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广学多闻错误理念埋没了多少古今英才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2-02-20 20:23:11
关键字:广学多闻,一门深入,传统文化,成圣成贤,学佛
【 点击数:313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87集 2011年7月9日讲于香港

     “论法无厌,求法不倦”从这个地方看起。念老的批注,“上句觉他,下句自觉”。《净影疏》曰“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利方便”,这是晋朝小慧远法师在《无量寿经义疏》里面解释这两句。 

     “专乐求法”,这是求法不倦。“心无厌足,自利方便”,这句也是告诉我们怎样去求法,怎样去修学,“专”字非常重要。“乐”是爱好,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学一样东西,如果不能够生欢喜心,那就很难成就;如果充满了欢喜心,你肯定会成就,那为什么学东西得不到欢喜心?这个我们要深深去反省、要去观察。凡是得不到法喜,就是没有尝到法味。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味是什么?世间包括人间、天上,这个滋味、趣味比不上法味,是真的吗?我们几个人修法能尝到法味?为什么古人那么容易?我们看看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真的是法喜充满。看看诸佛菩萨,细心去体会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这一定有问题,绝对不是说我们的智慧不如古人,福德因缘不如古人,这个讲不通。这三方面实际上说我们都超过古人,但是我们的学习不及古人,一定还有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诚敬。印光大师常常告诉我们,“一分诚敬,你得一分利益”,这个利益肯定就是法味。你有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 

     那我们回过头来反省:我们有没有诚敬?在现前这个社会里头,“诚敬”两个字普遍的失掉了,不知道什么叫“诚”,也不知道什么叫“敬”。这桩事情不能怪我们,为什么?从小没有人教,那你怎么会知道?!这两个字是世间法里面成圣成贤、出世间法里头成佛成菩萨第一个因素,那我们要是没有,怎样努力的学都学不像,法味尝不到。因为尝不到法味,对佛法的信心就不能建立,说信佛, 实在讲是很勉强的,不是真信。我愿意求往生,这个话也不是真话,为什么?这个世间一切情执放不下,所以学佛难就难在这里。 

     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我们细心去观察,关键就在“诚敬”。那什么是诚?“诚”跟“真”是一个意思,真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用真心的人,跟性德就相应;用妄心的人,不相应。妄心是什么?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想想看,谁不用这个心?六道里面的有情众生全都是用的这个心,所以经上的比喻说得好:修道的人,像鱼籽一样;成道的人,凤毛麟角。我们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把我们的毛病修正过来,我们这才有希望。 

     妄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轮回心,这种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决定出不了轮回,念佛也出不了轮回,只可以说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结了一个善缘,这是真的!在阿赖耶里面种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古德比喻为金刚种子,永远不坏,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后世遇到缘,什么缘?真诚。还是这个,什么时候遇到真诚,这个缘就成熟了,往生就有分。 

     我们研究经教,是无论是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哪个宗派,都有得三昧,开悟、明心见性之分都有。如果没有真诚心,那就再等。所以为什么说凡夫修行成佛要经历无量劫,原因就在此地。 

     中国古时候教育好,从小就教,人人都懂得,所以成就非常可观。佛教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这两千年当中没有人统计,我们最保守的估计,念佛往生成佛我想不会在十万人之下,这一个法门。但是其他法门,其他法门很难修,为什么?他要断惑才证真,他不能带业往生,但是成就也非常可观。真的成就是明心见性,禅宗明心见性,教下大开圆解,宗门教下合起来我们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三千人,这个成就非常可观!这三千人是什么人?这三千人成佛了。记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不是普通人。教下大开圆解跟宗门明心见性,是同一个等级。净宗特别,净宗往生,理一心不乱,跟宗门、教下的成就相同。禅宗叫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们净土宗叫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事一心不乱相当于阿罗汉,没有出十法界,但是他出离六道了,没出十法界,这样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像我们这些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这是带业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因为每个往生的人都是断恶修善,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条件,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人天两道。这个地方要注意,我们做人的条件要具足,人的条件是什么?中品十善,天道是上品十善,下品十善能不能往生?不能!为什么?下品十善他所感应的是阿修罗、罗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阿修罗,也没有罗剎,只有人天,它的标准你就晓得,最低限度的标准,中品十善,这样的人太多了!中品十善要修些什么?我们今天提出儒、释、道的三个根就是中品十善。我们能够将《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落实,你就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有三辈九品,我们要力争上游。去不了同居土,那就是因为“惑”断不了。断了,就到同居土。同居土最下的,同居土的下下品是谁?是须陀洹,不就明白了?须陀洹,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这才能生方便有余土。最起码的条件,他没有见性,他得定了。 

