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陀教育-地藏菩萨本愿经(第32集)
 
  ·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如何学佛
· 认识佛教
· 净业三福
· 三皈五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了凡四训
· 沙弥律仪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 金刚经
  一门深入
· 一门深入重要性
· 师承的重要性
· 专修专弘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32集)

来源: 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09-16 11:28:15
关键字:缘,法缘,佛菩萨再来,做人的责任,涅槃,圆寂,代理佛,形式,如教奉行,地藏经,再来人
【 点击数:258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

 

 

净空法师1998/5  讲于  新加坡净宗学会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才能得度,没就度不了,纵然结的是恶缘也行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一百三十一面,请看经文: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这是世尊为我们说出主命鬼王他已经在很长时间里面,以大鬼王的身份来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前面所说的是他修因,修善因一定会感得善的果报,佛为我们说出往后“一百七十劫”的时候,他就示现成佛,佛的名号叫“无相如来”

  那个时代也有名号,像我们释迦牟尼佛出现这个时代,这个的名字称为“贤劫”。他那个时代叫“安乐”,从名字上来看,佛出世那个时代非常美好。

  而世界的名称,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叫娑婆娑婆是梵语,意思是“堪忍”,这个世间的人很苦,他能够忍受得了,堪忍世界无相如来将来他的世界叫“净住”,我们看到“净住”两个字,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非常接近,而寿命也是属于无量寿。

  世尊此地这一段的开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恶道里面的许多鬼王,都是诸佛如来应化在其中,也有许多法身大士在这里面修行。正是《法华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现身说法必定与这些众生缘分成熟了,佛家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不仅是这一世,过去累劫以来我们与一切众生是不可以不结缘。

  ”,善缘、有恶缘,有染缘、有净缘,如果在佛法里面还有法缘,统统都是,有才能得度,没有就度不了,纵然跟众生结的是恶缘也行

  像主命鬼王他们在三恶道现身,度恶道众生,那是这些众生恶缘成熟了,他堕在恶道,菩萨也不舍弃,也到恶道里面来示现同类身,去劝导他们回头,劝导他们断恶修善。这种理、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白,知道是一回什么事情,也明了我们现在应该要怎么作法。

 

我们与一切众生最殊胜的是结法缘

 

  虽然在原则上讲,只是一个“缘”的问题,我们与一切众生最殊胜的是结法缘法缘里面不带烦恼,所以对自己、对别人都减少障碍

  “里面纵然是善缘,诸位要晓得,善会变成恶,谚语里所谓乐极生悲,爱到极处就生嗔恨。

  诸位要晓得,不会变成很难变成变成很容易。所以这个世界是极苦的世界

  学佛就学做一个明白人,明白我们跟一切众生结净缘,清净的缘,也就是说善恶两边都舍弃。不是上舍,是上舍上善恶遇到了,总是免不了要接触、要往来,这就结一切善恶缘”。

  地清净,一尘不染,善缘也是净缘恶缘也是净缘要懂得这个道理。

  果在一切境界当中,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如果我们生心,起心动念有好恶、有取舍,这个就是染缘染缘的报很苦。

  果在一切人事环境接触里面,自己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善恶境界都是净缘,在我们净宗讲都是净业

  “净业的果报,念佛是决定求生净土不懂得念佛求生净土,净业的果报多半是在色界天,因为欲界天都还有染着,色界天染着就轻了,不能往生也都生天界,所以这个道理要懂,决定有善果。

 

我到世间来是干什么的?得人身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

 

  不但主命鬼王将来要成佛,我们知道所有一切众生将来都会成佛。这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当然会作佛,只是成佛早晚不同,所以诸佛如来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

  我们今天学佛要想功夫得力,首先要把这个观念转过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决定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能有这个觉悟、有这个想法、有这个看法,你跟佛就接近。为什么?这是佛的看法、是佛的想法。这个看法、想法决定是事实,不是说我应当要作如是观,它是事实,众生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想成佛,快速的成佛,成佛的快捷方式无过于这个观念转过来,所以对一切众生就能尽孝能竭诚恭敬,为什么?他是诸佛,这是修行,我们讲修行稳当快速,真正是快捷方式。

