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太上感应篇(165、166)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2-06 20:36:49
关键字:太上感应篇,因果教育,因果报应,因果,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因果故事,三个根,学佛入门,扎根,学佛必修课
【 点击数:664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太上感应篇(165)

2000/3/1  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

 

诸位同学:大家好!

  请掀开《感应篇》第九十六节:

  【弃顺效逆。背亲向疏。】

  这一篇文字,从第九十节到这一段都是属于“无忌惮之恶”。造作恶业,在现前社会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大家把这些事情都看作是正常的,我们在社会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大的来说,不顺真理;小的来讲,不顺礼义。注解里头,诸位看看就都知道了。后面这一句“背亲向疏”,儒家教学必定是从亲及疏,逐渐的来扩大服务的范围,扩大服务的效果。佛法虽然讲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但是在行门也不例外,佛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然后再把孝养奉事扩展到社会一切众生。可见得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教人,都有一个亲疏,不违背这个顺序。这里面的意义很深很广,我们要能够细心去体会。

  这两年我们走向了多元文化,我们与许多不同的宗教族群交往,于是有一些人批评我们是“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拿这些话来批评我们。曾经有人当面向李木源居士质问,李居士把我们自己所作所为这些事实真相告诉他。他也不错,当面忏悔,承认自己错了,错怪人了。我们对于中国人,我们对于佛教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没有宣扬而已。做一点好事,何必要大肆宣扬?与外人交往,有一些媒体报导,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希望他来报导,而多半是他们其他宗教主动邀请这些记者来参与访问报导的,不是我们的意思。我们多少还接受中国古老传统的文化,懂得一点道理,儒家、佛家、道家都教导我们要知道积阴功。什么叫阴功?做好事不要叫人知道,不要大肆宣传。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默默的去做,尽心尽力的去做,没有私心,没有名闻利养,我们默默的在做。

  在做的当中,真的如佛的教诲,行门帮助解门,解行相辅相成。解门是佛家常讲的智慧开了,真正要开智慧是一定要依教奉行,这个智慧才能开得起来。我们对于佛所讲的甚深之理,佛性跟法性逐渐逐渐有了领会,有了体悟,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我们也渐渐能够肯定,佛菩萨所说的菩提心是从这个地方生起的。我们也体会到发菩提心实在不是一个容易事情,难怪是一发菩提心,这就成佛道了。禅家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一发菩提心就成佛了。你们看看《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发心住是什么意思?发心就是发菩提心,住就是不退,不退才叫住;菩提心发了之后永远不退,叫发心住。我们今天发一念心,一个境界现前,我们立刻就退转了,所以我们不能成就。人家发了心,永远不会退转,什么道理?理明白,事他也做到,理与事他能够融成一片,它不是两截,所以能够住心不退。我们没有到这个境界,希望到这个境界,那不能不努力,一方面努力求解,一方面努力去奉行。

  这个地方,注解里面有几句话,我把它念一念,“背亲向疏,不止一端”,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这个地方也不过举几个例子而已。“如瞒背父母”,瞒着自己父母,也就是现在人说,他爱护他妻子的家庭比爱护自己的家庭重,对妻子的父母他尊敬超过自己生身父母,头一个是这个意思。对于兄弟斤斤计较,对于朋友外人慷慨大方;自己家族清寒,不能照顾,看到别人他愿意照顾,这就是所谓的“薄其所当厚,厚其所当薄”。应该厚待的,你薄待他;不应该厚待的,你却厚待别人,这个现象在今天社会非常普遍。你要问为什么?结论不外乎利害两个字。这对我有利,我对他好,这有条件的。对我眼前没有利益就不照顾,父母年岁老了,我现在也不要他照顾了,我就可以不理他。“妻党”,他能够照顾我,所以我也特别厚待他,完全是功利主义,恩义没有了。不知道报恩,不知道行义,这是造成今天社会的乱象。

