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金刚经 第29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金刚经 第29集

来源: 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7-07-10 15:05:24
关键字:金刚经,江味农,般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无住生心,变易生死,场,涅槃
【 点击数:278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二十九集 (共124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二面,倒数第五行,从小注第九段看起:

  【说经之人,代佛宣扬,便同真佛在此。说此大法,绍隆佛种,便是住持三宝。故曰:如佛塔庙,皆应供养。】

  诸佛如来、菩萨、声闻,无不是弘法度生,这是菩萨唯一的一桩大事。弘法利生范围是无限的深广,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特别是《华严》,为我们具体的呈现出来。而在各种不同方式当中,以言词演说可以说是最为方便。但是诸位要知道,除了言词演说之外,其他的方法也非常之多,我们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能够明白。因此无论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发心为大众讲经说法,都是属于代佛宣扬

  一些同修们常常误会,认为讲经说法是出家法师的事情,不是在家居士的事情,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在家居士一样的讲经说法既上了讲台,就是代佛宣扬,就应当接受大众的礼敬,这是正知正见。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维摩居士也常常讲经说法。佛的出家弟子,像舍利弗、目犍连这些人,也经常听维摩长者说法,这是世尊许可的、同意的。出家人听在家人讲经说法,也要按一般规矩,像尊敬佛陀一样,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我们在经上看到的,毫无轻慢之心没有说我出家了,你是居士,没有这个心,没有这样的分别执着。而示现的平等在家跟出家讲法完全平等,这也正是世尊在本经上为我们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如来弟子做出榜样给我们看。

  古代,诸位都晓得唐朝的玄奘大师,这是我们中国出家人到印度去留学,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在印度当时两位老师,他亲近两位老师:戒贤论师是出家人,胜军居士是在家人。两个老师,一僧一俗,玄奘都是执弟子礼,从来没有分别我是出家人,你是在家人。出家人不拜在家人,这就分别执着了,是法就有了高下,这就不平等这桩事情,尤其到晚近,这个分别、执着误会很大。

  在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在南京办了一个佛学院,时间虽然不长,可是影响力很大,他的佛学院叫“支那内学院”。他写了一个小册子,《支那内学院院训》,里面就把这些事情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说明“佛法是师道”。“师道”那一定要遵守“尊师重道”,“尊师”是为了“重道”,因为“重道”才“尊师”。师有在家、有出家,师第一大。

  我们虽然是出家,这个在家居士是我们的老师,直接传我们道的,他是我们的和尚,这一点诸位也要明了。

  和尚”这个称呼,是直接传法给我的人,直接教导我的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和尚。和尚不一定在家、出家,这个诸位要晓得。

  佛门里面,“法师”这个称呼也不一定在家、出家,只要是弘法利生的,都称为“法师”。但是现在世俗习惯都称出家人为“法师”,很少称在家人。

  和尚,也是在家、出家都可以称的。“法师”、“和尚”,在家、出家都可以称的

  你是个在家居士,你教了几个学生,那几个学生就称你作“和尚”,你是他们的和尚。如果你是在家居士,你还教几个出家人,那几个出家的弟子也称你为“和尚”。然而现在习惯上没有了,在家的我们都称“老师”,不称“和尚”,其实他的身份确确实实是和尚。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在家人不能称,这个决定是出家身份。所以说和尚、说法师,未必是出家的身份。这个叫师道,是受到人天恭敬的,这个地方说的是忉利天人。

  说经的人,得到诸佛的护念、龙天善神的拥护、诸天鬼神的恭敬,“便同真佛在此”,他是代佛说法的,他是佛的代表人。

  “说此大法,绍隆佛种。”佛法浩如烟海,在这许许多多佛法当中,《金刚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总纲,所以称它作“大法”。这是比其他一切经典格外的殊胜、格外的受到尊重,它的效果是“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由此可知,这部经法的重要性。因此这个人、这个处所,便是住持三宝,跟出家人住的道场没有两样。诸位要记住,前面所说的,是讲“说经的人跟说经的处所”。说多少?一句、二句、三句、四句,这是四句偈。时间纵然再短,都受到天龙鬼神的恭敬供养。

  “如佛塔庙”“如”,当然不是。像前面跟诸位报告的,我们在马路上碰到一个人,跟他讲几句佛法,那个地方就“如佛塔庙”,天龙鬼神他就恭敬供养,我们凡夫不知道。凡夫没有恭敬心,因此得法益少。印光大师常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天龙鬼神他们的感触比我们灵敏,他们烦恼比我们轻,智慧比我们长,所以他知道礼敬,他知道供养。

  “虽说说经处。”这一段经文,文字上是讲的说经的处所,可是它意在言外。

  “意实在人。”这是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的,是世尊说法的善巧,意思是在说法这个人。为什么不说人,说处所?处所都这么恭敬,何况其人?!用处所来显示诸天鬼神对于说法人的恭敬,不用这个方法显不出来,这是说法的善巧。

