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太上感应篇(157、158)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2-02 23:03:26
关键字:太上感应篇,因果教育,因果报应,因果,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因果故事,三个根,学佛入门,扎根,学佛必修课
【 点击数:414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太上感应篇(157)

2000/2/11  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

 

诸位同学:大家好!

  请看《感应篇》第八十九节:

  【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这两句恶作也是我们很容易触犯的,多半是属于习气。苛刻虐待下人,过去官吏虐待平民,苛刻平民,家庭里面,中上等的家庭用的奴婢都很多,对于这些人往往也加以虐待,没有想到做下人的他也是人,也是人之儿女。我们学佛之后,对于这些事情了解更深,过去生中行业不善,所以才感得这样的果报。读书明理、一般真正学佛的人,对待下人都非常厚道。我们从这个地方回过头来想,我们修学,哪一个不希望在这一生有成就,但是为什么不能成就?实在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如果我们用苛刻虐待别人这种手段来对付自己,道业没有不成就的。过去、现代,我们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别人能宽恕。在日常生活当中,早睡早起,这是生活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可是在都会里面生活确实比较上困难,可是还是有。我们曾经看到,早晨四、五点钟,在新加坡,在台湾也是的,我们到公园、公共场所,就有很多人在那里练拳,在那个地方练功。这些人目的不过是为身体健康而已。我过去在加州,我们邻居有一些老先生,大概是八十出头的样子,他们每天早晨也是三点钟起床,结伴到外面去走路,每天大概要走一个小时才回来,都是为了锻炼身体。我们讲修行,每天这样子懒散,怎么能成功?

  真正修行道场,老和尚对于同学都有严格的要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出家,以居士身分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蓬,那个时候埔里是乡下,水电都没有,所以晚上没有电灯。忏云法师买了个汽车上用的电瓶,用小灯泡,手电筒的小灯泡,每一个房间用一个小灯泡,佛前面点蜡烛。所以在山上晚上八点钟就睡觉,三点钟起床,三点半钟我们就做早课。早课是各人做各人的,在山上做早课,那个时候就拜佛,早晨起来拜三百拜,每个人自己定自己的功课。忏云法师年岁大了,其实那个时候他才四十多岁,他拜佛的动作很慢,我们拜三百拜,他大概只能拜一百拜。住山上有个达宗法师,体格很好,他拜的速度比我们都快,拜得最快,他一天拜一千二百拜,我在山上一天拜八百拜,这是我们的定课。拜佛完了之后,大家在一起打一个三皈,这是早课。

  每天规定有两个小时读经。读经也是各人读各人的,你自己喜欢读什么经,喜欢研究什么经,自己做自己的,生活非常有规律。茅蓬虽然小,只住五个人,可是相当精进,时光没有空过。如果有丝毫放逸,道业当然就不能成就,所以为什么不苛刻虐待自己?饮食起居愈简单愈好,可是忏云法师很重视营养,也不能说没有道理。那个时候在山上,我在山上做义工,照顾三位法师、一位老人,老人是朱镜宙老居士,他那个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山上照顾四个人。这样在山上住了半年,半年当中我拜佛超过十万拜,确实把心安定下来了。所以有这么一个基础,以后到台中去学教,在台中学教,我每天还拜三百拜,在埔里每天拜八百拜,到台中之后,每天拜三百拜。拜佛是个很好的运动,对于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人要想成就,应当对自己苛刻,对自己严厉。不必用这种方式对别人,对别人是过失。

  《汇编》注解里面引用佛一段话,这段话是《尸迦罗越经》里面的经文,这是一部小乘经,我们过去在台中学过这部经。“佛告尸家罗越言,一切世人,视其奴仆,当有五事”,这是佛教给我们怎样对属下。他说“一者先宜知其饥渴寒暑,然后驱使”,这一条很重要,先要照顾他的生活,然后才可以使唤他。“二者有病当为医治”,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治病。“三者不得妄用鞭挞,当问虚实,然后责治,可恕者恕,不可恕者训治之”。下人有时候有过失,这是在所不免。他为什么会沦落做童仆?我们能想象,他没有智慧,愚痴、鲁钝,做事哪里会没有过失?即使有了过失,应当仔细观察,可以原谅的,原谅他;不能原谅的,要教训他,不能够随便的鞭打。尤其在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社会不要说是鞭打了,那你是犯法的,国家法律所不许可的,言色要是严厉一点,都与对方结冤仇。现代这个社会普遍存在报复的心理、报复的行为,所以社会大乱。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有的时候这个祸害不知道从哪里起来的,这是自己疏忽。

  “四者若有纤小私财,不得夺之”,这个下人有的时候他积蓄一点财物,这是他所有的,决定不能够夺取。“五者给与物件,当令平等,勿得偏曲”,家里用的人多,赏罚要公平,给他们的东西要平等,衣食日用,或者零用钱,都要平等,才不至于引起他们内心的不平、怨恨。我们读这一段经文,不仅是用在对属下,在这个社会,我们现在接触的面很广,尤其是这一个世纪,我们冷静的观察,就像外国人所说的,进入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社会,佛这些教诲我们更应当牢牢的记住,要依教奉行。

