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体会分享
·体会分享 

业余就做两桩事情:每天多听经、多读经,多和经典在一起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9-20 12:04:24
关键字:业余时间,听经,读经,共修分享,学了凡四训,积德行善,算命,学吉凶经,事佛,如何学佛,学佛果报
【 点击数:335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修学体会”  2018年9月20日


业余就做两桩事情:每天多听经、多读经,多和经典在一起

尊敬的净空老法师,尊敬的同修、大德:末学给你们顶礼了!

阿弥陀佛!

  很高兴又可以和大家分享学习的体会了!

  今天我要分享一下学习《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有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多多指正!

  首先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朝时期有一位书生,名字是“袁黄”,后改为“了凡”,对他的儿子的教育方法和道理记录的一本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德之方”;“谦德之效”。

 

  一、立命之学  

  文章一开头,了凡先生先讲自己的身世;后来遇到了孔先生,孔先生给他算了这一生的境遇,后来的考试名次和自己得到的待遇都和孔先生算的一模一样,因此他“益信进退有名,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这个时候的了凡先生是一个标准凡夫,他不会像我们一样“妄求”了。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妄求。互相攻击、互相拆台,心里充满了自私自利和贪嗔痴,所以我们连标准凡夫都达不到啊。

  举个例子:我是做服装销售工作的,在招标的时候就会有厂家之间发现对方的破绽、漏洞,然后举报给客户,希望自己能够中标。我想,了凡先生即使没有后来“改过行善”也不会这样做,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命里有多少名和利。而社会大众很可怜!每天都在忙忙碌碌,费劲心机,而不知道命里有个“定数”,不但求不到,还折损自己的福报,正如《无量寿经》里面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孰无怪也”。可见遇到圣贤人的指点是多么的重要!

  接下来了凡先生在游南京的时候,在栖霞山遇到了云谷禅师,了凡先生将自己如何命运被孔先生算定,如实告诉了禅师。禅师说: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还是凡夫。了凡先生之前的三十五年的命运全都落在了“定数”里面,没有改动一分一毫。

  命运是怎么来的?过去生善恶业的果报而已。过去生造善,这一生享福。过去生造恶,这一生受苦报。只有造大善和大恶的人,命数才拘他不住。因为改变了业力

  接下来禅师问:你觉着自己能生子吗?能考取科第吗?了凡先生想了一想,说出了自己的很多过失。这说明了凡先生还是很有修养很谦虚的人。如果是我,可能不会想到自己有这么多过失,而且还会争辩

  禅师又告诉了凡先生:“夫血肉之躯,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安得而不受享呼?这是教我们积德行善——命由我造,福自己求我自己的体会是刚开始挺积极做好事,但是一段时间没有效果就懈怠了。这是有觊觎、有将迎,心不清净啊!对古圣先贤的话还是不够相信。其实只要我们低头认真努力去做就好了,将来受福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了凡先生接着介绍了自己“修善改过”之后的一些效验:先是孔先生算的开始不准确了,本来算是考第三,结果考了第一;但是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好,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这也是我的毛病,有时候确实发现不了自己的毛病,觉得做的都挺好,不能做到日日知非、日日改过。老法师说这是我们的通病,但是这要我们肯改过,进步慢点没关系,但是始终是在进步就好,也要给自己打气加油,我身边一个谈论修行的人都没有,那只有默默的咬牙坚持,承认自己是个凡夫,不可能一下子把过失全改正过来,但是要肯认错,肯改过,天天和经典在一起,慢慢的习气就减轻了。了凡先生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就,在下面的文字里可以看出来。他效赵阅道焚香告帝,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全向上天来报告。这是逼着自己不能犯错,这是认真努力的表现,也就是佛门讲的诚敬心。他是十分诚敬心,得了十分的果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改过之法

  知道了自己的过失,接下来就要学习“怎么改过”。

  1、“发羞耻心。”我们和圣人,贤人,甚至佛菩萨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圣贤人和佛菩萨成功了,我们还在这轮回受报呢?想到这里要觉得惭愧啊。现在这个社会,物质的诱惑这么严重,又没有接受圣贤人的教诲,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啊。一定要发奋,世间人都说我们要活的精彩,要拼搏,他们是对名利和物质享受的追求,我们如果不是对圣贤人的教诲,对改正过错这么精进,这么拼搏,那我们怎么能度化众生呢?

