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40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1-26 06:45:41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398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12月1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八十二页第六行,从“六、世间解”,从这看起: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又译知世间。】

  另外一个翻译翻作“知世间”。

  【世间解。】

  这两种翻译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

  下面念老引《甄解》,这是日本的净宗祖师,他说:

  【世间者,名为五阴。解者名知。诸佛世尊善知五阴,故名世间解。】

  诸佛如来他们对于“五阴”了解得最透彻,“五阴”是世间的奥秘,科学家认为宇宙的奥秘。

  “五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世间一切法离不开“五阴”,“五阴”是世间法的元素。它究竟是什么?科学家用了四百年的时间,在最近的二十年,把这个色搞清楚了。

  “色”是什么?物质。“受、想、行、识”是心法,心理;“色法”是“物理”,“物理”这个问题现在解决了。

  “物”从哪里来的?“物”从念头生的。“受、想、行、识”都是“念头”。这个“念头”是心法,心理,心理学专门研究这个东西,现在科学还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相信科学再有十年、二十年,非常有可能把这个问题揭开了。

  这是宇宙的奥秘:一个“物理”、一个“心理”,还有一个“自然现象”,科学把宇宙归纳为这三大类。

  佛法也是讲这个三大类,名称不一样,佛教称“物质现象”为“色法”,“心理现象”称“心法”,“色法”跟“心法”;阿赖耶“三细相”还有一个。“色法”、“心法”从哪里来的?“业相”来的。

  “业”是什么?“业”,用今天的科学来说,波动现象宇宙之间这个波动从哪里来的?现代哲学与科学都在追踪这个现象,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业相”是从“一念不觉”产生的,叫“无明”,佛家讲““无明烦恼””就是指的这个。从“无明烦恼”生转相,转相就是受想行识,从受想行识生出物质现象。

  谁把这些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陀,大乘经上常说八地以上,八地菩萨、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八、九、十、等觉”这四个位次是菩萨最高的位次,往上去就成佛了,往上去叫妙觉。

  诸佛世尊都是证得“妙觉”,所以他“善知五阴”,不但“知”,“知”上加个“善知”,他这个“知”得太巧妙了,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这个“善”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他彻底了解,也就是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源??“一念不觉”。

  “一念不觉”就是波动现象,一定要知道,自性是不动的,本无动摇,六祖能大师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真心不动”。“妄心”是动的。“一念不觉”是妄心,妄心变现出世间;如如不动的那是出世间。

  “世间”有“有情世间”、有“无情的世间”,在我们佛门里面称之,六道是“世间”,十法界是“世间”,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出世间”。

  如来对“世出世间”都明了,所以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们,佛法是世间最高的哲学;今天我们也明白了,不但是最高的哲学,也是最高的科学、究竟圆满的科学,这叫“世间解”。

  《净影疏》,隋朝远公大师的解释:

  【世间解者,是化他智。】

  这个智慧它起的作用是教化众生。

  【善解世间,名世间解。】

  跟前面《甄解》里面说“善知五阴”,这里讲“善解世间”,是一个意思。

  《会疏》又说:

  【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故名世间解。】

  这个意思更明显了。“世间”跟“出世间”究竟真相如何?“世间”的真相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出世间”是指实报庄严土,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佛知道,所以佛是大哲学家、大科学家。

  下面是念老为我们总结,综上三种解释:

  【故世间解者,乃化他之圣智。】

  真的是大智慧,究竟的科学、究竟的哲学。

  【谓如来如实知世间与出世间种种因果诸法。】

  这叫“世间解”,我们一般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清楚,这是自性本有的德能,明心见性就证得。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开悟了、证得了。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听讲《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证得了,世出世间法一切全通达了。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世间解”是德能,佛用这个德号来教化九法界的众生。

  下面第七:

  【无上士。士者,人也。人中最胜,名无上士。】

  这几句话,在古人读起来一点问题没有,现在人都不懂了。

  “士者,人也。”“士”是什么人?中国古代把我们社会分成四大类,叫“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用现在话说知识分子,这个在社会上地位最高,受人尊重。其他的,“士”下面农夫、工人,最后是商人。农、工都要靠劳力生活,商人是贩卖图利。

