严是以“行”代表第一,“解”为第二。文殊代表“解”。净土宗也是的,着重在“行”,观世音菩萨在这边,大势至菩萨在那边,重视在“解、行”。 

     所以你看菩萨所摆的位子,你就知道重点在哪里了,这个法门,《华严》,“行”第一,“解”第二。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供释迦牟尼佛,供迦叶菩萨跟阿难,也是迦叶代表行门,阿难代表解门,都是重在“行”啊!大乘教里头“行”摆在第一。 

     “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菩萨行愿当中第一,才称之为王。而他的作用是导归极乐。极乐世界就是华严的归属,这个意义太深了!
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利是利益,济是救济,救济苦难众生。利是无上的利益,这个利益无有穷尽,所以称大愿之王。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 咸遵普贤之德也”这个经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古人把这个经认为是《华严》和《法华》的归属。而《华严》跟《法华》是这一部经的引导。我们看梅光曦居士的长注里面就写得很清楚,这个用意非常非常之深!确实,一切经里面的第一经。 

     彭际清居士称本经为中本《华严》,称《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有道理!这三部经文字的份量有多少不同,《华严经》的份量大,《弥陀经》的份量少,但是内容没有丝毫差别,所以彭老居士把他看成一部经。细说是《华严》,略说是《弥陀经》,所以《弥陀经》用作课诵本最理想。这部经之中,所以称为中本,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阿弥陀经》的细讲,对于现在人学习是非常理想的一个本子。更难得黄老居士这个注解,注得太好了,对我们初学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学这部经就应该“德遵普贤”,你才能够真正得到这部经所说的真实利益,“三种真实”当中,“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你都能够得到,关键在普贤行。 

    “但此经中,世尊与方便中独垂方便,圆顿中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这是赞叹,也是实话,确实是释迦牟尼佛在方便当中“独垂方便”。方是方便,便是便宜,简单地说就是最适当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最容易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方法,这叫方便当中的方便,确实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圆顿中更显圆顿”。下面为我们说出来了方便于圆顿是什么,就是信愿持名。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