  自己这一生当中应当要想一想应当自己要问一问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我为什么要来?这一生得人身,得人身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人能够常常有这种反省,觉悟了!不至于迷在妄想执着里面,不至于迷失在五欲六尘之中没有学佛的人,很少人有这种意识,学佛的人又有几个醒悟过来的?真正醒悟过来之后,在这里面寻求答案,有了答案,你这一生心情是安定的。为什么?你做人无论时间长短,时间长短就是寿命的长短,你有目标、有方向,你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这是首先把自己定位,这个重要我们得人身、闻佛法,把自己定位在哪里?定位在弘法利生,决定要把这桩事情做好,尽心尽力去做得圆圆满满,你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定位在念佛堂领众修行,一切万缘放下,死心塌地执持名号,领导大众、协助大众老实念佛,这也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这是讲出家人,我们举出这简单的例子。

 

所作所为与法相应,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修持都是成就

 

  如果是领众,认真发心,领众是照顾大众,为大众服务,这个道理要懂得。寺院住持、当家、这些执事,古时候说执事是菩萨,不是凡人在道场清众是凡人这些佛菩萨来为大众服务的,不可以是有权有势、有地位作威作福,那就坏了,与法相违背。什么法?与性德相违背,违背性德我们知道果报在三途。

  所以社会讲的领导,无论哪个阶层如果与性德相应,用现在的话来说为大家服务,这就是积功累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觉悟过来愈是在高位之上,像一个寺院你是丛林主席你是道场的住持,你是为整个道场服务的。如果你用这种心态你是在修行,真修行服务是修行),与自己用功妨不妨碍?不妨碍

  智者大师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学生们问他:“你往生是什么样的品位?”他说:“如果我不领众不做这些杂务事情,一心念佛,我的品位就很高。因为领众常常分心,精神不能集中,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这话是不是真的?也可以说真的,也可以说不是真的,我们要懂得祖师说话的意思,他这话意思很深。如果是凡夫做住持当家,管理道场行政事务,确实对自己往生的品位有伤害,但是他最低一个标准是决定可以往生,品位低一点没有关系,舍己为人,这是对凡夫僧来讲。如果对圣贤僧来说那就不一样,工作、服务就是修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服务大众,一天到晚非常繁忙,事上繁忙,心地清净,三轮体空,一尘不染,他的戒、定、慧三学都完成,他怎么不是修行? 

  我们看禅宗惠能大师在黄梅,他每天的工作是服务大众,厨房里面劈柴、舂米,有没有耽误他的功夫?没有!不但没有,还成熟自己的功夫别人修禅定要到禅堂打坐,他修禅定,舂米是修禅定劈柴是修禅定,每一天接触常住这些大众是修禅定,无时无刻不在定中,能大师能做到,智者大师又何尝做不到?

  所以我们把这些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智者大师那个话里头话中有话,问题是你会不会学但是毕竟觉悟的人少,不觉的人多,所以智者大师说这个话,用意就很深他这个用意就是警告,这一些从事于服务工作的人员,给他一个警告如果你自己所作所为不如法不能与法相应,对自己就有损害;如果与法相应,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修持都是成就。佛氏门中哪一法不是佛法?相应了,法法皆是。宗门大德常说“左右逢源,头头是道”,那是真正的成就。由此说来,归根结柢就是两个字“觉、迷”。

  我们如何能够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常常保持着觉而不迷?觉迷要如何保持?一念私心就迷了,这是关键、是枢纽,一念好恶就迷了,才起心动念就迷了。而你能够起心动念,为服务一切众生这就是觉了,没有自己,全心全力为社会大众服务,觉了! 

