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33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1-20 11:54:43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87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11月14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七十页,倒数第三行,科题:

  【德用圆融。】

  三德妙用,分三科。

  第一科:

  【念劫圆融。】

  请看经文: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这四句经文所说的完全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说的是时间。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与我们有关系,我们念念求生净土,为什么求生净土?把这部经念一遍就全明白了,这个地方是我们念念希求的地方,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最好?就是这个地方。

  你看这个地方人他的报身,“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这一句说的什么?说的是没有时间,念劫圆融,“一念”就是无量劫,“无量劫”就是一念。

  “念顷”是极短的时间,短到什么程度?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有这么多念头。我们把它换算,现在我们用秒做单位,一秒钟有多少个微细念头(就是念顷)?一秒钟可以弹指七次,三十二亿百千念再乘七,可以换算出来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钟。一秒钟里头有二千一百兆个念顷,这是微细的念头,这种微细的念头频率太高了,我们没有概念。它在哪里?就在现前,所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是在这个高频率之下产生的。

  这个频率,佛经上的名词叫“业相”。“业”就是动,不动就没有“业”了我们心一动是意业,意在造业;口动是言语,口在造业;身动是身体在造业,“身语意”三业。我们的造业从来没有停过,一念顷都没有停过,念念都在造业,三业统统有。

  我们迷失了自性之后就堕落在轮回,轮回住多久了?住了无量劫,没出去过。出去之后,他再不会回来,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梦一样,梦中境界你醒了以后再不可能回到旧的梦中。昨天晚上作梦,醒过来了,怎么样也回不到昨天晚上梦中,回不去,可以做新的梦,那个梦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停的。所以佛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说真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念念不住,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

  《注解》里面先把经文的出处交代了。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上四句见《唐译》。】

  《大宝积经?如来会》里面的经文:

  【显本地法身之德。】

  “法身”没有相,他现的相在实报庄严土,经上称之为“报身”,“法身”就是“报身”,“报身”就是“法身”。所以他“显本地法身”,“本”是根本,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在极乐世界常寂光净土称为“法身”。有没有身的相?没有,“光”就是他的相。“光”在哪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时”跟“处”都有生灭,常寂光没有生灭,不但没有生灭,常寂光还是所现万法的本体。常寂光随缘能现万法,就是能现虚空法界,“能现”没有心(没有起心动念),“所现”的也没有起心动念,自然的,佛经上的名词“法尔如是”,法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他为什么会现?外面有感,佛菩萨的感、声闻缘觉的感、六道众生的感,只要有感,他就会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

  我们现在天天起心动念,有没有感佛?有。佛为什么没有给我们现相?佛有现相,我们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我们有业障,我们的业障障住我们自己的六根,对佛的法身、报身乃至于应化身都不起作用了不起作用不是它没有,这个要知道;起作用也不能说它是真有,你说它有、说它没有,已经落在分别、执着了,分别执着就是障碍真正有功夫的人,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诸佛的三身现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为什么没有?了解事实真相,能所一如,能所不二,他在所现境界里面能够观察到全体,全体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他没有障碍。为什么?下面两句说出来了。

  【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身”是从总的说,“诸根”是分别说。

  “诸根”指的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意”是第六识,第六识的“根”是第七识,阿赖耶是六识的总的根本,六识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无有增减,修行证得佛菩萨的果位了,没增;纵然堕落在三恶道,它也没减,说明什么?六根的根性、六根的作用生佛是平等的,六道众生跟法身如来是平等的,这是事实真相。

  这个经文比什么都重要!为什么?你明白之后,你就有求必应。我求什么?我求圆满的聪明智慧、圆满的大德大能、圆满的相好,这我们心目当中追求的。有没有?有。在哪里?自性本自具足。佛就是教我们,向外求求不到,外面没有,心外无法。到哪里求?向内求。所以佛法叫内典,经典叫“内典”,佛学叫“内学”,一切都是向内。

