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他是章太炎口中的“千里驹”,饶宗颐心中最懂国学的大师,却是“三无人士”,一生穷困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05-15 11:18:09
关键字:国学大师,朱季海,章太炎,国学,穷困潦倒,境界,国学热,饶宗颐,古怪,传承,千里驹
【 点击数:408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来源:环环    环球人物杂志   时间:2017年4月8日

 

环说:

有人说,在苏州,他资格最老、

学问最大、脾气最怪,是个“有

点痴有点迂有点怪有点狂的高人”。

 

 

说他是大师,但应该没有哪位大师,

寂寂无闻、穷困潦倒如他一般。

陋室修学六十余载,每月以400元为生,

吃穿都靠接济,人们称他为“三无人士”:

无工作,无钱财,无劳保。

唯一的财产是一栋名曰“初照”的小楼,

位于苏州观前街。

“初照、初照”,多么唯美浪漫的名字,

可这楼早已没有先前的模样,

外看平平无奇,内里杂乱无章。

不说,没人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国学大师。



年轻时,他曾有过几次“出仕”的机会,

但因难忍世俗杂事、性格乖戾而放弃了。

如果追逐世俗成功,如今他早已是知名教授、博导,桃李满天下。

年纪大了之后,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带着玻璃茶杯,

穿着破旧的衣衫,到离家二里地的双塔公园读书、思考、晒太阳、补觉。

这几十年,他一直都活得像个隐士。

 

他说:“我最缺的是时间。”

治学,是他这辈子唯一的追求。

其他的,都不在他眼里,更到不了他心上。

1984年,饶宗颐与他在武汉会面,

二人相谈甚欢,饶宗颐称他为最懂国学的“国学大师”。

后来,国学掀起热潮,

饶宗颐、季羡林、任继愈等皆享誉学林,

他却依旧寂寂,直到去世。

他便是朱季海,章太炎的入室弟子,

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界天书”,

而他这一生,更像天书一般让人看不透。

 

初照楼

 

朱季海的父亲朱孔文,青年时代曾游学日本,

就读过弘文、早稻田等法政诸校,

与民国奇人杨度有过一段同学缘,

后加入同盟会,与黄兴成为挚友。

朱孔文回国之后,做过广东、江西两省的法官。

如斯家庭背景,为朱季海之后践行国学打下了基础。

1916年,朱季海出生,承继家学,熟习国故,

1932年,章太炎到苏州讲学,16岁的朱季海前去听课,

由此成为章门弟子,与黄侃、鲁迅、曹聚仁等同门。



青年朱季海

 

他是章太炎一众弟子中年龄最小的,

却最为聪明伶俐。

章太炎讲学时,需要人在黑板上做记录,

旁人做记录,不是错这,便是错那,

只有朱季海,章太炎讲毕,他便搁笔,

稍加标点,即成文章,一字不错。

章太炎因此极爱这个小弟子,

许他侍奉起居、从旁问学,

“季海”二字也是章太炎为他取的名字。

又因朱季海悟性高、兴趣广,

章太炎称他为“千里驹”。

 



 

可惜章太炎心中的“千里驹”,最后却没能名满天下。

朱季海学识匪浅,乾嘉、章黄之学术素养纯熟,

经史子互通,他所写的《楚辞解故》被称为学界天书;

在书画研究领域也造诣精深,

曾写过《海粟黄山谈艺录序》《朗润园读画记》

《南田画学》等多种论文著作。

他还精通英、德、日、法等多国语言,

通晓梵文、藏文。

若以学识论,他的确是个中佼佼者,

坏只坏在,他是个“怪人”。

 

除了在苏州第三中学教过一段时间书,

没有哪一份工作是朱季海干得长的。

1946年,在师母的力荐下,

朱季海在南京参加组建“国史馆”筹备工作,

本是创始人之一,地位不低,

可谁知,“国史馆”正式成立后,

他因看不惯一位善于钻营的副馆长,

落了个目无官长的名声。

他也不在意,还击说“长官无目”,

两年后“南京国史馆”迁往台湾,他也没有随同去。

他父亲朱孔文也曾因秉性耿直,

不能曲事上官,辞官归野过,

想来这大约是“家族遗传”。

 

 

第二次“得罪”人,是在上世纪90年代。

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请他出山,

他古怪得很,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每月薪水由他定,“不能少也不能多”;

第二,上什么课由他定,不听学校的,只给正教授上课,每节课只上20分钟,“因为我没有水分”;

第三,不参加任何教学之外的学习与活动,不填任何表格。

这样的要求,在当时可谓“离经叛道”,

匡亚明虽爱才,这样苛刻的条件却也无法满足,

于是二次“飞黄腾达”的机会又被他推开了。

有人问他当时为何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他回答说,“那时候还可以做些事情(指学术探究),

我不需要那些东西,我需要的是时间 ”。

那个时候一个星期有3次政治学习,这样就没有自己的时间。

朱季海说,这是一个选择,做这个,就不能做那个,

“我那个时候不是在图书馆、博物馆,就在朋友家里看东西”。

在衣食无忧之金丝牢笼与思想自由之粗鄙陋室间,

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除了治学,朱季海脑子里什么杂念都容不下。

1997年,苏州市委宣传部牵头为朱家整修老宅,

宣传部希望借此让他出来露个面,也算是做个宣传。

谁知约好采访的那天,他竟然穿了双拖鞋就来了,

穿的衣服也“上不得台面”。

后来采访只得作罢,

他这“目中无人”又“不容于世”的性格,传得便更厉害。


 

 

上世纪90年代,传统热和国学热的浪潮掀起来,

一下子蹦出不少国学大师。

朱季海却丝毫不为所动,没有加入这”学术热潮“之中,

仍旧坚持着章太炎“依自不依他”的学术自主性。

面对泥沙俱下的国学热,他头脑清楚得很。

他说:“现在不是要返回传统,而是要拾起失落的人文

孔子不是一块招牌,也不是一种魔术??