  我们能不能责怪他?《无量寿经》上佛说得好,佛大慈大悲能够原谅这一些做错事情的人,佛说了,“先人不善”,他上一代没有教好他,,父母没有教他,老师没有教他,长辈没有教他,“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有人教他,于是我们就不能责怪他。这是社会非常痛心的一个现象,是世间动乱的根源。我们如果没有人教,我们也不懂。总算我们很幸运,得人身,遇到佛法,我们的父母师长没有教导我们,我们的长辈没有教导我们,我们今天借着佛法的经教明白这些道理,懂得知恩报恩,懂得人在世间应当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不分彼此。佛教我们对人也是从近及远,我们居住这个地区,地区有灾难,当然我们先要帮助它;这是讲如果许许多多地方同时都发生灾难,我们帮助谁?一定帮助靠近的,然后再慢慢的帮助远的,这是个道理。如果现前我们居住地区没有灾难,其他边缘地区有灾难,我们听到了,我们立刻得援手,也要帮助。

  这个地方引用孔老夫子的话,夫子的话说得好,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与性德相违背;“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违背了礼义。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而且我们要警惕,不孝顺父母而孝顺别人,这个人你要对他提高警觉,他一定是别有用心。不能尊敬他的老师,不能尊敬他的尊长,而来尊敬别人,他的用意何在?必定有企图,必定有他的目的。为什么?反常!这个人能够孝亲,他也能够孝顺别人,这是真的,真情自然的流露。他能够尊敬他的尊长、他的长辈,友爱他的兄弟,他对于外人也能尊敬友爱,这是正常的。这些道理,我们学了之后要能用得上。凡是违背常道的,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遇到了,一定要有警惕;否则的话,你就吃亏上当,到那个时候后悔就莫及了。他是来骗你的,他的目的非常显然,名闻利养,总不外乎这些,与这些人交往,决定受大损害。可是世间人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所以必须要常常吃亏上当,到以后才有所警觉,已经造成了重大的伤害。我们自己做人一定要顺正法,在世间法里面讲要顺理法,中国人常讲合情、合法、合理,处事待人接物不可以违背情、理、法,这个样子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减少过失,世出世法的事业这才能有成就。

  世间的成就,在佛法里面讲是不究竟的,决定要在佛法上成就。但是世法虽不究竟,我们也不能够疏忽,为什么?利益众生,佛教导我们自他两利。自利之道,决定修清净平等觉,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自己究竟圆满的成就,决定不能够疏忽。一切时,一切处,只有一个单纯的念头,念“阿弥陀佛”,其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行有余力,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要懂得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对于自己的成就就不会受到障碍,这一点很重要。可是诸位要懂得这个意义,这并不是消极,依旧是积极的,完全看缘成不成熟?缘要成熟,我们认真积极的帮助别人,使正法久住世间;不但正法要久住,正法要发扬光大。记住佛教导我们“普度众生”,要懂得普度这两个字的用意,普度并不是只有佛教徒,信了佛教我度他,不信佛教就不度他,这不是普度。你看佛在经论上常常教诫我们,善根成熟的人,帮助他成就,这是讲佛教徒,修行人;善根还没有成熟的,这是已经向佛了,对佛教有信心、有兴趣,我们要帮助他;另外是没有善根的,对佛教完全不理解的,甚至于排斥的,我们要帮他种善根,这才叫普度。“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总要记住这句话,使我们在这一生尽可能做到圆满。

  佛法,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它决定不是宗教,所以我们对于佛教本质要认识清楚,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是属于哪一类的教育?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的身分,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这样给人家介绍,人家很清楚,不至于产生误会。令一切众生普遍得度,这是我们应当认真努力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166)

2000/3/2  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

 

诸位同学:大家好!