  “然而尊重说经人若此。”尊重说经的人到这种程度。由此可知,说经人之尊贵,世间任何事都不能够跟他相比。

  底下反过来说:

  【倘说经人,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妄谈般若,误法误人。其罪业之大,亦不可言喻。】

  这是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给我们提出的警告。这是真的,德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这个经不能说错,说错了要负责任的,要背因果的,这是我们每一位同修都要注意到的你虽然没有发心出来讲经说法,平常谈话当中,亲戚朋友谈到佛法,要注意这个问题,你要是说错了,也要背因果不是说我没有上台讲过经!不一定要上台,任何地方只要谈到佛法,可不能把佛法讲错了,这个很重要要用什么样的态度?要用真诚的态度、恭敬的态度,知道多少说多少,不知道的可以不必说。儒家也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家问我们佛法,我们知道的就答复他;我们不知道的,或者知道不太清楚的,我们要老老实实说,你问的这个,我自己也不清楚。决不可充面子、要好看,“强不知以为知”,那个可以痛快一时,后果不堪设想,那个果报太可怕了,这个必须要晓得

  在一切法里面有两句是纯真无妄,决定不错,能够常常挂在口边,那是无量功德。哪两句?一句是“阿弥陀佛”这个决定不错,十方诸佛都这样称的,你决定不会说错的。碰到人,“阿弥陀佛”,那是无量功德。第二句是“看破、放下。这个决定不会错,不会说错,不会误人。这两句常常挂在嘴上,无量功德,功德不可思议。常常能挂在口上,就说明心上真有,虽然现在做不到,但是心里头有,常挂在嘴上,不知不觉慢慢他就做到了,甚至做到自己还不晓得,这个功德叫希有的功德。“看破、放下,身心自在,一心念佛,是决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就不退成佛,所以功德利益无量无边。

  法不能说错。 譬如我们发心出来讲经,发心出来讲经是第一功德,可是要如法。不要认为这个事情好,功德太大了,我也发心去讲,结果把经讲错了,不但没有功德反而堕落,一定要如法

  诸位同修看到倓虚老法师的《念佛论》,这个小册子我们印了很多,都在外面结缘,《念佛论》最后,老法师给我们举了几个念佛往生的例子,其中出家的是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举了一位男居士,郑锡宾居士,青岛湛山寺的信徒。郑居士,没有多久学会讲《弥陀经》,就学会讲这一种,他很热心,到处讲《弥陀经》劝人念佛。在那个时代,我们能够想象而知,都在乡村偏僻的地方,到处去讲经劝人念佛。听众在我们想象当中,也不过是十个八个,这个村庄讲完了,再到那个村庄,他挺热心。一年到头到处去讲,没讲几年,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的,他从皈依到往生就六年,这时间不长。预知时至,坐着往生的,没有生病。他《弥陀经》讲完了,听众里头有几个老朋友,他就要求老朋友,他说:我要走了,你们替我租个房子。这些朋友听了就很奇怪:你要走了,何必租房子?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怕死在人家里不方便。这些朋友们听说:你有这个把握,那不在乎,到我家去。那个人说,到我家去,个个欢迎。人家有这个本事,从皈依到往生六年,讲经是消业障、消罪业,那个力量是第一。所以大家发心讲经,好事情。

  我过去在台中,在李老师的会下,李老师看到我们这些学生,有一些命很苦、很薄、短命的,那个短命人相貌一看就看出来了,李老师经验丰富,年岁很大了,看的人事很多,看到这些人,他就劝他:孩子!你要发心出来讲讲经讲经是消业障,真的是延年益寿、消灾灭罪,这是最有效果的。他老人家这么一劝,就不少人跟他学讲经,学个一部、两部,也是到处去讲。在台湾从南到北,也是到乡下去讲,听众多的有三、四十个,少的也是七个、八个的样子,但是统统都热心的去劝人念佛。我们要这样子学法,老老实实地学,老老实实地讲守住一个原则,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不要想我要讲得怎么好,不想这个。凡是求好心切都出毛病了,不求好,只求没有过失,只求没讲错,讲的是不好,不要紧,没讲错那就是好,我们用这种态度来学、来讲,就不会有过错了否则的话,特别是“般若”,“般若”不好讲,如果讲得不好,人家听到之后,怕他堕到“空”的那一边,因为什么都没有了,变成恶取空,那个麻烦更大,所以“般若”是很难讲的一部经。

  末后江老居士教诫我们,“应兢兢自审,不可少忽者也”。应当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不可以疏忽,一定要认真、要努力,讲的时候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这是初学的时候,要认真的修持。前面所说的少分,四句偈,为人说四句偈就有这么大的功德。