  由此可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在九法界里面现身说法为大众服务。他示现的身份,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各行各业什么样的行业他都示现,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去做不但对于自己道业没有妨害,天天在提升自己。像我们在经上看到,从十住提升到十行,从十行提升到回向,从回向提升到十地”,总而一句话说,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一切众生,提升自己菩萨的阶位,那就叫修行修什么行?把私心修掉,把自利修掉,纵然站在很高的地位是服务大众,不是在那里居权位作威作福,而是服务大众,就是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转过来之后,都是菩萨行,无论在什么职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众生,都是菩萨事业。一念为自己那就造业了,我们在经上看到,而在事实上看到就更多。

  所以这个经文给我们莫大的启示,一定要懂得种善因才得善果。善跟恶,一念为众生是善,一念为自己决定是恶,这是我们必须要理解、要掌握的。怎样把“我”、“私”舍掉,这是我们修行入门之处,你功夫才能得力。

 

说是什么佛菩萨再来的说了马上就走是真的说了不走是假的

 

  再看底下经文,一百三十二面: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这个地方如来“来”大概是个错字,你们经上是不是来?应当“其事如是”。查查别的本子,查查其他的《地藏经》的本子,查这个字,应当是“如是”,比较上好懂。“如是,你那个本子是哪一种?对对对不错!这是我们一看的时候,应当是“如是”,大家把它改过来。)

  这是世尊叫着地藏菩萨,告诉他,“是大鬼王”就是指主命鬼王,广义的来说是指地狱、饿鬼道里面所有的这些鬼王,都是佛菩萨示现的。他注解里面讲“其事不可思议者,约本而叹迹也”他的本来面目是佛菩萨、是法身大士,他现的相是鬼王之相,我们应当晓得。

  他注解后面有几句话我们念一念,注解后面就这段注解末后这两行“又复应知,一切皆是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两句话是《楞严经》上“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若了此意,则于诸圣权实化门,思过半矣”这是用《楞严经》上的几句话来做个总结,结得好!确实是如是。

  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实在讲比世间凡夫的数量还多,凡夫多,佛菩萨更多,幻化在我们周边,天天跟我们接触,很可惜我们不认识

  那也许有人问:“佛菩萨为什么不明说?”明说你也不相信,他给你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我是什么佛再来的”你能相信吗?造的业会更重。所以佛教化众生有一个成规,决定不露身份,露身份的时候决定要走,不可以说露了身份,你还住在这个世间,麻烦就大了,妖言惑众人家说,这是什么佛来的什么菩萨再来的,大家都来供养。那妖魔鬼怪就可以假借这个方式来欺骗众生,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迷惑众生所以真人不露相,露相决定不是真如果他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菩萨再来的,说了马上就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说了还不走,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所以遇到这个,你就可以问他:“古人说了走,你怎么不走?”这一品我们就讲到此地。

  再看底下这一品:

  【称佛名号品第九】。

  这一品经,圣一法师把它讲作“佛宝”,末后这三品他总结归到三宝,“佛、法、僧三宝,说得好!他往年在九华山讲,他把他的讲义送来给我看,我看他这三段说法,我很佩服他,结归到三宝才有真实的利益。

 

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是帮助我们思想的平和

 

  请看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经文上讲菩萨要为我们说利益事,什么利益?“于生死中,得大利益”,这就说是了生脱死的利益,这个利益真的是大利益,的确是真实的利益。如何能令凡夫,尤其是末法众生,他这里讲未来众生就是指末法”。末法众生比起任何一个时代都苦。我们从历史上去观察,从现实的生活里面去观察,据我们自己的记忆,年龄大一点的人,七、八十岁这样的年龄,回忆半个世纪以前的生活,虽然这个世间已经乱了,可是心境依旧是平和的,纵然在战乱期间当中到处搬迁迁流浪,他心情安定的。而在今天纵然物质生活过得很富裕,你的工作生活很安定,你的心情不安定,真正可以说得上心慌意乱,这什么原因?如果不能把这个原因找出来,你又怎么能解决问题?

