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1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1-13 09:15:51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58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9月29日 讲于 澳大利亚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页,倒数第四行: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这一句经文。

  下面念老的解释:

  【开化者,即《法华经》之开佛知见。显示者,即示佛知见。】

  《法华》讲“开”、“示”、“悟”、“入”佛教导我们只是这两句,“开”、“示”,我们自己必须要有“悟”、“入”,这个教学就圆满了所以“开、示”是老师的事情,“悟、入”是学生的事情

  由此可知,老师难得,学生也不容易!没有这样的学生,老师要讲开示,白讲了,老师就不讲了。为什么?没有这个根器的人,他就不讲了。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

  早年我在台中,老师对我非常关心,我肯学、愿意学,请老师请经,老师从来没有拒绝过。最后我们连了有八个同学启请老师开讲《华严》,老师都答应了。唯独我请求老人家讲《礼记》,我记得大概是我请了七次,老师才答应。为什么老师不肯讲?老师把这个理由告诉我了,我才明白,没有人学

  儒的“礼”就跟佛的“戒”一样,要真正依教奉行,老师才会教;听了做不到,老师讲了等于白讲,所以他不讲。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是老师不慈悲、不是老师不愿意,要看听众的根器,是不是真正肯学。因为“礼”跟“戒”是属于行经,经典有四种??“教,理,行,果”,“戒律”属于“行”,讲了你做不到,不是等于白讲吗?!

  在我们这一代,听经还有人讲经的,过去在台湾,老法师当中有几位还讲经,讲戒的人没有,就是在戒坛里面,我们受“具足戒”,一个月,也只是把《戒经》念一念,没有时间讲。

  这一个月非常难得、非常稀有,果清律师来给我们细说,这是讲在家戒,“优婆塞戒的戒体”,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有这个缘分,稀有难得!

  “戒体”是在戒律里面的核心,持戒,“持戒之体”是什么?“真心”,不是“妄心”,“妄心”不是戒体,在大乘教里的就是“菩提心”世尊在《观经》上给我们讲的“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体,真诚到极处。我们现在连真诚的概念都没有,什么叫“真诚”?囫囵吞枣的接受了。“真诚”,老师给我们讲,我们能不能体会?不能体会。为什么?因为我们用妄心听经,老师讲“真诚”,你怎么会明了?!

  “妄心”是有分别、有执着,再说得深一点,它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不但六道这些众生不能体会,二乘、三乘菩萨也不能体会。

  所以菩提心不发,那是凡夫、小乘,发了就是法身菩萨,为什么?用“真心”

  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师“六即佛”里头判他叫“相似即佛”,什么原因?相似,不是真的,他很像佛,“戒定慧三学”可以说在我们心目当中,他已经做得圆满了,成佛了。为什么天台大师不承认他?因为他用妄心,“妄心”就是阿赖耶。

  阿赖耶里头起心动念极其微细,就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办法感觉到。起心动念是生灭法,阿赖耶的相,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二千一百兆,我们怎么会晓得?我们今天看电视,电视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一百次。早年头我们看到电影,电影是动画组成的,我这是电影里面的底片,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二十四次。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看起来好像是真的。电视比它快多了,以前的电视是一秒钟五十次,现在数码一秒钟一百次。所以真相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知道。什么人知道?破无明的人知道。破无明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了,换句话说,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的生灭他断了,这叫破无明,破无明就证法身。

  破无明是真佛,虽然没有证得究竟圆满,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分证”就是说没有达到圆满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证即佛”;最后那一品“生相无明”的习气断尽了,那是等觉菩萨。

  “等觉”位圆满了,舍“等觉”,证“妙觉”。“妙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他不住报土,实报庄严土,他不住在那里,他住在哪里?住在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常”,不生不灭这叫“常”;“寂”,清净无染,连极微细生灭的念头都没有,叫“寂”;“光”,光明遍照。“法身佛”,大乘经上就称他为“?卢遮那”。“?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普照,意思就是光明普照,一切时、一切处遍照法界。

