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076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2-13 08:17:50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84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7月14日 讲于 台湾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九十七页第一行,从当中看起,从当中“信慧”,这是排名第十位,信慧菩萨。

  【《会疏》云:信心智慧,永断疑网。】

  信中有慧,慧中有信,菩萨德号含义非常深广。我们可以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古往今来,大乘教里面所说的,遍法界虚空界,比科学讲的全宇宙还要大。关键我们可以说,德目当中第一重要的德目就是信慧。

  在中国古时候“五伦”、“五常”,“五伦”是“道”。

  “道”是什么意思?“道”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则,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人为的

  “父子有亲”不是人为的,这是一个自然现象,没有任何条件,自自然然,父慈子孝,所以这是“道”。

  “君臣有义。”“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义是合情、合理、合法,这个里面的情跟理是道,不是人为的。

  “夫妇有别。”别是不同的任务,不一样,不能乱,乱了就出事情。太平盛世是怎么出现的?“五伦”回归“道”了,“五常”回归“德”了,太平盛世就出现了

  男女能不能平等?不能。不能,一定要平等,那就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就是与道有违背了。人只要离开“道”,老子讲得好,离开“道”,下面灾难就来了,家庭就产生变化了。中国古人懂得这个道理,男女都守本分,男要义,有道义;女要随顺,一家才能和睦,家和万事兴。现在家庭没有了,为什么?夫妇都远离道了,“道”没有了,“夫妇之道”没有了,就没有了家庭。

  古时候的家庭是大家庭,所以道义比什么都重要。大家庭是一个社会组织,兄弟不分家,统统住在一起,一般家庭上上下下大概有三百人,兴旺的家庭有六、七百人。中国历史上有最兴旺的家庭,明朝有一家,我记不得了,突破了一千人。这么大的家怎么管?有伦理、有道德、有圣贤教育就管好了

  家庭,古代的家庭,最殊胜的两桩事情,第一个是教育,第二个是养老,这是人生两大事。人生享受享乐在什么时候?老年,退休了,退休回家养老。家庭是老人的乐园,为什么?你说一个家庭三、四百人,小孩很多,不少,总有几十人,这些小孩都伴着老人。

  祠堂是他们活动的场所,祠堂这就是家庙,供奉祖先的,一年春秋两次祭祀,除祭祀之外都是空到的,那么大的场地,所以就做为养老育幼的场所。家庭学校,就是私塾,设在祠堂里面,天天不离祖先,这就培养孝道。老人在这个地方养老,这个地方是娱乐中心,也是个家族(这一个大家庭里面)老人活动中心。这个里头有休息的房间,有茶艺,古人讲茶道,有各种娱乐。小朋友下课了,都会到老人乐园里面跟老人在一起玩,老人给他们讲故事,讲经历,教训他们,跟老人玩,知识智慧增长,吸取老人的经验。现在没有,现在老人多可怜,子女不照顾。所以从前老人,是你的家庭照顾你。年轻人在外面工作,所赚的钱都要寄回家,除了自己生活费用之外,多余的统统要寄回家。所以家是个社会组织,能够“治家”,就能“治国”。“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里面这些杂事跟一个国家差不多,规模小一点,放大就是国,所以会“治家”的人就会“治国”。

  古时候教育是家庭负责任,国家不负责任。国家招考,每一年是开科取士,国家需要人才,举办考试。考试及格了,县考叫“秀才”,那就是学位;省考叫“举人”;殿试,殿试是皇帝做主考官,在皇宫里面考试,叫“进士”,这最高的学位。考取了,县有学校,省有学校,国家也有学校叫“国子监”,那是国立大学,这些学校完全是培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的公务人员。读书人都愿意希望参加考取,考取之后他就做官了。官吏都要从这个考试出身,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连外国都赞叹。中国官员从什么地方去选拔的?考试。他的教育是他自己家里,这家里负责任。中国这个考试制度很早,从汉武帝时候开始。所以家有“家道”。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朋友”是对外,一定要讲“信用”、“信德”,人要没有“信”,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五伦里头最后一个是“信德”