  观音菩萨成佛了,用什么方法?“反闻闻自性”,向内,他用耳根。

  我们用眼根行不行?行,眼根也要往内去见,不要往外面见,往内就见性了,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统统要向内。向内是自性,把根本找到了;向外是枝叶,枝叶是万法,无量无边。

  观世音菩萨这个“反闻”就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怎么个反闻法?实在讲,真有些人会用功的,它就在眼前。净宗这个法门,观世音菩萨修的,怎么修法?听心里面念佛的音声。我们口不念佛,心里面念佛,不是金刚持,金刚持口动,口不动,默念,默念外面人完全没有觉察到,自己耳朵听,听我们心里头念佛的音声。有没有?有,别人听不到,我自己听到。你不要听外头声音,专听自己心里念佛的声音,就是“反闻”。听到什么样的功夫?不受外面音声干扰,外面不管声音是什么声音,没听见,只听见念佛的声音。行吗?行。

  佛经里头有故事,世尊曾经跟国王,叫国王做实验,在这个很热闹的活动当中,找一个死囚来做实验,叫这个死囚头上顶了一盆水,告诉他:从这个街头走到街尾,能够一滴没有洒出来就赦你无罪,就放你了;如果滴了一滴下来,马上执行砍头。这个囚犯听了之后,确实这一盆水从街头走到街尾一滴没漏国王问他:那些唱歌跳舞的,你有没有看到?没看到;有没有听到?没听到。为什么没有听到?我的心只想到水一滴不能滴下来。他的心就在水上,外面境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国王相信了。

  所以海贤老和尚常说,“天下无难事,就怕心不专”,这心要专一,心真能专一就能见性,“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专注。

  我们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没有专注,我们是用散乱心在念佛、散乱心在闻法,心不能凝聚成为一心经文里面讲到修行的方法,只有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了。

  净宗教我们专念阿弥陀佛,从理上讲,专念任何法门都成就,都能“性成无上道”。为什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不专也得利益,这个了不起,只要能伏烦恼就决定往生。临命终时心专,念一句、念十句都能感应阿弥陀佛来接你往生,这个是无量法门里头所没有的,这就是说明为什么教我们念阿弥陀佛

  念别的,真正是念到“一心”,专注是“一心”,决定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唱歌跳舞在你面前没看见、没听见,专到这个程度,那管大用;不能到这个程度,还能听到外面声音、还能看到外面色相,但是心里头这句佛号没有间断,这叫“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只有净宗一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找不到,无量法门里头也找不到,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念老下面举《最胜王经寿量品》这个经里头偈子,有一首偈:

  【若人住亿劫。】

  这是比喻。

  【尽力常算数,亦复不能知,世尊之寿量。】

  这个世尊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是应身,应身住世八十年,他的报身、他的法身无量寿,真无量不是假无量。

  【今经云能于一念,住无量劫,此即《华严》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之十世隔法异成门。】

  “十世”是讲时间,过去三世、现在三世、未来三世,这叫“九世”,再加上根本的一世,“十世”

  “十世隔法”是从众生妄想、分别当中产生的幻觉。如果没有起心动念,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什么叫功夫?不起心、不动念,佛的功夫;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菩萨的功夫;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的功夫。没有执着就是“清净心”现前;没有分别,“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经上用个“觉”字。都在经题上。

  从哪里学?不执着学。

  要想不执着,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世出世间包括佛法都不是真的。这些法从哪来的?因缘生法。《中观论》上说得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我”是佛,佛说的,那是“空”。为什么?缘聚好像有,缘散了就没有。

  聪明人不必等待缘散,缘聚的时候就晓得它是一无所有,所以他能够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在自性里面,自性里头没有一法,是常寂光,所以他不起心、不动念。在实报土里面这叫“一真法界”,为什么?这个里头现一切相,“能生万法”,这些“万法”都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称为“一真”。跟十法界比,十法界的相是有生有灭,?那生灭。

