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38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1-22 22:12:03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343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11月27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七十九页,倒数第六行看起:

  【以下分释十号。】

  下面是念老的注解,为我们分别介绍佛“十种通号”。这“十种通号”表究竟圆满的性德。必须要知道,这个“十号”一切众生也有,佛有,众生都有。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从“十号”里头就明白。从事上讲,诸佛如来他们的性德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现前;我们六道众生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虽有不能现前。甚至于说,这“十条”任何一条我们现前都没有,所以变成六道众生;如果我们把障碍除掉,让我们的性德圆满的显示出来,这人成佛了

  由此可知,迷、悟是“一念”,“众生”跟“佛”也是“一念”,“一念觉”众生成佛,“一念迷”佛成众生。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认识,要能体会到。真正体会到,我们对于这一生念佛往生成佛,就有坚定的信心,就不会有丝毫怀疑。所以这个“十号”非常重要!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一、排列的顺序,诸经也不一定,但是一般都会把“如来”摆在第一。

  “如来”什么意思?

  【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

  “真如”,什么叫“真如”?“真”就不是假的,它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假的,不是真的。

  这“凡所有相”包括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经上没有说除实报土,没有这句话,换句话说,实报土也不例外

  实报土跟十法界跟六道轮回不一样,六道轮回是“心现”,它有“识变”,阿赖耶识把它变化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全是阿赖耶的事情。如果我们放下阿赖耶识,那个世界就是实报庄严土

  实报庄严土的特色,让我们明显觉察到无量寿,它所有的现象,没有“生灭”这个现象在里头,不像十法界我们这个六道一切法都有生有灭。

  这个“生灭”,现在科学家借着最新的科学仪器观察到,能够观察到千兆分之一秒。佛经里面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佛问,“心有所念”,这个“心”是凡夫心,就是我们念头,我们起了个念头,“几念几相识耶”。这一句话里问了三桩事情:“有几个微细念头,有几个物质现象,有哪些精神现象(“识”就是精神现象,“相”是物理,“识”是心理)”。你看问三桩事情。

  弥勒菩萨回答,弹指,弹指之顷,“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乘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再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也就是,一个念头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弹指,我们毫无感觉。这个现象就在眼前,从早到晚没离开过我们,物质现象如是,精神现象如是,自然现象亦如是,它是生灭法。实报土里头没有这个现象,好像它永恒不生不灭,我们看到这个样子的。实报土里头只有“隐现不同”,有缘它现相,没有缘相就不见了。“隐”的时候不能说它无,“现”的时候不能说它有,“隐现一如,隐现不二”,这才是事实真相,这叫“真如”

  “如”是完全相应的意思,圆满相应,究竟相应。遍法界虚空界就是“真如”,有现相的“真如”,十法界、六道还带着阿赖耶,变幻的“真如”。谁能见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见到了。

  “真如”,我们中国人知道,《大学》、《中庸》成书的时候,《礼记》成书的时候,佛法还没到中国来,中国人就能说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明德就是“真如”。

  “明德”的相(“明德”是“体”,“真如”是“体”),它的相是什么样子?“亲民”。“亲民”什么意思?慈悲,爱。它的作用,“止于至善”。佛法讲“体、相、用”,一而三,三而一,一体。所以中国古时候这些圣贤,这些老祖宗,我们从大乘教义里头去观察,不是凡人,那是什么人?我觉得是诸佛如来在中国这个地区示现。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中国人信“圣贤”,所以这中国人信的是“感”,如来就有“应”,在中国示现圣贤身,在印度示现佛菩萨的身,在欧洲示现基督耶稣、摩西,现这样的身份,全叫“如来”,全是“真如”变现的。

  “真如”变现,六祖一句话讲得很明白,他老人家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整个宇宙。佛教里面说整个宇宙,没有说是神造的,说“缘起”。讲得好!“缘起”凭什么?凭“自性”,“自性法尔如是”。“自性”不生不灭,“自性”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它是真的,永恒不变;它还是“定”的,六祖给我们透的信息,“本无动摇”,它从来没有动过。摇也是动,没动过,极其细微的动作它都没有,如如不动。这是什么?自性本定。