     佛陀教学把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这我们常说,同学们都要知道:第一个是身见破了,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第五个邪见。这些东西真断了,生方便有余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去的下下品往生,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太殊胜了,真了不起!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人?是明心见性的人,是见性成佛的人。也就是说,我们是凡夫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享受的是什么待遇?是法身菩萨的待遇,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明心见性那些人的待遇,这是享福,那么大的福报,这福报是谁给你的?要知道,阿弥陀佛赐给我们的。换句话说,是享阿弥陀佛的福报,这是十方世界里头没有的!你查遍《大藏经》没有这个讲法,只有极乐世界有。蕅益大师说得好,那不是一个凡人,老法师当年在世,他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人,出生在明朝,圆寂在清朝,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说您要往生,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了?他不是谦虚,他是讲真话,他说我如果能够有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凡是生到里面的人待遇一律平等。待遇最高的,法身菩萨;最低的,也向法身菩萨看齐,统统是法身菩萨待遇。这个太难得了!所以为什么菩萨都羡慕净土,道理在此地。华藏世界没这个待遇,极乐世界有,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都没有办法契入实报土。华藏世界是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土,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进不去,这四圣法界里面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全是方便有余土。那我们就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佛念佛往生净土,他是方便有余土上品上生,菩萨去往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大概是菩萨,古人有这个说法。那声闻缘觉?一定是中、下两品。缘觉是中品,阿罗汉则是下品,下三品,阿罗汉有四果,到极乐世界品位当然不一样。 

     那凡圣同居土是我们去的,这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到凡圣同居土决定有分,所以蕅益大师他在人间示现,劝勉我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满足了,真的!一点不假。生到极乐世界物质上的待遇,我们今天讲,你的生活待遇,是跟法身菩萨平等;不但跟菩萨平等,跟阿弥陀佛平等。连我们的身相,身的相好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叫真平等。如果阿弥陀佛长得比我好一点,我比他差一点,那就不平等。“皆是紫磨真金色身”,四十八愿里面讲的,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方便说,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跟大家就我们人间最好的相来做比喻。极乐世界最好的相,《观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楚,它专讲这些事情,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这不是假话!祖师大德常常在论述里面告诉我们: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跟世尊在《观经》上讲的相应,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决定要去。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把这桩事情作为我们第一桩大事,你想你还有比这个事情大?我们的信心、诚敬心起不来怎么办?研究这本经教,你要真的把极乐世界认识了、搞清楚了,认识阿弥陀佛,认识极乐世界,那你就非去不可,你的诚敬心就生出来了。 

     我们的诚敬心没有生出来,对极乐世界模糊,听说有这么桩事,到底是真是假?所以心里面总是犹豫不决。大乘经教很多,还想学这个、学那个,多了,所以信心不一,往生的愿不恳切,这都是我们修学的障碍。那些真正念佛往生的人没有什么别的功夫,他就是真信,真的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真正想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佛不但是临终来接引他,现前就得佛力加持。佛力一加持 你功夫得力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念佛功夫不得力,常常把阿弥陀佛忘掉了,这个忘掉,在佛家里面术语叫失念,“念”失掉了,常常失念,净念相继,他没有办法,净念是断断续续,他不能相继,相继是一个一个接着,都是净念,都是阿弥陀佛,那就对了。我们常常忘掉,这都是证明我们的信不真、愿不切,我们没有诚敬心。 

     经教,特别是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做出最好的一个会集本,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奉老师之命为这部经做批注,他不辜负老师,完成这个任务。他这个批注怎么注的?集经论、历代中外祖师大德对于《无量寿经》解释的集大成,它也是会集本,太难得了!我们在古大德所有批注里头还没有这种注法,集大成的注法。这里面总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批注,所以它内容太丰富了,我们读这部批注,就把世尊四十九年在经教里面所讲到极乐世界的,他都引用,你看到了中国古来大德。日本的大德、韩国的大德,对于《无量寿经》的批注,他也都选择了、都引用到。学这部批注,你就学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古德的注述,稀有,真难得! 