  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经【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受持读诵,为人说四句偈”,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了。如果能够受持全经、读诵全经,所得的功德利益必定超过前面太多太多了,多到我们无法想象,不要说说了,说不出,想象都想象不到。这小注里面我们要看看:

  【言受持复言读诵者。】

  “受持”一定包括“读诵”,“读诵”未必有“受持”,这是一定的。“受持”是做到,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我们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做到,那叫“受持”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我们确确实实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就“无所住”。真放下了,恢复到心地清净光明,这是“受持”一句“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面,都能够遵守“六度”,决定不违背“六度”,这是“生心”,“而生其心”,我真的这样做了。做的人一定是有“读诵”,“读诵”而做不到的,那就没有“受持”。“受持”又能“读诵”:

  【明其必能领纳修持,方为真能读诵。】

  这个“读诵”,跟“能读不能行”的人完全不一样,这个人“能行”又天天在“读诵”,他一定是能够领会经中无尽义趣的教训。这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本经字字句句含无量义,他能够体会。“纳”是接受,接受是依教奉行;“领是”明了,领会是明了,依教奉行。这样的读,是真读,读了就做到。

  【以经义无尽,时时读诵,时时有悟处。】

  学佛必须要知道,一部经就不可思议,不仅说《金刚经》,任何一部经都不可思议,都是无量义。为什么?都是世尊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无量无边,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里头也是无量无边义。因此我们从初发心,从初学一直到将来证到等觉菩萨,《金刚经》意思还有没有尽?还没尽。这是跟我们世间学校的教科书不一样。世间学校教科书,一年级的二年级就不适用,二年级的三年级也不适用了。佛门的教科书很奇怪,从幼儿园、一年级念到博士班,还是这一本书,这很奇怪。像《金刚经》就如此,我们从初发心来学它,一直到将来成佛,还是这一本,无量义。读的也年年升级,年年升级是那个意境不相同,意境是愈来愈深、愈来愈广,深广无有止境。所以认真去做,又能常常不断去读诵。

  【薰习不断。】

  “薰习”是两桩事情,“薰”就是读诵;“习”就是认真去做、实习,把佛这个道理、方法、教训在生活里头统统都做到,认真去学习,不能间断。

  【增长定慧,受持之力,日益进步。】

  我们常讲功夫得力,他真有进步。功夫得力,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妄想少、烦恼少、心清净、心自在、智慧开了,这都很明显的你能够感觉出来的,在工作上,事事都很顺利,纵然遇到很复杂的事情,你处理起来是很轻松,就把事情办好了你会感觉得,从前遇到这个事情不知道怎么办好;现在遇到这些事情,很简单的就处理掉了。所以带来的生活,真的是幸福、美满、快乐,这是功夫得力的样子,得力的现象。从表面看,也能看得出功夫得力,从哪里看?看你愈来愈年轻,看你的身体体力愈来愈好,这都是用功功夫得力的现象。如其不然,你虽然学佛,功夫不得力。所以佛法的修学有真实的效果,绝对不欺骗人,短命薄福的都能够转得过来,何况在生活上这一点点烦恼、不如意,哪有转不过来的道理?!

  【若非尽受尽持,岂能头头是道,为众随缘而说也。】

  这是进一步,你为人说经,说得很流利、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持个一偈、二偈,不能说没有效果,很困难。持诵一偈、半偈,也能够头头是道,随缘而说,那是功力深了,行,是可以做得到。但是我们初学没这个功夫,我们给人家说个一句二句都讲得很浅,不够深度,没有功力。没有功力怎么办?有补救,多读,多持,尽持。那就是告诉你,全部的《金刚般若》,你都要受持。对于初学的人来讲,你理解得愈多,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能够用得上的也多,许许多多的教训句子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用得上,你才能得真实的受用。自己得真正的受用,给别人介绍,那就方便了。这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道听涂说,是我亲自做到的、我亲身体验的,那就当然不一样,说出来也能够感动人心。

  【如来之意,实欲人人既能受持,又能为人演说。】

  这句话大家要记住,“读诵受持、为人演说”,世尊这样的句子,不仅仅在《金刚经》上,可以讲一切大乘经上我们都曾经见过,不是一部经。从这句话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佛的心意,佛的心是实实在在要教我们,不但要依教奉行,一定要“为人演说”。