  为什么佛教主张修“定”?道理就明白了,唯有“定”的功夫跟“自性本定”相应,回归自性,这就是如来所证得的大定

  “定”生“慧”,“慧”是对万法通达明了,没有丝毫错误。于是我们就知道,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统统是自性本来具足,与外面毫不相关。

  我们今天都是向外求,错了,要回过头来向内向内里怎么发现?修定。你看,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本定”,这是究竟圆满的大定,如来证得的。菩萨证得的次一等,菩萨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像水一样,一动它就浑浊、它就起波浪,“照见”的功夫就失掉了。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本定”,自然开智慧。

  我们学经教,八万四千法门,学经教也包含在其中,全是“修定”,八万四千种修定的方法。无量法门还是”修定“,法门真的无量无边,统统是“修定”。

  “修定”简单的说,就是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着

  单单放下执着,小乘“定”,阿罗汉。不要小看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六道轮回没有了,超越六道。六道是一场梦,醒过来了,六道不见了。不见,眼前现的是什么?现的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

  “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造善恶业变现出来的;“四圣法界”里头没有善恶业,还有染净。证得阿罗汉果,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心”现前。这个境界,要跟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的人,而且带业是下下品往生,阿罗汉跟他比怎样?不如。为什么?阿罗汉不能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他完全凭自己修行的功夫证得阿罗汉果,将“见思烦恼”断尽。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极乐世界的,都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劫修积功德的加持,能将这个往生的人立刻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萨,比阿罗汉高太多了。

  我们在这个世界想证阿罗汉,不可能,别说阿罗汉,初果须陀洹我们都没分。为什么?须陀洹要断三界“五种见惑”。

  第一个,“身见”,他真的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他确确实实把这个身当作一件衣服看待,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衣服脏了换一件,身体坏了换一个,它不是我。我们不行,我们认真把身体当作我。这个功夫你试试看,你能不能做到。这个功夫能做到,其他四种“见惑”不难断。

  “边见”,“边见”是“对立”。“对立”放下,和谐就现前,佛法讲的六和敬就圆满。

  “戒取见”、“见取见”这两个合起来,我们中国人叫“成见”,自以为是,某人成见很深,不容易接受圣贤教诲。

  最后一种叫“邪见”。

  这五样都放下,都断干净,证须陀洹果,小乘初果。你就晓得多难!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就非常格外的值得庆幸,太难得了,我们遇到了!

  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修学容易,相信难,太难了。声闻、缘觉不相信,三乘菩萨不相信,乃至于实教菩萨相信的也不多,诸佛如来称之为难信之法。

  难信我们为什么能信?这个答案佛在经上说出来了,我们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多生多世修学这个法门累积的善根,而且还得诸佛如来的加持。这些诸佛如来我们过去都曾经拜过他、都曾经跟他学习、都曾经供养他,以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功德加持,这一生遇到能信。

  信心坚定,愿意往生,一向专念,这一生成就,这个不能不知道;舍弃这个法门,学别的法门,那就是修积一点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这是老实话。试试看,把烦恼习气断掉,你就知道它难。

  所以他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像释迦牟尼佛。“真如”没有现象,“性相一如”,只有契入这个境界他明了。六道凡夫、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不知道,全迷了。

  “真如”在哪里?“真如”无处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体”。我们学习常常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电视的屏幕就好比是“真如”;屏幕里面现的相,那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轮回,那是画面画面没有离开屏幕,屏幕没有离开画面,我们在看画面的时候,真妄一体。但是会看的人看到“真”,“真相”就是屏幕,屏幕上一无所有,它所现的相是假相,?那生灭。生灭的频率,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灭。

  一秒钟我们能弹几次?有人告诉我,可以弹七次,我相信,再乘七,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钟。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我们怎么会晓得?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哪一个生灭是我?不可得,根本就没有我的存在。相续相,我们看的现象全是相续相,我们不知道相续相,以为是真的。“相续”是相似相续,不是完全的,就是这一个念头,它里头现的相,现的相是整个宇宙,第二个念头也是整个宇宙,但是第一个相跟第二个相并不完全相同,大同小异。我的看法是小同大异,这真的,不是假的,念念不可得。

  所以,佛在《金刚经》上才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我们现前面对的现相。“现相”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

