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金刚经 第50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金刚经 第50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08-29 19:25:32
关键字:金刚经,念佛数量,看破放下,嗔恨,素食,梁武帝,修福,福德与功德,口是心非,因缘果,善缘
【 点击数:275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五十集 (共124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世出世法,智慧第一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五面,倒数第五行,从批注第七段看起:

  【一切修行人,非仗般若不能无挂碍,不能得自在,不能到彼岸矣。】

  这一段是说明,也是特别强调世出世法,智慧第一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够真正达到无有障碍的境界无论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都要能够做到心无挂碍,这就能够得自在了

  后面这一句,这是讲究竟圆满法。“彼岸”是成佛,成佛一定要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里面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名词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我们常讲的究竟圆满的智慧。

  【世间之人,纵令未能人人如此成就。但能人我分别之见少少轻减,则斗争亦必减少。世界当下太平,安居乐业矣。】

  这段话,实实在在是挽救世间劫运的重要开示,而确实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惜佛法没有能够普及世间,纵然学佛的人很多,这特别在中国人,这些学佛人当中,如果要不能够深明佛理,这个问题还是不能够解决。特别是要深明般若之理,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才能放下。所谓是“看破、放下”;一切意见争执自然就会减少,意见争执减少,当然斗争也会减少,所以它的结果是天下太平,人民都能够安居乐业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得到安居,身心安稳、事业顺利成就,不能没有“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不是单单叫我们修行、成佛才需要,我们要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日子,离不了它;要想在世间从事于任何一个行业,事业顺利成功也少不了它。“般若”不能不讲、不能不细讲、不能不认真的去修学,这些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得很多,也说得很透彻。

  “所以般若是佛陀教育的真精神。”说佛陀教育就包含世出世间一切法。

  “无上法宝,不可须臾离者也。”一时一刻不能离。为什么?离开“般若智慧”,我们就迷惑,我们就糊涂,迷惑、糊涂怎么能得到幸福?怎么能得到成就?这是反显“般若智慧”修学的重要性。


真正办大事情的人没有别的,心要清净


  【必须离人我等分别之相,使其心一念不生,安住不动。】

  我们先看这一句。这是“般若”最要紧的纲领,无非是教我们“离相”。

  “离相”,前面讲得很多,往后还要讲。为什么在经典自始至终讲这么多遍?实在说,讲再多遍都不算多,为什么?我们没做到。

  “贪嗔痴”不需要讲,不讲天天在做,无时无刻不在做,为什么?习气太深,可以说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总离不开“贪嗔痴”,这就是烦恼的习气,我们无始劫以来已经养成习惯。

  而““般若智慧””对我们来讲非常的生疏,所以佛不断地讲,讲二十二年,希望把我们“贪嗔痴”烦恼习气转换过来,目的在此地;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用心也在此地,让我们不断的来熏习。

  “离相”是离心中执着、分别、牵挂的那个相,这个“相”如果不离,我们的“般若智慧”就不能够现行,不能够起用

  许有人要问,如果叫我对一切法都不分别、都不执着,那我还能办事吗?我如果要想把事情办好,当然这个事情要常常挂在心上,那个事才能办好。这个说法,我想大家听到之后都点头,不错,他讲得很对;佛菩萨听了之后就摇头,他讲得不对。他的确一天到晚把他这个事情挂在心上,他的事情办好了没有?没办好。一天到晚挂在心上,没办好;还不晓得怎么办?挂在心上成天打妄想,想怎么办?妄想怎么能把事情办好?我们听了佛的话,好像佛讲的话不合逻辑,佛讲的话不合人情,于是对于佛讲的话不敢相信、不敢接受、不敢奉行,那佛对他也无可奈何。

  我们一定要深信佛法,佛教给我们一切放下,让我们的清净心现前,前面经文上说过,“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心地清净,你就有真实的智慧,真实智慧好办事无论什么事情,再困难的事情、再繁杂的事情,他一接触统统明了,处置得井然有序,恰到好处,这个事情就办成功了。可见得真正办大事情的人没有别的,心要清净,那是真正办大事情的人

  出世间最大的事情,是了生死超三界,这是大事,世间还有什么大事比这个事情更大,没有了。这个事情要用清净心来办,因为清净心生真实智慧。这样大事都能办,何况世间这些小事。我们世间人看到的一些很困难、很难办的事,佛菩萨看起来,那简直是鸡毛蒜皮,算不得什么难事,就是要智慧

  “智慧”绝对不是从分别、妄想里面生的。由此可知,别、妄想、忧虑、牵挂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办事。

  学经教的要注意到,妄想、分别、执着不能入门,不能解佛真实义。怎样解佛真实义?心地清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行了!这才能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般若智慧”,一时一刻不能离。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做到“不可须臾离者”?如果我们心里面起了一念妄想、有了一念分别执着,你就离开“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没有了。如果心里面一念不生、清清净净,你也离开“般若智慧”了。诸位听到这个话就难办:我心里头有念,没有“般若智慧”,无念也没有“般若智慧”,那怎么办?“有念”是妄想,不是“般若智慧”;“无念”是“无明”,也不是“般若智慧”。修“般若智慧”还真难!佛在前面屡次教导我们,“应生无所住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这就是“般若”,这样就不离“般若”了。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难!