  而这些原因确实佛法里面解释得清楚,半个世纪以前,跟半个世纪以后做一个比较就很明显那个时候的人心厚道,再往前面比当然比不上前面,真正是世道人心一代不如一代。在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老人讲,“一代不如一代”,这话是听得耳熟,没有感触,现在想起这些话感触很深。那个时代的人心,“贪嗔痴比现代人要减缓很多很多,多半衣食足他心就安了。现在人心惶惶,我们就明了什么造成的贪心不足,贪嗔痴慢没有止尽,加速度的在增长这样的人把他放到天堂、放到极乐世界,他身心还是不安稳,道理在此地。

  过去我们在一九四九年刚刚到台湾,人地生疏一切都不熟悉,我们想到一个地方去找个人,路不认识,随便在路上遇到人,问问他路怎么走法他很热心,不但详细告诉你,有的时候他带我们一道去。现在没有了,你问他,他就是不知道,理都不理你。现在是对他有利他就做,没有利的时候置之不理。在那个时代,遗弃父母,父母年老不照顾的很少听说,现在到处都是。世风日下速度之快太可怕了!今天是什么社会?

  所以东西方许许多多预言,说这个时代有大灾难,我们看到这些迹象,还似乎不能不信,这个预兆、征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事情。我们要用一般科学家的讲法,他们讲思想波

  世出世间圣贤人苦口婆心的教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古代的教育是以这个为中心;换句话说,是帮助我们思想的“平和纵有贪嗔痴慢,它的起伏波动不会太大,它有一个标准、有一个原则,所谓是不离谱,它的起伏在水平的附近。

 

有自私自利的想法就不正确,念念为社会、为众生的想法就可靠

 

  在把这个教育舍弃掉,凭着凡夫的妄想,所谓是民主自由开放,这正是《楞严经》里面佛所预记,“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什么是邪师?随着自己的知见而说,自己的知见是妄想,随着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而说,造成世界大乱,造成思想的波动大幅度的起落,超越标准太多了,它的现象就是人心惶惶不安过去的人物质生活那么样的缺乏,过得那么辛苦,他过得很快乐。今天的人过得很富裕,他人心惶惶身心不安,一般讲躁动的现象浮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思想波造成的。

  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佛法,能信、能解,又能依教修行,我们的思想想法看法,跟佛说的标准很接近所以在动乱的社会、动荡的世界里面,我们还能保持几分的平静,非常难得愈是认真学习,相信佛所教导是正确的,我们自己所想是错误的,首先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肯定。正如同佛在经上讲,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相信你自己意思,自己想怎么做决定会做错事;你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

  阿罗汉的标准是什么?这太明显了,阿罗汉的我执破了,无我,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没有了,那个时候你的想法就可靠了所以佛界定是阿罗汉这个标准,我们要懂得他界定真正的意思在哪里换句话说,你还有、还有自私自利,你的想法就不正确、就不可靠,你真正做到无我无私,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你的想法可靠我们还有我、还有私心的时候,这怎么办?必须舍弃自己的想法,遵从佛的教诲,这样不至于有大的过失。佛所讲法教我们利益众生,当然与自己的利益要相违背,我们在心理上要克服。现在人讲牺牲奉献,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大众的利益,这是佛教导没有觉悟的众生。已经觉悟的人不需要再教导,他自己所思所作所为自然相应,与佛菩萨所说的相应。

 

出家人一生当中的事业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 

 

  我们今天不但在家学佛要懂得这个道理,出家学佛更应当懂得这个道理。因为出家人的身份是老师,人家看见你称你法师“师”是社会大众的模范社会大众的榜样,我们拿什么做榜样?拿什么做模范?就是无私。如果自己还有私心,人家称你作法师,你想想看你有什么感受?不能做大众的榜样,不能做大众的模范,人家称你“师”就很难过了,名实不相副你能生惭愧心,能够回头、改过,这好事情如果依旧愚昧无知,居然敢当之,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就是承当这个称呼,我们自己有罪业,造罪业了??冒充法师,不是“师”在冒充“师”,人家称你一声,自己就造一次罪业,称你两声就造两次罪业,佛教给我们积功累德,我们自己在积累罪业,这怎么得了!难怪古人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

  谁堕地狱?现在堕地狱的人多了,古时候堕地狱的人少,造五逆十恶业的人少。而僧道没有尽到他自己的职责,那就免不了要堕落。出家人一生当中的大事业,地藏菩萨教导我们,要“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出家人的事业。“演”是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说”是说明,又要做、又要说。我们今天界定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我们这一生过得就有价值、有意义。