  在“五常”里面,“五常”是德,这个“信”是“道”,一定要讲“信用”。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要做个人,人与人往来必须要遵守“五德”。

  “五德”就是“五伦”的落实,“五伦”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德”。

  第一个是“仁”,“仁”就是爱人,这个字是会意,你看是两个人,想到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这叫“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就不可以加诸别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有仁有义。

  孔子一生“行仁”,孟子一生“讲义”。“义”是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全都顾到了。

  有“礼”,“礼”是秩序。小社会是家庭,大社会是国家,是社会,如果没有礼节,社会就乱了。今天的社会动乱,全世界动乱,什么原因?没有“礼”。中国人远古时代就讲求,就懂得“礼”的重要。

  “智”,此地这个“智”是对“情”说的。“智”是理智,现在讲的道理的“理”,讲道理,有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会有很多烦恼。所以用理智对一切人事物,才能做到圆满。后面无论对什么人,都要讲信用,跟佛法里面“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真正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佛把这个叫做“五戒”,中国人叫“五常”。“常”是永恒不变,你离开这五个字就不是人了,这《左传》上说的,左丘明讲的“人弃常,则妖兴”,“常”就是“五常”这五个字,“弃”是放弃了,不要它了,那个人就是妖魔鬼怪,就不叫人了现在这个社会,这五个字没有了,那就统统都变成妖魔鬼怪了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人跟妖差别在哪里?人懂得“五常”,遵守“五常”,就是人能持“五戒”,不持“五戒”的那就是妖、就是魔。

  所以“信、慧”太重要了,“五常”里头最后一个是“信”。

  第四个就是“智慧”,“智”,“智”就是“慧”,它多重要!是一个人应该信守的基本法,这个法就是戒律从这个再引申,延伸“四维”、“八德”,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我们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合起来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中国文化是什么?就这十二个字,人人必须遵守,你是中国人就应该遵守,世世代代相传,永远不会变,这叫真理这十二个字诸位细心去看看,千万年前人用它、遵守它,欢喜,现在人也能遵守它,千万年之后的人还是会遵守它。它超越空间,超越时间,它不会改变,这叫真理,这叫道德,超越时空。我们今天不遵守它,社会就出问题,我们的人生就出问题。我们生活为什么这么多的烦恼?为什么这么多的忧虑?这十二个字都丢掉了。这十二个字如果都有,人生快乐,社会和谐,居住的地方没有灾难。所以我们看到信慧这个德号,感触很深。

  下面引用《会疏》的话说,《会疏》跟《甄解》都是日本净宗大德对《无量寿经》的注解。《会疏》里头说,“信心智慧,永断疑网”。怀疑用网来做比喻,怀疑的事情太多了、太细了,微细像网一样。信心依智慧,疑网就断了;信心如果依感情,疑虑重重,就无法避免。现在人有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他智慧的心被染污了。

  智慧从哪里生的?从“真心”生的。

  什么是“真心”?我们经题上五个字形容真心,“清净、平等、觉”“真心”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真心”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没有分别;“真心”是觉悟,没有迷惑。“真心”里头没有疑虑,痴迷没有,他觉悟,所以这信心智慧重要。

  《甄解》里面说:

  【明信佛智,无上智慧。】

  这一句话说得好!我们没有智慧,我们相信佛有智慧,真正明信,不是迷信。深入经藏,学了经教,相信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究竟圆满,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两句话,现在一般人他不能相信,他说这不可能,人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这是宗教里头赞叹神的,赞叹上帝的,那不是真的。大乘教里头把它当作真的,为什么?你能到佛的境界,你自然就明白了。

  佛告诉我们,智慧从哪来的?德能从哪里来的?我们刚才讲的十二个德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从哪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你只要明心见性,这全跑出来了,哪里要学?!每一个字里头都有圆满智慧,“和”是和睦,“平”是平等,你就自自然然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为什么?它是真的。所以叫“性德”,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里头是圆满的,没有一样缺失。有没有科学?有,圆满的科学、圆满的智慧、圆满的道德、圆满的因果,样样都圆满。