  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唯独念佛法门方便。怎么方便法?心里面什么念头都没有,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那就行了。你看看,与“般若”就相应

  不住妄想、不住无明,心里面一个杂念都没有,不怀疑、不夹杂,这是一个杂念没有,这是“无住”;念念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生心”。

  “生心”,不住无明;无有杂念,不住妄想;妄想、无明两边都不住,这叫做“般若智慧。要念念相继,那就不离般若。这个方法就清楚明了了,人人都可以修,人人都能修。


念佛的功夫不是念佛越多越好,是“清净、平等、觉”


  【必须离人我等分别之相,使其心一念不生,安住不动。然后乃得恩怨平等,成就大慈悲定。】

  这后面一句是讲功夫,也就是我们今天讲成绩、效果。你修“般若波罗蜜”,中国的禅宗是修“般若波罗蜜”。《六祖坛经》一开头,开宗明义,六祖大师就说了一句话,“大众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得中国禅宗是修“般若波罗蜜多”的,不是修“禅定”

  们用的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修“般若波罗蜜多”。由此可知,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总念“般若波罗蜜多”,跟六祖大师讲的话没有两样,只是我们修“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手段,跟禅宗不相同,目的是相同的,成就是相同的。在成就上来说,不但相同,比那个还要殊胜。

  步的成绩在哪里看?“恩怨平等”,要从这个地方看。从前我看不顺眼的人,看不顺眼的事,现在慢慢可以,行了,慢慢能看得顺眼,不太认真去计较了,这就是你功夫得力,你有成绩表现。

  诸位总需要明了,念佛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功夫在哪里看?我们常说某人念佛的功夫不错,什么是功夫?通常一般是误以为念佛念得多,这个人一天念一万声,那个人一天念三万声,这个功夫不错!一天念十万声,古人还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由此可知,功夫不是念的多少声佛,功夫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如果这个念佛人,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那叫功夫。所以此地讲“恩怨平等”,这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成绩、这是功夫,这就是“般若”现前。

  “成就大慈悲定。”“大慈悲”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要是谈条件的,就不能加上“大”;加上一个大,是无条件的慈悲。

  慈悲”,要是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爱心、关怀,真正对一切众生有爱心,真正对一切大众关怀,这里面没有任何条件,这叫“大慈悲”

  “定”是什么?心安住在“大慈悲”当中。


一切法能够成功、能够成就秘诀就在“忍”


  【然后乃得虽遇极大之逆境恶缘,不生嗔恨。】

  就如同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节节肢解,那是遇到极大的逆缘、恶境界,他不生嗔恨心;不但不生嗔恨,反而生大慈悲心,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那个歌利王就是世尊座下的憍陈如尊者,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个得度的,果然就是他。由此可知,佛的愿决定是兑现的,没有虚假,愿愿都是真实,愿愿他都兑现。

  【嗔恨毫无,然后乃得普度众生,满菩提愿。】

不可以这个众生我讨厌他、我不度他,这怎么行?!这就不能满菩提愿。你每天发愿,在佛菩萨面前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里头还要括个括号,哪些众生我不度他,还有这话吗?所以要普度众生,要高度的智慧,才能够把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打掉。

  【忍辱非易。】

  个“忍辱”前面说过,就是耐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一切境界,一定要能够忍耐。佛在本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一切法能够成功、能够成就,秘诀就在“忍”

  “忍辱非易”,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世间人不能忍?不能“忍”往往事情就坏了。小事要小忍,大事要大忍;不忍,事情决定失败,不能成就

  【非久久修学般若,得大三空三昧。】

  这就说明为什么诸佛菩萨能够有究竟圆满的“忍辱波罗蜜”,这个道理就是他这个修学始终没有离开“般若”。他得到的是“大三空三昧”。

  “大三空三昧”是:人空,法空,空空这“三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大三空三昧”就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外是业因果报的刹那相续相而已,实实在在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他在极大的逆境恶缘当中也如如不动;他了解事实真相,他不会在这个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凡夫不明事实真相,于是境界现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错了,不但不能成就事功,事业功夫不能成就,反而败坏。

  【正恐忽遇极大逆境恶缘,嗔心少动,尽弃前功。】

  前功尽弃了。特别是我们学佛,这个道理、这个原则适用于世间法。世间法里面所有一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居家过日子,做生意、做买卖,乃至于从政为社会大众服务,点点滴滴都要高度的智慧、都要真实的耐心才能成功在佛法修学上更要紧,如果没有智慧、没有耐心,你在佛法的修学是决定不能成就。

