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金刚经 第45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金刚经 第45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7-07-11 14:20:31
关键字:金刚经,江味农,般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无住生心,变易生死,场,涅槃
【 点击数:293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四十五集 (共124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佛土、一尊佛的教化区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零四面,从第一行看起。

  上面讲到“一真法界”、讲到“诸法一如”,这是大乘经里面的精华,也是最要紧的教义;我们修学要想知道的就是这桩事情,所谓菩萨证果,也是证得这桩事情。因此我们在前面说完之后,后面再用比喻来说明,使我们对这个事情能够更深入明了一些。

  在这里面为我们说出“同体”,谁跟谁同体?一切诸法都是同体的。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佛门里面的术语常讲“依正庄严”,“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环境范围就太大了,从最微细的地方来说,我们穿在贴身的汗衫,这是我们生活环境。身外之物都是生活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活动的环境。现代由于科技的发达,交通便捷,我们的活动空间,已经不像从前一个小的城市地区,现在的活动空间已经遍及全世界,几乎每位同修都到世界其他地区去度假、观光旅游,所以活动的空间大了。不过现在这个“大”,只大到这个地球,只有少数人他们到过月球,不是多数人,少数人到过月球。还有没有人的宇宙飞船曾经登陆火星、水星,没有出太阳系?在我们想象,将来科技再进步,大概在太阳系的旅行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这一个太阳系范围非常非常的小,如果在整个无穷浩瀚的太空当中,太阳系的范围很小。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系是我们银河系里面的一个小星系,而银河系的范围就非常广大。从银河这一边到那一边的边端,用光的速度来量的话,差不多都要二十万光年,二十万光年,从银河这一端到那一端,就知道银河系的范围多大!这个范围在我们佛经上讲,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我们佛经里面讲的“佛刹”,一个佛刹、一佛土。一个佛的国土,实在讲就是一尊佛教化活动的范围,这是一个银河系,这是我们过去一般人对于经典上讲的都是这样去体会

  可是我们看看近代,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他附的有一篇文章,这一篇文章也是他从北京交给我的,我们复印在这个经的后面,这是他的看法,看法也不无道理,看法有道理的。他是一个学科学的人,他在天津大学教无线电学,他是个科技人才。据他的看法,这一个银河系实在讲就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单位世界”,这个就了不起,这个范围就太大!我们知道一个小千世界是一千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要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才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活动的范围。如果以这个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佛土、一尊佛的教化区。一尊佛的活动范围,这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我们简直不敢想象。

  现代科学虽然很进步,还没有发现十亿个银河系、还没有看出来,你才晓得佛的佛国土是多大!一尊佛国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六道轮回。

  诸位要晓得,“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小千是二禅;中千是三禅;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它有一千个三禅天,有十亿个初禅天,这么大的数字。

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

  黄老居士的说法,他是讲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个中心我们现在科学家叫它做“黑洞”,银河系的中心,这个地方的引力非常之强,任何物质到里面都被吸收,连光都被吸收掉,光到那个地方都被吸收掉,他觉得那个是我们佛经上讲的“须弥山”。所以须弥山不在地球上。他说的这个也有他的道理在。

  像这样的大千世界,在这个太虚空当中是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都说不上它的数字,你说这个范围多大!

  这么大范围里面一切“依正庄严”,“依报”就是物质的环境,“正报”就是身体

对宇宙、人生、一切万法晓得是“同体”、“同时”就“入佛知见”

  有情众生都“同体”,我们与佛“同体”,我们与一切众生“同体”,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的。在这个地方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是古德常讲的用“金”跟“器”来做比喻。拿“金”比作“体”,用“器”比作“相”。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就好比是“器”。“金”是“能现之体”,“唯一”,“体”是一个,黄金,但是它所现的相,那真是无量无边,你喜欢要个什么东西,就可以用黄金造一个什么东西,造得再多,几千种、几万种,“体”还是金,“体”没有变,用这个比喻比较好懂,“器”是“无量”。

  经上常说,像《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是从“体”上讲的,“无量”从“相”上讲的。

  凡是讲“一”,从“体”上讲的;讲“多”、讲“无量”都是从“相”上讲的。“体”跟“相”是一不是二,正如同“金”跟“器”是一不是二离了“体”,离了“金”,没有“器”,离了“器”也没有“金”。因此,“体、相”是一不是二,或者“体、用”都一样,“体、用”是一不是二,所以“同体”;不但“同体”,“同时”,底下讲“一为无量,无量即一”,同时。

  我们一般人对于“同体”这个意思还能够接受,说清楚能够接受,对于“同时”就感觉得很迷惑。其实如果真正明了是“同体”,“同时”就并不难懂,这才真正契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体相不二”、“体用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事事”也“不二。”华严经》上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同体”、“同时”所现的这个现相,“不思议解脱现相”,这个“现相”在《般若经》上就叫做“实相”。“实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诸法一如”,《般若经》上讲诸法一如,《华严经》上讲“一真法界”。从这个表上看更醒目一些、更清楚一些。这个观念非常重要,这是决定正确的观念;我们对宇宙、对人生、对一切万法能够晓得是“同体”、是“同时”,这就是“入佛知见”,你的看法想法跟诸佛如来一样。

