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085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2-17 21:07:01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38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8月4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零八页倒数第四行,科题“出家”,请看经文: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此表出家之第四相。《魏译》甚详。】

  康僧铠的本子,这个说得比较详细。

  经文上说:

  【现处宫中。】

  示现居住在皇宫里面。

  【色味之间。】

  这说的是过荣华富贵的生活。

  【见老病死。】

  这是世尊做太子的身份,外出去游玩,在城外遇到老人,看到生病的人、看到死亡的人。看到这些事情,他有感悟,觉得这个世间是生灭法,不是长生不老,找不到不生不灭永恒的这些现象。所观察到的、耳听到的、身体接触到的,无非都是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这给他很大的启发,动了出世修行的念头。这个里面还有一个,老病死,还有一个修道的人,想想修道是有道理的。

  【弃国财位。】

  国,他是国王,离开这个国家。那个时候的国跟中国周朝晚年相同。这个国君,中国春秋战国的国君领土并不大。在周朝的时候有八百多个国家,叫“诸侯国”,大国还没有现在一个县大,小国大概比一个乡村大一点,它也是个国家,也就是说不是统一的当时讲“天下”,也就指中国这一块疆土,八百多个诸侯,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这一带,就是中原这个地带,南部大概到福建、广东,北面,北面有长城诸位知道,长城外面是匈奴,长城里面这才叫“中国”。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亦如是,他的父亲是个国王,就是大国大概也只有现在一个县差不多,这大国。印度当时有十六个大国,这是大国王,把国家舍弃了,财产舍弃了,“位”是王位,王位也舍弃了。

  【入山学道。】

  到山上找这些修行人,跟他们学习。佛陀那个时代,印度的宗教很发达,哲学也很发达,他都去参学,学了十二年。他入山学道。

  【服乘白马,宝冠缨珞,遣之令还。】

  交给他的随从,把他身上穿的衣服,骑的马,戴的宝冠缨珞,让伺候他的人带回去,出家修行用不着这些东西。

  【舍珍妙衣,而着法服。】

  “法服”就是今天所讲的袈裟。今天的袈裟比那个时候的服装,质料要好多了。

  那个时候的“法服”叫“粪扫衣”,是一些人家的衣服穿破旧了不要,当垃圾丢掉,出家人把它捡起来,把它洗干净,还有可以用的地方保留着,不能用的地方才丢弃掉,积到可以做一件衣了,把它缝起来,像我们现在穿这个衣,那是一块一块缝起来的。缝起来的,质料不一样,一件衣服,颜色不一样,不好看,所以缝起来之后要去染,染色。染什么颜色?五种正色,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染出来就这样的颜色,像咖啡色一样,避免正色,红黄蓝白黑都是正色。佛穿杂色衣,叫“袈裟“袈裟”就是很多不同颜色混合在一起吃饭每天到外面托钵,一钵饭不是一家人供养的,一家人供养一点点,佛的戒律准许托七家,七家的饭菜不一样,要混合在一起,也叫“袈裟”,袈裟味。

  “袈裟”就是混合的,很多混合在一起的叫“袈裟”,这叫“法服”。

  头发剃掉,胡须也剃掉,我们想到释迦牟尼佛很年轻,十九岁舍弃皇宫,剃头发是有,剃胡须那是以后,以后出家有三、四十岁的时候,有胡须。

  【端坐树下。】

  就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

  【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他曾经修六年苦行,跟印度宗教学的。

  《普曜经》里面也有一段记载:

  【尔时太子日服一麻一麦。六年之中结跏趺坐。】

  这经典上有记载,他曾经有六年的苦行。

  【修习艰难勤苦之行。】

  在那个时代,如果不是这样修苦行,一般社会大众不尊重。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教化一切众生,要教化那些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派,必须要做到,他们能做到的,释迦佛全做到了,释迦佛能做到的,他们还有许多没做到,大众对他就有信心,就听他讲经说法,跟他在一起修行。这个就是要教化众生,给我们很大启示,必须要跟这些人在概念上完全相同,他认可,这个教化才能展开。

  印度像婆罗门教,比释迦佛要早一万年,在印度的地位根深蒂固,要想转变它谈何容易?!