     末法,社会动乱,世界灾难频繁,这部书确确实实能自度、能度他。度他,一定要先自度,佛在大乘经讲得很好,也讲了很多次,“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一定是自己先得度,你才有能力去度别人,我们依这部书就能够自度。你自己在这部经里头,第一个要熟,熟透了,三昧现前,就是念佛三昧现前。三昧现前之后,你不能懈怠,不能停下来,继续勇猛精进,你会开悟,纵然不能大彻大悟,一般讲的大悟肯定会有。大悟之后,你没有学过的经教自然能通达,你会证明古人所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佛说的一切经你通达,其他宗教经典你一接触,也通达,妙不可言!世出世间法都没有障碍,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都是心现识变,你把心识的根源找到了,所以心现识变的你统统都明白了。 

     我们想广学多闻,佛不反对,佛也希望你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有诀窍,你不懂这个诀窍,你学不到。今天广学多闻,那你是浪费时间,你不懂方法,你学多了,学杂了,学乱了,一样都没有学通。佛教给我们,一部经学通了,然后广学多闻,不费力气,一接触就明了。你们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这个例子不是假的,能大师没有学过经教,五祖忍和尚是他的老师,只是半夜三更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大概讲将近三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为什么?他得定了,善根成熟了,老师一点,他就通了,这一通之后一切都通了,五祖把衣钵传给他,半夜叫他赶快走,免得嫉妒障碍。他问五祖:我到哪里去?五祖说:你是从南方来的,你还回到南方去。路途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在曹侯村,那时候他二十四岁,无尽藏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经》,这他不知道比丘尼每天诵经。《涅槃经》很长,在中国有两个译本,一个译本是四十卷,另外一个译本是三十六卷,都是大部头的,无尽藏比丘尼天天读,这部经从头到晚念一遍一天念不完的,至少要一个星期到十天这部经才能念一遍,惠能大师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之后,他就把听的意思讲给她听,这比丘尼非常惊讶,讲得这么好!捧着经书向他请教,他告诉比丘尼:我不认识字。她就非常惊讶: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认不认识字没关系。 

     法达禅师到曹溪去参访他,法达一生受持《法华经》,《法华经》分量不多,一天可以就念一部,他念了十年,这种毅力、精神值得人尊敬,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但是没开悟。到曹溪去参访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见到老师拜三拜,头没有着地,起来的时候六祖就问他:我刚才看到你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用现在的话说: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是傲慢。他也很老实,诵《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一天可以读一部,三千遍,十年。六祖就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不知道,说不出来。法达禅师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部经我没听过,你念给我听,你已经念了三千遍,背得滚瓜烂熟,你从头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他为什么开悟?三千部,定了!心定了,心里头只有《法华经》,所以人家一点就开悟了,开悟之后再拜、礼谢老师,头着地了。这都是记载在《坛经》里头的,说明一个事实,真见性全通了,不见性就通不了。有定没有慧,他通不了。六祖能大师,由此可知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心是定的,没学佛,他心里只有一桩事情,定于一,定什么?他的老母亲,孝子,每天上山砍柴,到城里去卖柴,得到一点钱,买米买菜,回家去孝顺母亲,孝子。心最贵的就是定于一,他只有一桩事,除一桩事情他没有事情,他清净心。只要定于一 都叫禅定,你不能搞太多,不能搞太杂,惠能大师没人教他,家庭贫穷,念书,找老师还送点老师的礼物,他家里头没有,他砍柴的,所以我们晓得他定在什么,他定在他母亲,念念不忘老母亲,所以在黄梅八个月,只有他保持了清净心,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用清净、平等心对待,用谦卑,赞叹别人、礼敬别人。人人称赞他是个老实人,他是个好人,没有坏心眼,最后他在五祖会下大彻大悟。五祖一生学生当中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他一个,神秀还没有到这个程度。神秀是解悟,能大师是证悟,这些人给我们做的榜样,不但是帮助我们增长信心,一深入、长时熏修这种方法,我们有了信心,还勉励我们去真干,我们会得到像他一样的效果,像他一样的成就,这就对了。专求,“专乐求法”一门,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心无厌足,不疲不厌,自利方便”,真能够守住,这就是持戒,守住这个规矩,一门深入,其他的放在一边,开悟的时候再看,你全都懂了,没有开悟,浪费时间,而且你学习的心乱了,结果到最后学成什么?,全是知识 没有智慧,那就完全错了!那不是学佛,而是把佛法、经典当作世间学术去研究,这样的人很多!不止现在,古时候有。如果懂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成就的人会很多。现在佛法里头没有大善知识出现,无论在家、出家都没有,原因是什么?不懂得方法,祖师大德这些示现我们忽略了,受到现前教育思惟的影响,都是想广学多闻,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广学多闻,父母认为是正确的,要教小朋友学很多东西,什么唱歌、跳舞,什么玩意都学,把小孩还累坏了。功课太多、太杂,所以现在小朋友没有古人那么幸福。古时候小朋友只学一样东西,决不可以同时学两样。只可以说一样学会了,再学一样,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样,为什么?要专。 