  我过去,这是在九○年的时候,五年前,我曾经说过,希望将来有机缘办一个小小的佛学班,我们不敢讲佛学院,佛学院的规模太大,我想办个小小的佛学班来培养弘法人才。这个班的条件是什么?条件是要在一年当中,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一天念三遍,一年就可以念三千遍。把《无量寿经》念熟,念到能背、能够写出来、能够默写出来,我要找这个学生。要经过考试,怎么考试法?要默写,写《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写出来,错一个字扣一分,错四十个字还行,六十分可以及格;错四十一个字,就不要了,不及格了。我用这个方法来考。今年五年了,还没有一个人向我报名,这个事情就是要有智慧、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功?!我提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培养你清净心、培养你根本智、培养你的定力

  我说过了,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三个人也教,我们开小班,来训练弘法的人才。不这样严格的训练,不能成功。这不是我要找学生订上这么苛刻的条件,诸位要知道,自古以来历代祖师选择学生都是这个条件。所以这个条件不是我专利的,也不是我发明的,不过是遵守古人的办法而已。

  现在人最怕背书,认为背书是个苦事情,其实背书不苦,背书是个乐事情,他为什么怕?因为他没有背过,没有用过这个方法,从来没有尝试过,感到这个方法很苦,原因在此地。

  古时候,无论是世法佛法,修学没有一个不是从背书学起,都是从这个学出来的,哪有困难!愈背愈欢喜,你要问那个欢喜从哪来的?欢喜从清净心来的愈是背得多,心愈清净;清净心里面生智慧,清净心里面少烦恼;烦恼没有了,智慧增长,他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

  我们现在日子过得苦,我们每天不生法喜,生烦恼;你学佛,为什么你还生烦恼?没有依教奉行,没照做,真正照做没有一个不是法喜充满。


有修持、心清净的人磁场非常强;妄念、烦恼多的人磁场就很弱


  十一段小注里头说:

  【菩萨发愿平复,便得平复如故。】

  这一段有个小故事,我没说。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等于是分解,身体被他分解;他发了一个愿:如果我确确实实没有嗔恚心,我这个身体应该可以恢复。当时就恢复了,证明他确实没有一丝毫嗔恨心

  我们今天被人家砍断一条腿、砍断一条手,还得找医生,未必能接得好,没有办法自自然然恢复,什么原因?有嗔恨心;如果真的没有嗔恨心,马上可以恢复。所以晓得,“忍辱”功德效果真正不可思议

  他能够立刻平复,这里面说了三个意思,为什么他被人肢解分解,能够立刻恢复?

  【第一个,佛加被故。】

  人心清净,清净心里面没有界限,清净心是平等的,所以他跟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如来,那个感应的力量非常非常强。这种事情,现代科学也证明了,它不叫“感应”,它叫“磁场”,现在科学叫“磁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磁场,磁场的功能、力量的大小不一样,心愈清净的人、愈有修持的人,他磁场的能量非常之强,非常强;如果是妄念多、杂念多、烦恼多的人,他的磁场就很弱,不强居住的环境也一样。


中国的“风水”原理是有科学根据的


  中国有一个新的名词叫“特异功能”,我们佛门叫“神通”,这有神通,这个是真的。有特异功能的人,他们能看得出来看到人有光、有气,光跟气的色彩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实实在在讲就是科学里面所讲的磁场的能量。

  住的环境也不一样,譬如这个道场是正法道场。如果有个特异功能的人到新加坡来看一看,每个道场去看看,他一定认为居士林的气很旺很强。什么原因?住持正法,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地方的气旺,这个地方的磁场力量非常之强,所以人到这个地方来,他的心情就不一样。为什么?跟这个磁场的感应不相同有些地方我们去,感觉得心情很舒适;有些地方你一走进去,就感觉到阴森森很恐怖,那是什么原因?就是那个场所的磁场不一样。跟我们自己的磁场相应,那就很舒适;如果不相应,那就很不舒适,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中国人看风水,原理就在此地,实在讲都是有科学做根据的,只是中国人没有用科学来解释这桩事情。这是因为心地清净,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磁场相结合,这个功能太大了,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大慈悲故。】

  是他有慈悲心,爱心,对于一切众生他都爱护,对于冤家债主,恶意伤害我们的人,他能够特别爱护他,没有一点嗔恨心,这个力量大。

  【第三,心清净故。】

  三个里面这一句是根本,这一句是“因”,真“因”,那个两句是“缘”;“因缘”具足,所以他的身体能够恢复。


哪尊佛菩萨是瘦巴巴的?哪尊佛菩萨是带着害病的样子?