  佛陀的教育就是教我们回归自性,什么时候毕业了?你明心见性就毕业了,你要没有见性就没有毕业。有没有毕业的人?有,头一个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榜样。

  释迦牟尼佛确实为我们表演,佛学的名词叫“表法”??做样子给我们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庭,放弃王位,他是王子,他要不放弃,他父亲过世他就继承王位。这叫放下“烦恼障”,这烦恼,他放下了。表现一个知识分子这样的身份,知识分子好学多闻。他离开家庭出去学习,印度所有的学派、所有的宗教,他统统都涉猎过,都去学过,学得怎么样?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那一年他放弃了,在菩提树下入定。这个树本来不叫“菩提树”,叫“毕钵罗树”,因为他在这个树下开悟了,所以以后叫这个树叫“菩提树”。这一棵树很早就枯死了,但是从它的枝,它可以插枝,分出来的现在还在。我们二楼讲堂里面诸位可以看到,那是从斯里兰卡照相带回来的,释迦牟尼佛就在这棵树下成道的。这个树在斯里兰卡,两千多年了,现在还活着,移植到斯里兰卡,这个树活了这么久,现在还在。

  开悟之后就什么都知道了,才知道以前所学的是错误的,因此佛法里面讲究学的方法。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个方法不是他专利,不是他发明,他告诉我们,自古以来无量劫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成就佛道,一个方法,没有第二个,这个方法就是“戒定慧”,叫“三无漏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规矩,你要守规矩,这个规矩帮助你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所以佛教教学的理念,在这个世间没有第二家。

  “戒定慧三学”的理念传到中国,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变成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教学理念、方法。这个“戒”是讲究什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学习的理,理念、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了;“读书千遍”就定了,心定下来了,不是叫你背书,不是的,它是一个教你得定的手段。因为你要不读书,就会胡思乱想,有妄想、有杂念,这就不能开悟。知识分子用什么方法?知识分子喜欢读书,那就用这个方法。你喜欢读的书就读一样,不要读太多,读太多妄念太多,就读一样,不去想它的意思。那读书目的是什么?就是把杂念去掉,妄想去掉,让心定下来,目的在此地。用读书的方法修定,千遍是多,一千遍心定下来了。

  天天要读,那现在我们讲时间,最好每天读书十个小时,就是十个小时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天天这样读,真的要读上一千天,一千天就是三年,这个一千天,一千天三年,一年三百六十天,三年,三年就有小成就,根就扎下了。古人讲的,这古人从经验上说的,有资料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古人所谓“十载寒窗”,这十年就有大成就,怎么样?智慧开了

  一本书,智慧开了之后,你没有学过的书你全会,只要你一看、一接触就明了,一听就懂得。你看,“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不需要老师、不需要人指导,那是什么?智慧现前智慧是自性本有的,得用这个方法把它开发出来。“清净心”生小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大概一般是七年生小智慧,就是“清净心”现前;九年“平等心”现前;再继续不断下去,十年之后,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大悟,就全懂了。

  这个方法,在过去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这个国土上学习的人很多。一百五十年前,外国文化进来了,中国人一些好奇心,特别是看到机器,科学技术,这个东西很稀奇,被它吸引了。又碰到清朝晚年,因为它有过盛世,盛世之后,没有人才出来,就衰了

  盛世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天天玩乐,不认真去读书了,所以没有人才出来。西方文化一侵略,没有人能够挡得住,真正造成末后丧权辱国,世界一等国沦为半殖民地,你让人看到多痛心!什么原因?绝对不是中国文化有过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错用了。

  我们完全向西方人学习,学习到今天,今天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提出警告,科学要继续这样的发展,突飞猛进,科学家警告是有根据的,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能住人了,为什么?全染污了。现在粮食染污,可能将来会水染污,到最后严重,空气染污,人到哪里去?!