  “为人演说”这四个字要看清楚,“演”是表演给人看,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在这个社会当中要给众生做一个好榜样,那是“演”“演”跟“说”是两桩事情,“演”是身教,“说”是言教,“演”是自己真正做到。在前面我们都讲得很清楚,用大家都知道的这两句经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大家都知道的,不学佛的人也知道《金刚经》上有这两句,这是因为过去六祖能大师在这两句开悟的,所以这两句经文就出了名。我们怎样做到?身心清净就是“应无所住”,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应无所住”,要做到。心里头真的到“无所住”,我刚才讲的,你就年轻、就长寿、就不老,都表现出来了,这个样子就可以给别人看,体力充沛。什么原因?人的老、病、死都是心太脏,心有病,那个身怎么会好?!佛给我们讲,“贪嗔痴”叫三毒。心里有“贪嗔痴”,那个心好毒,心已经有毒了,身怎么会好?!所以外面环境稍稍一点污染、刺激,就得病了。如果心清净,不会得病的,不会长病。病是从污染来的,心地污染,所以心清净要紧。又能“行于布施”,“行于布施”,要是用现代的话说,为社会、为国家、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服务是尽义务,不求报酬,不求代价,尽心尽力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群来服务,这就是“而行布施”。我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一般人觉得,这个人不是傻瓜吗?他才不傻,他才聪明。不求报酬,福德不可思量,《金刚经》讲得很清楚,福德不可思量。他修的是无量无边的大福德,心清净是修慧,“行于布施”是修福,福慧双修,这是无量无边,他哪里傻!他有大福报,这个大福报一切众生羡慕,这叫“演”,你要是真正做到,这是“演”。你做到了,人家看到他生羡慕心,他就想向你请教,你的日子怎么会过得这么幸福,怎么会过得这么快乐?他来请教,你就给他说法,这是“演说”。

  我们要认真去修学,现在在这个时代,无论中国外国,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辛苦,即使是豪门贵族,表面上看,他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做了总统,亿万财富了,他的生活很苦,很可怜!你们都不知道,哪有我们这么自在?!出门还要请保镖,怕人杀他,提心吊胆,这多苦!吃东西怕人下毒药,那个生活真是紧张,晚上睡觉都睡不好,日夜提心吊胆。所以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总而言之,统统苦,这是事实

  我们学佛的人自在,非常快乐,这些人看到的确是羡慕。我在美国许多地方,住在那个地方住了几天,那些邻居外国人就打听,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快乐?一天到晚都笑嘻嘻的,从来没有看到我们愁眉苦脸,绝对看不到,看到我们都很快乐,就去打听,这些人是干什么的?我就告诉他:我们这些人是学佛的,学佛就快乐!你要想快乐,那你就跟我们一起学佛。所以有“演”才有“说”,不但自利,自利一定利他,这是世尊对于我们四众弟子的愿心,他的愿望。我们能这样做,满佛的愿望,这就是孝顺佛陀、孝顺师尊、孝顺父母。这几句话很重要!

  【而成就必须自度度他,二利圆满方可。】

  过去我们总以为,这个成就一定是大乘菩萨,要自利利他,“二利圆满”。在《金刚经》上看到,这的确是叫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小乘连初果须陀洹也要自利利他,也是“二利圆满”。以往我们总认为大乘菩萨不着相,这《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须陀洹不执着须陀洹的相,他才证得须陀洹。

  所以“无住生心”这四个字,在佛法里面,从小乘初发心,一直到大乘圆教等觉菩萨,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都要遵守这个原则去修行,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这就说明,我们一定要自利利他,要自利就要“受持读诵”,要利他就要“为人演说”。自己修持跟弘法利生是一样的重要,没有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没有,同样的重要,一定要这样做,我们才会有成就。

  也许有同修听到了,我没有办法,我不会讲经说法。这上面说,说一句、说一偈,没有一定要求你讲全经,一句、半偈要很热心的到处跟人讲。跟大家在一起谈话,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到第三句我们就要念阿弥陀佛了。

  底下一段经文“正明所以”,“正”是跟我们说明它所以然的道理。

  经【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这个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若不是世尊为我们说明,我们怎么也想不出其中所以然的道理,这样殊胜功德利益,原来就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当中成就的。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

  这是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完全用中文写出来。

  【《弥陀经》云:释迦牟尼,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五浊恶世中,得阿耨菩提。甚难希有,即第一希有也。】

  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是一部不可思议的著作,我们净宗印光大师对他赞叹备至,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把《弥陀要解》赞叹到颠峰,赞叹到最高处!