  2、“发畏心。”谚语说的头上三尺有神明是真的。我们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不肯改过,假装改过,能骗自己,但骗不了他们,更骗不了佛菩萨。将来求往生,佛能来吗?并且造作那么多罪业,还要轮回受苦,想想就难过。

  3、“须发勇心。”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愤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的过失,像肉里扎刺了一样,赶紧挑出来;大的过失,要像手指被毒蛇咬了一样,把手砍掉

  这里了凡先生是教我们要振作起来,头脑要清醒,时刻准备着把“过错”改掉。

  “不用迟疑”就是我前面说的要相信圣贤人的话,李炳老教老法师的“你要信佛!”。

  同时“改过”还有“事上改”的、“理上改”的、“心上改”的

  “事上改”,是事情出了,知道错了,然后下次不犯,改正过来。

  “理上改”是多学习经典,知道了道理,然后按照道理标准来改过。

  “心上改”就难了。心一动就觉悟,妄念不起,这“是改过”的最高境界。我自己是没有这个本事,我基本是以“理”和“事”上改为主,我自己妄念太多,往往被妄念所缠,自己也很苦恼。

  举个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是做销售工作,有时候和客户喝酒就难免不了,以前只要出差和客户喝酒就是酩酊大醉,甚至连自己都回不去宾馆。家里人打电话都接不到,让家人非常着急!这样的事出过几次,每次被家人说,也是口头认错,下次还犯。其实这就是不知道道理。

  后来我就想《弟子规》里的话,“亲所好,力为具”;“身有伤,贻亲忧”;“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深的道理就不说了,光这几条就全犯了。自己出去喝酒高兴,想到家人的感受了吗?想想家人的着急、生气,对得起人家吗?自己喝完了也是浑身难受,别人也跟着遭罪,这是学佛人的样子吗?自己就反复用这些道理来教育自己,从那以后我就不喝酒了,到现在已经有快三年了

  现在家人对我很放心,也不打电话催赶紧回家了,知道我不喝酒,即使出去参加单位聚会也一会就回来了。这不就家庭和谐了吗?!

  所以,有问题还是从自身找原因,其实认真想想,自己哪能没有错呢?!只是大部分时间人家不跟我们计较罢了。

  了凡先生还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一心为善,正念现前。”

  怎么能“一心为善”?怎么样算是“一心为善”呢?我个人觉得消除了自私自利就是“一心为善”了。

  我们最大的过恶就是自私自利,这是我们的根本罪业,所有的罪业都是从这里出来的。只有把自私自利去掉了,那念念都是为别人着想,“三业”清净了,“三业”圆满了,往生有把握了。这也是我的终极目标。

  原来同事问我一些问题,问烦了我就很不耐烦的回答人家。这就是自私自利,想自己省事,不愿意尽心尽力去帮助人家。而且明明知道不对还是会犯,习气深重啊!