  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才发现,中国古人为什么不重视科学技术?不是没有,有,你看指南针、火药,这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为什么他不继续做?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发明机械化的运输,木牛流马,虽然速度很慢,它不需要人力,一天能够走三、四十里。他死了之后完全毁掉,不留给后人,为什么?科学技术中国叫工巧,不重视这些。也就是中国人崇尚大自然,不崇尚这些技巧,这就是中国人与道相应,不与道相违背,科学技术是与道相违背。你细细研究,中国人真有智慧。智慧是自己自性里头本有的,只要得清净心,就生智慧。

  “一门深入”,我们学哪一门没有一定,你喜欢哪一门就从那一门。你看海贤法师,他就从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二十岁出家,师父就教他这一句佛号,教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他活到一百一十二岁,二十岁开始,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没有改变,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不改变,师父教他。他念到什么程度?给诸位说,他念到大彻大悟。所以他说,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不能随便说的,什么都知道,那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之人才可以说。自己没有到这个,要说这句话叫“大妄语”,“大妄语”的罪过是在无间地狱他真得到,为什么?因为他老实,他真干。

  你要问我,他什么时候明心见性的?他自己没有说,人去年往生了。我们从光盘上细心观察,再看看中国古时候的教学,“学记”里头所说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像他这样的人,到大彻大悟,如果要早,三十岁,十年,如果要晚,四十岁,二十年,不会超过四十岁,为什么?他功夫用得得力,用得很纯,决定在四十岁前后。在佛法里面讲,他念到“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小成,是阿罗汉;“理一心不乱”是法身菩萨,是明心见性,应该在四十岁,这时候什么都知道。师父嘱咐他,到你知道的时候不要讲,不要说,不要指手画脚。他听他师父的话,当然他也了解实际状况,在这个时代、这个环境不能说,老老实实一直念下去好。

  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般大概三年。什么叫“成片”?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杂念没有了,妄想没有了,什么都放下了,这叫“成片”。有这种功夫,他就有机会见到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会透消息给他,让他信心、愿心坚定,绝对不会改变。那就是现身来告诉他,你还有多长的寿命,等到你寿命完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来接你。你心里踏实了,阿弥陀佛把事实真相告诉你了,所以你就可以一直念下去。时间到的时候,大概在一个月到三个月,阿弥陀佛又会见面,来跟你约定时间,什么时候来接你,所以你预知时至,你晓得哪一天走。第三次见面就是来带你往生。这都叫“现前见佛”,《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一个人真正往生极乐世界,活在世间也没断气,至少三次。最后一次是佛来接引,跟佛走了,这个身体不要了。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想,海贤法师他见阿弥陀佛见多少次?他透了个消息,你仔细去听,他说我好几次要求阿弥陀佛带我往生,他说佛不带我去,说我修得不错,多住几年,做一个榜样给人看。他好几次要求,这就是不是一次。

  慧远大师,我们净土宗初祖,在生的时候四次见到,第四次佛接引他往生。那我们用这个来判断海贤老和尚,他念了九十二年,我估计是至少十次以上,就是有十多次的见佛。他这个表法来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他见过很多次,不是假的,让我们对这个法门,对求生净土有圆满的信心,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我们真信,对这个产生信心是无上智慧。

  他这么长的寿命,我相信不是他自己本来的寿命,寿命为什么这么长?佛要他表法。最后这个法我们看清楚了,最后就是这本书,《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宏琳法师作的,你看到这本书就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了,这是他最后的表法。所以有几个同修带了这本书到山上去看他,他不认识字,见面一定问他,你带的什么书?人家告诉他,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他一听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为什么?应该是阿弥陀佛跟他约定的,你只要见到这本书,你就可以往生了。所以他欢喜,马上穿袍搭衣,手上捧着这本书,主动要求,这是一生从来没有过的,要求大家给他照一张照片。这是最后表法,你看,三天他就走了。最后一次表法,这个表法用意很深,佛教要兴旺起来,一定要僧赞僧。如果出家人互相毁谤,佛教会灭亡;出家人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了。佛法如是,宗教亦如是,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互相赞叹,每一个宗教都兴旺起来了。为什么?外面人看到喜欢,都愿意学习。如果互相毁谤,大家产生怀疑,宗教不是好东西,你看,天天吵架,天天斗争,让群众对宗教丧失信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如果一个宗教里面的宗派很多,佛教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小乘这两宗宋朝以后就不传了,现在南洋小乘,中国只传大乘。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没有小乘哪来的大乘?!这是中国祖师大德们唐朝中叶以后,他们研究,“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所以中国就不用学小乘了。所以学佛的人,他有“儒”跟“道”的基础,学大乘没有问题

  可是今天问题来了,为什么?小乘不学,“儒”也不学,“道”也不学,他都没有了。都没有了能不能学大乘?不能,你没有根怎么能学大乘?!