执着“得失”很辛苦,没“得失”才体会到“随缘度日”味道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须知一切法皆由心现。】

  这个“心”是真心,都是“由心现”。

  【一切实者,一切法俨然在望。】

  这是讲他不讲“空”,讲一个“实相”。我们“六根”能够觉察出来这一切现相存在,俨然存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俨然”。

  【此语是破执无。】

  佛这个说法也是事实,佛没说错,是破那些执着“无”的、执着“空无”;也就是说执着“体”,而不承认有“相”的存在。哪些人?世间里面四空天的天人,四禅天的无想定人,这些人都是执着“空”,这是没出三界的。

  三界之外的小乘阿罗汉跟辟支佛执着“空”,所以他们证得的涅?叫“偏真涅?”,证的是真,没错,偏在一边,偏到“空”里面去,所以虽然证得涅?,不起作用,有体无用,这个错了,世尊常常在大乘经上责备他们,说他们这些人堕无为坑,不能够明心见性。所以这个说法是“破执无”的。

  【一切非实者,一切法当体即空。】

  一切法,“相”虽然是有,“体”没有,“体”是空寂,清净寂灭,“体”是空寂。我们现在佛经读得多,观念确确实实慢慢自自然然变过来,晓得这一切现相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所以我们对这些相就能放得下。能够“看破、放下”,不再执着,不再是“这个是“我有”的,那个是“我要”的”,这个念头虽然是还没有断,但是非常非常的淡薄。无论什么事情,有也好,没有也好,所以这个心确确实实清净很多,妄想少了,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里头没有得,当然也没有失有“得失”这个执着那很辛苦,没有“得失”就自在了,真正体会到“随缘度日”的那个味道

  平常我们佛经里祖师大德常讲“随缘度日”,这个话你会讲,那里面真正的味道你体会不到,因为你没有去做,你没有入那个境界,那个体会不到的。为什么不肯做?没“看破”,以为是实在有的,这个真的叫自找苦吃,没有这回事情

  所以我们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连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如此,这个身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也许你要问:这个观念有什么好处?

  好处很多,最起码的好处是你不生病。“当体即空”,病在哪里?没有了,没有病。你执着这个身体是“我”,就会生病,病总得有个东西去生,身体不是“我”,“当体即空”,那病在哪里?你找都找不到,这个好处就有了

  再有一个好处是年轻,不会老,纵然功夫不够,不容易衰老。所以“忧悲老病死”,都是因为有“我”这个错误观念,认为外面东西都是实在的,才惹这个麻烦如果你把这个事情看破、清楚了,真能放下,“悲老病死”没有了,它真有好处。不要说生活在此地,生活在尽虚空遍法界都得自在,没有不自在的。为什么会自在?因为同体,因为同时,这是道理,这是事实真相。这个说法是破执着有的。

  【若知空有同时,可见空有俱不可说。何所用其分别哉。】

  这种分别、妄想、执着自然就没有了,“空有”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因此教给我们“两边”都不执着,那就对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你怎么会不自在?!

  【若约究竟义彻底说之。】

  这就是更深一层去观察、去体会。

  【言遣则一切遣。】

  “遣”是离开、放下、舍弃。不是说我这一边放下,那一边还留着,那个不行!一舍要一切都舍。

  世间法舍掉了,佛法也要舍,佛法也不能执着。为什么?佛法还是因缘生法,佛法与世间法还是“同体”、“同时”,万万不能够执着,执着就错了,“执着”是大病。执着佛法也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佛法也不能执着,这是“一舍一切舍”。

你能断恶,恶的相不会现前;你能修善,善的相就现前

  【言不遣则一切不遣。】

  “不遣”是什么?从相上讲的,从幻相上讲的。这个幻相,世法、佛法一切万相,它有,它不是没有相,“体”一定现相。当没有妄念的时候、没有妄想的时候,所现的相叫做“一真法界”;如果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掺杂在其中,所现出来的相就叫“十法界”,就叫“六道轮回”。所以六道、十法界是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有“体”决定会现相,“相”不能灭的,“相”会转变。

  因此,诸佛菩萨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你能够断恶,恶的相不会现前;你能够修善,善的相就能够现前所以说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原因?业因果报变现的相续相而已。无论是善境界、逆境界,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因此,诸佛菩萨在三恶道度众生,他没有苦受;在西方极乐世界度众生,他也没有乐受,“苦乐两边”都舍。“空有两边”舍了,“苦乐两边”也舍了,他才能得自在,这个智慧才真正能现前只要有一丝毫放不下,那就是“无明”,那就是“烦恼”,那就是生死的根源,所以一定要彻底“放下”。

放下”之后要懂得“提起”,“提起”的时候要懂得“放下”