  实报土里头“念劫圆融”,所以它没有生灭的现象,但是它不能脱离《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过这个“虚妄”里头没有生灭相,不像十法界,十法界的相有虚妄相,很容易看出生灭。这个里头没有生灭,没有生灭,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它有“隐、现”,有缘的时候现相,没有缘的时候不现相,“隐现不同”。“隐”,不能说它没有,“现”不能说它真有,这是实报土,无比的微妙。

  大乘佛法这重要概念,一切经里头常常提醒,就是虚妄虚妄就不会执着,慢慢学着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造业了。

  起心动念就造业,那什么业?“无始无明”的业还不错,没有“分别、执着”,那就是现“实报庄严土”;如果有“分别”,那就是四圣法界;有“执着”,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执着”上生的,最严重的烦恼。殊不知全是假的,自性跟自性所现全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你可以受用,你不可以执着,就对了

  我们说一个很浅显的话、容易懂的话:这“一切法”无论是世法、佛法都不要放在心上,可以受用,就像作梦一样,梦中可以受用,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错了,那就造业了,业习轮回,业就变成轮回,那个麻烦就大了

  所以学佛学什么?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真修行,真功夫。离开境界,眼不见、耳不听,行不行?不行。你得清净心、得平等心,一接触现象马上就乱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禁得起考验。这个东西就是根尘接触,你是不是清净心?清净心没有染污,执着是染污。平等心呢?平等心没动,没有起心动念,它是平等的,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了。所以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定功,菩萨境界。法身菩萨他的定接近自性本定,靠得很近了,在这个时候不定什么缘分一碰,他就开悟、就见性了。

  能大师跟我们说明“自性”是什么样子,他第四句所说的“本无动摇”,本来没有动、没有摇晃,那是什么?“自性本定”。回归到自性本定,定功得到究竟、得到圆满,这个时候自性起作用,那就是彻照十方三世,照见,对于遍法界虚空界,大,全宇宙,小到一毛一尘,你完全通达明了,而且是全宇宙,妙不可言

  一尘一毛,“毛”是毛端,毛的尖端,这里面有什么?里面有全宇宙,很不可思议,宇宙没有缩小,微尘里面的宇宙没有放大,外面的活动它里面有《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有神通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那个世界跟外面世界完全一样,诸佛?土里面供佛、听经闻法。

  我们这个身体多少微尘!现在说微中子,一个细胞里面的微中子就说不尽。细胞比原子大,原子我们看不见,一个细胞我们看得见。一个原子跟微中子比,多少微中子聚在一起体积等于一个原子?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体积等于一个原子。原子我们肉眼看不见,阿罗汉的天眼能看见。

  “没有大小”,这个概念要突破,“没有高下、没有先后”,“先、后”是时间,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四方、四维、上下”,全是众生错觉里头产生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真的,在《百法》里面称之为不相应行法,不相应就是假的,假中之假

  要把它看破,看破就觉悟了,看破就回头了;回头就是见性,回归自性了。回归自性,我相信他们都到极乐世界去了,没有一个不去。不管学哪一宗、学哪个法门、学什么样的宗教,只要见到自性本定,回归自性,我相信都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多大?无穷大,那个世界上没有时间,没有十世古今,没有四方四维上下,自性全体起用。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人,也作阿惟越致菩萨,那就是得弥陀本愿威神加持,平等的加持,慈悲到究竟圆满的加持,让我们都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显示出自性的大德大能、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在极乐世界圆满看到了。

  下面说:

  【如《晋译华严》曰。】

  晋译是六十卷《华严》。

  《六十华严》说:

  【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延促同时,正与今经一味。】

  《华严》跟《无量寿经》同一个品味。

  【足证今经无异《华严》。】

  《无量寿经》真的就是《华严》,释迦牟尼佛就是?卢遮那。

  “?卢遮那”是法身佛,名号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

  实际上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无时、无处不在,叫“法身”,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我们常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法身,上面什么形相都没有,一片光明;它现相,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所现的相无量无边,无有穷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所以要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的一生在这个世间所遭遇的顺境逆境、有苦有乐,统统是自己念头变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念头,那就是一片光明,一片光明就成佛。成佛,恒顺众生现相;不成佛,完全是自己妄想杂念在现相,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总要搞清楚、搞明白。