  在大众当中,大概在过去,拥有财富的是商人,但是商人排列在最后,为什么?说他不劳而获。但是在佛法里面讲,人在社会上,他有过去世,他有未来世,功名富贵有因果关系,命里没有,用什么方法也得不到;命里有的,到时候自然就来了,拦也拦不住佛教传到中国,把这个问题为我们解决了,如果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以为富贵是凭自己头脑、凭自己的技巧可以能够获得,在佛法、在中国圣贤教诲里面都不承认。

  特别佛讲得清楚,世间人希求的富贵、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世间人求的。一直到今天,今天世间人大概只有这种欲望??“我要钱”、“我要聪明智慧”、“我要健康长寿”。佛告诉我们,这三种都属于果报,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是布施。他命里有财富,这个不假。

  我们香港首富李嘉诚,他有个顾问,是个看风水算命先生,前几年过世了,以前常到我这儿听经,陈老。陈老告诉我,李嘉诚先生三十岁的时候,他是潮汕人,潮州那边人,到香港来做生意,经商,他们两个碰到了。碰到,这个陈老看相、算命、看风水一把手,他就看到李嘉诚,给他算命。然后问他:你自己心里头想拥有多少财富你就满足了?

  李嘉诚告诉他:我能有三千万我就满足了。

  陈老告诉他:你命里的财库是漫出来的,财库平平的就不得了了,你这是漫出来的,你将来是香港首富。

  所以李嘉诚就一生照顾他,等于说是把他当作顾问,大小事情都向他请教。陈朗,前几年过世的,好像三、四年前。

  命里有,他命里财库太多了,漫出来了;换句话,他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你跟他同样去做,可能你蚀本,他赚钱。“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勉强。

  佛教人,你要想发财,你没有财,财布施,有多少就布施多少,愈施愈多,真的。

  我命中财库空空,李嘉诚财库是满的,我的财库里头空的,一文也没有,那一生要过贫穷的生活。章嘉大师教我一定要修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那个时候我没钱,生活都非常艰难,大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没有问题;一块钱有没有?还可以。

  他就告诉我: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修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常存布施的心,有多少布施多少我听话,我真照干,果然没错,真的愈施愈多。

  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于教学,开悟之后就教学。教学是三种布施都有,你用你的体力、用你的精神、用你的时间,这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功德比外财布施的功德还要殊胜,能得外财,很殊胜。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真有效果。

  我的寿命不长,很多算命看相告诉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一点都不怀疑。没有学佛之前,我相信好像有遗传,我家里,我记得的,我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我伯父,我父亲的哥哥,大我父亲十岁,也是四十五岁走的,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

  所以我自己在那个时候,出家学佛了,就把寿命定在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以后没有了。怎么办?求生净土,真正念佛求生净土。

  四十五岁那年,我讲经十二年,寿命延长了。那年害了一场病,那是我一生最严重的一场病,一个多月才好。我那个时候准备往生,我也不找医生,我也不吃药。我那个时候想着,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到了,找医生干什么?所以我只是念佛求生净土。当时有四个同学照顾我,台湾大学一个、政大一个、师范大学两个,他们抽出时间轮流来照顾我,一个多月好了。

  第二年,参加一个法会,遇到甘珠活佛。甘珠活佛跟我也很熟,他是章嘉大师的学生,是密宗一个好的上师,我很佩服他。他告诉我,他说:净空法师,我们在背后都是讨论、谈你。我说说我什么?说你这个人很聪明,经讲得不错,听众很多,可惜的是没有福报,又短命

  我说这个事情当面说可以,我完全承认,我了解,我没有忌讳。

  大师说:现在你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你这十二年讲经功德,你的寿命延长了,你的寿命很长,你的福报很大全是讲经功德,我没想到,我讲经没有求长寿,也没有求财物,也没有求,什么都没求,自然的。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

  海贤老和尚这次一表法,我心里很清楚,我这一生全是阿弥陀佛照顾的、阿弥陀佛安排的,顺境、逆境都是来成就我的。所以我什么都能接受,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怨恨,都欢喜;无论什么人,都是我的善知识,都是帮助我、成就我。我们对世法一无所求,唯一想求的就是天天祈求阿弥陀佛来带我到极乐世界。