     古人遵守老祖宗教学的原则,“教之道,贵以专”。现在?现在是“贵以杂”,他不是“贵以专”。现在人都想多、杂,要多,结果学到之后精疲力倦,没有一样学通。这个指导的理念错误害了多少人!多少英才。因为这种教学的理念,埋没掉了中国世世代代都有圣贤出世,为什么现在没有?现在人头脑绝不输给古人,之所以不能成就,全是方法上的问题,方法错了。 

     我这一生就沾了一点边缘,有那么一点诚敬心,知道尊师重道,知道尊重古德的这些典籍。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十年,李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是一门深入,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样东西,决定不许可的!一样学会了,才可以再学一样。他的标准很低,不像古人那么严格,他的标准你学一部经,这部经能上台去讲,他在下面听,你没有讲错,算这部你学会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部。同时学两部,他很干脆告诉你:你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得这么一点利益。 

     这么多年我很想学古大德,李老师也常常赞叹古大德,守住一个老师,住在一个道场十几年、几十年不下山,他成为一代祖师,这个要有大福报。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所以一生过着流浪的生活,从出家开始在寺院里只住了一年就得流浪,哪个地方请讲经,他喜欢听什么,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这么多年也讲了几十部经,这不是我自己意思。依我自己我只希望讲一部经,可是恒顺众生讲那么多。
早年,香港煜明法师也是住在尖沙咀,他的小庙就距离这里不远,遇到我跟我开玩笑,他说法师,你是老来福,年轻的时候到处奔波,年老的时候好像有点福报了,我们在这里不有个小道场吗,他来看过,我们这道场比他的大,他只有一层,我有三层,所以我想要定下来,八十五岁了,才有这个缘分能够定下来,不想再跑了。定下来 我也是讲一部经,专讲《无量寿经》。这一遍我预计大概十月可以讲完、讲圆满,大概是用了一千三百个小时,这也算是一部大经,讲完之后讲第二遍,二遍讲完讲第三遍,有人问我《华严经》?这就是《华严经》,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说的,这个居士了不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的著作很多,他有《无量寿经起信论》,他作的有《华严念佛章》,是他作的。他说的话:《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一不是二。这话讲得有道理,《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归《无量寿》。所以梅光羲居士,在这部经的序文里头写了很长一篇序文,讲得很清楚,讲得很好,这一部经,不但度现前众生,往后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都是这部经得度。梅老居士的话我们很相信他。所以自利,自利方便,就是一部经 一门深入,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要忘记。中峰禅师说得很好,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你能不往生?你决定往生,为什么?心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是阿弥陀佛的愿,言是阿弥陀佛的言,阿弥陀佛是什么言?“南无阿弥陀佛”,这是阿弥陀佛的言,行是阿弥陀佛的行,“信、愿、解、行”全是阿弥陀佛,你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得到大圆满。 

     蕅益大师讲得不错,蕅益大师的《要解》印光大师对它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替《弥陀经》做一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讲绝了!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不知道,从印光大师这个话来说来看,他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肯定也是观世音菩萨之流的,不是凡人,凡夫 做不出来。所以“自利方便”要懂,只要有方便法没有不成就的,自己成就了。 