念几声咒语就万事大吉。

现在所谓的纪念孔子正是一个‘文化盲点’。

就像落花流水,几天就没有了。”

 



 

他原本也可以各地讲学,上电视论道,

若如此,以他的才华,名声与经济收入都不在话下。

可他不,依旧做着经济效益低的冷门学问,

因为怕这些他不做,就没有人去做了。

“士”的坚持与信仰,

这种上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

在朱季海这里得到了最完整、最虔诚的继承。

 

 

可也因为过于不容于世,朱季海的生活过得很艰苦。

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医保和社保,

每月仅有苏州宣传部发放的400元生活补贴,

后来涨到了600元。

他的一些后辈,有时会接济他一些衣物钱财,不过也不多。

他就这样衣食无着地,

在自己20平方的陋室里做了几十年训诂考证之学。

然而这几十年,他所写的《南齐书校义》,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

不过年纪再大些,腿脚不便了,

他走不了那么远,最多在家门前的茶馆里头坐一坐。

 

 

他极少与人来往,除了师门弟子,

一般闲杂人等一概不见,所有时间都在闷头做学问。

有人说要进朱先生的卧室门槛,那比登天还要难,

因为他“为人古怪”。

其实并不是。

有一次一位后辈去看他,

只说了一句“朱先生,您昨晚又没睡好吧?”

这句问候,就足以让朱季海打开家门,迎客而入。

在他眼里,无论谁来,都是一样的,

只要你是带着诚意来的,我就欢迎你。

 

 

 

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并不是古怪,

也不是“目中无人”,他的标准最为简单直接,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学问。

据说他曾为一家私塾做过顾问,

原因很简单……

那家私塾主人找到他常去的双塔公园的负责人,

托负责人去说情。

公园负责人常照顾他,

免收门票、免费提供开水,

他讲这个情分,才答应给人家做顾问。

 

 

他的家越来越乱,乍一看,

真不像人住的地方,像是个垃圾堆。

书架上的书他几乎全赠人了,只留了自己20岁写成的

那本厚厚的《楚辞解故》。

曾任苏州市政协副秘书长的魏家瓒,

见朱季海生活清苦,想要吸收他为市政协委员,

以便在经济上稍微照顾一些。

可文化局苦劝了一个半月,

朱季海就是“不从”,他说:

自己不懂政治,去了不能发挥作用,

浪费一个名额,坚决不干。

 

 

直到去世,朱季海都是穷困潦倒的。

他以一种对抗的姿态,

守护着自己对于学问最纯粹的追求。

 

 

他傻吗?傻。痴吗?痴。

可正是这种纯粹,让他能够跳脱出体制,

做一个最自由的学者。

1984年,他与饶宗颐在武汉会面,

二人谈到书画家谢稚柳的一些观点,

他觉得有些不对,

便直言指出,饶宗颐觉得有道理,甚为佩服。

正是因为没有身在此山中,才能如此直言不讳,

对学问,才是最有裨益的,

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这样的自由,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置身世外与事外,是多少人修不来的境界。

 

他这辈子,就做一件事,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一部为他拍摄的纪录片中,

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他的一生:

不随时俯仰,不曲学阿世,

成为了一个与时代对视的理想主义者。

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

却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与反思的人。

 

 

题外话:

前几日,环环曾推过一篇关于大儒吴兴华的文章??(不到16岁便震惊诗坛,他被称为继陈寅恪、钱锺书后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儒,却鲜有人知),

下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这位的留言,乍一看似乎有些道理。

古人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嘛。

饭都吃不饱了,读书有何用?

像吴兴华、朱季海那般钻那些生不出钱来的学问有何用?

但……人类应该早已过了活着就为了“活下去”的原始阶段了吧?

何谓文化传承?何谓文化自觉、自信与归属?

美国好莱坞头脑清洗的时候为什么会不爽?

韩国人抢孔子、抢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会不爽?

到这个时候才来不爽,是不是晚了点。

不过现在看来“不爽”还算级别高的,

有的人不仅没觉得不爽,还觉得“大师无用”。

这真是环环今年见过最惊悚的段子。

 

现今有多少人,

着眼于眼前营狗生活,而无远方星辰大海。

的确,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会成为伟人,

但至少要有一个仰望的方向。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http://sj.qq.com/myapp/search.htm?kw=%E5%87%80%E5%AE%97%E7%BB%8F%E6%95%99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学佛体会013:天地载和--别把发生...
· 中医教改迫在眉睫;高考表面上比智力,...
· 长春农村年货大集市  毛驴含泪被宰
· 铁脚僧的苦行(四)
· 铁脚僧开示:修行得念佛、修忍辱、下苦...
· (新)播经供养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
· 收藏十八个道德故事,讲给孩子听
· 从“心”下手,改命治病(七)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