  好在佛陀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我们可以称“释迦牟尼佛的教育”。那是一种什么教育?是明心见性的教育。印度所有宗教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学术也没有这么高的成就。

  佛用什么方法?“戒定慧三学”。

  婆罗门教有“定”,佛经上所说的“四禅八定”,是婆罗门教的,它的“定”只有八个层次。佛教里面“定”,高了,阿罗汉修的“第九定”超过它,超越六道轮回,“八定”没有超越,“九定”超越了,缘觉、菩萨,菩萨有权教、有实教。

  佛法能够帮助人恢复到自性本定,这是佛所证得的,菩萨还没有到,到边缘,再向上提升就到了所以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诸法实相”。这是世间没有的,六道里头完全没有,人间没有,天上也没有;天上有“四禅八定”。所以婆罗门教有能力到四禅天、四空天,他出不了轮回

  菩萨修到八地以上,对世出世间一切现象了如指掌,他完全看到,完全接触到,这是圆满的真相教育,它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后面这两句:

  【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把“八相成道”,为什么要作“八相成道”?恒顺众生。

  【以上二句,出自《唐译》。深显《法华》玄旨。】

  《法华经?寿量品》里面说:

  【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印度所有宗教、学派,都希望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句话全是梵文音译,不是不能翻,是为了尊重不翻。大乘佛法就是求这个,菩萨学习的也就是学这个。翻成中国字,“阿”翻成“无”;“耨多罗”翻成中国意思是“上”;“三”这个音翻成中国字是“正”;“藐”是“等”,平等的“等”;下面“三”又是“正”;后面“菩提”是“觉”,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合起来??“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就是佛教终极的目标,最后我就是要把这个东西找到。这就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没有能够跟它相等。

  “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法里面它这里有三个阶段,最下面的是“正觉”,阿罗汉证得。在古印度大家有这么一句话,但是没有人能证得。

  佛出现在世间,阿罗汉证得“三菩提”;菩萨证得“正等正觉”,就是“三藐三菩提”;佛所证得的就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是以这个成就取得学位的尊号,取得三菩提,得三菩提的,他就是阿罗汉;得“三藐三菩提”的,他就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他就成佛了。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陀教育”里面三个学位的名称,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人,这个学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到的,是平等的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本来成佛,他本来是的,而现在我们变成六道众生,什么原因?我们迷失了自性

  “无上正等正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迷失了自性,这个智慧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烦恼,我们把这个智慧全用错了。佛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纠正我们,让我们把这个错误改过来、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教导我们正知正见

  “正知正见”的反面是“邪知邪见”。六道苦,苦从哪里来的?从错误的知见里面产生的。大乘教里头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六道轮回出现。六道本来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把实报庄严土变成六道轮回,苦不堪言。

  佛陀出世,不少有缘人觉悟过来了,跟着佛陀学习。有少数上上根人,时间不久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称他作“法身菩萨”,为什么不称他为“佛”?因为他还有“无明习气”没断。

  “无明习气”很难断,一般经典上所说的,菩萨要断无始无明习气需要三个阿僧?劫,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不像“见思烦恼”、“尘沙烦恼”

  “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见思习气”没断,他证得阿罗汉。在阿罗汉这个阶段当中要把习气断掉,习气断掉之后,他就不叫“阿罗汉”,叫“辟支佛”;辟支佛比他高一级,不但“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习气也断了

  辟支佛在他位置上他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尽了他就升等,菩萨了,他成菩萨。虽然成菩萨,“尘沙烦恼”的习气还在。