  【须知凡言遣者,因执故遣。】

  这个“遣”对什么说的?对“执着”来说的。“遣”就是“放下”。

  在古时候,在中国南宋的时候,浙江奉化出现了一位布袋和尚,我们现在大家都称他弥勒佛、弥勒菩萨。现在弥勒菩萨都塑造的是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也是不修边幅的,一天到晚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去化缘,人家给他东西,他也不管什么东西都往布袋里一放,背着就走了。曾经有人请教他老人家:你怎么修行?向他请教修行的方法,他站在那个地方,把布袋放下。那个人也不错,懂得他意思。修行,怎么修行?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再背上就走了“放下”跟“背起来”是同时《金刚经》上,“应无所住”是“放下”,“而生其心”是“背着就走”,他用这个方法表示一部《金刚经》所讲的,他一个动作一表演,全都演出来了。我们费这么多事情来讲,他一表演就出来了,他真的是在行道

  “放下”之后要懂得“提起”,“提起”的时候要懂得“放下”,“放下”跟“提起”是一不是二,你要认为是两桩事情,那你就错了,它是同时的。“同体”、“同时”,这才显示出“诸法一如”、“空有同时”。

  【故空有同时亦不可执,执亦应遣。】

  空”不能够执着;“有”也不能够执着;“空有同时”还是不能执着;“不能执着”也不能执着。你要有个“不能执着”,你还是执着,你的心还是不清净。这个话只能说到此地,再往下没得说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这才是真正清净。

神秀是“记问之学”,不开悟;惠能“无一物”,开悟了

  【情见若空。】

  “情”是情执;“见”就是你有见解,也就是你有你的看法、有你的想法,那就完了。你要问佛菩萨,佛菩萨你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他没有看法。你问他什么想法?他没有想法,他比你高明。今天我们最大的麻烦,很难突破的,“我想怎样,我看怎样”,你看看这种起心动念、这个言语态度,“四相”具足、“我执”、“法执”具足,读佛经他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

  如来真实义”是什么都没有,那是“如来真实义”。果你什么都不执着、什么都没有,你看这个经,一看意思都明白了、都开悟了;你有一点点意思在里面,佛来给你讲,你都不会开悟不要说是人讲,罗汉讲、菩萨讲、佛来讲都没有用。什么原因?因为你有障碍,这就是业障,深重的业障。我们在这个会上,常常用惠能法师做比喻。

  能法师听经为什么一听就开悟?他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他在五祖忍和尚那里所说的那个偈子里头“本来无一物”,他那个心里头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才开悟

  而神秀跟五祖那么多年,他没有办法开悟就是他有一物,他还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有“我执”、有“法执”,所以就不行。经教他都懂,他也会讲经说法,也得到一切信徒的拥护。诸位要晓得,他所讲的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都是听说的、看得的。听来的、看来的,这种学问叫记问之学你记得很多,你读得很多,听得很多,你记得很多,连孔老夫子都说,不要讲佛!“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不是你自己的东西

  在中国古代世出世法都要求的是开悟,你自己觉悟了,那是你自己真实的东西。所以悟过来之后讲《金刚经》,他是讲他“自性”的《金刚经》这个经本是释迦牟尼佛从自性里流出来,这个讲经开悟的人拿到这个经本的时候,引发他“自性”的《金刚经》,那个味道不一样

  这些原理、原则,佛不吝法,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你“放下”。那你放下,再放下,放下还要放下。“有”放下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也要放下;最后,“我”放下,“放下”还要放下,那就行了,你就心开意解,这个时候就能渐渐恢复到本性,本性尽虚空遍法界你把你的“想”放下,心里头拉拉杂杂那些相、妄想放下,把“执着”放下,“执着”是烦恼。

  “贪嗔痴”,中国的文字都在“心”字部,“贪”里头有心,“嗔恚”也有心,“愚痴”也有心,那是执着。“分别”就是“思”,“心”里头划上界限,要不得!打妄想,心里面就现相,统统要不得!

  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之后,都没有了,最后剩下来,剩一个“真心”;叫你放这个东西。所以“情”跟“见”,绝对不是好东西。

  “情见若空”,就是“空有两边”不着。“执着”也不执着了,到这个时候,“说空有同时也可以”,为什么?你说不会执着,只有言说并无实义,那怎么说都可以,说“空”也行,说“有”也行;说“执”也行,说“不执”也行,怎么说都对。

  【即说四句又何尝不可。】

  这四句是“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它都对,都没有错,入了境界就没错。没入境界。

  【若其未空,说四句固不可。】

  那不是你的境界。

  【即说空有同时,亦未见其可也。】

  你只是学着别人说话,不是你自己的见地,别人说得没错,你说就错了,不是你的见地。所以学人家的东西,有的东西可以学,有的东西不能学,学不到的事相的东西可以学,体性的东西决定学不到。

  【佛氏门中,一法不立,亦一法不舍。】

  为什么“一法不立”?因为“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为什么“一法不舍”?因为有“体”,决定现“相”,“相”不可灭,“相”只会转不会灭。所以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轮回是转变,不会灭。

  这一段的意思很深,是说明什么叫做“实相”。这个深义,我们从这些注解里面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纵然不能够悟入,也能得到一点消息。能得到一点消息,对我们的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自今而后,我们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自然会看淡一些,不会那么认真,不会那么计较。能看淡一分,就有一分的智慧;能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受用。“受用”就是经上常讲的“福德”。看破”是智慧,“放下”是福德你就有一分福德的受用,你能够开一分智慧、得一分福德,这是真实不是假的,立刻就能得到受用。