  “恐吓”,注解里面说有两种,一种是遇到人有急难,他不去安慰他,故意装腔作势来吓唬人;第二种是图利,所谓是损人利己,这个损人的手段,恐吓是最常见的。这些事情古今中外都有,尤其是有权有势力的人,欺压平民百姓,这个手段是最常见的。注解里面引用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众生怖畏急难当中,以无畏施于众生,观音菩萨修行证果,这是第一个因素,救苦救难,所以我们称观世音菩萨为“施无畏者”。所以对于人在危急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安慰他,要帮助他离苦得乐。当然这里面必须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很深远的见识,开导于人,让人觉悟,把劫难化解。

  一般劫难因素当然是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执着,坚固的执着,彼此不能相让,这个灾难就发生。两边都能够让一步,天下太平,灾难就化解了。人为什么不能够放下执着?这里头的因素也很复杂,佛说得清楚,坚固的执着是从我见、我贪、我爱、我痴里面所生的,相宗经论上说,“四大烦恼常相随”,从这个地方产生执着,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妄想分别执着,这是造业。既然造的业因,决定不能够免除果报。所以人生到这个世间来,为的是什么?佛的答复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佛答复四个字“人生酬业”,你过去造的业,你这一次来受果报,就这么回事情。过去造的善业,这一生得善报;过去造的恶业,这一生得恶报,六道众生,如此而已。真正参透了、明白了,从此之后不再造恶业,任何人加害于我,我也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知道什么?知道这是自己过去造的业,今天应当受的果报。果报受完了,我不再造恶业,前途一片光明。稍存怨恨不服之心,那个业报是没完没了,所以冤冤相报何时了。

  人生在世间,我们常常看到小动物,跟这些小动物没有两样,多看看、多想想,人就会觉悟了,“人命无常,国土危脆”。六百卷《大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我把它总归结六个字,“无所有,不可得”,无所有是说现相,《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所有!所有一切诸法摆在面前,就像幻化一样、梦境一样,不可得。我们把这个真相看清楚了,心就平静,智慧就开了,烦恼就灭了,处事待人接物自然像佛菩萨那样的和蔼、慈悲,怎么会有不正常的手段去对人?不可能的。所以不接受佛菩萨、圣贤的教诲,我们不懂这个道理,随顺烦恼意气用事,没有不造业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这一段! 


太上感应篇(158)

2000/2/12  净空法师    讲于    新加坡

  

诸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看《感应篇》第九十节,这个以下是“无忌惮恶”: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

  注解里面注得好,“阎浮世界,素号缺陷”,阎浮是梵语,含有欠缺的意思。这个世界的人,古人常讲“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这叫娑婆,不叫极乐,称心如意的事情太少太少了。我们不能够称心如意,一定要晓得这是业因果报,我们造的因不善,我们累积的福德不厚,怎么能称心如意?佛给我们讲的,我们确实要记住,不但要记住,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做。

  太上也勉励我们“积功累德”,这句话重要。如何积累?佛教菩萨六波罗蜜,那就是累积之道。第一条教给我们“布施”,布施我说得很多,用现代的话说是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用财,这是财布施,我们用我们的劳力去服务做义工,这是内财布施;用我们的智慧,是法布施;替人家解决困难,无畏布施。布施里面都讲圆满了,其他的都是讲布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布施这一条是总说,后面五条是别说。别说里面第一个“持戒”,持戒就是如法,布施要如法,我们今天讲的是合法、合情、合理,这就是持戒波罗蜜。为别人服务也要有方法、有程序、有次第,有条不紊,这些都是在持戒波罗蜜的范围之中。“忍辱”,这要耐心。“精进”是不断在求进步,天天反省,天天改过,天天求进步。“禅定”是自己心里面有主宰,不会受外面境界诱惑。“智慧”是对于一切事理通达明了。由此可知,后面这五条都是讲帮助布施波罗蜜,使你布施做得圆满,你的功德踏实、真实。一切时,一切处,遇到有困难的人,我们自己还有一点力量,就得要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决定不希求果报,我们这个布施是清净的;布施绝不分别贫富贵贱,这个布施是平等的,清净平等的布施就是菩萨行,常存此心就是菩萨道。

  所以我们在不称心的时候,一切事情不能如意的时候,要反省我们自己积功累德很薄,这一切不如意的境界,这是果报,应当要受。在受里面要反省如何来改进,提升自己的境界,累积更大的功德,这就正确了。如果小小不如意就埋怨老天不公平,别人对不起我,错了!这是自己在造罪孽,不但不能够转祸为福,而且加深自己的罪业。可是这种现象,我们在社会上看到很多很多,为什么?那还是佛祖、古圣先贤所说的,没有人教他,他不懂事,佛经上常说“可怜悯者”,这种人真正是属于可怜悯者。所以这个“怨天尤人”,我们一定要懂得,这是决定的错误,而且这种恶业我们决定不能犯,时时记住佛对我们的教诲。