  入常寂光,就像我们这个教室里这十几盏灯光光互融,虽然光光互融,还是各是各的,我们灭一盏,这一盏就没有了,打开,光跟光融在一起。

  所以,契入常寂光就是跟一切诸佛融成一片,这是真正的自己,真正是“自他不二”。你看我们这个房间十几盏灯,你能分出哪个光是哪一盏的吗?统统都是,不能分。

  证到究竟圆满的果位,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融成一体,这就是《华严》上所说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是两个,共同一法身,是真的不是假的。法身里头没有你我,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执着,不但分别、执着没有,他起心动念都没有

  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起心动念没有,他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真不起心动念了,所以他是真佛。为什么不圆满?习气没断。

  我们修什么?一定要知道,修来修去,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把那个“体”找到。

  “体”的名词很多,这个后面《智度论》里面讲“如”、“法性”、“实际”,都是“实相”的名号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讲到“体”他用了几十个名词。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名相?教我们不要执着名相,名相是假的,懂得名相的含义就对了,不要执着名相。执着名相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全起来了。

  【。】

  《法华经》上讲的“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佛知见”就是佛性、就是自性,也叫法性

  我们凡夫、二乘、权教,就是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知见没开。佛以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把这个打开,好像宝殿,门打开了。门打开怎么样?我们不识货,不知道。那佛就更进一步指示,一样一样的指示给我们看,我们就悟了

  如果佛指示给你的时候你不会开悟,你不知道佛知道,佛会不会给你“开佛知见”?不会,一定要你有这个能力。你看看一般修学的,他通过“阿含”、通过“方等”、通过“般若”,这就是什么?这就有“悟佛知见”的条件,才给你讲《华严》、才给你讲《法华》;再给你说,给你讲《无量寿经》,为什么?《无量寿经》跟《法华》、跟《华严》是平等的,统统是讲“佛知见”。

  所以这是“一乘教”,比“大乘”还高,“一乘教”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菩提心”“大乘”戒律四分戒,“以菩提心为体”,菩提心是真心,不杂虚妄就是真的,妄心是假的,“菩提”是真的,“菩提”是“真实智慧、真实之际、真实的利益”。

  【显示。】

  这就是“示佛知见”。

  下面给我们说明:

  【际者。】

  “际”什么意思?

  【究竟边际。】

  唯佛能知“诸法实相”,“边际”就是“诸法实相”。

  【真实之际者,佛之知见也。】

  所以《法华经》一开头,佛就把宗旨宣扬出来了,诸佛如来,世尊没有例外,出现在这个世间为一桩事情??“入佛知见”,就为这个。这了不起!

  佛教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成佛,就在这一生。一生成佛,《华严》是一生成佛,《法华》是一生成佛,《梵网》是一生成佛,一生成佛就这三部经。所以叫“一乘教”、大圆满教,对法身菩萨所开演的

  “佛之知见”、“佛知佛见”,这都是属于智慧,圆满的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不是学来的,是自性本有的。如果是学来的,惠能就不能见性,释迦夜睹明星就不能开悟,是众生本有的。众生跟佛是一体,学佛,这个概念不可以没有。

  佛在经上苦口婆心常常提起,“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德能,也常讲功德;“相”是相好,人人平等,没有高下。

  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说高说低、说上说下,方便说,不是真实说,那是佛菩萨接引的小根器作如是言。到见性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了,见性是完全是一体,什么妄念都消化了,没有了。

  【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方便”是应机,机感不相同,佛说法不一样

  古人说法跟今人不一样,古人说法要开悟,没开悟没有资格说法;没开悟没有资格写书,这些著作留到后世都是开悟了的。《大藏经》上入藏的,这些祖师大德的着作,也有不少居士的着作,在《大藏经》里。那都是通过那一个时代高僧大德,都是开悟的人,经过他们看,看是不是开悟之后写的,没有开悟写的这个东西都不能入藏。所以《大藏》是我们学习的标准,道理就在此地。

  现在众生福薄、烦恼习气深重,开悟的人不来了。为什么不来?我们不肯学

  我第一天拜李老师,老师给我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不是他的,是中国自古以来祖祖相传的,你不能遵守,不教你;你能遵守,真教你,绝不放弃你