  我们“自性”有“别业”、有“共业”,“别业”、“共业”本来是相通的,因为我们现在有执着、有分别,它不通了;分别、执着放下,自然就通了,智慧开显,“诸法实相”至少一半见到了,还有一半必须到“妙觉如来”的果位才完全通达,所以这叫“如来”。

  下面又有一个意思:

  【又如诸佛安稳道来,此佛亦如是来,更不去后有中,故名如来。】

  “后有”是六道轮回的现象。“更不去后有”,他不在轮回当中,他超然了,这叫“如来”。

  第三个意思,这都是佛在经上常说的:

  【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

  “今佛如同古佛之再来”,这句话是真话。我们现在能体会到,“自性”总是感应,众生有感它自然就应。“感”的人有念头,也就是说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应”的人没有,不但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也没有。所以叫“乘如实道而来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得自在,没有丝毫障碍,帮助众生、成就众生,把众生送到极乐世界,这是圆满功德。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

  “诸法”的生起,第一个起心动念,从起心动念生分别心,从分别心里面生执着心,一个比一个严重。世间法里头没有这种讲法,唯独佛有,所以佛一定要出世如果有人真要讲的跟佛一样,佛又何必多事!就不需要“应”了。只有佛能讲得清楚、讲得明白,除佛之外,没有人能把它彻底讲透彻、讲明白的。佛的“隐显”是自在的,虽有“隐显”,没有起心动念,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叫“如来”。

  【又《合赞》曰:《涅?梵行品》曰:云何名如来?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尔,故名如来。】

  十二部经,是说佛说经总共使用十二种不同的体裁,如同“长行”、“偈颂”,这是文字上的差别,因此十二部经代表佛一生所说的一切经教。佛来到世间是来说法的,这一点不能不知道。

  同学们出家了,出家为什么?出家为教化一切众生而说法的,这就对了。

  哪一尊佛不说法?哪一尊菩萨不说法?哪一尊罗汉不说法?找不到。这些人到世间就是一个使命、一个愿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佛的本怀,这是佛的本愿,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教学。我们现在叫教学,佛经上的话叫说法,“今现在说法”。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只是教学的手法不一样,统统都在“说法”。或是言教,或是身行,身体做出榜样给他看,让他觉悟,他来问的时候,给他讲清楚、讲明白,身行言教

  诸佛如来包括阿罗汉,他们有没有辛苦?你们想想看有没有?答案是没有。为什么没有?他没有“身见”。我们有苦,为什么?有“身”,执着这个东西是“身”,这才有苦。他没有“身”,没有“身”哪来的苦?!所以他没有苦。

  你别看海贤老和尚好像一生很辛苦,他一点苦都没有,“身见”破了。所以他每天那么欢喜,那么快乐,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还有辛苦、还有劳累,那都是因为有“身”,“身见”没破;“身见”破了,不知道疲劳,这些烦恼疾病痛苦全没有了所以今佛来了,菩萨来了,亦如是,称他作“如来”。

  【又《会疏》曰:如来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

  统统是如来。有这个现象,有这个事实。千万记住:无论是“应身”、“报身”、“法身”,都没有起心动念,妙就妙在此地。他说他起心动念,那是舞台表演,给我们这些人看的。如果他把真实相告诉我们,我们不敢相信我这一生会成佛。为什么?看到他多生多劫修行成功了,我没有修那怎么会成功?所以他给我们现身,给我们说法,一定应我们的根性,我们是上上根,他用上上法;我们是普通的根,他用普通法;我们是下根,他用下法。“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是小学程度,佛就是小学老师;我们是中学程度,佛就是中学老师;我们是研究所的程度,佛就是博士班的老师。我们有分别,他没有分别,我们有起心动念,他没起心动念。

  下面《金刚经》里头说得好:

  【《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

  “法身”在哪里?“法身”遍一切处,“法身”遍一切时。所以现身说法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都在眼前,没有过去未来、没有此界他方,也就是说时间、空间全没有了,就在当下。这是讲真话,这不是说假的。

  下面《转法轮论》里面说:

  【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如来也。】

  “报身如来”在哪里?到极乐世界就看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在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所看到的阿弥陀佛,全是报身如来,我们有机会可以见到。