 

  三、积善之方

  这一部分,了凡先生先举了十个例子,全是“舍己为人,不图名利”的好人。后面教导我们要会分别出“善的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

  有利于人是真善,有利于己是假善

  纯是济世之心是“端”,有一毫媚世之心就是“曲”;纯是爱人之心是“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就是“曲”;纯是敬人之心就是“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就是“曲”。行善里面夹杂了贪嗔痴就是“曲”了,不是“纯善”了。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是阳善;为善人不知,则为阴德。我们要多积阴德,阳善被人知道了,一宣传,一表扬就报掉了。现行虽善,而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际上是善也。

  以善心而行恶事是“善中有偏”,以恶心而行善事是“恶中有正”。

  积极去行善是“满”,懈怠而不积是“半”。真诚心做善事是“满善”,不是真诚心来做善事,那就是“半善”。做好事心不着善是“满善”,心着善那是“半善”。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能从自己最难克服的地方去做善事是“难善”,很容易的地方去做就是“易善”。

  下面是了凡先生又教我们“行善事”要从底下的十个纲领去做:

  1、与人为善;

  2、爱敬存心;

  3、成人之美;

  4、劝人为善;

  5、救人危急;

  6、兴建大利;

  7、舍财做福;

  8、护持正法;

  9、敬重尊长;

  10、爱惜物命。

  这十条全都是培养自己的真诚心、慈悲心、正觉心,也都是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有一条是对自己的:爱敬存心,让自己有一个纯敬纯善的心。

 

  四、谦德之效

  这一段教导我们要谦虚、要忍让、要回头。其实我觉得你谦虚了,你就肯改过了;你不肯改过,说明你不够谦虚张畏岩就是这个例子,但是他很快就回头了,肯认识自己的错误了,以后也考取了功名,这就是谦虚的果报。

  前面内容知道了有命运、要改过、要行善,要是没有谦虚的话,会前功尽弃

  再举个自己的例子来说一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自己就觉得自己肯“改过”了,心里也很高兴,但是不知不觉就变得傲慢了。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在火车站坐车,恰好碰到一位出家人,我从他身边走过去心里就在想,他修行不一定有我好,我肯“改过”,他不一定就能“改过”。后来我自己就是举步不前,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样的心里是不对的,刚刚有点进步就这样,也真是不知耻啊!

  总之,我自己觉得“改过行善”是我们一生的事业像胡老师说的“除了改过就是修善,除了修善就是改过”。

  业余时间就做这两桩事情:每天多听经、多读经,多和经典在一起“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亲近经典对我们自己非常重要!

  今天就写到这里,肯定有许多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顶礼大家!

  阿弥陀佛!

  末学:B00446

  时间:2018年8月25日


为什么有的人学佛得的吉祥,而有的人学得的是灾殃?

尊敬的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的师兄:

  这一个多月来学习《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以提交清单方式来学习本经,每天学一集,因为学完后要提交清单,所以相比以前学习,摄受力要大!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学佛的启蒙,从四个部分为我们开示如何学佛。

 

  第一个部分:真学佛得吉祥,假学佛得灾殃

  从初句“阿难白佛言”,到第三页最后一行“奉行普闻”,这是本经第一个单元。

  这个单元说明:信奉佛教,依教奉行,所得到的果报是吉祥如意的,也就是说我们接受佛陀教育,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习,果报决定是殊胜的、是好的;如果违背佛陀的教诲,迷信,果报就是不吉祥的,就是凶灾的。

  这是学佛同修都非常关心的。为什么有人学佛得的果报殊胜,有人学佛得的果报恰恰是相反?佛法是内学,是从改变心地开始的,而且是改变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落实在实处就是“三皈”、“五戒”、“十善”。

  目前自己虽从理上明白了佛的教义,但在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还是转不过来,经常是烦恼习气当家;并且总喜欢心外求法,时常被境缘影响,茫茫然一年过一年,佛学知识倒是知道了很多,却都成了劝导说服别人的道具,自己体质相貌都改变不了,了生死出三界更是遥遥无期。学佛得殊胜果报,这是正确的,得不到就是在学佛知识,这是学偏了,要懂得反省回头。

 

  第二个部分:杀生的果报

  从第三页最后一行“阿难复白佛言”,到第四页最后一行“罪深如是”,这是第二大段——讨论杀生责任问题这属于戒律。

  “戒律”的范围深广无际,提出这一个问题来做代表,展开就是“五戒”、“十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开、遮、持、犯”。每条戒都如此,我们怎样做到“事持”、“理持”、“心持”,这是我们尽形寿要力行的。