  第一个条件,我没有跟他之前,我跟章嘉大师三年,跟方东美先生一年,很单纯,不复杂,可是老师还是严格的给我定约,你过去所学的我统统不承认,从今天起从头学起,以前学的不承认这才好教,像一张白纸一样,干干净净的,他爱怎么写怎么写,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不能说:老师你这个讲法,过去章嘉大师讲的跟你讲的不一样。不能问,为什么?不承认,只有听老师的。

  第二个,听经,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任何人讲经,出家、在家,到台中时讲经,不可以去听。

  第三个看文字、看书,没有经过他的许可不准看,佛经也不准看。

  我听到这三个条件,第一个反应,老师自视太高,目中无人。我们不懂事,年轻。可是最后想想,我是忏云法师介绍的、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的,朱老居士我跟他认识很久了,老人很慈悲,把我们当作孙子看待,关心备至,他给我介绍的老师还会有错吗?所以我就接受了

  接受、答应接受之后,老师说了:有时间限制的,多久?五年,五年要坚守这个规矩,不能违背

  真有好处,三个月之后我就对老师讲,老师的教诲有受用,我得到了。他就问我什么受用?心地清净了,妄念少了。为什么?很多不能看,不能听,只可以听老师一个的。半年之后心服口服,真是好办法,中国老祖宗的智慧真了不起。

  但是怎么样?这种学生找不到了。我还能服从,不能服从的,老师不教。

  连方东美这世间大学的教授,在学校都不认真教学了,为什么?学生不肯学;不是他不愿意教,他很愿意教。做一个好老师,心目当中就是要有传人,没有传人那真可惜。找不到传人,这就著书立说,著书留传给后世。我们想学一点东西,真想学,老师叫到家里来学,不要到学校,让我们感恩戴德。星期天是他休息的时间,不休息,还给我上两个钟点课,我们一分钱学费都没缴,对他毫无供养。他了解我们的状况,真教我。

  那我要用李老师这个方法来收学生,这一生一个都没有,别作梦了,一个都找不到。大概李老师碰到也就碰到我一个,这真的,我问其他同学都没有。徐醒民到台中是我介绍去的,这个人很老实,真的老实、听话,真干能做到几成我不敢保证,但是老实、听话我敢保证,所以到台中这么多年,他有成就。

  我是想请老师多教几个学生,我们在国外弘法有帮手,求了多少次,最后一次老师说,“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学生”。这句话把我问住了,以后我再不敢讲,我到哪里去找?找一个听话,老实听话的人,找不到。所以我才知道难

  佛教是更难,几个人把学佛的目标定在“悟佛知见”?“悟”是开悟,开悟之后你才能“入佛知见”,“入”是证果,你真正证得。这个事情不容易,我到晚年知道真难。找不到怎么办?网路教学、卫星电视教学,好!真有这种人,不在面前。

  “佛知佛见”是真实智慧。

  【一部净土妙法,举体是佛之知见。】

  这是专门讲这《无量寿经》会集本,一点都不错,“佛之知见”就是真实智慧。

  【处处是华严境界。】

  你只要用《华严》“十玄”、“普贤十愿”你来对,你就能发现这部经字字句句是华严境界。

  所以彭际清居士说,这是前清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就是他说的,《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跟《华严》没有两样。

  所以我讲的《华严经》,讲到“初住品”,年岁大了,时间来不及了,我讲到“初住品”讲了四千多个小时,细说,其味无穷。年岁太大,没有时间了,所以把它放下,改学中本《华严》,就是《无量寿经》,而且发心讲黄念老的集注,这内容太丰富了。

  【故此经中,悉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真实之际”就是“佛知佛见”。

  【咸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我们学这部经、念这句阿弥陀佛,能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能。

  黄念祖居士给我们显示的,他自己不说,我们能看得出来,明心见性了,不见性哪有那种成就?!