  你看,“第一义谛叫如”,“谛”是真实,第一真实,不是第二,完全讲的是“自性”。“自性”是“第一义谛”,能生万法,有二、有三就不能生,“一”太重要了!“一门深入”、“一向专念”。我们能守住“一”,这个“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任何一个法门你能够守住,一生守住不改变,没有不成就的

  这成就什么?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叫“如”。“第一义谛”叫“如”;“正觉”叫“来”,他的觉悟是正确的,没有错误为什么?完全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学来的,外面学来的知识,不叫智慧,这是本性,本来具有的智慧现前。所以此报身如来也,在极乐世界看到。

  下面《成实论》,这小乘经:

  【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此应身如来也。】

  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是这个境界??“乘如实道”。

  “如实道”就是“第一义谛”,“如实道”就是法身,从法身变现出应身,应化身。诸菩萨亦如是,菩萨在实报土,有缘的众生跟他有感他就有应,他从实报土来,应化身相来教化众生。住世时间久、暂完全是感应,众生感应的时间长,他住世时间就久;众生学一个阶段不耐烦了,不想学了,他就走了,示现灭度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八十年,我们一般讲他八十岁过世的。世尊出世的时候跟我们说过,当时人寿平均是一百岁,他提前了,八十岁就走了。应该得度的(就是机感相应),凡是成熟的都成就了,至少也是阿罗汉。证得罗汉,证得菩萨,大部分的,善根成熟的,都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度化这个事情圆满,这一个阶段圆满了,示现入般涅?。这是“应身如来”。

  【又天台《寿量品疏》。】

  “天台”是智者大师,对大师的尊称不称名,也不称字,也不称他的号,称他居住的地方,他住在天台山

  “寿量品”是《法华经》里面的一品,他有《法华经文句》,就是《法华经》的注解,智者大师所作的,现在留在《大藏经》里面。

  《寿量品疏》里头有说:

  【如者,法如如境,非因非果,有佛无佛性相常然。遍一切处而无有异为如。】

  这解释得很清楚。

  什么叫“如”?“法如如境”,“如如”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样子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它没有因果,它没有生灭。这个要怎么讲,我们才能有一个概念?一定要懂得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

  这一弹指,也就是三十二亿百千我们乘出来,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念头,每一个念头都现相,现全宇宙,整个宇宙,不是现局部的。像我们看电影幻灯片一样,每一张幻灯片都是跟整个屏幕相应的,不会是一半,不会是一部分。

  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但是每一个念头的里面,那个宇宙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看到很小的范围,好像是一样的,今天跟昨天没有什么改变,你看整个地球就不一样,你再看银河系更不一样,再看大千世界那差别太大了。所以我说叫“大异小同”,不是“大同小异”,“大异小同”,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才能看得懂这个意思。

  “法如如境。”这个境界就是这样的,没有因果,它是念头变现出来的。而且时间太短了,一秒钟里头,它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我们根本就无法想像。因为我们才动一个念头就三百二十兆个波动,一秒钟是二千一百兆次,你看多快速!每一个波动现象是一个宇宙,完整的,每一个念头都不相同,构成现前这个画面。我们生活在其中,完全不知道,不是佛用这个善巧方便给我们说明,我们不能相信。没有今天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我们的信心不踏实,还有怀疑,不是我们境界。

  我今天看到科学报告,纳米相机可以能捕捉千万分之一秒,那么短的现象能捕捉到。所以我相信,十年之后,不要到二十年,宇宙奥秘第二个会被科学家揭穿,那就是“念头是什么”。

  “物质”是什么,明白了,跟佛经上说的一点没错。现在第二个,“念头”是什么?“物质”是“念头”变现的。“念头”是什么?科学家再有十年的努力,应该可以搞清楚。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凡夫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极限,对外可以了解整个宇宙,对内可以能够缘到阿赖耶,阿赖耶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缘不到“自性”。也就是说,他不能明心见性,他要明心见性,他就是佛菩萨;他只是一个科学家,了解事实真相,不得其用

  学佛的人不用科学仪器,用禅定功夫,用放下的功夫。彻底放下,人在禅定当中,能证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像《华严经》所说的。佛法是教我们亲身证得,得受用,受用就是“法身、般若、解脱”。“解脱”是大自在,没有障碍,在遍法界虚空界随时随处都可以现身。现身还是没有起心动念,对方起心动念,顺着对方的念头现身说法,不随顺自己,随顺自己没有念头,真妙,妙到极处!