  我比不上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见阿弥陀佛至少十次以上,我这一生当中只有一次,真有,不是假的。我这一次是在七十九岁,七十九岁那年。所以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六道轮回真有,到你自己亲自见到,你完全相信,再不怀疑了。

  这个时候要提高警觉,世间财色名利、五欲六尘现在你面前,你要是一动心,就退转了,非常可怕!怎么办?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把它抵住,念念阿弥陀佛,我们就能够如如不动。再想到经上教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于虚妄的境界决定不理会它,不生欢喜心也不生怨恨心,保持“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时候到了佛一定来接引我,心就安了,心就定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士”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里面最高的叫“无上”,这是称“佛陀”。佛陀是知识分子里头至高无上,“人中最胜”,没有人能跟他相比,称“无上士”。

  【《涅?经》曰: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为最上,非余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

  这底下说“三宝”,“法”比不上佛,“僧”也比不上佛,“佛法僧”三者,“佛”最上,取这个意思。

  【又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

  阿罗汉还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还没断,他还要断,他有所断。佛陀连“无始无明烦恼”都断干净了,所以他“无所断”,这称为“无上士”。

  我们现在有断,我们现在“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一样也没断掉。我们现在的一点功夫,就是凭这句佛号,烦恼起来的时候,这句佛号能把它伏住、把它控制住,不让它过分的发作,我们只有这点功夫;这一点功夫,证果不可能,往生行临命终时,最后一声是阿弥陀佛,不是烦恼起现行,他就能往生,叫“带业往生”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所以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

  【《会疏》同上二说。】

  跟上面这两个意思都相同。

  【疏曰: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无上士。】

  这二个意思都包括了。你看,“三界天人凡圣当中”,“凡”是凡夫(六道凡夫),“圣”是圣人,圣人里面包括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在这些人当中,纵然是菩萨,“无明烦恼”还没断,他还有断,成佛了就断干净了。所以成佛才是第一“最上无等”。

  【又《智度论》曰:涅?法无上。佛自知是涅?,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

  “涅?”是梵语,古时候翻译的翻作“灭”。“灭”什么?灭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都灭尽,这叫“涅?”。所以“涅?法无上”。

  小乘的“涅?”叫“偏真”,它还有上,“大乘涅?无上”,大乘必须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真实的涅?”。

  “涅?”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是清净寂灭,圆满的清净寂灭,这是“无上法”

  “佛自知。”证到这个境界自己晓得,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

  后面这句很重要,“不从他闻”。不是别人教你的,是你自己证得的,自己开悟了,“其义自见”。这个“其”代表“万法”,一切法的真相自然明了,不需要去问别人。

  在中国,“宗门”、“教下”历代都有契入这个境界的人,他们多数要找一个善知识给他做证。像六祖惠能大师,他确实自己知道入这个境界了,还要请五祖给他做证明有没有错误。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六祖不认识字,当然是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明白了,说出五句话,这五句话让五祖给他印证。第一句,这五句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虽然没有见性,我们听了很有受用。

  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是“没想到”,没有想到我的自性本来清净有没有染污?没有,从来没染污过。“染污”的是意识,“意识”是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没有染污。

  学佛,佛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妄心”造业。“妄心”有善恶,“真心”没有善恶,没有善恶才叫“真善”、叫“本善”,中国老祖宗说“本性本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本善”永远没有失掉,纵然堕地狱,“本善”还存在,还没有失掉。

  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从哪里看?从“本善”,从“本性”上看是佛,从“真心”看,不要看他的“妄心”,“妄心”是假的。要相信自己本来清净,我们只要把染污清除出去,把它放下,清净就恢复了,就起作用。起什么作用?生智慧,不生烦恼。

  第二句说“本不生灭”。所以一定要知道,“自性”就是“真心”,是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是不生不灭的

  身不是自己,身有生灭。那什么没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而不是灵魂。“灵魂”跟“灵性”差不多,但是不一样,“灵魂”是迷,“灵性”是觉悟;那个“迷”是生灭法,“悟”是不生不灭。我们必须自己搞清楚、搞明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让它起作用,这真学佛。