  海贤菩萨就受持一句名号,他不认识字,一生没有读过经,没有念过《无量寿经》,他连五堂功课都没学过,在别人道场上早晚殿的时候,他在旁边念阿弥陀佛。有没有见性?有,真见性了,见性就是“理一心不乱”。这个人的本质好,老实、听话、真干,修学的态度具足真诚、清净、恭敬。你看,他对于经典、经教的恭敬,对于佛号的恭敬,对于佛教的恭敬,用在生活上,对于一切众生的恭敬,一片菜叶丢在地上,他都捡起来洗干净,放到厨房里。一生节俭、勤快,处处以帮助别人、方便别人为第一,自己再辛苦也无所谓。所以他悟入了,就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开示佛知佛见”,他就能从这个地方悟入佛知见。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之后真看清楚、看明白了,看出门道出来了,死心塌地走这个路,这个路简单,一点不复杂。这个好样子表演得太好了,确确实实上能度等觉菩萨,下能度五逆十恶地狱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平等成佛道,这还得了吗?

  老师当年介绍给我、教给我,我那个时候没接受,年轻,好高骛远,心里都是围着大经大论,把这个看轻了。大经大论也有好处,我从那里相信的。我信净土从《华严》进门的,从《楞严》二十五圆通、从《法华》让我真正认识净土,太奇妙了。理太深,事太容易了,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成就速度非常快。你要是说我有寿命不要了,真的,很快就能往生,你就会见佛,佛会带你去,是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引《智度论》说:

  【如、法性、实际。】

  这个三桩事情。

  【皆是诸法实相异名。】

  “诸法实相”的异名,佛在大乘教里讲了几十个。让我们想到《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教给我们,听经,“离言说相听”、“离名字相听”(名字就是术语,如、法性、实际这都是名字相)、“离心缘相听”,你才能悟入。如果你着了相,没办法入;着了相听经,听佛经的常识,不能契入境界。

  契入境界要用恭敬心,心里头有杂念,不恭敬;有妄想,不恭敬。恭敬到极处,所谓“诚则灵”,你才能悟、才能入。入境界好,可以把你所学的东西完全变成生活。

  海贤菩萨你看他,一生“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他受的戒,就是二十三岁受具足戒,那个时候受戒是五十三天。他受戒的时候是二十三岁,就是民国十二年,他出家三年才受戒。“三皈”、“五戒”、“沙弥律仪”、“四重戒二十八轻”,“比丘戒”里面“重戒”后面是“威仪”,他全做到了,细心去观察你就明了了。

  一生以苦为师,你看,一百一十二岁生日那天,有些居士给他办了一桌素菜,给他庆生会,他很不高兴,脸面很不好看,一口也没吃。这是表现什么?他以苦为师,你怎么给他做那么多?坚持,就是一生不破戒,不破他的规矩。他就是粗茶淡饭,一生乐此不疲,他快乐。你给他做些好吃的东西他烦,他看到很难过。

  妈妈八十六岁的时候要回老家,他还提了个锅去,为什么?妈妈从小就吃素,不能用别的锅给她煮饭,他用自己的锅。这都是属于持戒,这么谨慎,没有一件不如法的事情。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养成一个节俭、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日本净宗祖师《甄解》里面说:

  【实相妙处尽理至极,云际。】

  《甄解》里解释这个“际”字,“际”是什么意思?实相的妙处。“理”是理体,尽理,圆圆满满跟这个理相应,一丝毫缺失都没有,达到极处。这是什么?明心见性达到极处,这什么境界?妙觉果位。

  实报土里面有没有妙觉果位法身菩萨?有。法身菩萨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感,法身就有应,法身就是常寂光。法身佛在哪里?法身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具足清净心他就现前,心不清净他不现前,他现前不起作用。所以“清净心”是感、“平等心”是感、“觉”也是感。“觉”是法身菩萨,“平等”是三贤菩萨,“清净”是二乘声闻、缘觉,都是证到果位的圣人,不是凡夫。

  “尽理至极。”这就是“真实之际”那个“际”的意思;“至极”是妙觉果位,圆满证得,这是契入常寂光了

  准上面两种说法,《大智度论》里跟《甄解》的说法:

  【则真实即实相之异名。】

  不是随便说的。

  【真实之际者,乃实相妙理究竟至极者也,亦正是佛之知见。】

  圆满的“佛知佛见”。这是什么境界?妙觉如来,在等觉之上。

  【《会疏》曰:开显真实为显示,谓会十界归一乘克成菩提故。】

  《法华经》,佛到最后说真的了。

  【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换句话说“法华”之前统统是方便说“阿含”成就人天,小果,“方等”成就三乘,“般若”成就大乘,“法华”成就一乘。“唯有一乘法”,佛说法才究竟圆满。

  “一乘”里头最方便的??净宗法门,它要求的条件就三个,真信,没有丝毫怀疑;真愿,愿生极乐世界,把这个世间一切缘全放下,一丝不挂

  在这个世间,一切资身之具不能没有,但是心上没有“放下”不是指事,是指心,心上没有。心上没有,什么时候走都成,没有牵挂了。还有一桩事情牵挂,凡夫知见,那个净宗对你难了;完全放下了,净宗对你太容易了,什么时候走都可以

  《会疏》说:“开显真实是显示,会十法界归一乘,克成菩提。”证无上菩提就在眼前,不远。

  【真实之际者,以一佛乘为法涯际故。】

  “涯际”是“边际”。“一佛乘”那就是圆满大法,为“边际”,到这个地方才到究竟到圆满,比“大乘”还要高。

  大乘往生生实报土,报土,一真法界;二乘生到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凡夫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有,不是没有。它实际上,咱们去看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第十九愿“发菩提心”,我们这个本子第二十愿“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可不得了。“阿惟越致”是什么?圆满证得三不退。通常讲,“位不退”,阿罗汉所证得的;“行不退”,菩萨证得的;“念不退”,法身菩萨证得的,就是实报土的菩萨证得的是“念不退”。三种不退转你都圆满证得。

  换句话说,我们生到凡圣同居土,到极乐世界实际上享受的是实报土,是法身大士。这什么缘故?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以及他老人家无量劫修学的功德,加持给往生的这些人行吗?我们听到怀疑,为什么怀疑?每天往生的人不计其数,极乐世界到现在已有十劫,极乐世界成就人有多少?无量无边无数无尽。阿弥陀佛功德够吗?这四十八愿还能有效吗?有。为什么?它“称性”,只要一“称性”就没有边际,真正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称性”。这个“性”,“佛性”跟我们的“性”是一个性,“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佛自性生的,也是我们自己自性生的。“自性”像光一样,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你我他

  下面是《甄解》又说:

  【若依小乘。】

  “偏真涅?”是小乘的“实际”。

  【若依渐教,以离二边。】

  “二边不住,中道不存”,这是“渐教”的“真实际”。

  【若依圣道实教,诸法实相为真实际。】

  如果依净土。

  【光阐道教为权方便,誓愿一佛乘为真实际,一实真如海故。】

  这些说法无非是让我们渐渐体会到,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所修、所证的是“一佛乘”,本经帮助我们契入的也就是这个“一佛乘”。让我们难信,“一佛乘”是真难得到,怎么这么容易?!怎么这么简单?!让我们产生怀疑,不敢相信。这是我们什么?我们没有智慧,我们完全用常识来判断,不是用智慧观察。常识的判断就有问题了,为什么?它里头有等级,有分别、有执着;“智慧”没有,“智慧”是“照见”

  有智慧的人有问必答,不用去考虑,不用去思惟。用知识不行,知识,人家提出问题,在那多想一想,怎么回答他,怎么样讲了他能理解。智慧没有这个,智慧像敲鼓一样,敲得重声音大,敲得轻声音小,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这智慧

  所以祖师大德种种开导都是让我们要体会到,净宗“一佛乘”,净宗是“真实之际”里面的“真实之际”,是“一佛乘”当中的“一佛乘”,了不起!