  今天佛教要再兴,必须先把戒律找回来

  还好,小乘戒律,我去过斯里兰卡,这个国家是佛教国家,百分之七十的人是虔诚佛教徒,都能持戒。大乘戒律在台湾就剩一家了,埔里的果清法师,前几天来看我,年岁也六十多岁了。还不错,还有传人。我问他,能传戒律的,你学生当中有几个?他告诉我有六个。我想到现在,将来可能会有十几二十个,这难得了,一定要办戒律学院。

  我们在斯里兰卡,帮助它建一个佛教大学,我向学校要求,大学大概明年六、七月可以完工,下半年就可以招生了。希望这个大学开律学院,这里头各个宗派都有。如果用语言来分,可以分三个学院,巴利文语系一个学院,藏文学院,再就汉文学院,这现在佛法经典大概就这三种文字。每一种文字里头有宗,有分宗分派,那就是系,院下面有系,有几个到十几个系。这三个学院之外,要加一个就是戒律学院。戒律学院学大小乘戒律,至少要五年,五年学戒。小乘的戒那边有老师,大乘戒将来我们果清法师他要去负责任,真正佛法才能延续,要不然的话会断掉。

  果清法师也是李老师的学生,李老师在晚年办的一个内典研究班,招收八个学生,他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他们刚刚大学毕业,就是念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没有文凭的,修学期间四年。六个老师,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跟果清的关系是师生,也是同学。我非常安慰,我们内典研究班还出了一个真正学戒律的,在戒律上下了三十多年的功夫,真正对戒律有研究的只有他一个。这也是李老师在台湾对佛教做出的贡献。

  佛法单靠自己成就不行,要后继有人,后继无人就不行了,决定要后继有人,这才算是成就。

  那我们这一生在经教上也是特殊的缘分,这个缘分都是佛菩萨安排的,决定不是我们自己想怎么做,做不到。我自己回想这一生,统统都是佛菩萨安排的。这个话,我在二十六岁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告诉我,真正发心学释迦如来。释迦佛一生开悟之后就教学,现在讲的办班教学,他没有场所,他在野外,在树林里头,晚上树下一宿,白天日中一食,没事的时候跟大家团团围在一起,教学他教学有次第的。

  前面十二年教“阿含”??普世的教育,以什么为中心?以“十善业道”、“戒律”为中心,十二年,小学,佛教小学。

  小学结束之后接着办中学??“方等”,“方等”八年,替大学做预备。

  八年“方等”之后,正式办大学,大学是“般若”,二十二年。释迦牟尼佛一生,想传的就是这个,真实智慧。

  你看“阿含”是戒,着重在“戒”;“方等”着重在“定”;“般若”开智慧。

  最后八年等于办研究所,《法华》、《涅?》,《法华》就把你再向上提升,提升到登峰造极??法身菩萨。

  释迦牟尼佛办学,这个理念很清楚,帮助学生成就。

  十二年小学毕业,证阿罗汉果,得真干才行,不真干不行。

  “方等”这八年,三乘菩萨,天台别教里头“十住、十行、十回向”,八年。

  毕业之后再提升??“般若”,“般若”就是明心见性,法身菩萨,真正明心见性了,他们来生统统生华藏世界。念佛的是生极乐世界;不是念佛的,都在华藏世界。

  我们学佛,这个要看清楚、要看明白。现在佛不在世了,自己要知道提升佛教的事业就是讲经教学,没有其它的。

  世尊当年在世没有道场,一生没有建道场。这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他们有花园、有别墅,供养释迦牟尼佛,佛也不拒绝,在这个里面讲经,开大法会,讲完了之后离开了,还给他们。换句话说,统是借用,不接受供养,干净,心地清净。同学也没有什么争的,名闻利养都是假的,佛都舍掉了,所以道业精进。