  请看《感应篇》第九十七节,有四句:

  【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这两句还是属于前面一段“无忌惮之恶”,后面这两句: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这以下是“不仁恕之恶”。前面两句的意思好懂,就是我们世俗一般讲的发誓、赌咒、求神明来作证。自己作恶多端,还以为自己所行都是正法,可以对质天地神明,这个恶很大很大。小注里头说得很好,“天地无私,神明正直,顺吉逆凶,其应如响”,这四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前面我们读过“聪明正直之谓神”,你真正明了之后才晓得,我们做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天地神明。佛家的教学,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很多,诸佛菩萨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桩事,第一桩事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应当怎样处事待人接物。顺,这个顺里面的学问就大了,世法是道德仁义礼,与这个相应是顺,你得的是福;与这个相违背,你所得的是凶灾。诸位可以从历史上看到,如果我们头脑清楚一点,现实社会里面尤其显著。但是也有作恶的人他现在享福,行善的人现在在受苦受难,这又是一回什么事情?于是我们对于善恶报应就存了怀疑的态度。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作恶的人现在还享福,是他前生修的福报大,他的余福没有享尽,是这么个原因;修善的人现在还在受苦受难,是他前世所修不善的余殃未尽,因果通三世,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佛在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所受的是前世所修的;“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在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现在是造因,果报在来世。

  如果这个因力量很强,这一生也能够得报,你刻意努力去修,行!你的命运会转掉。大家读《了凡四训》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了凡先生前世所修的善不大,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努力修学,这一生就改变了。佛家常讲的“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他这一生就转过来了。这一生转过来在佛家讲是花报,花报好,花报殊胜,他来生的果报那可想而知,来生的福报必定比这一生的福报殊胜多多。如果这一生作恶而不改,纵然过去生中的余福,还能维持衣食不缺,可是这一生寿命尽了,来生的苦报就不堪想象。世间人,有几个人想到这个问题?不学佛法的人想不到,你跟他讲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能接受。其实真正学佛的人,又有几个有这样高度的警觉心?为什么提不起警觉?迷于现实环境,这个很可怕很可怕。所以为什么经天天要读,道天天要讲,没有别的原因,唤醒我们觉悟而已。自己做错事不承认,还可以发誓赌咒,诸佛菩萨、神明来给我们作伪证,哪有这种道理!这种的心行是极大的恶。天地鬼神来给你做证明,证明什么?证明你作恶多端,证明你作恶不知悔改。

  前几天有一些同修来见我,问我一个问题:南投埔里一带,佛法鼎盛,庙宇林立,是台湾佛教最殊胜的一个地区,为什么那里会发生大地震?于是大家对于佛法产生疑惑,佛法不灵。这个还是读经太少,闻法不够,你不了解其中的因缘果报。绝对不是盖一个寺庙,塑几尊佛菩萨的形像,这个地方就灵,没这回事情。谚语常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里是这种道理?佛法兴不兴盛在人心,人心向道,佛法就兴旺。过去古人常讲:“有庙无道,不能兴教”,那个庙里头有没有道?有没有一个真正修道人?你说庙里那么多人,个个人修道难,那不容易,总得有一、两个真正修道的,这个地方就有福。如果一个真正修道的都没有,灾祸不能够避免,所以要问有没有真正修道的。诸位从这里去观察,业因果报你就明白了。我也跟大家举个例子,忏云法师住在南投,也住在这个地区,为什么他的道场没事,你们不去想想吗?

  上一个月,世桦印刷厂的老板到此地来看我,跟我谈到前些年他们在三重的仓库邻居失火,附近的房屋全部都烧掉了,他的仓库没事,他的仓库在失火的当中,那火四周都烧掉了,独独他的仓库没烧,不可思议!他仓库里放的是《大藏经》,就是上一次跟我们“佛陀教育基金会”合印的一千套《大藏经》,放在那个地方,正法所在地方,龙天护持。所以他相信,他给我们印佛经,成本都订得最低,他晓得做好事有好的果报,哪里会没有感应!感应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尤其从中国传来的,常常中国的同修到这边来,给我们讲许许多多不可思议感应的事情,问题你是不是真修?