  请看经文一百三十四面: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

  地藏菩萨向佛陈白,佛不但是准许,还催他快说为什么?对一切众生太重要了!前面这几句话是赞叹,“汝今欲兴慈悲”,“兴”就是发起,你发慈悲心为了要“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这是大利益的事,众生虽然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论是今世或者是过去生造极重的罪业,只要他一口气没断,我们知道统统有救。这个时候他头脑清醒,一念回头就得救了,真的是回头是岸。

  我们在《阿?世王经》里面看到,这个国王他在世间有地位、有权力、有威势,造作五逆十恶的重罪,决定堕阿鼻地狱。这个人毕竟还是有善根,晚年的时候觉悟,知道自己一生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回过头来依靠三宝的教诲,临命终时念佛往生。佛告诉我们,他往生的品位上品中生,他是忏悔往生。从这个事例来看,造极重的罪业都不怕,都能够得救,只要他肯回头,只要他真正忏悔改过自新,还是有很殊胜的成就。

  今天我们也要学地藏菩萨,我们在这个地方建道场,道场建立有临时的、有永久的。临时的是租借一个场所,在这个地方讲一天、讲两天、讲三天,讲经的场所就是道场,这道场临时的。无论是临时、是永久,你在那个地方发的是真正慈悲心,真诚、清净、慈悲,讲经说法劝导一切众生回头是岸,都是不可思议功德。听众的人很多,当然我们不能预期各个都能成就、都能回头,这是做不到的。听众之中必定有几个有缘人,建一个道场,你能在这个道场度一个人,这个道场都无量功德。

  无论临时、永久,在这个道场听经闻法,有一个觉悟有一个真的念佛往生,这个道场是无量功德。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地藏经》上前面我们都读过,劝你建道场、塑佛像、修供养,都说功德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只要有一个人得度,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有更多的人在这个地方觉悟、回头了,这就是“真正救拔一切罪苦众生

  这一些造作罪业的众生将来必堕恶道,“苦”是恶道“罪”是现前的造作,“是因,是果因果都救,必定要在他在生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如果他死了堕到恶道去,我们就无能为力,我们决定办不到。所以他落在三恶道,那只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在恶道里头示现同类身去帮助他,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能做得到是他一口气还没断。这是大事。

  下面两句佛在催他“今正是时”现在正是时候。

  “唯当速说”赶快讲。我们在今天读到这个经文,实在说就像释迦牟尼佛逼着我们一样,这个事情我们要赶快做,现在正是时候,所以这两句话用在我们当前,对我们再贴切不过。

 

涅?圆寂不是的代名词

 

  下面佛说:

  【吾即涅?。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这一句经文我们读了感触很深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存什么心佛心里面只有现在、未来一切众生,没有自己,这就是佛心佛念念之中是为众生服务,是救拔一切罪苦众生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所说,可以说是最后的遗教,说完这部经之后,末后就是一部《涅?经》,所以这是《涅?经》前面的一部经,算是最后遗教。

  “吾即涅?”“涅?”是梵语音译的,通常翻作“灭度”四谛里头“苦、集、灭、道”,“灭”就是“涅?”;在中国用得最多的是翻作“圆寂”,“是圆满,功德圆满是寂灭,清净寂灭。

  他注解里面“涅?,奘三藏翻圆寂”玄奘大师,这个地方节录下来,好!

  “德无不备称圆”功德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这叫圆

  “障无不尽称寂”也好,意思好!“就是三障二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三障”是“惑、业、苦统统断尽了,这叫

  由此可知,涅?圆寂不是的代名词现在大家都把它看作的代名词。出家人一死了,某人圆寂,某人入涅?。那将来哪一个不入涅??各个人都要入涅?,不管学不学佛统统要入涅?,这个观念错误。实在讲涅?是活着时候证得的,而不是的代名词

 

佛不住世弥勒菩萨成佛之前这个时间是地藏菩萨代佛来教化

 

  这个地方说“吾即涅?”,是佛在这一段期间,他教化众生的缘尽了,功德圆满,这是示现离开这个世间,“八相成道里面最后入般涅?相,取这个意思。

  缘尽了佛就不再住世,住世没有意义,跟他有缘该得度的都已经得度,没有得度的已经跟他种了佛法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现在不能成熟,当然要离开。