  这部书圆具一切佛法,圆圆满满的,没有一法漏掉。

  我们世间也有一部究竟圆满的大典,一样不漏,这是人类先祖遗留下来的瑰宝,真实智慧,这世间智慧,能解决世间一切问题。这一部宝典是什么?我们要说,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就是中国的《四库全书》,在佛门好比是《大藏经》分量太大,谁能学得完?求智慧,不必全学,学一样就行了,一样通了全通了。在世间法行吗?行,世出世间是一法,不是二法。一通是什么?那一是定,戒定慧的定。所以佛法这个修学的理念跟方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世世代代真正出了不少开悟的人。

  我没有时间读这些书,这里头有没有一部精华本就像诸佛世尊所说一切教里头有一本精华本,就是《大乘无量寿经》。它跟《华严经》一样,文字没有那么多,包容之广、包容之深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一点都没错,《大方广佛华严》的精华本,全得到了。

  在中国,《四库全书》也有个精华本,《群书治要》,唐太宗编的他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迫切的需要,所以成立个小组,在四库里头,“经、史、子”这三集里面去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文字,把它抄集在一起给他看。这个东西是中国老祖宗五千年留下来的精华篇,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

  拿《群书治要》来对应《无量寿经》,很对称,一个世间法,一个出世间法。

  出世间法能通世间法;世间法不通出世间法,但是它能给出世间法做基础

  现在的“戒”为什么这么难持?受戒很容易,受完之后做不到怎么办?为什么古时候人做得到,我们现在做不到?就以海贤那个时代人他能做到,他能做到人也不多了,愈往前面去人数愈多,都能做到。

  做不到佛不说、祖师大德不传,真能做到,什么原因?有根柢。我们在“净业三福”里面所看到的,你看看,“净业三福”第一福提到“修十善业”,“十善业”前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个重要,这是十善业的根。所以,在这些年来,我们强调这个根,有这个根,戒律决定没有问题

  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怎么会持戒?这个我们能想得到。所以我们提倡,“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道教的《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有这个基础,“修十善业”不成问题。缺少这两门,不行,没根基,禁不起风吹雨打。这根多重要

  我们对这个根沾了一点边缘,我们很幸运,在我这一代的人是很幸运的,出生在桐城派的根据地

  我们的家乡,桐城、舒城、庐江这三个城距离差不多都是三十公里,二、三十公里,这个地区,明清两代桐城派的根据地。所以,乡下小孩都念私塾,都念古书,私塾,读书的风气很盛。老人、父母都懂得给小孩扎根,那就是说,小孩不可以看的、不可以听的、不可以接触的,这个抓得很严。所以虽然小孩,五、六岁的小孩,有能力辨别善恶是非,凡是不善的不碰它,养成习惯;好的、正面的跟他学习,不善的不碰它,远离。

  但是其他的城市、农村就没有了,有也没有像我们家乡那么重视。但是现在回到家乡没有了,完全没有了,所以我们着急。

  大概是七、八年前,北京三位教授,汤一介教授、郭齐家、钱逊,这都是名教授,到香港来看我,问我为什么要提倡《弟子规》?那个时候我在到处介绍《弟子规》,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不从“四书”、“五经”、“十三经”下手,要搞这些小东西

  当时我举了个比喻,告诉大家,我说我面前摆个天平,这一边放的是“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四库全书》,这一边就是一本《弟子规》,我说它的重量相等,平的

  他说:这怎么可能?!哪有这个道理?!

  我就说了:“这边这一大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在这里,《弟子规》‘笃行’。如果没有‘行’,那些都是知识,没起作用《弟子规》学好了,他还懂得做人的规矩,比那个有那么多学问的人他做不到,还要高一点。还不如这部《弟子规》。”

  这他才明了。

  我们今天讲“小小戒”,“小小戒”是什么?“三皈”、“五戒“、”十善“,再加上一个“沙弥律仪”,这“小小戒”。“小小戒”不能守,全是假的。

  根太重要了!今天佛法为什么这么困难?我们没有从《弟子规》、没有从“孝亲尊师”这个地方扎根,所以都是虚的、浮的,问题出在这里。那怎么办?补习,恶补这做人基本的道理,古圣先贤、诸佛菩萨哪个不是根扎在这里?你能小看它吗?净土宗念佛往生净土,这也是根;没有这个根,“喊破喉咙也枉然”!