  第三句“本自具足”。别向外求,外面没东西,无量的智慧本自具足,无量的德能也是本自具足,无量的相好,像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统统是本自具足。佛教导我们不向外找,向内。用什么方法找?用戒定慧。

  持戒,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得定,一定要知道有些人持戒,觉得自己很不错,看到别人没有持戒,笑话别人,拿着戒律去量别人,那叫造业。他能不能得定?不可能。为什么?他心都在外面飘,他怎么会得定?!持戒的作用完全搞错了,拿着戒律天天去批评别人,你说他造业多重。

  愈是戒律好的人心愈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充满了智慧。海贤老和尚那就是真正持戒的人,他只有赞叹别人,他没有批评过别人、没有毁谤过别人,这是真正持戒的人。

  “定”的目的是什么?“定”的目的就是开慧,就是大彻大悟。到什么样程度的定功就开悟?“定”是什么?怎么修法?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动念是如来的定,究竟圆满的大定;不分别不执着,菩萨的大定;只有不执着,阿罗汉的大定

  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还有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这人有没有持戒?没有。他要是持戒,那戒律全破掉了,哪来的戒?持戒的人心清净、染污少,他虽然持戒,他的染污比一般人还严重,搞错了!

  早年,道宣律师跟窥基大师的一个故事,是很能启发人的。道宣,唐朝时候律宗初祖,南山律宗开山祖师,律祖,持戒精严,感动天人供养。他每天日中一食,日中的时候天人送饭来给他,天人送供。窥基大师是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外号人家称他“三车法师”,用现代的话说,他是高干子弟出家的。他的叔父尉迟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将,像现在元帅,贵族出身的。

  玄奘大师叫他出家,看中他,他说我出家,生活那么苦,枯燥无味,我不愿意出家。那要怎样才能出家?他想了半天,我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他要金银财宝,我要带一车金银财宝;第二个他要带一车书,喜欢读书;第三个是要带一车美女,伺候他。玄奘大师都答应、都同意了,没法子,就出家了。所以号称为三车法师,这是人家送的,笑话他的。

  刚好有一天从终南山经过,距离道宣律师的道场很近,顺便去看看他。窥基法师来了,正好,这个虽然是名气很大,法相宗的祖师,到山上来看他,让他来看看天人供养我,来表演给他看看。上山来接待,到吃饭的时候,天人没来。

  窥基大师离开了。到第二天天人中午送供来,道宣律师就问他:昨天中午为什么你没来,没送供来?他说昨天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法师听了流汗,惭愧,自己忏悔。

  这个故事是对于学戒律的人一个启示,学戒律决定不能轻慢人。不管这个人有没有德行,都不可以轻慢,为什么?持戒要把傲慢断掉“贪嗔痴慢疑”这五种烦恼,所谓地狱五条根,一定要把它断尽。怎么会可以有这种念头?!

  要去考考别人,要在他面前夸耀自己持戒精严,要来表演这个。这都属于贡高我慢,都是错误。持戒的人心清净平等,没有染污,没有动摇。

  我们供佛,供佛最重要的供具是一杯水,没有香花、没有灯都可以,一杯水最重要,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水要干净,代表清净心;水平没有波浪,代表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这是“戒”的成就。我们要想想,我们的心清净没有?还有是非人我,不清净;还有高下,不平等。不清净、不平等,这个戒是白修了,哪有这种道理!

  在我们现代,学戒律的果清法师我很佩服他,为什么?他没有这些毛病。他对初学,初学不懂戒律,他没有轻慢心。为什么没有轻慢?他没有学过,没有学过就不能责备他。这是什么?这叫慈悲。自己怎么办?做好榜样给他看,这是教化他,教化没有贡高我慢的念头在里头。像海贤老和尚,真正是持戒精严,他没有着持戒的相,但是他心地清净、平等,那就是“戒成就”。这个道理要懂,不懂的时候,学戒律,不知不觉造更重的罪业,那错了。

  在中国古时候,一个读书人懂礼,不明礼,还有贡高的习气,你的书就白读了。

  下面他举《大智度论》,这一段我们把它念一念:

  【涅?法无上。佛自知是涅?,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如诸法中,涅?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复次,持戒、禅定、智慧教化众生,一切无有与等者,何况能过,故云无上。】

  “无上”是没有法能够超过他的。

  佛菩萨用什么教化众生?“戒定慧三学”,持戒,这是戒律;禅定;智慧。佛用“戒定慧三学”。

  释迦牟尼佛身行、言教。后世,特别是我们现前,现前到哪里去找善知识、找个好老师?