  所以菩萨必须把“尘沙烦恼”习气断掉,断掉之后他就成佛了。这个“佛”是十法界的“佛”,很像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很像,为什么?他还是用阿赖耶,依旧是用妄心,他没有用“真心”。也就是说,“见思”、“尘沙烦恼”断了,“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没断,“无始无明烦恼”也没断。他在“佛”的位置上断“无始无明烦恼”,“烦恼”断了他就脱离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位置上,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但是他有起心动念的习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有这个习气在。这个习气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佛差不多,但就是不能融入常寂光,除这一样事情之外,他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佛没有两样,所以称他作“法身菩萨”天台大师说“分证即佛”,真佛,不是假佛,但是不圆满,就是因为他还有习气。这个习气断干净,就是真的“无上正等正觉”,他不在实报土,他在哪里?他在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常寂光无处不在,常寂光无时不在。

  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法身,法身佛,法身佛就一个,报身佛可以变很多个,法身只有一个,法身是一片光明,里头什么都没有。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用了二十个字形容法身,“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才真正到究竟圆满。实报土里面这些法身菩萨无始无明习气怎么断?没法子断,不要理它,三个阿僧?劫之后,自然就没有了。古人对这桩事情,常常用酒瓶来做比喻,盛酒的瓶子,把酒倒干净,确实没有,里面擦干净了,一滴也没有,闻闻有味道,这味道怎么除?没法子除,只有把瓶盖打开放着,放个半年、放个一年,再去闻,没有了,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

  可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许许多多诸佛?土里面的法身菩萨,都愿意到极乐世界去,他们住的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实报土。这些人他愿意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可能阿弥陀佛有特别的威神加持,能让他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提早消失,他在别的地方要三个阿僧?劫才能消失掉,到极乐世界可能一个阿僧?劫,可能不需要一个阿僧?劫。如果没有这个好处,法身菩萨到极乐世界就毫无意义。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极乐世界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如果没有这种利益,菩萨没有必要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相信,肯定有不思议的能量。也因为弥陀不可思议,所以感得十方诸佛,以菩萨身份到极乐世界协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

  我们看下面经文:

  【然善男子。】

  这《法华经》上说的。

  “寿量品”里面讲的,释迦牟尼佛透消息:

  【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国,导利众生。】

  我们就看到这里。释迦牟尼佛透消息,他不是在印度真的成佛,早就成佛了,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八相成道”是表演,不是真的因为这个表演,让大家对他生起信心

  你看释迦也是父母生的,也是一生修行,三十岁成佛,成道了,十九岁出家,修了十二年,成功了,这是做给人看的,让别人生起信心;如果他要是一个化身来的,人家说你是神,天神,我们凡夫做不到,对他没有信心,就不会跟他学,示现跟普通人完全一样,他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

  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十二年,然后讲经教学,跟他的人愈来愈多。这些弟子当中,菩萨弟子、声闻弟子、凡夫弟子多,这里面许多凡夫弟子当中,有佛菩萨化身来的;声闻亦如是;菩萨亦如是,像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菩萨,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在释迦会上做影响众。真正的凡夫小乘,听佛说法很难理解,这些同学就帮他忙。这些同学都是古佛再来,有人资格比释迦佛还要老,在释迦佛成佛之前成佛的。

  《法华经》上开权显实,佛到最后大家都成熟了,可以把事实真相说出来。所以他常常在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为什么?这个地方人跟他有缘。娑婆世界众生念释迦牟尼佛,佛就现身,应该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除了娑婆世界之外,十方诸佛?土里面的众生,跟释迦牟尼佛有缘的不少,人数比我们多,世尊哪个地方有缘,哪个地方现身。现在我们知道,“法身遍一切处”,“法身”就是“常寂光”。

  我们看下面,佛怎样教众生。

  【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

  喜欢小法。

  【德薄垢重者。】

  这是说什么?六道众生,人道。给你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你很欢喜,就接受了;给你讲“方等”、讲“般若”,听不懂;讲《华严经》,甚至三千比丘退席,听不懂。所以佛说法应机施教,为我们这些众生,说我少年出家,得“无上正等正觉”。其实我实实在在成佛到现在,“久远若斯”,时间太长太长了。“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八相成道,作如是现。