学佛最可贵的就是“解行”并进

  再看底下经文,下面是约当来劝:

  经【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其实这四个字对我们来讲是大非易事。须菩提尊者不难,我们的确不容易。他为什么不难?前面讲,人家深解义趣,他当然不难。

  【明其不但能信能解,且能解行并进而不退也。】

  佛最可贵的就是这一点,如果能够“解行”并进、不退,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劫果然能保持这个样子,甚至于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不必去什么许许多多菩萨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保证你不退转。凭什么保证?没有退转的条件,佛法里面讲“缘”,没有退缘,现代的话来讲,没有退转的条件。而十方诸佛刹土退转的条件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很容易体会到的。

  为什么退转?我们里面有烦恼。烦恼是什么?贪、嗔、愚痴、懈怠懒惰,这都是本身具有的;外面五欲六尘在那里诱惑,里外一接触,哪有不退转?!

  佛法讲“精进”谈何容易!“精进”有精进的条件,你没有“精进”的条件,你懈怠、懒惰退转必然的,我们也可以讲那很正常。它的条件在哪里?你要晓得,“精进”在“六度”里头是排在第四位,前面三位就是它的条件:第一个,“布施”,他真能放得下,“布施”是放得下;“持戒”,真正守法;第三,能守法的人他才能够忍耐,他才有耐心。能忍而后才能够“精进”。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都在精进;精进,一门深入,精是纯而不杂、纯一。没有前面三条,他放不下,他不守法,没有耐心。譬如我们学东西,就学得很多、学得很杂,这前面三个都没有,我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不是给你讲的,“广学多闻”是给谁讲的?是给法身大士讲的

  “普贤十愿”里头有,“普贤十愿”是给谁说的?《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低程度是圆教初住菩萨,人家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修“普贤十愿”。“普贤十愿”的基础是“六度”、“六波罗蜜”,没有“六度”的基础,谈什么普贤十愿?!这个必须要晓得他的基础在哪里。

《金刚经》对我们学佛“看破、放下”帮了很大忙

  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看破、放下”学起。《金刚般若》,实实在在讲真的是帮了很大的忙,帮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这个经上说得太好了!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要舍。不但世间法要舍,佛法要舍。你要问为什么佛法要舍?不舍,你“四相”具足具足“四相”就具足我执、法执,那有什么用处有“四相”、有“二执”,就决定不能见性,所以经上讲“则非菩萨”。“则非菩萨”,这个菩萨的标准不是普通菩萨,是见性的菩萨。“则非菩萨”,就是说明你不是见性的菩萨。

  金刚经》的标准跟《大乘起信论》的标准是相同的,都是法身大士的标准解行”不退,我们的确要从“六度”上扎根、从“六度”做起,然后才能够提升到“普贤行”。“普贤行”是成佛的。“六度”成菩萨;“普贤”成佛。

  【长老身值佛世。】

  须菩提尊者出生跟佛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区,有缘亲近佛陀。

认为一切法还是“二”,只能成佛学家不解决生死问题

  【闻法证果,能解空义。】

  佛讲的“第一义空”,也就是讲的“真如本性”、“实相理体”,他懂;佛说的他也证入,他亲证,所以他懂。他这个不是听了懂的,他是自己真正入这个境界。怎么会入?前面说得很好,只要“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就入,关键在此地如果“一切法”还是“二”,你没有入。入的人决定是“万法一如”,那是入的样子。还有我、还有人、还有众生、还有佛、还有世法、还有佛法,这个人决定没入,他可以成为一个现代人讲的佛学家

  佛学家”是什么?是世间凡夫,佛法懂得很多,很有研究,但是他还在“二”里头,不是“一”,“二”没有归到“一”,这个人是凡夫,绝对不是圣人。

寒山、拾得在大殿门口嘻嘻哈哈地“装模作样”的说风凉话?

  【此所以自庆不足为难,正显末世之十分为难。】

  这是实实在在的话,我们是真难!我们心何尝清净?!从什么地方看?从“平等”看。如果心真的清净了,一定平等;真正清净了,一定“万法一如”我们与一切大众相处,还是有憎爱,这个我喜欢他、那个我讨厌他,这哪里平等?!有这个念头在,心就不清净、就不平等。

  们讲修行,修什么?每天念多少卷经、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个大头,没用!那叫装模作样

  如果你们看寒山、拾得的传记,寒山、拾得当年在国清寺厨房里面做苦工的,一个是在厨房烧火的,寒山烧火的;一个是担泔水的,吃剩的东西,不要,丢掉的时候,他收了捡捡挑出去的;丰干是舂米的,这跟六祖在黄梅干相同的事情,丰干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们看到初一、十五大殿上诵戒,他们两个在门口嘻嘻哈哈地笑,说一些风凉话:装模作样!这是说明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形式是做什么用的?形式是表演的,这个诸位要晓得,就跟演戏一样,表演的。初一、十五大家在一起诵戒,守住仪规,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表演的。给谁看?给外面初学佛的人看、不学佛的人看,让他们看到这个场面肃然起敬,诱导他入佛门,是这个意思,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做所有一切法会,它用意在此地,接引广大的群众,这是演一台戏给他们看,目的是接引他们来。

  正修行是在心地功夫,这个要晓得。所以往往真修行人,他不注重这些表面工作。但是并不是说这个表面工作是不对的,晓得表面工作用意在哪里?它有无量的功德,这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称赞如来”。

  确确实实《金刚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是真好、真高、真妙,方法也好,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可是并不是说不能做,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譬如,“布施”叫你放下,你肯不肯放下?