  “使汝早毕是愿”你发心继续来做这个工作,好!所以佛不住世,弥勒菩萨还没有示现成佛之前,这个空档的时间是地藏菩萨代替佛来教化,在所有菩萨当中地藏菩萨是代理佛,这时候他的身份地位很特殊

  地藏菩萨代理佛,这又是什么意思?而是这个经上所讲的“孝亲尊师”孝亲尊师这个教学的纲领,在这一个大时代里面取代佛陀的教化,因为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教化,都是依孝亲尊师为基础。佛陀不在世了,我们应当要做的工作是维护教学的基础,没有能力把这个教学往上提升,但是这个基础一定要保持,不能失掉。这个工作多么重要,这是在这一部经上显示的精神。

  “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孝亲尊师,这是《地藏经》上所说的。

  如果就净宗的教义,净宗修学的基础是世尊在《观经》上所讲的“净业三福”,没有修念佛法门之前,先要奠定这个基础,净宗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诸位想想,这四句话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没错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后面这两条七句,与《地藏经》末后这五品,从这一品一直到经的结束,总共十三品经,完全相应。换句话说,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净业三福的详细说明,不仅是修净宗的基础,是佛法当中无论大乘、小乘,无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佛不在世没有人弘教,我们能把这个基础维护就行了维护这个基础,就能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所以末法时期坚定奠定这个基础,劝人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成功了,这是真实不思议事。

  我们要弘扬其他的经论,自己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怕讲错,很难得真实的受用。唯有坚持这个基础,老实念佛,决定不错,即使诸佛如来示现在今天,教化众生也必定如是。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就晓得诸佛如来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我们应当在这个地方学习。

 

佛不在了,地藏菩萨接着佛的意思用称名的法门来做

 

  青莲法师的注解,这里面有一段我们念一念,一百三十五面倒数第四行,我们从头看起

  “此法之妙这个法就是地藏菩萨在这一品经里头所说,什么法?称佛名号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念佛法门

  “纵吾即入涅?,纵便汝早毕是愿,吾亦不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矣。何也,有此称名之法,人人可不堕苦,并趣人天修行,终至成佛无疑”这讲得好!“能体佛心而达佛意,善继志而述事者,莫过我地藏慈尊矣”。地藏菩萨真的懂得佛的意思继续佛的愿望,我们常讲续佛慧命”。地藏菩萨懂得这个意思佛不在了,他接着来做用什么法门?称名的法门所以世尊对他赞叹,催他赶快说。下

  面地藏菩萨所说,说的意思很深,地藏菩萨在此地说了十尊佛的名号,这十尊佛他的次第是由近而远,在时间上来讲,靠近我们现代的先说,愈说愈远。

  请看经文: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劫。】

  虽然是近,这最近的,也不近。

  【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

  这是把佛的名号说出来。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听这一段说法,能信得过?亦有众生依教奉行,他是不是真的得福如是很令人怀疑。我们照地藏菩萨教我们这个方法去做,果报不如是,生死重罪自己还是要承受,该堕地狱还是要堕落地狱,那这话怎么讲?是不是地藏菩萨说错了?地藏菩萨没说错,我们看经文看错了,我们听话听错了

  地藏菩萨在此地说“闻是佛名,暂生恭敬”这两句话的意思,我们没搞清楚”是菩萨“三慧,说一个字必定就包括另外两个,“闻、思、修”何以知道?如果没有,怎么能暂生恭敬恭敬就是“思”就是你的心上真有佛,一念相应一念佛,他相应了恭敬不是把佛像塑在那里,对他礼拜供养那个恭敬,那是形式,是假的,那不管用。一念相应相应了,当然相应,”、“相应了,当然相应,你身、口、意三业都相应。时间再短,只要相应,功德就不可思议!这就是一念觉,所以才得这样殊胜的利益,“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

  佛号“无边身如来”,青莲大师注解里面注得很清楚,你对于佛号要清楚、要理解,你不清楚、不理解,怎么相应?