  第二句“呵风骂雨”,风雨是自然现象,这有什么过失?在现代人讲,这个没有过失,而在佛法里面来说,这个过失很重。为什么?佛法的修学教人转凡成圣,千经万论所说的,实在讲只有两个字,一个是“诚”,一个是“敬”。你看看这个现象,诚没有了、敬没有了。古时候,不要说是修行人,读书明理之人,遇到自然的灾变,这个时候心特别真诚,特别的恭敬,以诚敬来对一切灾变,他的心是定的,不惊不怖。我们在这个里面,他也引用到古时候《曲礼》里面所说的,“若有疾风迅雷甚雨”,甚就是大雨、豪雨,“则必变”,这个必变就是格外的恭敬、格外的谨慎。在这个时候,纵然是夜晚,多半他也起来,衣服穿得整整齐齐,静坐在那边。这个现在人不懂,现在人也不会这么做了,纵然是读古书的人,也不见得这么做法。可是佛门里面还有少数人,在突变的时候,他会起来,衣袍穿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到佛堂里面去静坐,或者是念佛,或者是经行,佛门里面还有。

  这个地方引申的意思,告诉我们,我们遇到任何的灾变,都要以诚敬心来应付,可以化大灾难为小灾难,化小灾难为无灾难,诚敬能转变。所有这些灾难,我们在楞严会上都曾经说过,它的原理就是佛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是境随心转,这是真的。可是我们凡夫不行,凡夫是心随境转,遇到这个境界恐慌、惊吓,这是你心被境转了。如果你冷静下来,思过、忏悔、反省,改过自新,能化解这些灾难、灾变。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注解里面,诸位自己可以去看。下面一句,九十一节:

  【斗合争讼。妄逐朋党。】

  这是造业,千万不要把它看成这是小事。第一句就是喜欢“争讼”,遇到别人有争执的时候,不知道劝解,而且还纵容他、帮助他,使两家结怨。或是为争财产,争夺名利,争权位,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在近代,甚至于出家人里面也不免,一个寺院里面,争住持、争当家、争庙产,甚至于还闹到法庭。在古时候出家人从来没有上法庭的,哪有这种事?这是大笑话!现在常常听说,甚至于报纸上还有披露的,还有报导的。佛教我们放下,那放下在哪里?所以遇到这些事情,我们以善言劝解,不但两方面得福,自己也修积功德了。如果挑拨、间离,帮助争讼,无论你存的是什么心,无论你求的是什么目的,这是很重的罪过。

  尤其在佛门里面,叫破和合僧,世尊在戒律里面结罪,破和合僧是五逆罪。这一个僧团,无论它如法不如法,我们都不能够干预。如法修行的僧团,利益社会,利益大众,你破坏这个僧团,结罪不是这几个人,与这几个人不相干。这个僧团里面住众,如法修行,弘法利生,这一个地方的众生得利益,不但我们众生得利益,连鬼神都得利益。我们这次在新加坡,许多同修们都去过、都知道,过世的陈光别老林长冤亲债主要求到道场来听经,这里头我们就可以证明,道场真正弘法利生,鬼神都得利益。你把这个道场破坏,你结罪是跟所有一切众生结罪,不是跟一个人结罪。你对于这个法师不高兴,你恨他,你毁谤他、侮辱他,你把他驱逐出境,你伤害他,不跟他一个人结罪,要看他的影响力多大。所以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之一,果报在阿鼻地狱,没法子救,诸佛出世都不通忏悔。所以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做。

  如果这个道场出家人做得不如法,破戒、犯规,我们也不需要干涉,我们不是执法的人。就正如世间犯法的人一样,有法庭,有刑警,他们执法的人管,我们不是执法的人,我们要干预,我们也犯法了,这个道理大家懂。佛弟子犯法,自然由他们佛法里面去纠举,与我无关,我也不应该管这些事情。如果自己看见了,或者是听到了,这个出家人跟我关系还很好,彼此相识,可以询问他,这是不是事实?外面谣传太多,一定要问问是不是事实。如果是事实,好言劝导;不是事实,要好言安慰,不必去追究,这个就对了,决定不可以争论。

  儒跟佛都教我们忍让。诸位一定要知道,谚语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自己命里面有的,别人能夺去吗?夺不去;自己命里头没有的,你想保也保不住,那有什么好争的?别人要争,让给他就好了。如果我命里有的,我这里让掉了,那个地方就来了,这证明你命里头确实有,别人夺不去。所以懂得这个道理,明白这些事实真相,就会欢欢喜喜的忍让,哪里会有争执!何况忍让也是属于布施,你要名,名给你;要利,利给你;要什么,我统统给你,菩萨修布施波罗蜜。布施的果德,我们知道,愈施愈多,不是说布施完了就没有了,愈施愈多。世间人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不够深,不够透彻,所以他不敢布施,怕布施之后自己没有了,他不晓得愈施愈多。所以我们在新加坡弘法劝勉同修们,我们做出样子给大家看,个人愈施愈多,团体也是愈施愈多。不但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我们依教奉行,果然没错,证实佛所讲的话句句真实,我们可以放心,认真的依教奉行。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