  【两经合参。】

  我们把《无量寿经》魏译本,《普曜经》所说的跟《法华经》所说的合起来看。

  【信知本师。】

  我们相信,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八相成道之种种示现,只为随顺世间众生之根机。】

  行善巧方便,普度而已。实在说释迦牟尼佛久已成佛,这个事实要认识。“出家”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一段:“降魔”。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前面“出家”这一段里头,我们要学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像佛这样的慈悲帮助众生。你不随顺,他不听你的,所以“随顺”就是大慈大悲的表现。

  大乘教里头佛常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叫“行菩萨道”。让一切众生对你起反感,不喜欢跟你在一起,那就错了,这个众生有佛的缘分,你把他赶走了。佛门里头有没有这种人?有,很多。凡是干这种事情的人,断人法身慧命,果报都不好。如果断的这个人,这个法身慧命要断得多,譬如说这个地方有真正修行人在这里弘法,你把他弘法的缘破坏掉了,让这个地区许许多多有缘的众生闻不到佛法,这个罪过重!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他的罪就愈重,这个是无间地狱罪业。为什么?叫“破和合僧”,属于这一条罪,“破和合僧”佛都不能救你。

  所以说,人学佛法的机缘很难得,你要能成就他、帮助他,无量功德,这个人将来成就是你成就的。修福、修慧的人,对于这桩事情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在这个地方随自己意思,处处障碍别人,这在佛门里造的罪业,造无间地狱罪业。自己造的时候不知道,果报现前后悔莫及,不可以不知道。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此二句也是《唐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会》里头的。

  【是第五相之降魔。魔者,梵语魔罗之略称。】

  翻成中国意思叫“障碍”。

  【能为修道作障碍故。】

  “魔”就是障碍;“魔事”就是障碍人修行、障碍人闻法,让人在佛法里面退心,这就是魔业。我们学佛,想一想,有没有人障碍我?再想一想,我有没有障碍别人?细心去反省,就知道为什么有人障碍我,因为我过去障碍他。这一生障碍我的善根,障碍我的缘分,不可能是无缘无故,不可能,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因果报应,然后我们才能够把这个业障消除。我们要真正忏悔业障,忏悔以后再不做障碍别人的事情,别人障碍我,我承受,我不再障碍别人,这个业障就能化解。

  有人告诉我,魔王波旬现在对我没有意见了;以前都是障碍,现在不障碍了为什么?自从他附体来找我,我给他供上个牌位,我那里供波旬菩萨,我不跟他对立,我称他“菩萨”,请他来听经。大概他听清楚、听明白了,现在的态度非常好!众生苦,希望波旬“发菩提心”、发慈悲心护持佛法普度众生,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去。成佛比当魔王殊胜太多!

  波旬是欲界第六天的天王,比玉皇大帝高太多了。如果欲界天好比是个国家,波旬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忉利天主好像是一个县长,一个县的领导人,不能比,他高得太多!所以希望波旬能够放弃欲界天,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去,好!

  “魔”的意思就有“障道”的意思。

  【又翻杀者,害人善故。】

  这个“杀”是比喻,不是真的去杀人。为什么?别人做好事他常常障碍人,害人善,人做坏事他欢喜,人做好事他不喜欢。波旬天王要常常闻佛法,他比我们聪明,他有大福报,他有大智慧,相信他回头很快,就能转过来。

  【又常行放逸,断慧命故。又翻恶者,多爱欲故。】

  他有爱欲,“常行放逸”,“放逸”是不守戒律。

  魔王波旬附体来找我时,他是很不客气,质问我,我侵犯他的道场,所以才来找麻烦。我说我没有,我没有道场,从来不破坏别人的事情,他做得不如法我也不会说。

  他就说了:“怎么没有?卫星电视就是的。”我恍然大悟,他的道场是现在的卫星电视、网络,这些高科技是他的道场,你看它播的内容??杀、盗、淫、妄。现在他接受我们的礼请,我们供牌位是波旬菩萨,我们对他尊敬,没有跟他反抗。