  什么叫“无边身”?小注里面讲“三身皆有此意”,“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没有形相,法身是理不是事相,理遍一切处,这是无边身

  《华严经》上我们念到?卢遮那,这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这是“本体理体”;在《华严》里面也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法身,在净土里面称之为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没有形相。

  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土,常寂光没有相实报土就是报身”;“方便土同居土应化身应化身随类化身,众生有感立刻就现相,也是无量无边你明白这个意思,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入般涅??没有不但理上没有,事上也没有,这是真的何以说事上也没有?释迦牟尼佛入灭,换一个身份出现,不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用这个身相。为什么不用这个身相?众生福薄,所以佛就现另外的身相。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可以现无量无边的身相,示现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每一尊佛都能现无边身相,特别是在众生有大灾难的时候,受大苦、造大罪业的时候,佛菩萨慈悲心愈重。我们要认识、要明了。

  你怎样才认识?怎样才能接触到?你试试看,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就接触到了,你就感受到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离开罪苦众生,这个时候我们一念相应就得救、就得度。然后你才晓得经上讲的果报,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真正的恭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

 

恭敬是理解、依教奉行形式是表演给善根薄弱的人看的

 

  恭敬不是形式,恭敬是理解、明白、觉悟,依教奉行,绝不在形式形式上是表演给那些善根薄弱的人给他们看

  我们塑造佛菩萨形像,每一天恭敬礼拜供养是唱戏,给那些还没有学佛,没有接触过佛教的人给他们看。他们会看得很奇怪你为什么会对这个像做这些动作、这些表现?他有疑惑他来问你,你给他说法、给他解释,功德在这个地方,这就是现在所谓“机会教育”。

  现在做机会教育,应当说效果比古时候更要殊胜。古时候到道场决定是求法而来的,所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尤其是佛家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里面,人迹罕到之处,你去的时候交通不方便,非常困难,他没有事,为什么到那里去?到道场去一定是求法的,所以机会教育比现在少。现在交通便捷,观光旅游,这些观光客就想到这些地方去看看、去游览,我们道场里面出家人,就每一天做机会教育的工作。有人在大殿里面烧香、礼拜,做出样子给这些观光客看,他们没见过,没有接触过,有人在旁边为他解释。他在观光旅游不知不觉就接触佛法,不知不觉佛法的种子就种下去,他就学佛了,你说这个功德多大所以这些道场是机会教育,接引广大的众生,真正是在做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在做这个事业。必须要有佛的这种胸怀有佛的这一份感情,念念是念一切罪苦众生,绝不是为自己。观光客给我们带来收入,如果我们目标只定在这个位子上,错了,完全错了。我们的目的要定在救度一切罪苦众生,让他认识佛法、理解佛法,改变他的人生宇宙观,这是对他救度,他对道场这一分供养,才是真实的功德。

  这是说“暂生恭敬”,“暂时就是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真的相应了,就能够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

 

现在修福容易,最难的是如教修行和弘法利生

 

  “法供养”,菩萨说了七种第一种是“如教修行供养”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要照做,这才是供养

  “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这是已经入门、已经入境界了,他才肯这样做。

  造佛像,现在造佛像容易,比过去方便太多。过去佛像都是手工艺现在做佛像可以雕一个模子,很快的就可以做几千尊、几万尊,利用机械来做。

  从前是每一尊佛像都是人工雕出来的。诸位在中国大陆,你看看云岗、敦煌这些石窟,都是几十年、几百年才完成的,现在要做就太方便了。

  换句话说,现在人修福比过去便利,可是难在哪里?后面这四个字,“供养赞叹”什么叫供养?依教修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广修供养”里面特别教导我们“法供养为最”。

  “法供养”,菩萨说了七种第一种是“如教修行供养”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要照做,这才是供养浅而言之,佛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我们都能照做,这叫供养

  赞叹就是为人演说,把佛法介绍、推荐给别人,这是赞叹所以赞叹是弘法利生,供养是自己依教奉行,人能这样做,那他的福报当然大,“其人获福,无量无边”。所以你明了之后,这个经文读到我们就相信,就没有怀疑了。

 

只做形式没实际的内容,心境都不相应,不可能得福

 