  我们自己不造作了,不造作自己就不受。诸佛如来不造作,你看他现相,释迦牟尼佛到地球上来,也现入胎、坐胎、出胎,从婴儿慢慢长大,少年、青年、壮年、老年,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圆寂。他示的相造不造业?不造业。为什么不造业?他那个八十年,从入胎到入灭,他没有起心动念,这叫佛。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那叫菩萨。有起心动念分别,没有执着,他叫阿罗汉。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有,这个人是六道凡夫。

  我们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言语,“口”的行为;动作,“身”的行为,叫“身口意三业”。这些行为里头都有起心动念、都有分别执着,所以造轮回业。什么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有,因为我们不知道,妄想太微细,佛说了,八地才知道,八地以前不知道。圆教初住以上知道,那听佛说的,自己没证得,八地证得了。我们在这上练功,学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学不到,我们只学不分别、不执着。

  真正做到不分别、不执着,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跟实报土很近。虽然是方便土,乃至于六道众生带业往生的,带业往生的人最低限度要把“见思惑”伏住。这个意思是说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外都不放在心上,心上没有,这叫清净心现前,决定取得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把握了,你跟阿弥陀佛相应了。

  这个境界一般人可以做到,这是“制心一处”,把我们的心变成阿弥陀佛。功夫浅的,伏住了,烦恼确实不生起了;功夫深的,烦恼消灭了,决定不会起“五种见惑”、“五种思惑”,思是“贪嗔痴慢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取得了

  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话兑现了,他所讲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在这个功夫之中,阿弥陀佛会示现给你看。阿弥陀佛会告诉你、会鼓励你,一定告诉你,你还有多长的寿命,等你寿命到的时候我来接引你,你心就定了,等于说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那上有你的名字,你决定生净土,只要你不退转,你功夫一直练下去。这个时候住娑婆世界那就很有意义了,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退缘,这个世界的逆缘很多,会惹你生“贪嗔痴慢疑”,极乐世界没这个缘,所以极乐世界进步很慢,这个地方进步非常快速,你在这个功夫上不断向上提升,我们相信十年到二十年你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个时候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所谓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是对这种人说的,不是对我们凡夫说的,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速度就加快了。理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释尊即是?卢,我土应身教主。】

  这个“我土”是我们居住的这个土地,就是地球。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地球上,那是应身,他为我们建立佛陀教育,我们称他为“教主”。

  【亦即是法身无量寿佛。】

  他不迷,他的应身就是法身。为什么?他一生,刚才说过,从出生到圆寂八十年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换句话说,虽然现身,他实际上住哪里?他住常寂光。法身佛,我们看到他的应身,我们不知道他住在法身,住常寂光里头。所以,释迦与?卢遮那、与阿弥陀佛“不一不异”。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宇宙真相我们现在能体会到,身上一根汗毛端,身上一粒微中子,里面都包含圆满的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在哪里?在一毛端,在一微尘。如来、法身菩萨无处不见、无时不见,我们怎能欺骗人?不可能。造作一切业,无论是善业,无论是恶业,自己不放在心上,诸佛菩萨包括这些罗汉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看得清楚,而且看到你造业受报这些现象,他统统看出来。换句话说,他能看到过去、看到现在、看到未来。我们说他有神通、他有本能,我们今天因为有业障,本能不能现前,他能现前。

  下面最后两句:

  【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佛身殊妙。由于住本地法身,示现之应身即具圆满报身德。】

  这个事情我们看到了,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经典里面所记载的决定不是虚妄的。佛家戒妄语,所以经典字字句句都是真实事、都是老实话,能相信、能接受、能理解的人有福。圆满报身的大德,那就是普度一切众生,佛的应化身统统具足。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所以者何。】