  【观照功行深醇,一心清净。心清净故,法界清净。此时悲愿之力伟大无比。有愿即成。】

  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你想想们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叫他不生病,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我们现在的身体很衰弱,一身都是病,能不能叫它完全恢复,不必找医生、不必吃药,可不可能?可能,你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有理论在,有这个道理,当然就有这个事实。

  你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把身体搞得那个样子还叫学佛,佛菩萨看到都摇头,你学什么佛?你学佛怎么学成这个样子?!你看哪一尊佛菩萨是瘦巴巴的?哪一尊佛菩萨是带着害病的样子?没有!这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常常讲,我这个讲不是夸大,真正学佛不老、不病、不死,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决定不是假的。你般若道理稍稍懂得一点,你就会相信我这个话是真的凡是你不能与这个相应,你不是在理论上错误,就是在方法上错误;如果在理论、在方法上没有错误的话,你一定是年轻、健康、长寿,这是应当得到的效果。真正原理,这个地方几句话说得是太好了,言语文字不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心清净。

  心怎么清净?“观照功行深醇”。

  “观”是观念,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建立人生观、宇宙观,一定要建立一个真实、没有一丝毫错误的人生宇宙观。

  “照”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

  “功行”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但深而且醇,醇是不杂,这样得的一心清净,是真正的清净

  “心清净故。”法界里面许许多多的障碍都消失,都没有了。所有一切的障碍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一有分别,就把无障碍的法界划了许多界限。

  我们中国的文字高明,“分别”是什么?“思”,“思想”。“思”,心上面划了许多格子,“心”上一个“田”,“田”是划格子、划界限;一划界限,心就变了,本来是一个心,变成一个“思”。如果在里面一有执着,那就变成想,一有执着,心里面就变出了“相分”佛教给我们,教你离一切相、离一切念,就是把思想那个“田”拿掉、“相”拿掉,你的真心不就恢复了吗?!叫你离相,离什么?就是离“田”、离“相”,恢复清净心;心里头也不要去划格子,也不要去打妄想,这就成功了。中国的文字充满了智慧。这法界就清净,法界里面没有分别执着了。

  “此时悲愿之力伟大无比。”他的慈悲、他的愿力是达到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如来发愿普度众生,他这个愿力跟诸佛如来确确实实没有差别,跟诸佛如来的愿力相等,所以得佛威神的加持,感应的力量那么样强。有愿即成,他这个愿要恢复,马上就恢复,真的是心想事成。这两小段的文,把这个道理、把这些事实真相,确实讲得非常透彻、非常明了。

  【谓之诸佛加被也可,谓之唯心所现也可。】

  这都讲得通。你要说忍辱仙人身体恢复,这是诸佛威神的加持,讲得通,不是讲不通;你要说这是他自己唯心所现,也讲得通。为什么?唯心所现”跟诸佛加持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金刚经》上教给我们,“诸法一如”、“诸法如义”,它是一不是二,所以都讲得通。


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智慧的忍辱对付不了嗔恚


  【嗔恨为修行人之大忌。】

  这是一定要记住,们修行修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把嗔恨心消除。

  “嗔恨”不要学的,无始以来俱生烦恼。你看看婴儿几个月大的,你仔细观察,他都有嗔恨心;两个小孩抢糖果,他在争,嗔恨心就显露出来,谁教他的?没人教,不要教的,俱生烦恼。因为有了这个东西,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没成就。没有成就,被什么障碍?被嗔恨心障碍了当然障碍的原因非常非常多,但是嗔恨心的力量最大,它总是带头的一个。因此我们像治病对治,先对付它。用什么方法对付它?修慈悲心,修忍辱

  修忍辱、修慈悲,慈悲、忍辱要能够真正得力,那就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慈悲,没有智慧的忍辱,对付不了嗔恚,那是勉强在那里“忍”那个“忍”就是世间人常讲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他忍耐为什么有限度?没有“般若波罗蜜”,他就有限度。如果有“般若波罗蜜”,那个问题就解决,那个忍化解了;把嗔恚化成慈悲,化解了。所以我们晓得,这是我们生生世世修行不能成功的最大障碍,我们要对它下手。

  【无论在何时、遇何境、修何法,皆断断不可生嗔恚心。】

  这是要记住的。我们被人骗、被人欺负、被人陷害,怎么办?最好念阿弥陀佛,把这个事情放下就没事了如果有一念不平之心、有一念报复之心,你就又被嗔恚障碍住。有些人讲:这不行,不能忍受。《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不能忍受什么?!

  “般若波罗蜜”,没有一样不能忍受;没有“般若波罗蜜”,真的这个忍耐是有限度的忍耐有限度,佛看到就说可怜悯者其实人家来坑你、来陷害你、来侮辱你,你要果然若无其事,那就恭喜你,什么地方恭喜?灾消了,消业障,你的业障就真的消掉了;你有一念不平要报复,你业障不但不消掉,又增加了所以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受到人家欺负,他对那个欺负的人很感激,替我消灾,我业障被他消掉。不但不嗔恨他,还对他特别恭敬,还多送点礼物去供养他为什么?报恩。你看那个有智慧的人跟没有智慧的人做法不一样,怎么会相同?所以千万要记住,这个句句都是真实语。无论在世法、在佛法,刚才讲我们这一生过得很快乐、过得很幸福,我们的事业很顺利、很成功,我们的修道,道业真的能够得力,将来决定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几句话就非常非常重要!