  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蕅益大师到底是什么人?古书上没有记载,我们看到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准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注得是好,是真好!蕅益大师有不少地方发前人之所未发,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成佛是念佛成佛的,这是从前我们没有听说过的,古书里也没人说过,蕅益大师在《要解》里为我们说的。有没有证明?有,就在《弥陀经》上,我们《弥陀经》读了不少遍,没有发现,他替我们指出来,这非常希有。在五浊恶世,示现证得“无上菩提”,这不但在世间是第一希有,出世间也是第一希有。这个话里面的含义,我们要能够体会。什么意思?我们能够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就是第一希有。何以见得是第一希有?这个人在一生当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这能说不希有吗?这能说不是第一希有吗?法门无量无边,不能保证你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唯独念佛法门,确确实实是一生圆满成佛,所以它真的是第一希有。

  也许诸位同修说:此地讲的是《金刚经》,不是《弥陀经》。你不会看的,《金刚经》不是《弥陀经》,《弥陀经》不是《金刚经》。你如果会看,没两样,一桩事情。江味农居士就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写《金刚经讲义》,他研究《金刚经》四十年,真的是《金刚经》的权威,他是一门深入。他怎么修持?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念佛求生净土与“般若”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因为念佛法门是最高的智慧,若不是最高的智慧、最大的福德,他不相信。他能够相信这个法门,能够发愿求生,能够深信不疑,高度的智慧,真智慧。能够发愿求生是大福德,福慧双修。“信”是智慧,“愿”是福德,没有圆满的智慧福德,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有人信《金刚经》,不信阿弥陀佛,什么道理?智慧还不到家,还差一截。如果他智慧再提升,他就相信,这个意思很深很深。

  【当知是人,福慧双修,自他两度,便得直趋宝所,大有成就。】

  这是说明一定要自行化他。“自行”总纲领、总原则就是“无住”;“化他”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生心”。“无住”是智慧,“生心”是福德,“福慧双修”。所以在净宗里面,净宗的三资粮“信、愿、行”,“信”是福、是智慧,“愿、行”是福,“信愿念佛”就是福慧双修,自他两度,自度度他。

  “便得直趋宝所。”这个宝所在净宗以外,其他的宗派里面就是明心见性,心性是宝所。在净土宗,除了明心见性之外,还有一个真实的宝所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已经见性,去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不成问题,往生西方是实报庄严土往生的。没有明心见性,甚至于一品烦恼都没断,能不能直趋宝所?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一品烦恼都没断。诸位要记住,这在其他法门里是决定不能成就,唯独念佛法门能成就。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西方净土,没有一个不赞叹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所说的,诸佛称赞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也把阿弥陀佛捧到顶点。所以,你要做阿弥陀佛的弟子,给诸位说,一切诸佛看到你,都对你很尊敬。为什么?你是最尊敬阿弥陀佛的学生,敬阿弥陀佛,当然也敬他的学生,沾光可大了!这个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便知其福德,远胜于以充满无量无边大千世界之七宝布施者。】

  那个“布施”修的福算不了什么,福报再大依旧不能超越轮回,只是在三界六道里面享痴福而已。从哪里看比不上?最显著的地方是活动的空间,修再大的福报,不出三界,他活动的空间就在六道这个范围,他不能超越;在佛法里面讲就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六道,这经上讲得很清楚。一个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天,一个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天,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一千个二禅天,十亿个(一千再乘一千)初禅天,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所以讲六道轮回,就是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福报再大,你的活动空间不能超越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但是往生净土的人,他的活动空间就不可思议,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想去就去,想来就来,丝毫障碍都没有。就好比我们人世间,不出六道,六道就好像一个城市,你这一生都不能超越过这个城市,另外一个人,那个往生的人,他的活动空间,全世界可以到处跑。从这一点你就晓得,那两个人福报相差悬殊太大太大了。何况往生的人,《弥陀经》、《无量寿经》上都说得很清楚,十方诸佛天天见面,每天去参访、去供养、去闻法,十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众生,天天跟那些人结法缘,为那些众生说法。这两种生活方式,怎么能相比?大家要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我相信你一定下定决心,极乐世界非去不可。这个地方我们决定可以去得成,不是没有把握,不是去不成,决定去得成,你的决心就坚定。这个福德远胜于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

  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这是指佛的经典所在之处。前面说的是一个说法的人,为人说四句偈那个处所,处所就如佛塔庙,塔庙是三宝所在之处。这个地方是讲“经”,经本所在之处也是三宝所在之处。你家里面有几本佛经,那就是三宝所在之处,就有龙天善神保佑,所以你对于经典要尊重供养,你才得善神的保佑。

  【经,本有路径之义。】

  这一条路就是凡夫成佛之路、破迷开悟之路、离苦得乐之路、转凡成圣之路,经典有道路的意思。

  【典,轨则之义。】

  典像轨道一样,火车走的是有铁轨、有轨道,不会走错。

  【本经所说,皆是发菩提心者不易之正轨,共遵之觉路。】

  为什么《金刚经》在佛法当中如此的被人尊重?它的道理就是一切修学大乘者必须要遵守的原理、原则,原理、原则就是“轨道”的意思、就是“觉路”的意思,一定要遵守,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修净土的不遵守,你心里有牵挂、“有住”,你不能往生,一定要遵守;你学密的、持咒的,如果你心“有住”,你决定得不到相应,三密相应你决定得不到;你是个参禅的,你心要有住的话,你决定不会开悟,决定不会见性。可见得,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违背这个原理、原则,你修行就会有成就,参禅的会开悟,持咒的会得三密相应,念佛的会得一心不乱,学教的也能够大开圆解,都是这个原理、原则,离开这个原理原则,都不能成功,所以这个经就被大众所尊敬。