  为什么?前面说出念劫圆融,这个是报身如来的德相,“所以者何”,为什么?下面解释: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这里头告诉我们,一个“定”、一个“慧”,“定、慧”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告诉我们,他说了五句话,第三句“本自具足”,这是“慧”,“本自具足”是智慧;第四句说“本无动摇”,那是“定”,“自性本定”。全是自性里头有的,只要我们心不动,念头不摇摆,摇摆是怀疑,我们不动,不怀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流出来了,它就起作用。

  我们看下面注解: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定者,禅定。】

  什么叫“禅定”?“禅”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梵文叫“禅那”,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了,就翻这个“禅”,解释是“静虑”。“静”是心清净,清净是定,它不是死定,它是活的。“虑”很难讲,虑是有思想,它又不是真的有思想,真的有思想就有妄念了。起心动念伏住了,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禅定,这是如来的禅定;不分别不执着是菩萨的禅定;仅仅有不执着,这是阿罗汉的禅定。

  “禅定”的等级太多了,大分分为这个三等:声闻所证得的、菩萨所证得的、佛所证得的,就是经题上“清净、平等、觉”。

  我们印定我们自己功夫到什么程度,从什么地方去测验自己?就这一句“清净平等觉”,这是绝对标准。你说我修的功夫再好,我心不清净,你什么也没成就,你依旧是凡夫。你所得的,好的,人天福报;如果说不好的,修了不少人天福报,乃至于讲经说法,但是心行里头贪嗔痴慢没有真正放下,慈悲喜舍不圆满,那就非常有可能生到天道,或者生到修罗、罗?。为什么?如果你还有强烈的嫉妒心、报复心,你弘法利生福报很大,当阿修罗王、罗?王,福享尽了,果报在三途。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之后,起心动念自自然然全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只有阿弥陀佛能够帮助我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就像?益大师所说的,哪怕是下下品往生,我也非常欢喜、非常高兴。为什么?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还得了!

  所以“戒定慧”,戒是清净心,戒圆满了,定是平等心,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称为三无漏学”。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这三样能让你永远离开烦恼,断烦恼证菩提。阿罗汉只是戒成就,定还不到家,清净心现前,证阿罗汉果。小乘有八个位次,四向四果;大乘在十信位初信到七信,断证的功夫跟阿罗汉相等,但是智慧比小乘人猛利。

  《会疏》曰:“究谓究竟,畅谓通畅,简异因位所得”,简异,简是简别,异是不一样,就是现在所讲的不同,不同因位所得。阿罗汉是因位,菩萨是因位,法身菩萨还是因位,只有妙觉是果位。阿弥陀佛成佛了,所以称“无极”,究畅无极,无论是智慧、德能、相好都是究竟圆满,畅通无碍达到顶点了。“故经义为”,经的意思是这么说法的,“佛之禅定智慧,究竟通畅,非一切在因位之大士所能得”,包括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因位最高峰,再上去就成佛了,叫妙觉如来。

  下面,底下一科:

  【于法自在(解脱德)。】

  前面讲“般若德”,这是“解脱德”。

  【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这才能教人。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古大德讲经教学一定是有修有证,证位不高没有关系,他有证,或者是十信位,或者是十住位,别教十住,或者是十行位、十回向位,能给一切众生说法。这个地方是赞叹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都知道,诸佛对他称赞“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他于法得最胜自在。我们到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大会当中,也取这个位次,才会离开极乐世界,没有达到这个位次,不会离开极乐世界,这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一定是在极乐世界。

  【‘最胜’二字,自《唐译》。】

  这是念老慈悲,重要的字句都给我们说出出在原译本是哪一部经里头的,说明字字句句都是有来历的,不是自己随便用一个字,不可以的。

  【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

  对于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了,得大自在,这样才能够教化一切众生。也有菩萨,因为他在极乐世界。