学佛人首先就要把“得失”这个念头丢掉、放下


  【世事莫非梦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认真。】

  佛人首先就要把“得失”这个念头丢掉、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世间人所求的,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不求,不求也会得到。为什么?总不外乎一个业缘过去生中,你造的有业因、你修的有善因,必定得善果;你造的是恶因,那一定有恶报。缘遇到了,它自然现前。善的果报现前,若无其事,也不会很欢喜;恶的逆缘现前,也若无其事,也没有烦恼。在善恶境界里面,都能够保持清净心,如如不动,那就好。所以说不必认真,不必去计较。

  【此而不知,尚何觉悟之有。】

  这一点浅显的道理要是不晓得,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到的话,这个人是迷而不觉,他没觉悟,他在佛法里面没有得受用,没得到好处。  


大多数学佛人修的是“福德”而不是“功德”


  【故嗔心一起,菩提种子,便完全消灭。】

  我们佛门里头常讲“火烧功德林”。“功德”是什么?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功德”就是清净心如果拿佛法“法相”名词来讲,功德”就是“定慧”。心里一发脾气,“定慧”马上没有了,所以“火烧功德林”。由此可知,你们要想想你修的多少功德,你学佛这么多年,你有多少功德,你要冷静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没发脾气,你的功德就那么多;如果你今天早晨发了一场脾气,你的功德也不过就几个小时而已,过去几十年修的都烧掉了,不算了,没有了。如果学佛学了一辈子,到临命终时一发脾气,完了,这一次什么功德都没有了,这很可怕,这都是事实。

  所以佛劝我们积功累德,积功累德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你这个“功德”才能够累积起来

  功累德很难很难,不是我表面上不发脾气,心里头有一点不高兴,那都不行心里面有稍许不高兴,“功德”没有了,这功德难,非常非常难修!

  但是要晓得,我做了很多好事”,好事是福德,福德在,福德不会被嗔恚障碍,你天天发脾气,你修的福报还是在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修罗的福报很大;阿修罗怎么修成的?都是在佛门里面修福。像我们现在一些人一样,天天在修福,福报修得很大,脾气很大,傲慢心很大,样样不愿意输给别人,连烧香我都要烧头一支香,不甘落人之后;出功德,你出一万,我出一万五,我一定要比你高,好像比赛一样,这样的人将来他得的果报,阿修罗王。他就搞这个去了,享大福报,这人天大福报;“功德”呢?“功德”没有,“福德”就很大。

  “福德”不能超越三界,“功德”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福德”容易,佛门里面好修福;“功德”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心里面稍微有一点不高兴的话,“功德”都没有了。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教人,如何能保全“功德”?不离“般若波罗蜜”。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的“功德”就保全了。譬如持戒,我们出家人来讲,持戒精严,持戒非常严格,这很好!

  可是看到不持戒的人,心里面就不舒服,“这个人不持戒,这个人破戒”,心里面就有一点瞧不起他,动这一念心,你持戒是“福德”,没有“功德”。为什么没有功德?一天到晚看到这个人不是,那个人也不是,你还能得定吗?你心还能清净吗?虽然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因戒生定,他因戒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就是看到别人不持戒、破戒,他生烦恼。所以他那个戒不能得定,不能得定就是持戒没有“功德”,只有“福德”。他持的戒清净,来生生人天福报,身相端正,相貌长得好是戒清净,是得“福报”,他得“福报”。

  所以正要想成就“功德”,戒律成就“功德”,自己持戒不管别人持不持戒,别人持不持戒与我不相干;不但不管别人持不持戒,而且要把别人都当作佛菩萨看待。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礼敬诸佛”。他为什么不要持戒?人家身心清净,已经达到圆满;我是凡夫,我心不清净要学戒律人家心已经清净,他是佛、他是菩萨、他是示现的,像济公活佛一样,他示现的,我们不能跟他比,我们把他当佛菩萨看待,自己的功德成就了,自己的功德保全了这些道理、这些事相、方法,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我们也读到也听说,但是就是做不到;一遇到现行,心里面烦恼又生起来了,这就叫做“业障”,这就叫没智慧,离开“般若”了。所以一念嗔心起,菩提种子,“菩提”是觉悟,觉悟的种子没有了,又迷了。


得善果、享福要受许多的折磨就是“魔所摄持”


  【佛言: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魔所摄持。普贤菩萨说:菩萨之过失,莫甚于嗔心者,以前所积功德,虽多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齐烧尽。可不惧哉!】

  这一段全是《华严》的教义,《华严经》上的。

  “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做一切善事,但是没有菩提心;“菩提”是觉悟,觉悟是离相。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他“生心”、他“布施”,这是作善;但是他“住相”,他没有“离相”。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他是“有所住”,他没有做“无所住”;他“而行布施”。“有所住心,而行布施”,就是此地讲的“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

  为什么说“魔所摄持”?“魔”是讲的折磨,你虽然得善果、得福报,你享福还要受许许多多的折磨,这就是“魔所摄持”