  【故此经所在之处,便是宝所。】

  真实的法宝。

  【佛及一切贤圣,莫不在此。】

  这个诸位要晓得,不是一切佛、一切菩萨都在你这个地方,不是的。“一切贤圣”修行证果的原理原则、方法在此地,是说这个,他们怎么成佛的、怎么成菩萨的、怎么成罗汉的,那些理论跟方法都在此地。所以这个经尊贵,我们对这个经典要尊重。我们尊经,这些护法善神就尊敬你;你要不尊重经典,护法善神远离你,也瞧不起你。你家里有这个经典,就得这么两个好处,一个是护法善神尊敬你,一个是护法善神不理你完全看你自己的态度,你自己怎么个做法,你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

  【若尊重弟子,这句话是统谓一切贤圣、菩萨、罗汉,尽摄在内,不必分别专指。】

  “不必专指”这个大概是讲文殊、普贤、舍利弗、目犍连,不必,那个与《金刚经》的宗旨不相应,《金刚经》是离相,这样专指哪个人,就变成着相。所以这个尊重弟子,是统指所有的佛弟子,包括没有断惑证真的,那就是连我们都包括在其中。我说的这个话是实在话,只要能够听到《金刚经》生欢喜心,不要讲“受持”,听到心里很欢喜,你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一切善神拥护;如果你真的能够依照这个修行,那就是前面所说的,那当然是更殊胜听到这个经典生一念欢喜心,就得一切善神的拥护,因为你这一念善心,一片光明;要以现代科学家的说法,这是强烈的磁场,很大的能量,这一念欢喜心,与一切贤圣感应道交。

  【总明此经殊胜,在处处贵,在人人尊而已。】

  这两句是把世尊说这段经文的意思讲出来。佛确实是这个意思,赞经!经所在的处所,这个处所尊贵;“读诵受持”经的人,这个人尊贵世间人凡夫肉眼不识货,不知道这个人尊贵,这是我们常讲,现在人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现在发大财的人,做大官、地位很高的人,走到哪里人家很尊敬他,肉眼凡夫;真正的高人,凡夫不认识,反而对他轻慢,但是诸天鬼神的眼睛很明亮,他看得到,他们尊敬。

  【又为劝人供养此经、读诵此经、受持此经、广为人人说此经也。】

  这段经文有这个意思,这个意思非常的强烈,这是世尊对我们真实的愿望,劝我们供养。怎么供养?“依教修行”供养,这叫真供养如果我们有能力,在现前环境当中,我们印送这部经典供养一切大众,这是“供养”的方法。现在除了印经之外,还可以制作录音带来供养。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工作很繁忙的人,确确实实没有时间,你叫他坐下来去读一部经,他没有时间,但是叫他听他有时间。他上下班的时候要坐车,自己开车可以放录音带,他可以听。我们搭公交车、公共巴士上班,可以带随身听。因此制作读诵经典的录音带,也是最佳的供养。我们佛弟子,现在无论是在家出家都有应酬,都有礼尚往来,人家送一点礼物给我们,我们也要回送一点,我们回送的礼物,里面一定有经书、一定有录音带,法供养。经书、录音带做的是愈精美愈好,做的愈精美,不学佛的,他看到这个本子,他生欢喜心,所以一定要印得好,才能够达到利益众生的效果。这是讲“供养此经”。

  “读诵此经。”“读”是对着经本。“诵”是背诵。读诵不出声是自利,出声读诵是自利利他。念得要清楚,要清晰,让别人听,听得很清楚,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就度了他所以读诵,出声读诵,功德利益很大

  从这个地方让我们想起,当年六祖惠能大师还没有闻到佛法,他的生活很苦,每天到山上砍柴,到城市里面来卖柴,卖几文钱,买一点米菜回家去度日。他的因缘就是在卖柴的时候听到人家念《金刚经》,有人在那里读经,他在旁边站到听了一会儿,念的人没开悟,他听的人开悟了,这就把惠能大师度了,那个人功德不小,把惠能大师给度了这就说明出声读,利益众生

  我这出声读没有人听,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人,他听了也得利益,有天人鬼神,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有一些同修有一个经验,我常常听说,我自己也常有这个经验,我们在读经的时候,甚至在看经、没有读的时候,也没有出声音的时候,闻到有异香,这个香不是檀香,也不是一般烧的香,有的时候时间很久,有十几分钟这个香都不散。这是什么原因?古德告诉我们,我们在看经读诵的时候,这是有天神从这里经过,看到我们在读诵或者在念佛,他在那里合掌恭敬,散花、香花供养,花我们看不见,香我们闻到了,他对你尊敬,所以读经的场地他尊敬,人他更尊敬。我相信有这种经验的人很多,这都可以证明这是事实。