  一般人读经叫粗心大意只做形式没有实际的内容,心境都不相应,他怎么能得福?不得福他就糟蹋经、毁谤经,说佛经上讲的是假的,我照这样做没有感应,谤佛、谤法罪过极重,不但没得好处反而堕落实在说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你自己把意思看错,用你自己的意思去解佛经,曲解了佛经,误解了佛的话,过失在自己不在佛经所以《金刚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这四个字多重要要正确的理解、要深解,你才能得真实受用。

  再看第二尊: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前面无边身如来距离我们是无量阿僧?劫,宝性如来距离我们是恒河沙劫,远了。所以他注子一开端说“恒河沙劫,较前更多矣”,跟前面比较,时间就更多、更长。

  “宝性如来”在此地也有简单的解释“《莲华面经》云,诸佛如来,是众生宝”下面“宝有七种”,这是佛经里面常讲的七宝。“性”是比喻法身,小注里都有,诸位看看就晓得。比喻法身的“常、乐、我、净”叫“四净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迷失了自性这四个都没有。如果你觉悟了见性了,见性就是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与自性相应,这四德就现前。

  确实有“常”,“是不生不灭,在佛法里面常讲无量寿就是的意思。那个无量是真的无量,不是假的,不是所谓有量的无量,它是真的无量。

  “净”是清净无染,染净两边都不立。

  “”是自在、是主宰什么主宰?宇宙的主宰,法界的主宰,真实的主宰。

  “乐”是真乐,“苦乐两边都没有才是真乐,所谓是绝对的,它不是相对的

  “宝性如来”是谁?是自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前面无边身如来是自己的三身,与佛相应就是与自性三身相应。宝性如来,念这一尊佛的名号,一念相应与自性的性德相应。

 

心行与贪嗔痴慢相应是三恶道,与五戒十善相应是人天

 

  下面说“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这是讲时间之短,显示功德不可思议。

  “发心皈依”“皈依”两个字的意思要懂得,“是回头,真的回头;是依靠依什么?依宝性如来,就是依自性的性德,这个一念相应下面是讲他获得的利益

  “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无上道”是成佛之道

  我们凡夫学佛为什么要经历无量劫经上讲“无央数劫原因就是退转,实在讲进得少、退得多,诸位要细细想一想,你就能够体会到

  们在六道流转,得人身的机会少,闻佛法的机缘更少,你不得人身、不闻佛法就退转,不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譬如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如果不能成就,一定随业流转,随业流转决定堕三恶道为什么?我们自己很冷静,老老实实想一想,不要想过去世,就想这一生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贪嗔痴慢相应就是三恶道,与五戒十善相应则是人天我们一天有几个念头与五戒十善相应?有几多念头与贪嗔痴十恶业相应?这不就清楚了一落到恶道,这个经上讲地狱里面都是无数劫,在人间短短几十年闻佛法,这一下是无数劫闻不到佛法,你才知道退转幅度太大了!无数劫苦报报完之后再得人身,得人身又未必能闻到佛法所以佛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真的不是假的,真难!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学佛成就才要无央数劫。

  “无央数劫你得到什么样的效果?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证得初住菩萨的果位,要经历无央数劫。从初住菩萨再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通常讲的三大阿僧?劫,这个数字是可以确定的,前面那个数字没法子确定。到圆初住就好比你上学,你念一年级,可以预订你多少年可以毕业,入学了,这个数字靠得住。

  平常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劫,诸位要知道,不是对我们讲的,是对一真法界初住菩萨到究竟佛果,这里面经历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是三大阿僧?劫,难!太难太难了!

  可是一念皈依皈依是真的皈依,不是形式。这个皈依是依宝性如来,是皈依自性,宝性如来是自性三宝,真正皈依自性三宝,这功德就大了,为什么?你念念称性当然不退转这什么人才能做到?初住菩萨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大乘起信论》是初住菩萨境界,《金刚经》也是初住菩萨境界,他真的是皈依自性三宝

  皈依自性三宝,照《金刚经》标准上来看离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真正“皈依”;“四相还有的话,没有皈依,你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要明了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 http://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foxdwedu.app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下载 下载 下载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