  持戒、修定,讲经教学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禅定里来的。

  “定”从哪里来?“定”从“戒”来的。于是我们就晓得,没有“戒”,就没有“定”;没有“定”,就没有慧,他只有妄想,他没有智慧。

  这一条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八条:

  【调御丈夫。】

  《净影疏》里头说:

  【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

  都是帮助众生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你如何调理、如何降伏?佛有非常善巧方便调伏众生,这叫“调御丈夫”。

  《合赞》里头说:

  【自既丈夫,复调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

  自己是“大丈夫”,“大丈夫”是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自己成就了,然后帮助别人。别人也是丈夫,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你看,佛教化众生有没有敢轻视众生?这个心态好,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今天在凡夫位,只是迷失了自性,变成凡夫,你看他的本性,本性是如来、本性是佛。这就是“自既丈夫,复调丈夫”。

  佛教化众生,教化的对象,佛眼是平等的。凡夫心中是有高下,佛高高在上,望尘莫及,所以生起恭敬心。佛在上面看下面,下面各各都是佛,只是一时迷惑,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要帮助这些人永远离开虚妄。烦恼是虚妄,六道、十法界是梦影,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要认识梦幻泡影,不要执着梦幻泡影,你才能在梦幻泡影里面去度众生。这些众生本来都是佛,佛眼当中他现在还是佛。这个,教化众生的人有这种心态,这是菩萨,他觉悟了。

  为什么学生对老师要恭敬?对老师恭敬,不是老师要求他恭敬。你要对我恭敬,你不恭敬我就不教了,不是这个意思。圣教,圣贤教学,心理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真诚心起作用就有恭敬,真诚里头决定有恭敬。恭敬心你才能得受用,你才能懂,真听懂了、听明白了。没有诚意,耳边风,没听懂,你不能接受,老师就不教你了。真正有恭敬心,印光大师常说,“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这个经教字字句句有无量义,那要用什么?用最深沉的恭敬心,你全都得到了。

  为什么六祖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会开悟,我们这些人念《金刚经》,有人念一辈子也没开悟?六祖的根性跟我们这些根性有差别吗?说真话,没差别。没差别,为什么他听不懂、他不能契入?恭敬心失掉了。恭敬心的反面就是傲慢,有些人这些傲慢他自己不知道,你要说他傲慢,他不高兴,而且什么?他不承认这个事实太多了,我们见得太多了,遇到太多,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圣学,圣贤的学术,中国传统文化是圣贤教诲,《四库全书》是圣贤几千年累积下来的成就。这是法宝,这是真实智慧,留给后人,后人凭什么来接受?凭真诚恭敬。印祖说,一分诚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得万分利益,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自己用的是什么心,这个重要!

  我们看下面的文,还是接着这个,是《合赞》里头说:

  【若具四法,则名丈夫。

  这个注解里头说得好!要具足下面所说的四法:

  【何等为四。】

  第一:

  【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

  第二:

  【能听法。】

  具足真诚恭敬,专心听法。

  第三:

  【思惟义。】

  听了之后有所启发,真听懂了。

  最后:

  【如说修行。】

  你听懂了,要落实在生活上,要落实在工作上,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做到了。

  这四个条件,来佛寺的三个念佛往生的人,他们都做到了,这称为“丈夫”。

  【又《会疏》曰:谓具大丈夫力用。】

  “力”是能力;“用”是作用。

  “大丈夫”是谁?诸佛如来,我们对佛尊称为“大丈夫”。他的“力用”是什么?是教学。

  【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佛能说一切不一样的法门,度不相同根性的众生。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帮助你断烦恼,成就你的定慧。

  【令离垢染,得大涅?。】

  “垢”是污染,能离,恢复清净心,小乘得偏真涅?,大乘还要离更微细的垢染。“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那就得如来所证的大涅?。

  下面有个问答:

  【或问:女人等亦应化度,何以独标丈夫。】

  女众,无论在家出家,有讲经、有教学教化众生的,为什么经上独称“丈夫”?