  佛所说的“魔”,实在讲是“折磨”的意思古时候的经典,“魔”下面是个石头、是个石子,折磨的“磨”,不是“鬼”,是那个字。把折磨的“磨”,改成魔鬼的“魔”。魔鬼这个“魔”字是梁武帝造的,中国古字里头没有梁武帝觉得折磨太苦,就像遇到鬼一样,所以把石头去掉,换个“鬼”字,这是梁武帝干的,所以以后我们都用这个字。要晓得这个字的来源,要知道它的本义,本义是“折磨”,“折磨”是烦恼折磨。

  我们今天享福的人、有大福报的人,他心里面他有忧虑、他有牵挂,他有许许多多的烦恼,这是享福里头有折磨,“被魔所摄”福报愈大,忧虑牵挂愈多,受的折磨愈多,“魔所摄故如果他有菩提心,他享福不会受折磨,他能够随缘,他有再大的福报,他没有挂在心上,他也不会去想“我这个财产将来要给哪个人继承”,他没有这个妄想,他心里面就舒服了,没有牵挂如果没有智慧的人,儿女多了:我将来给这个好、还是给那个好?哪个人成器,将来能守得住?这不叫打妄想!这就是自己折磨自己,这就是没有“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的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所以他可以享受,他决定没有副作用,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再多的福报也是若无其事。所以他没有患得患失,没有这个意念,这就是菩提,这就是“般若”

  “普贤菩萨说,菩萨之过失,莫甚于嗔心者,”跟前面讲的意思一样。前面是讲“嗔恨是修行人最大的忌讳”,普贤菩萨在此地也说,《行愿品》里面的。以前所积的功德,这就是火烧功德林,就是这一句经文里的意思。

  “所累积的功德,虽多如森林。”这是讲他勤修,积功累德,勤修福业、福善。

  “嗔火若生。”这一发脾气,嗔恚心起来了,“一齐烧尽”,统统烧完了。这个意思刚才说过。可不惧哉!这是最恐怖的事情、最为畏惧之事。这是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要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修“忍辱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要真正得力,一定要修“般若波罗蜜”,没有“般若波罗蜜”,“忍辱”的功夫就很难得力;要想功夫得力,不能离开“般若”


  “般若不可须臾离也”,否则就会落到“分别计度”里头去


  【生嗔恨,由有四相。般若正智,药其着相之痴,贪嗔无由,可除也。】

  这是说明“忍辱”为什么这样难,难的原因是因为众生“着相”

  相,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境界相,佛在此地把它归纳为四大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量无边的诸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超过这四大类。这四大类统统都包括了,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人“我执”、“法执”,这两种“执着”跟四相,两种“执着”是“能执”,四种相是“所执”,意思都可以相通。

  “着相”的病太深太重了,无量劫来就是因为“着相”,才有六道生死轮回;离相,这生死轮回就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了。前面跟诸位说过,因为有执着,这才发生六道轮回;因为有分别,才有四圣法界。“四圣六凡”怎么来的?分别、执着而来的。所以离开执着,六道就没有了;离开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六道、十法界没有了,显露出来的就叫做一真法界。诸佛菩萨他们活动的空间,他们居住的处所,就叫做一真法界。“一”是真的,“十”、“六”都是假的,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般若正智。”“般若智慧”就是对治“四着相”的病。着相”的病要用什么方法来医治它?药就是医治的意思,就是“般若正智”,是医疗“着相”的毛病。着相”是愚痴,“般若”是治病的,对治这个毛病的。

  “贪嗔无由。”贪嗔都是从“着相”来的,“着相”是从愚痴来的。如果把“着相”的痴治好,那贪嗔就没有了,贪嗔就没有依靠。所以能够断除的,不是不能断除,断除一定要靠“般若波罗蜜”,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贪嗔痴”没有办法断根,一定要有“般若正智”。

  所以《金刚经》不能不讲。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强调,《金刚般若》不能不讲,因为唐宋以后,我们佛门许多大德都不愿意讲《金刚经》,都怕讲《金刚经》。原因是什么?怕一般人听到《金刚经》产生了误解。《金刚经》讲“空”,一切都“空”,怕堕在“恶取空。你错会了意思,佛说什么都是“空”的,那什么都是“空”的,因果也是“空”的,那造作恶业也是“空”,拼命造恶业,杀人、放火后面都是“空”的,那就无恶不作,那就完全错了。是很容易被人产生误会,所以许多大德避免讲《金刚般若》

  味农居士说,《金刚般若》可以治我们”贪嗔痴“的病根,不讲就没法子治病。这个药确实有副作用,因此必须要讲清楚、讲明白,讲清楚、讲明白真的是不容易。

  一般讲《金刚经》,讲一个星期、讲半个月,甚至于讲一个月,很难讲得清楚,真不容易!这部《金刚经》细细讲一遍,至少得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真得受用所以这个东西是要讲,要讲就要讲清楚、就要讲明白,不可以含糊笼统。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