  所以应化身,像释迦牟尼这是个好的样子,他没有因果,他不造业。我们有因有果,有因有果就造业【没有因果,不造业。

  下面说:

  【有佛无佛性相常然。】

  有佛是“现”,无佛是“隐”,“隐现一如”、“性相不二”,“常然”,它就是这个样子的。

  【遍一切处而无有异为如,不动而至为来。】

  他来现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叫“来”。这是智者大师在《法华经》给我们解释如来,说得好!

  【指此为法身如来也。盖佛有法、报、化三身,故如来之释亦有法、报、应(即化)之异。】

  应就是化身。

  【具如《会疏》所释。】

  《会疏》是日本净宗大师《无量寿经》的注解。他说:

  【一、无来去者为法身。】

  “法身”没有来去,“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法身

  【二、正觉于第一义谛、真如实相如是而来,是为报身。】

  他从哪里来的?他从实报土来的。

  【三、乘真如实相之道而成正觉,如是而来,是为应身。】

  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地球上所示现的,应身如来。

  【诸释皆可依《会疏》之说,而知其意。】

  上面这些解释统统可以依照《会疏》,《会疏》说的这三种,我们了解这个名相的概念,它是自性流露出来的。

  自性随缘不动,“缘”有胜、有劣,最殊胜的是实报土法身菩萨。这个一定像阿弥陀如来,在极乐世界所现的身是从常寂光里面流露出来的。

  “常寂光”就是“真如”,“常寂光”就是“实相”,“常寂光”是一切法的“理体”,这里头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一切众生个个相同,没有例外的,所以“生佛平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稍稍有这个概念,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智大德大能会生起信心,不再怀疑了。如果有怀疑怎么办?疑一定要断掉,为什么?它会障碍我们往生。断疑生信的方法无过于经教经教有人讲,好;没有人讲,念,“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思自己见到,障碍就没有了。这第一个号意思。

  接着看第二:

  【应供。】

  《大论》是《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里面说:

  【佛诸结使除尽。】

  用我们现在科学的话来讲,回归“零点能量点”,“零点能量点”就是“真如自性”

  “结使”是“烦恼”的代名词。总的来说,不外乎前面我们所说的,“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烦恼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

  真正修行人,就是在现前境界相当中,把烦恼放下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你要到极乐世界去,决定生实报土。

  如果不能,他还会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生方便有余土。

  如果妄想分别执着全有,这是六道凡夫,生凡圣同居土。

  不过我们一定要知道,不能小看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为什么?虽然是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就是四十八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可不得了!你的地位虽然不高,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萨没有两样。不是你证得的,阿弥陀佛加持你的。加持管用,不是不管用。所以你就有能力到十方一切诸佛?土,跟你有缘的众生,你跟法身菩萨一样,可以现身说法去度他们,有这个能力。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拜佛,佛一定会接受你,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诸佛看到都另眼相看,特别欢喜。你供佛修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土,想去就去,想回来就回来,得大自在。这是我们梦寐以求而求不到的,到极乐世界心想事成,所以不能不去。

  佛所有烦恼都断尽了:

  【得一切智慧。】

  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赞叹的话,这是事实真相。

  【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以是故佛名应供。】

  “应供”就是应该接受供养,为什么?为众生种福

  众生没福,到哪里去修福?供养三宝是大福报,这一点不能不知道。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每天修的福慧在我们这个世间无量劫也办不到,在极乐世界天天办到。我们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再迷惑,真正会发心,早一天往生,早一天成就。往生就是成就,凭什么成就?就凭这一点,福慧双修。在这个世界哪一天才能圆满?在极乐世界天天圆满。

  【又《净影疏》曰。】

  这是我们中国法师,隋朝时代净影寺的慧远法师,他为《无量寿经》有注解,叫《无量寿经义疏》。他说:

  【证灭相应,故名为应。】

  “灭”是灭烦恼,“证”是证得自性本有般若智慧现前,“应”有这个意思,这叫“应”。

  【又证灭故,合应供养,故云应供。】

  因为他有证、他有灭,证就是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自在现前。

  “灭”,灭三种烦恼,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灭掉,这个时候应该接受供养。供养如来得无量无边的福报,不能不知道,所以叫“应供”。