  中国古人讲究“实学”,真实的学问,真实学问就是实干,没有丝毫虚伪。

  所以佛法里头,要知道,证果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把身放下,才能证得须陀洹。

  五种“见惑”,“身见”不破,你证不到须陀洹,须陀洹是小小果,初果。大乘十信菩萨,初信位要破“身见”、破“边见”,要破“见取”、“戒取”,这两个合起来中国人叫“成见”,要破“邪见”,这才能证果《华严》上说的“开示、悟入”,你才能“悟入”。

  不真干不行!口头上学的佛法是知识,现在人叫“佛学”。我们看到搞“佛学”的人多,拿到佛学博士学位,没有真修,没有悟入,“信、解、行、证”,他有“信、解”,没有“行、证”。

  这是我们学佛,我们遇到这么好的缘分,真正遇到了一切佛法里头的精华本,这一生怎么能没有成就?!成就,持戒念佛。这个持戒不要太高深,你就把“三皈”、“五戒”、“十善”,在家“八关斋戒”,出家“沙弥律仪”,你就把这个做到就行了。稳稳当当,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大众都欢迎你现在修净土的人多,往生的人很少,什么原因?这个没做到,连《弟子规》都没有,《感应篇》没有,所以念了一辈子的佛,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如果念念是善,生三善道,人天福报;如果念念还不善,还会发脾气,还有怨恨,那他三恶道去了。

  记住海贤老和尚一生没有发过脾气,没有红过脸,见什么人、什么事没有不欢喜的,没有不愉快,没有怨恨。这是什么?基本的修养。说几句不好听的要难过好几天,这怎么行?这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

  海贤老和尚,你看,给收电费的人打了两个耳光,电费赶快掏起来给他。旁边人看到了看不惯,要找他去理论。老和尚说算了,别找了,学佛肚量要大,能包涵人,打我两个耳光,他说等于替我搔痒;吐我一脸的口水,那就等于给我洗脸。你看看,人家怎么看法!

  “忍辱”,“六波罗蜜”前面“布施”、“持戒”是修福。“忍辱”保全你的福报,你要不能忍,福报就没有了。所以,中国人说“量大福大”,人要有肚量,人要能容人、要能包容。人对人要生欢喜心,他种种造的错误要原谅他,他没有人教他。

  现在普遍从小扎根教育都没有了,他犯的过错你怎么可以怪他?他是正常,我们责怪他是不正常的。所以要像《无量寿经》上所教的,他“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能责怪他。今天就是纵然受了戒,出家了,还犯戒、破戒,也不能怪他,为什么?他从小那个根没有扎好。要想到这一点,你就会原谅人。小时候没有从小扎《弟子规》、《感应篇》的根,现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再来学佛,犯的错误就要原谅。

  现在这个社会诱惑的力量,比起海贤法师那个时代强一千倍都不止,不是一百倍。跟我这个年龄的人是一百倍,跟海贤那个时候的人是一千倍。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好,人心厚道,没有人想到哪个人是坏人,没人想到。说这是坏人,哪有这种事情?!不相信。“仁、义、礼、智、信”,基本的“五常”还存在,“五常”、“八德”还有。现在全没有了,这世界多可怕!

  我们学佛,最重要是做好榜样,给学佛的人看、给念佛的人看,要做个好榜样,这个我们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祖宗、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

  可是现在人没有把父母放在心上,祖宗更不必说了,什么时候想过老师?!都忘掉了。不像从前人,父母、师长一生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就念念想到父母、老师的教训,我们有没有违背。这些都是教育的根,所以现在人难教,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原因出在哪里清清楚楚。

  怎么补救?要从《弟子规》补救。《弟子规》怎么补救?最好是在无线电广播电台天天讲。不要怕没有人听,我相信听的人多,愈听愈多,为什么?人都有良心,本性是善的,本性本善,把那个本性本善唤出来,唤醒。

  我们要挽救这个社会,不许这个社会有任何动乱,怎么办?教学,教学为先。教什么?就是教《弟子规》、教《感应篇》,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不知不觉让人民潜移默化,天天有人提醒他,电视上有这么一个频道。要重复的讲,不断重复的讲,为什么?还有人没听到,还有人刚刚打开这个频道。