  他的道场大,这个世界有多少电视台、有多少网络,我们这个道场很小,一点点,我相信比万分之一还要小,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乃至于亿万分之一,我们只有这么一点点。所以这一次透来的信息好,我们欢喜,我们对他更尊重,希望他回头,让他这个道场里面弘扬正法,那他的功德无量无边。他很快可以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时间不会很长,他就作佛去了。那一转过来度众生无量,拯救了地球,这个功德大。

  我们再看下面:

  【魔类有四:净影曰:一烦恼魔。】

  都是从自己本身上有的,不是从外来的。“烦恼”,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行为,全是烦恼。

  一般指“烦恼”专指“见思烦恼”。

  “见”是你看错了,“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看错了。

  “思惑”,你起心动念,想的“贪嗔痴慢疑”,这叫“烦恼”,

  【能害善法。】

  今天世界社会会变成这个样子,烦恼造成的,自私自利、贪嗔痴慢就这个造成的。

  第二种叫

  【阴魔。】

  “阴魔”是“五阴身”,我们的身体,色受想行识叫“五阴”,五阴互克,这是讲什么?生理。古人从小就教养生之道,现在人一昧学科学,这些疏忽了。古时候读书人没有不知道经脉穴道,他读过这些书,他都懂,都知道养生之道。现在学校除了大概学医学之外,都不学了,在古时候这是必修课程。

  中国自古以来帝王,帝王头一桩大事,培养下一代,要有人继承,要不然这个国家就亡了。继承的人要能真正把这个担子担起来,使这个国家绵延下去,不至于被灭亡,所以他要好好的教太子,这是将来的继承人,为他请三个老师,叫“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老师。

  “太保”管什么的?就是管日常生活,懂得养生、养身、养性,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健康保养,“太保”管这个,饮食起居,健康长寿,他管这个。

  第二个科目德行,“太傅”。太傅管伦理道德,给你讲这个的。

  第三个,“太师”。太师是教你怎样齐家、治国。

  周武王栽培他的儿子成王,这三个老师是谁?太师是姜太公,这是了不起的人物,姜太公教他齐家治国。太傅教他伦理道德,周公,也就是武王的弟弟,圣人,孔子一生最佩服的,周公,周朝的宪法就是《周礼》,等于宪法,治国的这些法典,周公作的,讲伦理道德。召公,也是他的叔叔,小叔,太保,教他健康饮食之道。

  不但有三个老师,还要三个教练,教练是什么?陪着学生真正干,跟学生一起干,那叫“少师”、“少傅”、“少保”,这三个人要跟太子生活在一起,是太子身边的人。富贵人家教子弟也是这个教法,最根本的是养生之道,这就是对治“五阴”,把“五阴”调好,健康长寿。

  【三者死魔。】

  这个没办法,人有寿命。

  【能坏命根。】

  寿命到了,你这一世就终了,你很多的愿望,很多想做的事情,都不能够圆满。要延长寿命,儒没有方法,道有方法,佛也有方法。诸位要是看过《了凡四训》,你就晓得,了凡先生的寿命延长了。孔先生给他算命,他的寿命五十三岁,寿终正寝,他没有求长寿,寿命延长,他七十四岁走的,延长二十一年。为什么?断恶修善,人就能延寿。