     “常欲广说,志无疲等。正明利他”。自己成就了就要帮助别人,实在讲现在佛法衰了,自己没有成就也要帮助别人,那怎么个帮助法?我们当年在李老师的会下就遇到这个问题,老师勉励我们,劝我们出来讲经,我们说自己没有成就,老师跟我们说,说什么?没人讲了,你要不要出来?没有人讲了,这个问题严重,讲错了?讲错了得背因果,怎么个讲法?老师教给我们讲批注,讲古人的批注,讲错了,批注的人负责任。这个很好,把责任推给别人了。所以老师教我们是用这种方法,一定要依古人的批注,他说最好是古大德,为什么?古大德是开悟的人。现在人的批注没开悟,那怎么办?我们的程度又不够,看古人批注有时候看不懂,现在人的批注好容易看。老师教我们,古注为主,实在遇到不懂的地方,参看现在人的批注做参考。一定要以古注为主,一面修,一面学,一面要依教奉行,真修! 

     “修”里头有个关键,也有个诀窍,你得要懂。这个窍门是什么?就是放下。头一个放下欲望,欲望多的人不能学佛,也不能学道。学佛、学道的人他第一个条件“清心寡欲”你才能学习,因为什么?你才能放下。欲望太多了你放不下,放不下是凡夫,所以你看大乘经上佛讲得多清楚,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你就成阿罗汉,你就出六道了。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成佛了,你看成佛这么简单,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惠能大师能够成佛,就是当下全放下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同时放下,这种人很少这叫什么?顿舍。他没有次第的,同时一下就舍掉了,放下就是舍掉了,顿舍、顿悟、顿证,一念之间。这也就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你要把道理搞通,难!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你要想干的话,太容易了!念头一转就成佛了。就是你放下,关键就是你放不下。放不下是什么?你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 

     …… 

     今天,我们有两部书出来了,这都是古书,没有批注的:一个是《群书治要》,一个《国学治要》。《国学治要》是《四库》里头的原文,这是古大德将一些精华,最好的东西节录出来,等于是小《四库》,八册,分量很大,有好几百万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我们就是这些祖师大德这个方法,我们明白了,我们体会到了,我们找古今的批注,找原书的批注,把那一段节录下来。如果它太深了,我们用白话文来解释,这就不会有错误,我们有根据。 

     我们帮助初学的人让他有兴趣,让他初浅的意思他能懂,慢慢的一代一代会深入,将来这些东西会有大通家、真正开悟的人,到他们那个时候,才真的发扬光大、广度众生。不是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只接这个捧,把这个捧交下去,不要让它中断了,我们干的是这个任务,所以决定离不开古注。好的东西古人都有批注,多收集,多参考,多去捉摸,去体会,推陈出新。 

     今天这个社会,今天人需要些什么?你从旧的东西里面就会有新的思惟出来,能够帮助现前解决问题,没有后头的基础,你的东西从哪来?,所以你的思惟、你的讲解得有根据。古人根据经,今天经我们看不懂,我们通过古人的批注再去学经,慢慢经懂了,总得要有悟性,世出世间法都要靠开悟。开头“真诚、清净、平等”,下头“觉”就开悟了。真诚是根!真诚心不是用在,我这求学问、求佛法、我这求传统文化我要用真诚,我处事、待人、接物就不诚了,错了!“一诚一切诚”你才会开智慧。待人接物都是真诚,你才会得清净。 

     清净是什么?不染污了。真看开了,真放下了,想想《般若经》上“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 不可得”,这能不放下?放下就清净了。再从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要把那个不平的心抹平,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我们修净土的人用什么东西来抹?阿弥陀佛。顺境善缘,阿弥陀佛;逆境恶缘,也是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这平等了,都摆平了,法子妙绝了! 