  “受持此经。”这一步进一步,“受持”是依教奉行,真正去做。

  “广为人说。”遇到人都给他讲,当然讲的方式、技巧是要有变化的。学佛的人讲当然很方便,不学佛的人,甚至于排斥佛法的人、对佛法有反感的人,我们也有善巧方便来给他讲。还有学外教的人,有一些外教很执着,认为佛是魔鬼,沾都不可以沾的,我们也要以善巧方便来帮助他,把他这个错误的观念转过来。所以注意这个“广”,遇到人都说,喜欢听的人跟他说,不喜欢听的人也跟他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则持说者,便是亲近诸佛、菩萨等大善知识。】

  亲近诸佛菩萨、亲近善知识,很难得!这正是世间所谓可遇不可求者,但是用这种方法就容易、就不难,这也是我们常常劝勉同修们的。

  佛法、世法要想有真实的成就,都必须要有师承可是在这个时代当中,老师没有了,到哪儿去找?没有师承,师承断绝。我们想成就怎么办?今人找不到,还可以找古人,这是个办法找古人,这个例子历史很久了,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是孟子,孟子以谁为老师?以孔老夫子为老师,但是在那个时候孔老夫子过世,不在了。不在怎么以他为老师?孔老夫子的著作在,他读孔老夫子的书,照孔老夫子书里面话去做,这就是孔子的学生,所以称为“私淑”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他真的学成了,学得很像孔夫子,所以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子是“亚圣”,跟他差不多。以古人为老师,那还有错吗?今人哪个是真有道德学问,哪个是假装的,我们分不清楚;古人没问题,大家公认的这个路子就能走得通,而且非常安稳,也不怕老师不要我们这世间有好老师,你去找他,他不收你,那很苦恼;找古人,他不会不收,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做他的学生,不会考虑他收不收你。

  学孟子这个情形,在中国历史是大有人在,很出名的,像汉朝,写《史记》的司马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大文豪。他的老师左丘明,诸位想想,左丘明是跟孔子同时代,司马迁是汉朝的,相差几百年,怎么拜他做老师?左丘明有一部著作《左传》,他就专念《左传》,专学《左传》。左丘明的手笔文章被他学去了,他学得很成功。唐宋八大家第一,以古人为老师。

  在我们佛门也有明显的例子,蕅益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的,蕅益大师的老师是谁?莲池大师。那个时候莲池大师也往生了,往生了怎么以他为师?莲池大师的著作在,莲池大师的全集现在还在,还是完整的。蕅益大师专门学莲池,学一家,依他为老师。不是老师的东西不读不看,看一个人的,他学成功了,莲池是净宗一代祖师,他也是一代祖师。学古人,今人不可靠。

  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们拜他做老师,他不错,是接受我们拜师,拜完之后他给我们说:我不敢做你老师,我没有条件做你老师,我只可以做你学长,在旁边帮助帮助你。他劝我以印光法师为老师,他介绍我的,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谦虚!不像一般人很自大自负,我不比人差,你拜我做老师就可以,那种贡高我慢的气焰,那就不是真善知识。真善知识一定是非常谦虚、非常恭敬,所以他叫我以印光法师为老师印光法师也不在了,大师的《文钞》在,读《文钞》,依照《文钞》里面的教训来修行,这就是印光法师的学生了。这的确是真正善知识,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

  我们学《弥陀经》,我们以莲池大师为老师,专学《疏钞》;要以蕅益大师为师父,就专学《要解》。这不会错,决定有成就。今天我们讲“亲近善知识”,一定要用这个方法。我们学《华严》,以清凉为老师,决定遵守清凉的《疏钞》。懂得这个原则,善知识太多了,随便我们挑选,哪一个跟我们有缘,我们都可以亲近、都能成就。

  【须知此经专明实相。】

  “实相”就是“诸法实相”,我们常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佛在本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要是明白,你才晓得佛为什么教你“无住生心”。佛说法的确是有事实做依据的,不是随便说。因为一切法的真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教你“无住”,“你住”是错误的,因为相不可得,你怎么能住?!相是怎么回事情?佛在经上讲,我想这个讲法还是比喻,与事实必定还有差距。佛给我们举例子,一弹指,大乘经上讲的,力士是非常健康、有力气的人弹指,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我们弹得快的时候,应该一秒钟至少可以弹四次。四,就以这个数来算,我们可以办得到,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两个十万八千。所有现象是个生灭的相,一秒钟里面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楞严》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看的相,是这种生灭相的相续相而已,它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正的存在,不但这一切物质、色法不存在,心法也不存在。