  三宝加持,这个能延寿。我也是短命,从小很多算命的都给我断定了,四十五岁。我相信,为什么?我父亲四十五岁过世的,我祖父也是四十五岁过世,我还有个伯父,我父亲的哥哥,大他十二岁,也是四十五岁过世的。所以我想这应该是遗传,我不相信是命定,我相信可能有遗传因子在。四十五岁那一年,真的生了一场病,病了一个多月,那时出家了,我三十三岁出家,出家就开始讲经,四十五岁那一年我讲经十二年。病好了之后继续讲经,有一次遇到甘珠,也是章嘉大师的弟子,密宗上师,他告诉我,你讲经的功德很大,寿命延长了。他说我们在背后常常说你,说我什么?说你人心还不坏,心地很善良,人也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短命。我说这个当我面讲没有关系,我完全了解,我完全接受。他说你这十二年讲经这个功德,你的寿命很长,你晚年的福报很大,没想到第二年他就走了。甘珠也是个很难得的密宗上师,我们交情很厚,常常在一起,每个星期总要见几次面,我们住得很近,散散步大概十分钟就到了。所以这个命运可以改,命运是自己造的,自己真正觉悟了,断恶修善就能改造命运,把命运延长。

  福报,那是章嘉大师教我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财富是从财布施,愈施愈多,修财布施的人都有这个经验,真的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只要行三种布施,财富、智慧、健康都会延长、都会增上。佛菩萨没有妄语,佛菩萨说的话真的,你要相信。海贤老和尚一生给我们表法的,一百一十二岁,健康长寿,头脑清楚,充满了智慧。在当地也算是个大财主,为什么?他修财布施,他自己开垦土地,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种一百多亩地,那个收成相当丰足。小庙里只有四、五个人,有一点点生活就足够了。他拿这些布施供养贫民,年老无依无靠的,乡村里头小孩出外打工,老人很孤单,他照顾,拿他种的这些粮食分给大家。他还能替人看病,他也没学过,疑难杂症到他那里全解决了。所以我们看他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就是劝人念佛,他的口头禅,“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假的”,遇到人就用这句话劝人。他自己做出榜样给大家看,一句佛号从早到晚不离口,念念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上什么都没有,真难得。所以能延长寿命,过去李老师告诉我,弘法利生,断恶修善,是延长寿命最好的方法,非常有效。

  【四者天魔,好坏他善。】

  喜欢破坏别人的善事,特别是破坏别人念佛、学佛。这个“天魔”就是波旬,第六天的天主,他化自在天。我们希望他认真听经闻法,他觉悟了他就成佛了,往生到极乐世界行菩萨道

  【今经所降伏者指天魔。】

  我们降伏天魔的方法是劝他,绝不作对,绝不毁谤,决定没有厌恶,我们对他恭敬,把他当菩萨看待。所以他也感觉得奇怪,净空法师没有跟他对立、没有跟他对抗,一切顺从,这能化解问题。对立不能化解,对抗就更糟糕,决定不能用这个方法,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懂得恒顺、随喜。我们做出好榜样去影响他,他看到,你是搞真的,真在修行,他欢喜,他明白了,跟我们一起修行,将来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同参道友。所以天魔也能回头。

  【如《婆沙论》云。】

  下面是在论里头节录这一段:

  【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

  这是《大?婆沙论》里面有一段话,释迦牟尼佛在成道的时候,降魔,魔王波旬变化魔女来扰乱他,释迦牟尼佛入定,这个魔女离开了,他不动心。然后中夜(半夜),妖魔鬼怪要来杀他,来害他。他入慈定,大慈大悲,这些妖魔鬼怪拿的兵器,手上拿的都变成莲花,完全离开了

  又《西域记》,这是玄奘大师的作品,有这么一段记载:

  【集诸神众,齐整魔军。治兵振旅,将胁菩萨。】

  这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变现出这个境界,所谓是威胁利诱,佛如如不动,所以魔军拿的兵器统统变成莲花,魔兵自己吓到,就退去了。

  【以上均表菩萨定力。】

  这个我们要学,我们遇到一些人为的障碍,什么方法?慈悲、忍辱、禅定,不被他干扰,不为所动,慢慢境界就转了。他能把你打败,他很欢喜;打不倒你,他也很佩服你,威胁利诱,你都能如如不动。