  《智度论》说:

  【若说丈夫,二根(同具男女二者之根)无根(天阉)及女尽摄,故说丈夫。】

  所以这个地方讲的“丈夫”,包括女众在内,不是专指男众。女众穿袍搭衣登台讲经,现大丈夫相

  所以念老在后面总结说:

  【盖谓名为丈夫,则可概摄妇女、无根及二根等人。】

  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其中,不分男女。

  下面第九:

  【天人师。《净影疏》曰:能以正法近训天人,名天人师。】

  六道里头,唯有天道、人道善根深厚,容易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另外三道比较困难,畜生愚痴,饿鬼业重,地狱那是极苦,佛菩萨在那里面只能度有缘

  “有缘”是什么?善根深厚。在世的时候有意无意造作重罪而堕落在三途,不容易接受。

  我们不要讲六道,就用人间来讲,在人间遇到好的老师、善知识讲经教学,毕竟真正来学习的人少,更多的人不见不闻。道场就在面前,他不去,他也不来听,讲经道场就在隔壁,他就不来。喜欢来听经的,他要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他还是要来。

  过去,我们年轻时候跟李老师,李老师讲经教学一个星期是一天,星期三。每个星期三晚上讲经,从台北来的、从高雄来的,是专门来听经的,听完了,他们坐火车就回去了。这么远的距离他都不舍弃。老师是一个星期讲一次,他可以连着来听,一堂课不缺。如果天天讲,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可能缺课。缺课,他兴趣就提不起来。所以老师的善巧,我一个星期讲一次,你一定会把时间安排好,不妨碍你听经。老师在台中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如一日。

  我们那个时候智慧没开,智慧要开了我就劝老师,有办法,老师可以天天讲经。讲不同的经,星期一讲《华严》,星期二讲《法华》,星期三讲《无量寿经》,喜欢听哪一部经的,每个星期他都来听,他就会接上;要什么经都喜欢,你天天来。这个样子,佛法就会比往年更为兴旺。

  经真的要天天讲、天天听,虽然不同的经,宗旨决定是一样的,都是帮助人破迷开悟,这是每部经共同的宗旨。所以,能以正法近训导天人两道的众生。

  【《会疏》曰: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

  “归命”就是“皈依”。

  【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

  确实,世尊当年在世教学,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凡夫,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有天人、有鬼神,还有魔王外道(这个“魔王”是指他化自在天)有梵天、有天龙八部,这些大众他们都来听,所以称为“天人师”。

  【又《合赞》曰: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无上大菩提心,是故号佛为天人师。】

  这是单就发大心的人。六道里头,只有天、人能发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成就众生的心,要以清净、平等,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对一切众生平等看待,这叫“大菩提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陀教育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不了解事实真相,把事实真相想错了、看错了,于是说错了、做错了,这一身的业障,业障就是这么造成的。如果你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你就可以不造业。

  “业”有善恶,善业,三善道的果报;恶业,三恶道的果报。六道是我们自己心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

  如果了解事实真相,行善,不着行善的相;心上没有,心上只有阿弥陀佛,把行善的相忘掉了;断恶,也不着断恶的相,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杂念都没有,什么妄想都没有,这是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念佛往生,从这个地方建立的

  求生净土是“无上菩提心”,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就作佛去了,稳稳当当,不会退转,一生成就。再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直接、更稳当;而且成就这么高,找不到了。所以称佛为“天人师”。

  末后一段,第十:

  【佛世尊。】

  是把“佛”跟“世尊”合起来。

  【《成实论》等。】

  小乘论。

  【开为两号,以佛为第九号,世尊为第十号。今依《涅?经》

  这个地方,集注是依《涅?经》,《涅?经》把“佛”、“世尊”合成一个??第十号。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与觉满。】

  自觉、帮助别人觉悟,而“自觉”跟“觉他”都做到圆满这就成佛了。“自觉、觉他”没有圆满是菩萨;圆满就称为佛。

  【又《合赞》曰: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譬如有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