  “放下”,“布施”实在讲,你把钱都捐出来,捐出来多麻烦,费那么多事情,连捐的这个念头都没有,这叫“真放下”。捐,我还想到哪里去,这个?嗦,你还是放不下;“放下”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有也好、没有也好,脑子里头、心里头,这念头都没有,那财你真的舍掉了。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要统统放下

  世出世间法一切放下,那我还学什么佛?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你不要学了,你成佛了,你还学什么?!佛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凡夫放不下,佛统统放下那个佛,不学就成佛了,多自在!所以一定要从这里下功夫。开始要练习,因为妄想、分别、执着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这说得容易做得难,哪有说放下马上就放下,没那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锻炼。

  【末世众生,既不遇佛,甚难得闻、甚难信解受持者,而竟得闻、竟能信解受持,彼真难能可贵,其根性必远胜我。其鼓舞后学之心,拳拳极矣。】

  这个意思已经牵涉到底下一段。末法时期,我们去佛很远,没听到佛说法,没有听到菩萨、真正善知识说法。那个说的人都讲不清楚了,我们听的人还听开悟了,哪有这个道理?!没这个道理。除非听的人心真清净了,确确实实一尘不染,真的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那个行!那个听人家胡说八道也会开悟,这就是常说的“会说不如会听的”,那个行可是到哪里找那样的人?没有!人人都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要遇真正善知识开导。没悟的人、没相应的人,那就非常困难!就是他自己认识不清楚,了解不清楚,纵然依照古大德注疏去说,因为他没有透彻,他没有明了意思。由此可知,要不从真正修行实证,要想把经讲好,没那么容易。

今天学佛要遵守古人的注解、踏着古人的痕迹才能出人头地

  们今天开始学,开始学要踏着古人的痕迹,决定遵守古人的注解,我们踏在他的肩膀上,踏上去要出人头地才行

  如何出人头地?下面就是要认真,《金刚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出人头地了。一定要“受持”!“受持”前面讲了好一大段,“受持”简单讲是“依教奉行”;你要不能“依教奉行”,那就不是“受持”

身心世界统统放下叫做“受持《金刚经》”

  金刚经》教给你是什么?“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境界相”给我们说了三个,微尘、世界,境界里小相、大相,“小”是微尘,“大”是世界;离身相,佛举的三十二相。合起来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这叫做“受持《金刚经》”。这经文里面说得清清楚楚,不是叫你每天《金刚经》念几遍、或者拜一部,那叫受,那个不是的,那毫不相干!

  金刚经》的“受持”,是叫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叫“受持你有没有去做?你放下多少?如果在末法时期真有这样的人,须菩提尊者佩服,当然佩服,理当佩服因为他生在佛陀那个时候,他“开解受持”那不难;距离佛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以后,还有人没有遇到佛,遇到《金刚经》也能够明了、也真能够这样做,这个人善根、福德一定超过须菩提,这是我们承认的

能扛得住下世纪强大的诱惑,你的定功、智慧定超祖师大德

  所以今天说老实话,你的修持,你不成就那就不谈了;如果要成就,决定超过过去的祖师大德。什么原因?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面就有一段公案(佛门叫“公案”,我们一般人讲“故事”,真实的故事)。在他那个同时代,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修行人,四众同修对他都非常尊敬、非常景仰的。他住山,在山上住小茅蓬,修得非常好,戒律精严,身心清净。可是他有个缘,人家请他到都市里面来弘法,在都市里住了没多久,他名利心生起来,贪嗔痴慢都起来了,堕落了。这就是说明一个人如果禁得起诱惑,那成功了。绝大多数的人禁不起诱惑,外头环境一诱惑,里面烦恼又勾起来了他在深山与这个社会不接触,他身心清净,到都市来就完了,这非常值得人感叹的事情

  莲池大师那个时候什么时代?我们今天这个什么时代?今天这个时代花花世界,就是莲池大师这样的人,要是处在今天这个都市里头也很难熬过去!所以今天我们在这个花花世界里面能够不受诱惑,你这个定功就超过他们,你的智慧也超过他们,一定的道理所以你们这些年轻出家人,要度底下一个世纪的众生,你们的定功、智慧要超过我们这一辈。为什么?下一个世纪的诱惑比我们现在又不知道多多少倍、强多少倍,这是魔境。外头都是妖魔鬼怪,都在那里想尽花样诱惑你,在那里欺骗你,你能在这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是高段的功夫。古大德这些菩萨佩服不是没有道理,很有道理。他这个话讲得不是谦虚的话、不是客气的话,句句都是实话。

  我们看下面这个经文:

  经【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这是须菩提的赞叹,意思就是超过我太多太多,我不希奇,那才叫真希奇。