  在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以四十八愿“最胜智慧自在威神”加持你,你也是在念顷接受弥陀的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有这样殊胜的利益。你要是大悲心、慈悲心恳切,我有了这个能力了,看到十法界六道轮回众生苦,你就不忍心,立刻就下来了;下来之后,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完全跟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你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你要起心动念,退转了。阿弥陀佛本愿威神有这么强大的能量,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全都得佛加持,所以“最胜自在”。

  下面:

  【又不谋而运。】

  为什么?没想。“运”是运作,今天讲“运作”。

  【一切无碍,谓之自在。如《华严经》中之十自在。】

  这个地方统统举出来了,这是示现在六道、十法界得“十种自在”。

  第一个:

  【命自在,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也。】

  证果的人能做到,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能做到。生到极乐世界,没证果等于证果,这是弥陀加持,等于证果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有缘统统得度,佛菩萨就不住世了,他就入般涅?了;还有一个有缘人还没有度脱,他依然住在这个世间,要帮助这个人觉悟,所以他的寿命长短自在。

  每个人跟众生的缘不一样,所以与一切众生结缘这也是学佛人必要的。你不跟他结缘,他将来受苦受难,你不能度他,佛不度无缘之人,一定跟佛有缘。

  结缘的心要常有,结缘这桩事情要常做,没有东西结缘,我笑面迎人,这就是结缘,像弥勒菩萨满面笑容,让一切众生看到生欢喜心,这就是“结法缘”。

  第二:

  【心自在,菩萨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入无量之大三昧,游戏神通,而无障碍。】

  菩萨有智慧,为什么?智慧“照见”一切法“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智慧“照见”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智慧“照见”的。因为你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所以你自然能“调伏自心”。“调”是调整;“伏”是伏住。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生烦恼,环境顺逆都自在。人事善恶也自在,对善人、对恶人总是一律平等心、慈悲心看待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

  “能入无量之大三昧。”“三昧”就是“禅定”,“大三昧”就是“大定”。

  “大定”在哪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眼见色得大禅定,不为外面色相所动,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心里头如如不动,那就是“大三昧”,定慧等运,同时起作用,定中有慧,慧中有定。

  “游戏神通”,能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没有障碍。凡夫不行,顺境起贪恋,逆境起嗔恨,那就造业了。佛菩萨不造业,连阿罗汉也不造业。这就是把“戒定慧三学”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戒定慧”代表一切法,一切诸佛之法不出“戒定慧三学”,处处给众生做好样子,处处帮助众生醒悟过来。

  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学的时候是法喜充满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享受什么?觉悟了就有最高的享受,他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历事?心。不通过实际生活上的磨炼,你怎么知道你有戒定慧?只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才发现你有没有戒、有没有定、有没有慧。

  持戒目的是得定,得定目的是开智慧,智慧开了,度自己、度众生,自他两利。游戏神通,而无障碍,这得大自在。弥勒菩萨就是给我们做这个代表。菩萨真慈悲,在宋朝的时候示现布袋和尚。今天我们造像,造弥勒菩萨统统是用布袋和尚的像。见到任何人满面笑容,无尽的慈悲,所以在佛门里称他为“欢喜佛”,心地清净,一尘不染。

  第三:

  【资具自在。】

  “资具”是什么?资生之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衣服、饮食、医药、居住的房屋、交通工具,都是我们生活必须要有的,这叫“资具”,得自在。

  【菩萨能以无量珍宝,种种资具,严饰一切世界,清净无碍。】

  为什么?心清净,心清净没有一法不清净。菩萨以无量珍宝,珍宝从哪里来?从智慧来的,从修福来的,福慧双修,有福才能庄严世界,种种资具庄严装饰一切世界,现出世界清净相。这个真正要靠真实智慧的教育才能做到。这个世界清净无染、人人心地清净,世间有,四圣法界就做到了,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是清净无碍。

  第四个:

  【业自在。】

  “业”是造作,一切造作利人利己,不放在心上就自在了。要把自己所造作的放在心上,就不自在了,就变成“业”了。

  这个“业不自在”是什么?感果,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

  自在怎么样?虽然造种种业,什么都造,没有一个放在心上,所以心地清净无染,他就得自在了。

  好事、坏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记住,好事放在心上是三善道,坏事放在心上,三恶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往生不了极乐世界好事坏事,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就不执着,不放在心上,即一切法那就是业自在。

  所以:

  【菩萨能随诸业。】

  他能恒顺众生,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无不自在,统统能随。

  【应时示现,受诸果报,无障无碍。】

  我们凡夫看到菩萨也在造业,断恶修善,享受的天人恭敬供养赞叹,菩萨、声闻都在享受这些,怎么样?不放在心上,都变成表法了。

  天人的恭敬供养给人看,给别人看,做好榜样,教众生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教众生放下万缘,一心向道;为世人示现的,不作国贼,不犯国制,不谤国主,不漏国税,这是什么?这是爱国家、爱社会,给社会大众、给国民做一个好榜样。受大众的赞叹,没有那种欢喜得意的念头,若无其事;受了委屈,受了毁谤,或者受到伤害,决定没有报复、没有怨恨,也是若无其事,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一切善行不放在心上,成就自己智慧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不着相;着相,“般若”就没有了。

  第五个:

  【受生自在,菩萨随其心念,能于诸世界中示现受生,无障无碍也。】

  这个就是生死自在。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众生有感,众生有求菩萨住世,菩萨就住世了;众生不愿意学习这个法,菩萨就走了,就不见了。正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有时候有菩萨示现,这地方众生很苦,没有佛法,菩萨示现学佛,真心想求,佛就来示现,佛为他一个人,他一个是当机的,其他的呢?其他的也都随喜,全都得利益了。

  像释迦牟尼佛出世,应以佛身得度即现佛身而为说法,释迦佛旁边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那些弟子很多古佛再来、很多等觉菩萨,他们来干什么?来捧场的,来庄严道场,让这个法会做得圆满,让众生看到生欢喜心。这叫什么?影响众,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就说明家和万事兴。佛有没有障碍、嫉妒?没有。这一类的众生,一些众生跟释迦佛有缘,他示现佛身来度他,我们去敲边鼓、跑龙套,来庄严道场,都来了,家和万事兴。

  教化众生不能太多了,太多了把人教糊涂了,只能跟定一个老师,只能学习一个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什么时候?开悟之后。没有开悟之前,要求定;开悟之后求慧,一定是“戒、定、慧三学”。

  首先“持戒”,“持戒”就是守规矩,不守规矩哪能成就?!规矩里头最重要的,我常说一个“孝”、一个“敬”,这是根,这是戒律的根。没有“孝、敬”,什么都学不成。印光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学东西能得多少,完全在你的诚敬心,这个不能不懂。

  “诚敬”表现在待人接物是“仁”,中国“五常”里头所说的“仁义礼智信”,是“仁”。仁人君子,爱人,把“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这个心用在对一切众生在佛法的“五戒”,“不杀生”,他怎么会伤害人?那不可能。

  第二个是“义”,“义”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循理。

  “理”就是戒律,自自然然不会违犯戒律,做得那么好,做给别人看,身教,戒律是身教不是言教,要做出来。

  “礼”相对“五戒”是“不邪淫”。

  “智”相对五戒是不饮酒,这个“智”是“权智”,我们今天讲的“理智”,反面是感情用事。不是感情用事,完全用理智。

  后面“信”,“信”是“不妄语”。

  “仁义礼智信”,这是“五戒”。

  我们把“五戒”、“十善”跟“五伦”、“五常”合起来看就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合格的人是什么?来生不失人身;做得好,生天了。

  所以,中国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可以保人身,可以生欲界天。欲界六层天,果报在这里,这个好。这是示现“受生无障无碍”。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