  我们一定要晓得:“戒”存在,佛法就存在,不是那个“戒经”存在,是我们学佛的人持戒,真正依照戒律去做,佛法就在世间。如果学佛的人,在家出家、四众弟子把戒律废弃掉,不肯去学习,实质上佛法就灭亡了经典存在没有用,没有人依教奉行,佛法在这个世间灭亡了。

 

  第三部分:佛教是教育

  从第四页最后一行“阿难复白佛言”,到第七页第三行“可不慎也”,这段是讨论教学。

  佛教是教育,教育里面的关系就是老师跟学生的关系。作老师,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作学生,如何做一个好学生?佛在这里教我们这些

  师资之道,老师帮助学生,学生也帮助老师。这一段它的内容,“教学”在人生生活过程当中最为重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在佛法里面讲,从初发心到无上道都在学习,没有一天间断。

  我们有幸得到人身,在这工作繁忙,压力日益加大的五浊恶世,有幸听闻佛法,更有幸遇到净土释疑网、听闻净空老法师的法音,要牢牢抓住今生出离六道机会的救命草,死心踏地的跟着共修网按部就班地学习,把学到的逐渐落实到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坚决不放弃。

 

  第四部分:学佛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有没有冲突?

  自第七页第三行“阿难复白佛言”,到第八页第八行“可得度世之道”,这是本经的第四大段。

  在这一大段要讨论:学佛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有没有冲突?这一桩事情,可以说是海内外许许多多同学非常关心的一桩事情。有很多人疑惑学佛与我们实际上的生活、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冲突,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为什么我们感觉不方便,因为我们的心量太小,没有契入佛的境界,佛在这地方为我们一一解答,才知道学佛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一定是有正面的帮助,决定没有妨碍。所以我们只有依教奉行,佛法的利益就一定得到。

 

  第五部分:阿难闻佛所言,依教奉行

  从第八面第八行“阿难闻佛说”这一句开始,到第九面第三行“未可取泥洹”,这六行经文也是一个大段落。

  这个大段落是阿难听佛开导之后他的心得和感想,很值得我们修学的参考。

  阿难听佛说此经后,马上依教奉行,所以他的体会深刻。

  反观自己,佛所说的你体会多少?做到多少?为什么学完了似乎还像没学过一样?是自己“解、行”不相应;“信根”也出现问题,不是正信,因为没有放下“贪嗔痴”,还贪恋世间的五欲六尘,自私自利仍腐蚀自己的本性,以致于时常丢失自己。

 

  第六部分:二十八首偈颂

  接着后面从第九页第三行末句以下,这是阿难尊者说“偈”。“偈颂”总共有二十八首,这二十八首是阿难的心得报告,目的在劝导我们大众应当依照佛陀教诲好好的修学,才不辜负佛陀的苦口婆心。

 

  第七部分:“闻法信解,受持礼谢”

  最后一段有四行经文,是大众“闻法信解,受持礼谢”,是全经的总结,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流通分”。

  “三分”里面这一段是流通分。佛法要靠四众弟子流通,各自在自己的本分上做出榜样,就是流通。

  日后我将紧跟共修网,“敦伦尽份,闲暇存诚,诸恶莫作,老实念佛”,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佛人

  感恩净空老法师!

  感恩共修网师兄!

  愿罪苦众生永离恶道!

  末学:b00618

  2018年08月25日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分享:值遇佛法难;遇见后发心难;坚持...
· 认识佛教(第07集)
· 铁脚僧的苦行(三)
· 《2014净土大经科注》大汇总(全集...
· 铁脚僧的苦行(五)
· 分享:我们学佛最怕的就是学偏了
· 业余就做两桩事情:每天多听经、多读经...
· 女声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