     所以阿弥陀佛你得会用,你要不会用你平常在生活当中还生烦恼,你说你可怜不可怜。不会用,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你起心动念了,动什么念?动七情五欲,动七情五欲就生烦恼了。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归到阿弥陀佛那里面去,把你那些烦恼习气一扫而光,这叫真会念佛,这叫真修行,这叫真会用功。 

     一定要保持身心清净,你就健康长寿。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你自己的问题、家庭问题、你们公司问题、社会问题,统统是清净心真能解决。你每天忧愁,你烦恼,那是决定不能解决的。愈是做大事,心愈要清净,决定不生烦恼你的事业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 

     三无漏学,这个“三”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叫无漏学。“戒”是摆在第一,我们从哪里学起?从第一学起,要守规矩。古时候从小教,什么时候教?母亲怀孕就教,叫胎教。中国古礼有胎教的礼仪,妇人怀孕之礼,做母亲一定懂得起心动念会影响胎儿,言语造作也会影响胎儿。所以思想不能不纯正,绝不想不善的东西,绝不可以说不善的语言,绝不可以做不善的事,为什么?影响胎儿。你都能够注意到了,很小心,很谨慎,这个小孩生下来非常好养,听话,为什么?在胎里头就教好了。外国人不知道,胎教在这个地球上只有中国人晓得,而且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小孩出生下来之后,你就要知道,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在模仿。所以凡是不善的、不如法的都不要让他看到,不让他听到,不让他接触到。所以母亲就要把关,母亲这个关要把好,任何人跟小孩见面都要端庄有礼,要规规矩矩,为什么?他在学,你不能把坏样子给他看。所以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那么多圣贤出来,有道理!他从小教好了。现在这一百多年没人教了,原因是什么?没受过这个教育。 

     …… 

     今天,果要社会恢复正常,恢复安定,恢复和谐,还得把这个东西找回来,不但这个东西能救中国,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能救世界。他在七十年代说过: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在中国不在印度,印度佛法没有了;孔孟学说是中国的,大乘佛法也是中国的。这套东西,能救国家,救民族,能救全世界,能帮助社会安定,能化解地球上这些灾难。
那今天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信心。你相不相信,他不相信就完了。所以今天真正的危机可以说就是信心危机。如何树立信心是今天第一桩大事!一般人讲头等大事。如何树立信心?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相信孔孟学说,相信大乘佛法,这个世界还是可以救的。如果信心没有了,灾难是无法避免。 

     那我们相信,学佛的同学比较有一点信心,但是信心还是不够,要加强。怎么加强?学经教就加强了。为什么?破疑生信。儒家、道家、佛家这些经典读多了,还可以参考科学家的报告,为什么?你跟佛法一相对,很多都是佛法里讲过的,他们现在才发现,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那么透彻,比他讲得还圆满,我们的信心才十足。 

     有了信心那就得真干,我们要落实,把圣贤的教诲、经典上的教诲,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戒是什么?《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十善业道》是戒,是根本戒!如果把这个东西丢掉了,这三样东西在过去,特别是《弟子规》跟《感应篇》,《弟子规》可以说是胎教就开始了,谁教?父母做到影响胎儿,小孩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古人谚语说得好: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一千天教好了,《弟子规》他虽然不会念,他全做到了,为什么?他跟母亲学的,母亲做出来了,他看到了,他听到了,所以他就学会了,这叫“三岁看八十”,八十岁都不会改变。根扎得稳,三岁以后慢慢的懂得一点了,大一点了母亲教他因果教育,因果教育到哪里学?还有城隍庙。我的因果教育在城隍庙学的。母亲一年至少到城隍庙烧香得有五六次,带着小孩去烧香,阎王殿就告诉你干坏事,干这个坏事这个果报,那个坏事那个果报,这吓死人,一生都害怕。想到有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就想到阎王殿那些塑像,它那是教育,因果教育,根深蒂固。受伦理道德教育不好意思做坏事,羞于作恶。但是懂得因果教育,不敢作恶,人 ,自自然然他就有规范了,他就向伦理道德去靠拢。 

     现在这个都没有了,现在小朋友教育教什么?大概父母都忙着事业去赚钱去了,好像人生赚钱是第一个目的,错了!人生的幸福、快乐,与金钱不相干,与地位也不相干,与伦理道德相关。现在小朋友你看看,眼睛一张开就看电视,电视教他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从小就学会了。所以长大他叛逆,他会杀父亲,杀母亲,杀兄弟,这是什么?正常现象。因为他从小出生他就接受这个教育。因果不能不懂得!小孩要好好的教,要负责任,为什么?小孩教好了,他能够救国家,能够救世界。你没有好好的教,他将来就成为一个败类祸国殃民,甚至于搞得你家破人亡。所以小孩的教育太重要了!(2011.7.12)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