  世尊“八相成道”里头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遇到障缘,财色名利摆在面前,动不动心?如果动心,我们败了,我们投降了;不动心,我们战胜了战胜,魔王来护法;战败,魔王哈哈大笑,瞧不起你,你修的什么行,不堪一击。

  魔他有方法引发你的烦恼,他知道你烦恼习气,以巧方便把你的烦恼引发出来,让你自己破坏自己功德,叫火烧功德林,一发脾气烦恼,功德完了,积功累德好不容易,一个不高兴就完了。为什么不高兴?魔在那里挑衅。降魔这一关要顺利通过。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以上都表菩萨的定力。

  又《大智度论》里头说:

  【菩萨智慧力故,大破魔军。则显菩萨慧力。是故经云: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怨”就是怨家。冤亲债主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要是还有贪嗔痴慢疑,这些冤亲债主跟魔结合成一体,造成我们严重障碍,这一生决定不准你往生,还要把你拖回六道来

  “定”是不为外境所动摇;“慧”是真正有方法解决。我们说用“慈悲”,用修学功德回向给他,劝导他跟我们一起学佛、一起念佛,真信真愿,往生净土,同成佛道,这是智慧。我们是真心,不是恶意,诚心诚意劝他回头,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法门。

  每个人学佛有魔障,不学佛也有魔障,现在这种现象愈来愈多。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多少人自杀,他为什么要自杀?我们从附体这些灵媒的报告,透的信息给我们,有的说得合情合理,可以相信。凡是自杀的人,未必是真的想自杀,但是他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就有鬼神在旁边诱惑他。像跳楼的,不是他真想跳楼,鬼在后面推他;跳水自杀的也是如此,后头有水鬼推他,把他拖下水。这些是什么?冤亲债主,过去生中你得罪他,他现在要报复,过去世没有因,他不敢,因为你有护法神。护法神看到你有冤家债主,你应该要还他,他闪避过去了

  于是乎我们就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多么重要!唯有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个冤亲债主会饶恕你。为什么?他看到你是好人,尤其为很多众生做好事,他不忍心不是奇耻大辱,严重的伤害,一般都不会跟你计较;若是重大的仇恨,那没办法,他不会饶你。

  我们学了定慧力,降伏魔怨,我们遇到障碍、遇到困难,要有定力,要有智慧。“定”生“慧”,心不能乱,乱了就生烦恼,“定”才生智慧“定、慧”有力,就能够降伏冤亲债主。我们要时时刻刻有这个念头,帮助他离开恶道,以修行的功德常常回向给他,常常回向,常常念着他,没有把他们忘记,他会感恩。过去我们错了,对不起他,现在明白了,我们要回报,问题就能解决。

  下面第六段:“成道”。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最正觉”就是成佛,“正觉”是菩萨,加个最“正觉”,就是“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请看注解: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此二句是第六相成道之义。微妙者,《维摩经》曰: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

  什么是“菩提”?“菩提”是梵语,古印度话,下面有解释。

  【菩提者,佛之知见,亦即实际理体,当人自性。】

  六祖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他见到“自性”,没有想到“自性”是清净的,“自性”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只是迷了不知道,觉悟了它就现前,你就会见到。它的名字很多,佛在经上至少说了七、八十种。佛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名相?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佛跟人家在讲这桩事情,要他听得懂,要他听了欢喜。所以明了就好,佛没有定法可说,连中国老子都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只要对方能够明白就行了,怎么说都可以,都是对的。惠能大师说“自性”,《维摩经》上说“菩提”,《法华经》上讲“佛知见”,大乘经上讲“实际理体”看什么时候、看对什么人,佛用哪一种说法方便,自自然然,没有通过思考,也没有什么选择,完全自然。

  【经云: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故云微妙难知。】

  这就是我们在学习当中常说“其义自见”,读书,特别是读佛经,“读上千遍,其义自见”,没有人给你讲,你也不需要学,自己就明白了,“微妙、难知”,你有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的功夫,就很容易知道。