  所谓“对待”就是相对建立。

  【因对待故,极易生起分别计较,此所以有贪嗔也。】

  这是说明“贪嗔”是从什么地方发生的,真的跟治病诊断一样,先要把病源找出来。病怎么生,为什么会生这个病,先把病源找出来,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要找病根、病源,先要了解世间一切事相,世间事都是相对的,我跟人就是一对。佛法里面,佛给我们说一切经,也不能离开相对;离开相对,没话好说说“佛法”,“佛法”的对面是世间法;说“觉悟”,“觉悟”的对面是迷惑。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样不是相对的。凡是相对都是缘生之法,因缘生法,都是相对的。因为相对,非常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错误观念就是分别、计较,很容易发生。

  “一念不觉”,就落到分别计较里面。佛经里面名词叫“计度分别”,“计”是计较,“度”是度量、衡量、分别,就落在这里面。所以前面讲,“般若不可须臾离也”,一离开“般若”,你就会落到“分别计度”里头去,那就错了。于是顺自己意思的就起贪心,不合自己意思就生嗔恚心,“贪嗔”是从这个地方生的。


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即“因缘果”

 

  【若能于对待中,看出消长盈虚的道理。为之消息而通变之,以治理一切世事,不能不服其为世间圣人。】

  这是世间有一等高明人,虽不能治本,他能治标,也算是相当难得。他在相对当中,相对就有因果,他在因果里面看到消息。

  “因果”不是一世,“因果通三世”,所以佛法不讲“因生”,它讲“缘生”为什么不讲“因生”?因为那个“因”会变。“因”遇到“缘”会变成“果”,“果”又变成“因”,“果”对于底下的发展它又变成“因”所以“因”不是“定因”,“果”也不是“定果”;“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它为什么会变?当中有个“缘”,“缘”促成它的变化。所以佛讲“缘生”,不讲“因生”。聪明人就看出这个道理,他能够掌握这个缘,看出消长盈虚的道理,就是因因果果变化的道理,他看出来了。于是他把这个缘、机缘掌握住,就能够有限度的控制因果的变化,能够有限度的控制。


避开“恶缘”,抓住“善缘”,治理一切世事三到六个月见效


  “治理一切世事。”我们今天世间很乱,灾难频繁,试问佛教能不能救这个世间?答案是肯定的,决定能救世间。可惜的是世间人不接受,那就没法子;世间人要是肯接受,乐于接受的话,佛法的确可以带给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和平安定、繁荣幸福,真可以得到。一个人相信,一个人肯学,你一个人得到;你一家人相信,一家人修学,你一家人得到;你这一个团体人相信,一个团体人修学,你这个团体会得到,没有得不到的。这里面有真实的道理、有很清楚的方法,还是前面讲的原则:我们掌握到“缘”,只要能够把恶的“缘”避开、把它舍弃掉;把善的“缘”抓住,不断的让它增长,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境界马上就变了。有不少同修听到我讲,来问我,他说:法师,大概要多么长的时间能够看得出效果?我告诉他:如果你认真努力,三个月见效。时间不长。三个月若不能见效,六个月一定见效

  我们读《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接受云谷大师的开示,认真努力断恶修善,三年才见效为什么我说三个月就见效?了凡先生头三年,那个断恶修善的愿力不强,若有若无,不是完全认真在做,他好像在试验一样,习气还常常现前,不干不净,拖泥带水,所以三年才见效所以,你仔细观察。可是往后,他就很进步,那个效果就愈来愈显著。为什么?他有信心。有信心,他就格外认真、格外努力,所以那个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时间非常快速你看他许愿做三千桩善事,第一次许的愿三年才圆满;第二次许愿做三千桩善事,不到一年就圆满,愈来愈快速。

  所以我们明白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行,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决定见效。这样的事特别在念佛法门,我们从《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的例子不少,这是办大事,念佛求生净土,三个月到半年都见效,何况世间这些小事!这是世间善人教导人趋吉避凶、自求多福,儒家、道家都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教导世人,能够得到效果。

  【佛法则看破其彼此相形而有。】

  “相形”就是相对的,“彼此相形而有”。佛法是“看破”,真相完全看清楚了。世间人他并没有看得透彻、并没有看得彻底,只是看出因果的变化,他看到这一层,这也就有相当的深度,但是没有彻底了解能够掌握变化、控制变化,就能够消灾免难,能够趋吉避凶,实实在在能做得到的。佛法就更透彻、更彻底

  【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然而不无虚幻显现,非有而有也。】

  这是佛法比前面世间善人看得更透彻、更彻底、更清楚,真的是宇宙人生真相大白,所以他能够超越。

  “一切虚幻不实。”这是一切法,佛法里面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世间人所讲的“宇宙万有”。“宇宙万有”的真相是虚幻不实,它没有一个实体,但是它有相,所以“有即非有”。因为一切相怎么形成的?无量因缘形成的,形成这个现相。现相存在不存在?不存在,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但是在我们感觉当中,这些现相都在面前,我们感到现相在面前,是因为现相的相续相,连续的现相,使我们产生了一个错觉,误以为这个现相在眼前,好像还存在,这是错觉,这是没有看到真相。如果看到真相,这个真相确确实实是不存在的。《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短暂到我们无法想象。这是经上佛举的比喻,讲“一刹那当中九百生灭”,而事实真相可能还不止。佛所举的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而实际可能比这个速度还要大。这是我们从大乘佛法里头,世尊说经的惯例,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相续相,连续的现相。