  这里《合赞》有个比喻,这是比喻这个“觉”的用意,“迷”是不知道。

  譬如有小偷,大家都不认识他,不知道他是个贼,贼就容易得手,他来窃取财物;如果知道他是个贼,他不敢下手,为什么?有人东西丢了,人家一定肯定这是贼。不但他不敢下手,他还来当警察,为什么?别人要窃盗的时候会赖到他头上,所以他会照顾别人。这个比喻很有味道。

  【又佛名知者。如《智度论》曰:佛陀,秦言知者。】

  “秦言”就是中国话。因为那时《大智度论》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罗什大师那时候居住的地方是秦国,姚秦的时代,所以称为“秦言”。知过去,知未来,也知现在,佛有智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他统统知。这里举一个例子,众生数跟非众生数,佛都知道众生有多少、非众生有多少。“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什么是有常,什么是无常,自性有常,万法无常,佛全知道。“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为佛陀”。所以佛陀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过去、未来、现在,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故名为佛陀”。都是说明佛这个字。佛这个字从梵文音译过来的,在中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来翻,因为它的意思很多。所以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个字,有智慧、有觉悟,有这个意思,智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觉有自觉、有觉他、有觉行圆满,所以用这些话来解释。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过去、未来、现在,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这一切世间整个宇宙,在佛法称为法界虚空界,故名为佛陀。

  【世尊梵名薄伽梵。】

  音译的。

  【圆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世尊。】

  “世”是世间;“尊”是尊重,或者是尊贵,或者是尊敬,世间人尊重他、尊敬他。为什么?他是个有道德的人;不但有道德,“圆备众德”,他具备一切道德,所以世间人非常尊重他,称为“世尊”

  《成实论?十号品》里头说:

  【如是九种功德。】

  这个“九种功德”是指前面九号,九种名号,他统统具足。

  【于三世十方世界中尊。】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就是整个宇宙都包括了。在整个宇宙里头,一切众生遇到佛都会尊重,所以称为世尊,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

  【又《智度论》以佛为第十号,以世尊为具十号尊德之总号。】

  “佛”是第十号,《大智度论》,“世尊”是另外的;具足前面十号,用“世尊”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尊敬我们现在在很多场合,前面开场白里头,一定有很多参与的有身份、有地位的,我们都称“尊敬的某某人”,“尊敬的某某人”这就是“世尊”的意思,它是“总号”。

  【与此开合稍异,义无不同。】

  经上有“开一号”为两号,有“合两号”为一号,意思大致相同。

  “十号”我们学过之后,我们看底下:

  【住世度众。】

  这“佛号”是佛的德、是佛的能,他的道德、他的能力具足圆满教世智慧德能。

  你看他: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这句话,我们学佛同学无论在家出家,要常常记住:诸佛如来、菩萨、罗汉他们在世间干什么?就是时时刻刻为六道众生说经讲道,他们就来干这个的。有用言语的,有不用言语的,不用言语是做榜样,做出来给你看

  海庆老和尚、海贤老和尚他不是用言语,他用身行,他把《无量寿经》上理、事点点滴滴完全落实在生活上。你看他的生活,就是《无量寿经》,你看他工作、看他处事待人接物,把《无量寿经》表现在身上,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要能够看得出来;九十二年所表演的,活的《无量寿经》,活活泼泼。所以我看到他的光碟之后我非常赞叹,太难得了!我说这个光碟就是《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总结。总结在生活上,总结在工作里头,总结在处事待人接物,总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思议!

  在这个时候出现,世尊的法运往后还有九千年。我们是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我们是第二个一千年今年“四十一年”。往后九千年,地球上的众生靠什么来得度?就靠这部经。为什么?这部经简单、容易,真容易修成

  但是这部经是最难相信,特别是今天科学时代。难为来佛寺这三位菩萨为我们示现,为什么?不是示现,你跟他讲,没有人相信,他不相信。做出来给你看,特别是表演没有“八苦”,我们这个世间人谁没有“八苦?”!“生老病死”谁能逃得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多苦!还有“五阴炽盛”,他们三个人没有,这“八苦”他们一条都没有,这就是什么?佛法教学的目的