  法达禅师诵《法华经》三千部,《法华经》很长,虽然七卷,很长,大概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多部,十年。十年专攻一部经,到什么程度?将悟未悟,在这个边缘上。他去参六祖惠能大师,见面的时候礼拜,给能大师拜了三拜,三拜头都没有着地。六祖看得很清楚,起来之后问他,你这三拜头没有着地,是不是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一问,他很老实,诵《法华》三千部。点头,六祖问他,《法华经》讲的什么?他答不出来,反过来向六祖大师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说过,六祖不认识字,当然不要看经,你要念给他听,他说你念得很熟了,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说,行了,不要念了,我全知道了,跟他讲《法华》大意,他开悟了。如果他要没有三千遍这个定功,能大师怎么讲,他也开不了悟。这个也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一个见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帮你推一把进去了;你没有这个境界,推倒了也没用,你也进不去。

  方法就是“戒”,叫你读书千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就是戒律,你一定要遵守。果然像这种大部经一千遍念下去,把烦恼、把业障都念掉了,没有障碍,祖师一句话、二句话就通了、就明白了。

  惠能大师大彻大悟,在五祖方丈室,半夜三更,五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丝毫疑虑都没有,说出五句话,见性了。“何期自性”,“何期”就是“没有想到”,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是清净的,没有染污过,这真心,染污是妄心。

  神秀大师的偈子,“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妄心”;如果是“真心”,“本自清净”,有什么尘埃?!没尘埃。这些他见到了,“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祖一听乐了,开悟了,衣钵马上给他,叫他赶快走路。他问到哪里去?五祖说,你从哪里来,你就回哪里去,躲避嫉妒、障碍。在猎人队里头躲了十五年,这是“定慧”,十五年反对的声音没有了,再出来弘法利生那个十五年是“定慧力”。

  【经云: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故云微妙难知,与微妙是菩提也。又《净影疏》曰: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觉。】

  你真正得到了,“理”是实际“理体”,就是“真如本性”。

  【故亦同于上经。】

  跟前面经上讲的意思是一样的。

  又《长阿含经》上说:

  【如来大智,微妙独尊。】

  这小乘经上说的。

  【综上而言,得微妙法者,即契世尊之佛智。】

  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自性里流露出来的智慧,你跟它相应了。

  【入实相之妙理,证正真之菩提。故成正觉。】

  “成正觉”,等觉菩萨,成佛了。释迦是示现,前面说过,《法华经》上说的,久远劫前他就成佛了,他这一世是舞台表演,做出“八相成道”的样子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个地方细心观察,体会学习,我们应该遇到什么事情,知道怎么处理,“戒定慧”是根本法。

  下面说“正觉”:

  【如来之实智。】

  真实智慧。

  【故成佛曰成正觉。最正觉者,崇显佛觉之无上圆满究竟。】

  这是特别尊敬、特别的景仰,用这些话来说。

  像《释迦谱》里头讲的:

  【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会疏》,日本祖师说的:

  【觉之中为最极。】

  这“最”的意思,最正觉。

  【故云成最正觉。】

  也就是究竟的正觉、圆满的正觉。

  【成最正觉即究竟成佛。】

  证得究竟圆满,是这个意思。我们想成佛,要不得微妙法不行。

  “微妙法”还有第二种,那就是“信愿持名”,四个字,本经里面所讲八个字,八个字浓缩成四个字。八个字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益大师告诉我们,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用“信愿”两个字就行了,“信愿持名”,“持名”就是“一向专念”,把八个字浓缩成四个字,“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成最正觉。到极乐世界,别的地方难,到极乐世界容易。

  “微妙法”就是净土法门,"信愿持名"之法,"信愿持名"肯定帮助我们一生圆满成佛。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净空法师2018年元旦开示:为往圣继...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
· 一切经忏加起来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
· 汉学院“儒释道”三个系的课程设置
· 有些法师、大德说得很好却做不到,不能...
·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50集)
· 每天生“我怎么又迷了,还是放下吧”念...
·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95集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