  出家穿这个衣服,没有用处,穿这个衣服就能成佛吗?谚语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一句话的意思我们要懂得,什么人下地狱?出家人下地狱,地狱里头出家人最多。所以我不劝人出家,何必劝你堕地狱?出家人为什么会堕地狱?我们这几天也讲过几次,出家人是佛菩萨的形象,是佛菩萨的代表,你能够让社会一切大众看到你恭敬赞叹,你是替佛像贴金,好的形象,你有无量功德。你要是让社会大众看到你,批评你,指责你,那就是让社会大众因你而侮辱三宝,这个罪过就堕阿鼻地狱了。并不是说你怎么样破坏佛法,你的形象坏了,招牌坏了,出家人是佛菩萨的招牌。由此可知,出家人形象的重要。大庭广众当中,我们保持好的形象,没有人的地方也要保持好的形象,为什么?有鬼神见到,鬼神要瞧不起你,鬼神要侮辱你,你还是破坏了三宝形象;不是说没有人的时候就可以随便一点,还是要堕地狱。

  佛教化众生,不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小范围,我们常常在经论上读到,佛伟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是普度众生。我们归纳起来讲十法界众生,佛是普度。佛的弟子,十法界的众生都尊敬,所以他看到你这个形象值不值得他尊敬?持戒修定,依教修行,我们常听祖师说,这样的人诸佛护念,龙天鬼神拥护尊敬你,你这是佛弟子,你成就无量功德。如果你放逸,你随便,不守戒律规矩,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就破坏佛法的形象,将来堕落阿鼻地狱,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堕落的,你说你可怜不可怜!今天这些出家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冷静反省佛的教诲,我们做了几句?我们念念还以为自己了不起,在社会大众当中以为自己是代表佛法,贡高我慢,轻视信徒,而实际上我们的行持远远比不上在家人。

  从前黄念祖老居士说,现在这个世界颠倒了,古时候学佛修行论成就,出家男众第一,排名第一,成就最多,其次是出家女众,再其次是在家男众,最末后的是在家女众,这是古代,无论论质论量都如此。现在这个时代颠倒了,他讲的话没错,我们细心观察,以念佛往生而论,在家女众最多,其次是在家男众,再其次是出家女众,最后的是出家男众,现在世界颠倒了。这些话深深值得我们反省、检点,我们将来到底想到哪里去?如果还是想到地狱,想到饿鬼、畜生,那就好,你就可以随顺习气,随顺烦恼。你要想不堕三途,超出三界,你要不守规矩,你决定办不到。印光大师大慈大悲,教我们学习《了凡四训》,教我们学习《感应篇》。学习《了凡四训》的目的在哪里?深明因果,目的在此。学习《感应篇》的目的何在?不堕三途。所以我们看看《感应篇》里面这些教诲,善的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做到几条?恶的我们犯了多少?所以拿《感应篇》仔细对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就明白了,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印祖示现在末法,大慈大悲,用这两样东西来帮助我们反省检点。如果我们要漫不经心,不把这个教诲当作一回事,那我们可以说一句话,肯定堕三途;现在还是个人样子,转眼三途去了。

  这个地方当中这两句话,“顺吉逆凶,其应如响”,其应如响就是讲的报应。我们根据经教编订的《净宗修行守则》,诸位如果能将这一百多条,每天反省都做到了,你决定得生净土。分量并不多,我们要认真干。做不到,这一生当中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古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往生净土,不在你念的佛号多少,要在你心地清净,心净则佛土净。要在相应,阿弥陀佛、世尊的教诲,我们做到多少,是从这地方而论的;不是说,我每天拜多少佛,我念多少佛号,不在此地。你看?益大师给我们讲,“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深浅”。功夫是什么?功夫是清净心、平等心,这是功夫。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着眼,千万不要误会、不要错过。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直播:(2016)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
· 分享:不珍惜遇正法、遇名师之稀有缘分...
· 分享:学佛只有做出好样子、拿出成绩,...
· 《群书治要360》注音、注解连载(0...
· 印光大师: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 推荐:“儿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
· 对考试我们的人要感恩(附:一位令人佩...
· 弘法、护法同等重要,现在佛法衰的原因...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