  “然而不无虚幻显现。”这个“虚幻显现”是不停的、不中断的,不中断的在那里显现。而显现的相是会变的,什么力量在那个地方使它产生变化?这个力量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这个力量。妄想、分别、执着在佛法里面叫“识”。所谓是“唯心所现”,真心能现相,刹那在那里现相;“唯识所变”,我们把一真法界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这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变成这个样子什么样的妄想,变什么样的境界。十法界的众生都打妄想,十法界里面的佛,打佛的妄想,变佛的境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打菩萨的妄想,变菩萨的境界。这个妄想无量无边,因此所变的境界就无量无边,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是“非有而有,有而非有”,佛这两句话才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


一生际遇是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造大罪业


  【故既超乎其表,而不为所拘。】

  唯有了解清楚、认识清楚,这才真正超越,不被这些现相所拘束,那你就得大自在。这些现相里面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身相”,不受身相的拘束,你身就自在了。所以佛菩萨能现无量无边的化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念什么,他就现什么身。这就叫做“超乎其表,不为所拘”,不被这个形相所拘,他在现相里面得自在。

  你要佛菩萨为什么得这样自在?归根结柢就是清净心,他心里面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他就自在了,就“不被色相拘束”了

  们今天不得自在,被这些境界拘束,原因在哪里?“着相”,总认为这个身体是“我”,你就脱离不了这个身体,这个身像枷锁一样把你锁住,你没有办法脱离你哪一天真的觉悟了,这个身是假相,刹那生灭,了不可得,这不是“我”,你就得自在,你就慢慢不受这个身体约束,不受这个身体拘束了,而后就能随心所欲。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很强壮、相貌很美丽,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能变相,你想健康,身体就健康;可不能想病,想病就得病。这里才一点痛,恐怕得什么病,没想几天真的病来了。病怎么来的?想来的照照镜子想到老了,他想老,他怎么不老?!拿到从前照片来比一比,我一年比一年老,那当然老,老得好快。我教给你一个不老的方法,教给你相貌很美丽的方法,你天天看观音菩萨,天天想观音菩萨,不久你就变成观音菩萨;相从想生的。你为什么不多想佛?为什么不多看佛像?我们念佛法门有观像念佛。观像就是造佛像,很圆满的佛像,你常常看佛像,家里面供佛像就有这个好处。常常看佛像、常常想佛像,自己的相貌就变了;不想佛菩萨,天天就想烦恼,那怎么能受得了,这受不了。

  由此可知,我们一生的际遇,真的是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造大罪业。因为没有人给你主宰,老天爷也不管你的闲事,都是自己成天在打妄想打出来的,你怪谁?

  底下教导给我们:

  【仍复随顺其中,而不废其事。】

  这就教给我们,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生活就自在了。怎么过日子?随顺其中。佛家常讲“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莫更造新殃”是不要再打妄想了;“随缘消业”,那个日子就过得自在,就过得幸福美满。所以事要照做,照样要过日子,照样要去工作,“不废其事”,你的境界超越了。


每天念回向偈只是口念而没做,这是口惠而实不至


  【超乎其表,是为不着。】

  “超越”是什么?就是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无住”就超越了。

  什么叫“无住”?再也不把它挂在心上,就超越了。功夫完全是在心地里头做,不是在心外;在心里面做功夫,再也不着相我们说得再通俗一点,大家容易明了,再也不牵挂,再也不忧虑。这个事情来也好、不来也好,成也好、不成也好,统统都好,你就自在。

  我自在了,我还希望别人的日子过得更幸福一点,过得更快乐一点,那怎么办?我们一定要认真的断恶修善。

  们每天课诵也好、讲经结束也好,都要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还得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但是口念没做,这是口惠而实不至,我们还是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一切众生。要怎么做?每天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把断恶修善的功德,断恶修善一定是得福报,一定是离苦得乐,把离苦得乐统统给众生,把这个乐、福都给众生去享受,这就是我们说到做到。

  我们断恶修善,自己绝不享福,福报让别人去享,让一切众生去享,这就对了;自己享受,那就错了

  教弟子,尤其是教导出家弟子,出家弟子要住持佛法、要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交代出家弟子“以苦为师”,要做一个样子给世间人看,我们说到做到,世间人才肯相信,才乐意接受佛法的教导

  所以,“不着”非常重要!“不着”是智慧,“布施”是慈悲。这个“布施”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整个的生活,都是为一切众生做榜样、做表率,这叫“大慈大悲”。

  【不着,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大悲也。】

  “随顺”就是“生心”,跟一切众生在一起生活,“和其光,同其尘”,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榜样,做破迷开悟的榜样、做离苦得乐的榜样,这就是“大慈悲”。

  《般若经》里面没有别的,就是教给我们要具足大智慧、大慈悲,大智慧、大慈悲完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非般若、无非慈悲,这就对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 http://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foxdwedu.app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