  佛法教学目的,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离什么苦?“八苦”,没有;“得乐”,真得乐老和尚无论在什么时候你看他笑咪咪的,一团欢喜,所以男女老少、出家在家,见到他没有不生欢喜心的。一百一十二岁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人伺候,我们这个世间人,七老八十就需要别人照顾了,没人照顾不行。这叫离苦得乐,从这儿看,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些事情,世间贫富贵贱都不能免,净土法门统统给你免了。老和尚他们是身教,比言教的效果更大。我们天天在讲经教学,言教,要有身教的人来做证明,大家相信,这问题才能解决。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这里一开头我们就看到。

  下面:

  【见《汉译》。彼佛住世宏法共四十二劫。】

  那个时候人民福报大,为什么?寿命长。佛告诉我们,我们地球上的人,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十岁。经上有个说法,人寿最少的时候是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就到头了,不能再加了;八万四千岁以后,每一百年减一岁,又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一个小劫这么长的时间。所以人寿,地球上人寿最长八万四千岁。这个地方,世间自在王佛在世教授就四十二劫,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教学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世界这一会无比殊胜庄严,人寿这么长,佛讲经教学的时间久,长时薰修容易开悟。

  我们要记住,佛弟子尽可能的去学讲经。说经讲道,这是我们的本分,在家人也要做。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夏莲居老居士在家人,黄念祖老居士也是在家人,真正菩萨、大德。出家人应该说经讲道,在家人有这个能力也要参与说经讲道,报佛恩、报众生恩。自己做不到,现在科技发达,我们讲经教学录成的光碟、做成的随身听,成本很低,有声音、有文字一个道场,每天到时候我们就来放,播放,欢迎大家来听,一起学习。当中有一个人来发心解答问题,就是领众薰修,指导大家修行,自己不必讲

  但是要能做一个好的指导,自己必须把这个经至少要听三十遍。听三十遍听熟了,别人一问你就知道,你就晓得怎么解答,引起大众学习的兴趣。要干,我不会没关系,我把这光碟先听三十遍,然后就可以跟大家分享放这光碟大家一起看,一起分享,非常有受用。

  我们这次,今年我们已经做了这个实验,很成功。所以我们有个经学班,我们是二、四、六,一个礼拜三次,一次两个小时,大家提出心得报告,共同分享。星期天、一、三、五这四天我们学经,我在这里讲。

  往后讲经的人愈来愈少,光碟会起很大的作用,希望每个道场,每位法师、大德讲经统统留下光碟。光碟好好的整理,将来都是教材,佛学院的教学肯定是以这个时代的光碟做为基础。

  不但佛法,世间教学我也有这个感触,二十年之后大学里头还有老师吗?我的看法是有根据的,这一百年来,滑坡,学术文化走下坡,一代不如一代。我们上一代,李老师跟我来比的时候,我们就差很远,距离很大了;我们的老师跟上一代比,印光大师、圆瑛法师、谛闲法师,那也差很大一截。这样下去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们下一代跟我们比又有差距,这怎么办?真有问题。

  所以,将来光碟会起很大作用,真正好学的人不能离开光碟。光碟需人代替、引导,有人来协助它,做为光碟的助教,做为同学的教练。

  丢掉这么久,恢复也要时间,不可能很快能恢复,不可能,总得要一百年。一百年,社会一定要安定;社会不安定,一点办法都没有。社会一定要安定

  希望这个社会,我们大家能觉悟,不要追求财富,要追求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要肯定祖宗比我们有智慧,我们不如祖宗孔子的《论语》、孟子的七篇,二千五百年前写的,现在有没有一个人能写得出来?没有,这真的不是假的。怎么能藐视古人?!要肯定古人有超然的智慧,为什么?他们见性了。他们为什么能?他心清净,他没有五欲六尘,他没有分别执着,他跟心性、跟真心是通的。所以,从真心里头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超越时空,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这辈子要没有一点成就,不能够把古圣的绝学传下去,我们怎么对得起祖宗?!怎么对得起后代?!承先启后的大事我们要承担起来,不承担也得要承担,没话说。要学佛陀,长时间为人民说经讲道,这能救社会、能救国家、能救世界我们终极的目标是求生净土,但是活一天干一天,报佛恩。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