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是学《弟子规》,还是学《大学》、《中庸》?

  来源: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编号:21-275-01 录入时间:2009-10-29 05:50:11
关键字:弟子规,大学,中庸
【 点击数:289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问:老法师常说,在修学的路上要专精,譬如常常说某某经典,或者是某某录音带,先看、先听上几百遍等等。这样的话给相当一些学人的暗示是,除此之外一切不对。学人最近很认真的学儒,老法师说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先听上三百遍,可是学人发现台湾的徐醒民老师讲的《大学》和《论语》,更契合学人根机。徐老师是否台湾的大儒,也是老法师的同门,蔡老师在台湾也跟徐老师学过。《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请问老法师关于修学专精,对某些人而言,是不是有一些偏颇的,容易被其误会和影响? 

    答:没错,你就有误会,你就受影响。方法是一个原则,这个原则适合于一部分人,不是适合于一切人;适合一切人的方法,那个很难,那个也很高,我讲的这个方法适合于初学人。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学佛,学了不少年,为什么佛法最浅的效果转恶为善我们没有得到?我们还有恶念,还有恶的思想,还有恶的行为,这为什么?善恶的标准,我们用佛法里头最低的十善业,十善业我们有没有做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找原因。原因在哪里?现在普遍的原因,没有耐心,就是心不定,没有长远心;还有一个是见异思迁,妄念多,自己没有主见,这都是我们不能成就的因素。对治的方法“戒定慧”,还是佛法里面讲的总的原则,总的纲领。 

    所以初学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古时候这个长时,长时还是有一定的时候,五年,五年的时间一门深入,五年之后才广学多闻。这都是根性利的,五年的训练他心定了,他在境界上能做得了主宰,不会跟着别人走,他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能力辨别真妄,这个时候可以广学多闻,可以参学,没有这个能力之前不许可,只能跟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受一个老师的指导,这就是戒;老师教你学的这一门,决定是一门,不会教你学两门的,这就修定,心定在这一门上;定的时间久了,自然开智慧,所以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什么道理?一千遍念下去心定了,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很有道理。你能不能把心定下来,一门东西学一千遍?这我们要懂。 

    《弟子规》是基础,《十善业道》是基础,《大学》、《中庸》,四书好,都是讲做人基本的道理。在中国一千多年来,是中国人必读之书,念书人没有不读四书的。但是你要晓得,你读四书能不能依教奉行?不说别的,《论语》头三句你能不能做到?“学而时习之”能不能做到?“学而时习之”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他才有“不亦说乎”。那个悦是法喜,我们佛门讲的悟处,他有悟处,法喜充满;“有朋自远方来”,那你是学有成就,你的道德学问有成就了,有很多人慕名来访问你,来向你学习,这朋是学生,向你请教的,“不亦乐乎”;后面这一条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条难。你道德学问成了,没人知道,没人知道你也不难过,也不后悔,一天到晚还是自得其乐,这个难,这不容易。所以你能不能做到? 

    《大学》的三纲八目,那三纲不得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这是总纲领。从哪里学起?从知止,知止是定,知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下,从放下下手,所以它讲的是“格物致知”。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格,格是格斗,不是跟别人斗是跟自己,跟自己烦恼习气斗,要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然后你才能够致知。你看看跟佛法讲的,佛法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一条就是格物;“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致知,这儒跟佛讲的是一样,你应该怎么做法?所以今天读这些书,还是无从下手,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我们基础教育没有学好,基础教育是《弟子规》。我们今天是多少年来的观察,发现我们的病根,所以要求同学们补习。应当是小时候学的,小时候没有学,现在补习,恶补,一定要在一、二年当中把它完成,往后那就一帆风顺,无论学儒、无论学佛,没有不成就的,所以这比什么都重要。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