  《百法》里面讲的“有为法”,“有为法”第一个是“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色法”,这统统叫“有为法”,九十四大类。“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就是刹那九百生灭,这是相续相。所以真的是“了不可得,当体即空”,你要“住”,就错了!告诉你“应无所住”,那是真话,与事实真相就相应。

  为什么叫你“生心”?因为这个相是生灭相,它生灭,它不会断的,它会变化;它是生灭相,但是它不会断,它要继续不断的生灭,生灭当中它起变化,“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因为“唯识所变”,所以教你“生心”,你善心,它就变成善果;恶心,它就变成恶果,所以教你“生心”。虽然“生心”,又要“无住”,才跟真相相应、跟实相相应。生心有住”不是真相,“无住不生心”也不是真相,一定是“生心无住”、“无住生心”,那是“实相”。如果你要是契入“无住生心”,二而不二,“实相”就现前,“实相”现前就是自性现前,宗门所讲的明心见性,你就见性;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你就证得理一心“无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如果说两边不能成为一桩事情,你没有见性,没得一心。能够把这个事情看出来,原来是一不是二,这就行了,这就见性了。

  这个经是:

  【专明实相,直指本心。】

  “本心”就是自性、真如自性。

  【受持之者,果能直下承当,依经起观,则生福灭罪,径证菩提,功德何可称量。】

  话说得很容易,我刚才把“诸法实相”给大家一分析,诸位总会有个概念。但是你还是放不下,还是要“有住”,你心里头还是有牵挂、还是有忧虑,你还是放不下。为什么你还放不下?你虽然听说,没搞清楚;果然真的搞清楚,你的忧虑牵挂决定没有了。那个没有了,就得大自在,那个生活真的是快乐幸福。心里有忧虑有牵挂,你怎么快乐得起来?!你怎么不忧虑?没法子的。了解事实真相是“看破”。实在没有看破,《金刚经》多念念,没有时间念全经,就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多念念,念久了真的是虚妄,你就会放下。或者念末后这个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好。常常念的时候,能帮助你看破、能帮助你了解事实真相,真了解,你自然就放下。

  持者,果能,果然能够直下承当,真的看破、真的放下,就是直下承当

  “依经起观。”依照这部经上讲的道理、讲的事实真相,把错误的观念换过来;“起观”就是把从前错误的旧观念换过来

  “则生福灭罪。”当然什么罪都灭掉。罪从心起将心忏,什么心有罪?妄想心就有罪。换句话说,你心里有念头就有罪,有念就有罪。无念也有罪,这事情就麻烦,为什么?有念,你住在“有”;无念,你住在“空”,住在“空”、住在“有”都有罪,都不能解决问题。“空有两边”都不住就灭罪了,这是《金刚经》上说的所以那个“无住”,不但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不住法相,不住“非法相”。“法相”是现象、是有边,非法相是“空”边,“空有两边”都不能住。住在“有”边,你决定搞六道轮回,太苦了;住在“空”边,你就到四禅天、无想天里面去投胎去了,无想天是外道天,住“空”的人跑到那儿去。住“空”的功夫再更高一层,跑到四空天去了,出不了三界。四空天里头,迷迷糊糊、混混沌沌的,定功失掉了,还是要轮回、还是要堕落。所以“空有两边”都住不得。

  修行断了“见思烦恼”,还是“空有两边”不能住。“见思烦恼”断了要住“空”,变成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住“偏真涅槃”,“偏真涅槃”是住“空”,佛在大乘经上说这些人“堕无为坑,焦芽败种”,大乘经上常常喝斥这些人。断了“见思烦恼”,“空”也不能住。“空有两边”不住,这叫“行菩萨道”,《金刚经》上是教我们这个方法。

  “两边不住”,灭罪,他又能够“广行布施”,那就生福佛在经上说,“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而行布施”是生福,“无所住心”就灭罪,灭罪生福是最彻底的,彻底的灭罪,圆满的生福。

  彻底灭罪,圆满生福,再往上提升,那就证大菩提,“功德不可称量”。不但我们没有办法说,“称”是说,说不出来,无法思量,一切诸佛如来也说不出。为什么说不出?因为他称性,性德无量无边,“真如本性”里没有罪,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称性”的灭罪生福。可见得这个经之殊胜,这部经能够在这个地方我们细讲一遍,这个因缘殊胜很不容易。一般讲《金刚经》,顶多三十天,三十天是草草率率地讲,没有法子细讲,这一次我们不限时间能够细讲,因缘非常殊胜,这大家都有福,那个福报正如经中所说。

  好,我们念佛回向。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http://sj.qq.com/myapp/search.htm?kw=%E5%87%80%E5%AE%97%E7%BB%8F%E6%95%99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