  所以,诸佛如来他们的国土清净庄严,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什么原因?经上有一句话,“今现在说法”,这就告诉我们,他的说法没有中断过我们有没有办法做到?有,我们现在有无线电广播,我们用光碟。蔡老师《弟子规》四十个小时的细讲,好!我就放光碟。像排课程表一样排列起来,就行了,就能让这个社会,半年、一年之后,这个地区不可能有犯罪事情发生,犯罪率降到零点。你不讲他不知道,你天天讲他就明了了。

  《群书治要》要天天讲的话,这社会就安定了,世界就和平了,哪有这么多麻烦事情?!只是现在大家还没有觉悟到这桩事情重要。什么福报最大?这个福报是第一,世出世间第一大福报。

  媒体要觉悟,领导人要觉悟,领导人制定政策,媒体去执行。灾难可以化解,冲突可以降低到零,人民确实会做到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多么美好的社会,那就是天堂。所以天堂人造的,极乐世界也是我们造的,阿弥陀佛带头,我们跟进。所以经不能不讲,道不能不讲,规矩不能不讲,断恶修善是因果教育,要讲透彻、要讲明了。人明了因果,不敢为非作歹,这个力量很大!

  我们再看下面所说的:

  【净土以事而非唯事。】

  上面还有一句:

  【圣道守理而非唯理。】

  “净土以事而非唯事”,底下括弧里头说:

  【即事即理,事事无碍” 。】

  全是华严境界。

  “守理而非唯理”,这什么意思?守理真的要守,不要放在心上,要把守理放在心上就错了,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事,也不要把事放在心上。心是清净的,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它从来没有染过。

  我们今天如果说是“守理”,要把“守理”放在心上,放到哪里?放在阿赖耶种子里头。心上有没有?心上没有,你想放也放不进去。所以这是“妄心”,不是“真心”,那就是染污。

  大乘讲的“三轮体空”,举一个例子,“布施”:“布施”不着“布施”的相;我以财物布施不着财的相;也不着对方的相,叫“三轮体空”这是什么?这“称性的功德”,这个功德自然在佛性里头

  如果我们布施给人家,我做布施,我做了多少好事,对方是什么人,我送了多少好东西给他,供养给他,统统着相了。着相就变成轮回的福报,不着相那就是超越六道的真理

  怎么样会做到“三轮体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不会去执着它,不会去想它,做再多的好事,不知道!好,真好事。

  做再多的好事,一样一样都给它登记列出来,那就是世间法,那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下面,“净土以事而非唯事”,所以它“即事即理,即理即事”,“理”跟“事”是一不是二。

  我们布施给人、给对方,对方跟我是一体不是二,你还有什么分别?!你还有什么执着?!所以“事事无碍”,为什么?事都等于零,零跟零没有隔碍;理是空的,事也是假的,假的等于空的,所以它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于众生所入,则虽有事理空有不同,而从诸佛。】

  诸佛赞叹这个方面来观察、来看。

  【则唯此誓愿一佛乘。】

  这又合到我们本经上来了。

  诸佛如来圆满证得“诸法实相”,“实相”是一,“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无相”是理,“无不相”是事,“无相”、“无不相”是一不是二,叫“事事无碍”这些都是本经所说的“一佛乘”。

  【一实真如海为真实之际。】

  讲到极处了,讲到究竟圆满了。

  【今诸大士。】

  这个经上所说的诸佛、法身菩萨。

  【为诸众生宣演十方诸佛同赞之誓愿一佛乘。】

  就是指的这部经。这部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必定为众生讲的经,这真是诸佛如来度众生的第一经。四十八愿就是为这个,乃至于极乐世界,也是为“誓愿一佛乘”,将“誓愿一佛乘”落实了,确确实实成就无量无边众生,在一生圆满成佛了。不要通过声闻、缘觉、权教、实教,都不需通过,直截了当的他就成就“一佛乘”,稀有难逢。所以这是“真实之际”,这就是真正的、圆满的佛知佛见。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