  【后五百岁,则指佛入寂后,第五个五百年,即末法之初。】

  就是末法的初期。

佛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年,佛灭在周穆王壬寅年

  【今则三0二二年。】

  佛灭度到今年,三0二二年这个说法是我们中国的说法,跟外国人的讲法不一样。外国人他们说法今年是二千五百多年,跟我们中国说法相差六百年。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个事情你要不问释迦牟尼佛,谁也不能确定。所以佛灭后几年,到现在是有很多种说法。在中国习惯,虚云老和尚用这个讲法,印光老法师也用这个讲法,印老给人家写的字后面用的佛法几年,都是用这个,都用这个讲法这个讲法,在我们中国课诵本里面,那个说法跟这个年代就相应。佛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年,佛灭在周穆王壬寅年,所以用这个说法跟这个年代就一样。我们在赞颂里面,还是有这些字样,这个无关紧要。就是外国人这个算法二千五百年,也是第五个五百年了,都符合了。

  末法之初,佛的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末法一万年”,我们也过了五百多年,算外国的算法也过了五百多年,现在是第六个五百年;如果照中国这个算法,现在是第七个五百年,去佛远了。

  【已在第七个五百岁初。】

  这是算中国的讲法,去佛远了。

  【经中凡言后五百岁,亦不定在第五。总明其是在末法时代而已。】

  这是一个原则,我们晓得就行了。总而言之,他这个话是讲在末法时期,不是正法、不是像法,总在末法时期。

可惜现在人喜欢念《金刚经》,不照做那有什么用处?!

  【楞严经云,此时众生,斗争坚固,入道甚难。斗争起于执着,执着起于分别,分别起于我见。而佛法则是专治此病。】

  这个确确实实没错,像《金刚经》就是一付良药。可惜现在人《金刚经》喜欢念,很尊重它,不照做,那有什么用处?!还是“我见”。

  “我见”就是刚才讲的“我的看法”、“我的想法”,还是搞这一套。每个人都说我的看法、我的想法,哪能不打架?!所以“和合僧团”在今天没有了

佛这招高明:大家把“知见”舍弃,不就“和合”了吗?!

  我在早年,说这个话应该也有二十年。二十年前台湾有一位老居士,也是很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一天他请我吃斋,请我吃饭。在台北有个功德林,二十年前的台北市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他只请我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他的样子就很难过。他说:法师,现在很多人造罪业。我说:造什么罪业?要堕阿鼻地狱。我听到这么严重,什么人造罪业堕阿鼻地狱?是造什么业?他说“破和合僧”。我一听:吃饭,吃饭!别想这个。他说:为什么?我说:你在哪里见到“和合僧”?我这一问,他想想笑起来了。不要外面的人去破“和合”,住在寺院里面,他们自己就打架、就吵了,哪里“和合”?!如果真有“和合僧”的话,“破和合僧”是堕地狱,我说我没见过一个小庙,两个人住,两个人都常常吵嘴、都吵架,他怎么“和合”?所以我老实告诉他,我说我没见过“和合的僧团”,你在哪里见过?他也没有见过那说他干什么?没事,没有人“破和合僧”。

  和合僧团”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见和同解”。

  所以世尊真令人佩服,我们不能不五体投地。他老人家这个“和合”、“见和同解”的基础在哪里?不是说我的见解正确,你们都是错误的,都要依我,佛从来没有说这个话;我们大家都把一切想法、看法都丢掉,这不就“和合”了吗?高明,叫人没话好说你有“知见”就是错误、就是迷惑、就是颠倒,就是分别执着;所有的人大家心都清净,都没有“知见”,这就“和合”,这个很能叫人佩服。所以,我们依哪一个人,人家并不服,我为什么依你?你为什么不依我?所以佛这一招很高明,佛也没有说“你依我,我是佛”,佛没有这么说法;佛说:我们大家统统把“知见”舍弃,不就一样了吗?!不就“和合”了吗?!

  所以我们读佛经,看到世尊这一套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能叫人心悦诚服。像《金刚经》上讲的“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就“和合”,这个“见”就同了,“见同解”是这个同法。所以佛法确确实实是专治这个毛病,我们“见和同解”,还有什么争的?!一切争执都没有了争执没有了,绝对不会有斗争,所以这个世界永远是和睦的,永远是太平,它这个基础建立在这里,这是完全真实,一丝毫虚妄都没有。

佛法的弘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

  【可知今日欲补人心,挽回世运,唯有弘扬佛法,以其正是对症良方故也。】

  在这个世间人,每个人都自以为是,谁都不服谁,这就是“斗争坚固”僧团里面也如是,如果僧团里面要不是这样的,那佛所讲“斗争坚固”就讲不通了。无论世法、佛法的团体,乃至于其他的宗教,没有一个不是“斗争坚固”。

  斗争坚固”的原因,这个地方讲得很好,“起于执着”,“执着、分别、我见”,这就是“斗争坚固”的根源治这个病,确确实实除了大乘佛法之外,再也找不到能够治病的良药,找不到了。