  【又《会疏》曰:万行圆成,福慧具足。】

  跟上面意思差不多,上面讲“证灭相应”,此地说“万行圆成”,圆满成就,福慧具足,具足也是圆满的意思。

  【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

  在中国,大的寺庙每年有举行供僧,千僧斋,供养一千个出家人,请他们来“应供”,就是中午请他们吃饭。这一千个人里头很有可能,如果家里修供养的人真诚,如理如法,会有佛菩萨、阿罗汉来“应供”。供斋的人应该把每一个来应供的出家人都看作真佛、真菩萨,这个功德无比殊胜。

  下面第三个德号:

  【等正觉,梵语三藐三菩提。】

  这完全是音译的。

  具足的说: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

  【耨多罗为上。】

  这就是“阿耨多罗”是“无上”;“三”翻成“正”;“藐”翻成“等”;“菩提”翻成“觉”;“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菩萨因行圆满而成等正觉。】

  菩萨在因地,佛是成果了,所以佛在果地。“菩萨因行修圆满”,他就成佛,“成等正觉”是成佛。

  【旧译。】

  “新、旧”是在唐朝,玄奘大师以前的都称为“旧译”,玄奘大师建立译场,称为“新译”。这个“新旧”是这么分法的。

  【旧译为无上正遍知。】

  “正”是正确,没有错误;“遍知”就是什么都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这个意思。

  【《维摩经肇注》。】

  “肇”是僧肇大师,鸠摩罗什大师的弟子。他说:

  【阿耨多罗,秦言无上。】

  那个时候中国也是在分裂的时候,这个“秦”就是“姚秦”,鸠摩罗什大师在中国翻经的那个时代。

  【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

  这是旧译,翻作“无上正遍知”;玄奘大师所翻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梵文是相同的,两位大德翻的不一样,但是意思上都通。僧肇大师说:“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

  【道莫之大,无上也。】

  这个“道”是佛所证得的“道”,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上”

  【其道真正。】

  其“道”真又正。

  【无法不知,正遍知也。】

  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现前,确确实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决定不是学来的。这一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对于古人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方法,我们才会欢喜接受。

  譬如现在学校科目很多,广学多闻;佛法不是的,佛法教你一门,一生就搞一门,不能搞两门,跟现在完全相违背。我们走哪个路子?走现在的路子是“佛学”,不是“学佛”,把佛的经典都变成一种玄学、变成知识,甚至于讲它是神学,是文化里头很有限的一部分。

  我们搞了这么多年,渐渐的明白、接受了,佩服得五体投地。法的修学,目的是教你“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成佛。

  所以“佛陀”这个名词要用现在的话说,在“佛陀教育”里面,它是最高的学位,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像现在博士学位。每一个人都应该拿到,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你迷失了自性。

  佛法是平等法,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的,所以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体。为什么不能成佛?你不承认,你不相信自己是佛,不相信自己有无量智慧,不相信自己有无量德能,不相信自己有无量相好,你都不相信。你要相信了,极乐世界是你的老家,往生极乐世界是回老家。我老家样样现成的,一样都不缺乏,回到老家之后,你才真正有能力、有智慧、有道行,去帮助十方诸佛?土里面苦难众生。你知道那些苦难众生跟自己一样,自己现在破迷开悟了,那些众生还在迷,还不知道开悟。他跟我们有缘,我们有责任应该要去帮助他,而且是无条件的去帮助他,就像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无条件的。我们帮助别人也是无条件,真诚的爱心,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接引众生,真是无法不知。

  末后一句:

  【又《净影疏》曰:正者,理也。于理穷照。】

  括弧里头说:

  【即彻照于理体。】

  “理体”就是“自性”,完全明白了,一丝毫迷惑都没有。

  【故云遍知。】

  你看你一“见性”,你要知道这个好处,我用一门“见性”,“见性”之后全明白了,不必要学的,完全通达。为什么?这是你的本能,你完全回归自性,完全恢复本能。你要不相信的话,你好好回头想一想,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一个好榜样,他一生所说的这些经典,我们在《大藏经》里看到了,他从哪里学来的,谁教他的?没有。

  虽然早年头,十九岁离开家到外面参学,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学派,他都去学习过,而且学习非常认真。

  学了十二年觉得怎么样?觉得没用处,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放下了。这个示现用佛学的术语来说,十九岁离开家庭,放下“烦恼障”,七情五欲。

  三十岁不再参学、不再学习,统统放下,放下“所知障”。

  “二障”放下,他在菩提树下入定,豁然大悟,就能给我们讲十二部经。十二部经自己通的,没人教他,他能讲。那些外道都听不懂,他以前参学的那些宗教、那些学派,对他所说的都不能完全通达

  那些人也学,把它当作一种知识来学习,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方法不对,一定要“一门深入”才会开悟。同时涉猎很多门,你学杂了、学偏了,所以你只能学到知识,你智慧没有开。

  智慧是什么样子?智慧是不用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起作用的时候,别人来问,你没有不能回答的,而且都回答得非常巧妙,启发人的智慧,这不一样

  我们对这些地方要特别留意,培养我们自己的信心,对佛的信心,释迦牟尼佛决定不会骗人,句句话都是实话。实话就是从真实心中流露出来的言语,没有通过思想,他不用阿赖耶、不用末那、不用意识,“转八识成四智”,他用的是什么?“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

  “大圆镜智”就是大觉;“平等性智”就是转末那识成就的;“妙观察智”就是清净心,转第六意识成就的。转阿赖耶,用经题上的话来说就是“觉”;转末那,平等;转第六意识,清净。自性本自具足,不从外来。

  我们要把佛教再兴旺起来,要从这里兴,没有几个真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法兴不起来。

  达摩传到中国来的禅,一定要到第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这个地方发扬光大;往上五代都是单传,都是传一个

  在今天,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大家不相信佛所说的,把佛(释迦牟尼)也看成一个普通的人,智慧比人稍微高一点,而不能承认他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难了。难到极处,佛法在这个世间灭掉了。这是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已经过了一千年,这是第二个一千年,四十一年。我们必须从这个老方法真干,用自己来做实验,我就“一门深入”。我们这个一门,实际上还是两门,但是两门是一门,那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佛号。以一句佛号为主,不以经为主,经帮助,助修;佛号主修。

  我们发心帮助这个苦难的世界,我们用什么帮助?学习《群书治要》。学习来做什么?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奉献给这个时代的地球上的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奉献给他们,帮助大家建立共识,目的是希望化解世界的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带给众生幸福美满的生活;自己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没有第二个愿求。为什么?往生到净土才是究竟圆满,我们要发这样的心,要立这样的志。

  《群书治要》是分我们一点心,不怕!我们用一句佛号把它弥补过来,放下书本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前,不碍事!

  早晚要拜佛、要念佛、要经行。“经行”我讲“散步”,现在人讲“运动”,毕竟这是个身体,身体需要运动,需要活动,活就要动,不动就不能活了。拜佛是动,绕佛是动,我们有这两样就够了,这两种运动就够了,时间愈长愈好。那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彻底放下

  我们的依靠是谁?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我们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佛菩萨知道,常寂光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真干,佛真加持,这一定的道理。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四:

  【明行足。】

  “明”有很多种的解释,此地略举几种。

  第一个:

  【《大论》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

  “宿命”是知道自己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在轮回、在六道、在十法界、在行菩萨道,全都清楚。这是什么?证得究竟果位的人他知道。

  第二,“天眼”:他没有空间的障碍,也没有时间的障碍,能看到过去无量劫,也能看到未来无量劫。

  “漏尽”:“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就是我们常说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没有了;不但没有,连习气也没有,叫真漏尽。都是妙觉如来所证得的,这个叫“三明”、“三明、六通”。

  《会疏》与《净影疏》说法相同:

  【均谓明即三明。】

  这个“明”就是前面所说的“三明”。

  第二段:

  【但《净影》又谓:明是证行,证法显了,故名为明。】

  这个意思是说,“明”是你现前所证得的;“行”是行为。你在一切法里头,这个“法”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所生的“万法”,你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有障碍,你对这些法,“体、相、作用”、“因、缘、果”、“理上、事上”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叫“明”。这个“明”的意思跟前面说的是一样,它说得更清楚、说得更深入。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