我们今天要挽救世运一定要从改正一般人错误的观念下手

  们今天要挽救世运,从哪里做起?一定要从改正一般人错误的观念,要从这里下手。纠正一般人错误观念唯有大乘佛法。但是大乘佛法不在口说,要在实行,你自己必须要做到,然后说出来,别人才相信你会说,做不到,人家在旁边讽刺你,不相信;不但不相信,还要送一顶帽子给你戴上,骗子!骗取名闻利养,说得好听,他自己做的是另外一套,这就是今天大乘佛法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弘扬?为什么不能帮助世人?由此可知,我们没有尽到责任,这个责任是四众弟子的责任。出家人要依教奉行,在家佛弟子也要依教奉行,我们大家在这个社会做一个好的榜样给人看,社会大众相信了,这样才能够救自己,救社会大众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去做到,经典说得很好听,不能救自己,就是不能自度也不能度人。

佛法的弘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就能自度度他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讲,佛法的弘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我们果真都能“从真实心中作”,就能够自度度他。离开一切真实,是假的,不但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办法帮助自己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依旧是恶业,恶业必定堕恶道。

  必须要晓得一桩事实:人在这个世间,这个身体很脆弱,不要认为我还很年轻、我还能活多少年,你跟阎王老爷定了条约吗?你有没有看看每天的报纸上,你看报纸上那个讣文,送丧的多少年轻人?你能保得住你活个八十、九十?靠不住!所以断恶修善要趁早,要赶快!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真正觉悟,一寸光阴就是一寸寿命、命光,真正能把握住,认真努力的依照经典教训去做,我们才能够得度,才能够真正往生。

  往生实在讲不难,很容易往生的利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说不尽,我们哪里能说?!永脱生死轮回,永远不再受苦,即使倒驾慈航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度众生,也没有苦受。那个示现,示一点苦是给别人看的,心里面确确实实没有。为什么没有?“我”没有了,谁受?他没有苦受,他是来表演的,舞台上表演的,笑也是假笑,哭也是假哭,不是真的,他是唱戏,不是真的

  们现在是在真受苦;倒驾慈航的人没有苦受,永远离苦得乐,永远不再搞生死轮回我们今天要想出离六道轮回,只有这一条:念佛求生净土。

  【斗争坚固之人,其障深业重。】

  这是非常明显,确确实实障深业重。

  【内因不具可知。】

  这是讲他的“因”。如果我们常常读诵大乘,不难想象,说这些人的业因。

  【加以去圣时遥,善知识少,因缘两缺。】

  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太深,这是“因”;这一生当中遇不到善知识是“缘”,内因、外缘都不好。

一生当中有机缘听讲《金刚经》听得这么详细,很难!

  【于此深经,不但受持难、信解难,即得闻亦已甚难。】

  这是给我们说出三种难。受持真难,受持要去做,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是“受持”。不但“受持”难,能够把《金刚经》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都很难

  《金刚经》要不是这个讲法,这个意思讲不出来的。我们这个不算是细讲,如果要细讲,我们预定这部经是讲四个月,要细讲的话,别的人我不敢说,我自己这个能力,这一部《金刚经》让我来讲,每天两个小时,我有能力讲四年别人比我高的境界那我不敢说,我这个能力可以讲四年,不容易!时间再缩短,讲是能讲,听的人不得受用,这是真的没有把它搞透彻,你怎么会得受用?!不但受持难,解都难;真正解了,信心才能够生得起来。“即得闻亦甚难”,这是真的。

  们一生当中有机缘听讲《金刚经》,听得这么详细,很难!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所以机缘要珍惜!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句也是实话,相当不容易,把这一部经能够讲得很透彻是很困难。

  【倘无此三难者。】

  如果这三种难都能突破,因缘好,遇到善友能够为我们详细讲解;讲了之后,我又能听得懂、能体会,又能认真努力去照做,从“看破、放下”,这个“解”就是“看破”,“受持”就是“放下”,真能“看破、放下”,这三难都突破。

  【非久植善根,定为佛遣可知。】

  这样的人是无量劫中所种的善根今天成熟,这也是《金刚经》上说的,《无量寿经》上也是这么说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样深厚的善根,你今天才有缘分遇到之后听懂,真正发心干了。今天听了听不懂,听懂了不肯去做,什么原因?过去生中这个善根还不够。

  所以你纵然听明白了,也不肯去做,也不肯真正去放下,这是我们善根、福德不够如果善根、福德真正够的话,他一定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人。另外一种人,就是我们讲的再来人,是佛菩萨派他来度众生的,他本来就不是凡人,“定为佛遣可知”这就像什么?我们历代祖师大德里面很多佛菩萨再来的,像我们刚才讲的寒山、拾得、丰干,他们是再来人;文殊、普贤再来的,他们能够放得干干净净。近代当中,像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他们这些人,这些人也是再来人。虚云老和尚是什么人,我们不晓得;印光法师我们知道,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所以他能“看破”、能“放下”,能做得那么彻底、那么究竟,只有这两种人。

  【故曰则为第一希有。】

  “第一希有。”说实在话,还不是说佛派来的这些人,这些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不指这个,是指善根深厚的人。《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是讲的那一种人,那一种人是真正第一希有。

  【居末世而得闻深经,必具胜因。】

  我们在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造恶几乎时时处处都能明显的见到。恶报是劫难、大劫难,是一切众生的共业,如何能避免?在一个地区,要是有人能够弘扬大乘深经,这个地方众生的缘一定是很深,绝非偶然,才能够遇到胜缘

一切放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了

  【闻便能生信开解,持戒修福。】

  这两句就是照应前面的“必具胜因”。他要没有殊胜的因,他遇不到佛法,遇到佛法他也不能开解他也不能受持,必具胜因。就像经上讲的“无量劫供养诸佛如来”,这个“因”深厚。

  也许诸位要问:既然是无量劫中供养诸佛如来,为什么我们没有证果,还落得今天这个样子?其实你要问这个问题,答案就在你自己那一边,你不必问我,自己想想就明白了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没丢掉,就这个原因,没有别的生生世世学佛,跟着佛、跟着菩萨学,学的功夫很不错了,就是这一点没放下,还有自己的看法,还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无量劫到今天都在搞六道轮回现在这一生又遇到了,如果还有我的看法、还有我的想法,这一生还是不能出三界,慢慢吧!来生再干

  如果你真的觉悟了,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吃了这个亏,现在我真的要放下了,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功德圆满了,你到西方世界作佛去了要觉悟,要彻底放下!不要家里财产,我要交给哪个儿子、怎么办?那你还是放不下。放下,一切放下,不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了;还在想前想后,你还是没放下。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就是因为这个事情耽误掉了,这一生再要干傻事,你又错过了。生生世世就这么错过,你说多可怕、多冤枉!希望这一生要早早觉悟,不再干这个傻事。

  就是我有钱,想要怎么样做功德,也是傻事。古时候庞居士做了样子给我们看,庞居士做的那一套,就是交代我们一句话,为了交代我们一句话,他干的。他家里相当富有,他把家财装上一条船,划到长江当中,船炸一个洞,整个沉下去,变成一无所有,生活靠打草鞋。大陆上不晓得还有没有,编草鞋,一天卖几双草鞋,卖几文钱,买一点米菜回家过日子。人家说:你那么多钱怎么不要了?拿来做一点好事。他就是为了这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做好事也很操心、也很麻烦,“不如无事”,“无事”就解脱了、就自在了。做好事还是“有事”,“有事”出不了轮回,“无事”才能出轮回,这个要知道。

  所以你们发心讲经的同修们,讲经是个好事,要怎么讲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不碍事了。如果着了讲经的相,还继续搞六道轮回,还是出不去的,这个要知道,西方世界没你的份,六道轮回有份的。一定要“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自在了。不要着讲经的相,不要着讲经的功德,说了,若无其事,跟没讲一样,这才行!“持戒修福”,就是能开解,“持戒修福”,“持戒修福”是真做。

  【持戒是断绝染缘,此自利之基。】

  “持戒”就是修清净心。修定、修清净心,必须让心中一尘不染,“持戒”是为这个

  【修福是发展性德,亦利他之功也。】

  实在讲,“持戒”里头也有“利他”,不过是以“自利”为主,决定“利他。为什么说决定“利他”?戒律清净的人就是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别人看到你生欢喜心、生尊敬心,效法你,向你学习,那不就是“利他”吗?!但是他的重点在“自利”,“自利”决定“利他”。修福是“自他两利”。

  “修福”要不着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着相修福,那就不是“自利”,当然更不能够“利他”。着相“修福”,果报还是在六道轮回。

  如果“持戒着相修福”,他的福报可能在人天;如果“破戒修福”,果报一定在三途,福报是有,到畜生道去享福、到饿鬼道去享福,他去享这个福,还是大错特错!所以一定要遵守《金刚经》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生什么心?生“持戒修福”之心,这就对了。“应无所住”,是“不着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着有”;“持戒修福”,“不着空”;这叫“空有两边不住”,这是“菩萨行”,没有堕在一边。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如果心里面有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持戒修福”你堕在“有”边,不能出三界;如果心里“无住”,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不持戒、不修福,堕在“空”边,果报在哪里?在四空天,还是不能出三界。两边堕在任何一边都不行,必须“两边不住”。菩萨行“中道”。什么叫“中道”?两边不住就是中道,《金刚经》教给我们行中道。

  【自他两利,必蒙诸佛摄受。自于此经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解真实义。】

  这个修行人真正是“两边不住”,真正做到佛在这个经上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应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住;“而行布施”,持戒修福就是布施,“而行布施”这样的人一定得到“诸佛摄受”,我们常讲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一定得到。这样的人,有具足这样根性的人,接触到这部经典一定能生信心,一定会以为佛这个教诲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他能够接受,他能够奉行。真的,真实教诲,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这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在这一生当中同时具足,才能成为第一希有之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焉能不佩服?!这当然是要佩服的。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觉得差一点,不能说没有,没有你怎么会遇到这个缘?!你怎么能参加《金刚经》这一会?!你能够到这个讲堂那就有缘,但是也能听得懂、也能够解,暂且还做不到,那就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是没有,差那么一点儿。差这一点,这一用功、一努力,就马上补足、就可以补足,因为相差不多,所以大家努力一点就行了。

  今天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 http://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foxdwedu.app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