  我们再往下面看,念老注解的本文:

  【又本经中,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这两句话,本经这两句,“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诸佛都是这么说法,为什么能相信,为什么你能在这一生能往生?绝不是这一生开始学的,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已经学了这个法门。而且曾经供养诸如来,供养多少?无数,所以你的善根深厚。《弥陀经》上有一句话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无论是什么状况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他都不是普通人,过去生中修的那个根深,时间长。这一生当中遇到了,得到诸佛菩萨加持,你才能信、能愿、真肯念这一句佛号,念到自在往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见所闻,没有一个不是过去生中修学的功夫深,才会有这种状况,否则的话不可能。

  所以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要珍惜这一次的缘分,这一次的缘分不浅,一定要好好的抓到。

  为什么说不浅?这个经跟注解难得。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经台中李老师看到了,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李老师就没有看到。他老人家这个《注解》,在海外看到的,我是第一个人。那个时候他带到美国,他在美国弘法,时间只住一个月,以后再没去了,一生在美国一次,住一个月,我正好在美国。他带了一套油印的本子,钢版蜡纸写出来的油印本子,它是稿本,印出来,找这些高僧大德请他们指教,未定稿,我拿到的是这一份。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

  “黄念祖老居士”这个名字以前李老师给我讲过,所以我对这个名字很熟。我以为他已经不在了、作古了,没有想到他比李老师年轻,他还在。我们遇到的时候,他七十多岁了,大我十几岁。见到之后非常欢喜!在国内弘扬这个本子就他一个人,在海外也是我一个人,我们连研究讨论交流的人都找不到,所以遇到之后非常欢喜。在那个时代,我长居在国外,但是每一年大概至少会到北京去三次,去看他、看赵朴老。现在他们都往生了,我到国内去的时间少了,真正找一个来讨论经教的人都没有了。

  所以下面这一句说:

  【人身难得佛难值。】

  “值”是遇到,不容易遇到。

  【信慧闻法难中难。】

  这是说这一部经,净土法门。

  【此净土宗,是难信法,若能信入,皆因宿具慧根。】

  这就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慧根,没有能往生,下一次遇到再来。但是这个下一次时间很长,不是来生,要经过很多生很多世,才有一次机会得人身,人身很难得,一定要知道。

  佛法也很难闻,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我们中国过去老一辈的大德们,他们记载的这个年数跟现在流通的不一样照中国古人记的,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四十一年;现在外国人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我们中国人非常谨慎,对于年代的记载是很认真考究的,我们有理由相信。

  从中国人记载,释迦牟尼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过去了,末法一万年已经过去一千年了,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前面四十一年;往后,包括我们现在一起算,九千年。九千年我们看起来好像很长,但是在整个佛法里面来看很短。这九千年当中,我们能不能得人身?太难了。即使得人身,很难闻到佛法,佛法之衰,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后的几百年当中,经典可能完全都不见了。

  最后的一百年,所有经典都没有了,《无量寿经》存在,留在世间一百年。

  一百年之后,《无量寿经》也没有了,只剩下一句阿弥陀佛佛号,这个佛号还留一百年。在那个时候听到这句佛号能信、能愿、肯念,都能往生,只是愈来机会愈少了

  往后就是灭法了,这个世间没法了,要等弥勒佛出现

  弥勒佛什么时候来?前面读过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才到人间

  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会生勇猛心,机会太难得,我遇到了,决定不肯放弃,我一定牢牢的把它抓住,我们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这就对了。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还有不足,不要紧,勇猛精进能够补出来。

  下面第十一位:

  【愿慧。】

  菩萨。

  【表阿弥陀大愿之王,智慧广大,又可与信慧正士合参,正表净土以信愿持名为宗。】

  念老的注解注得好!这是他的体会、他的证悟,能用这么简单的话交代得清楚明了,让我们没有疑惑。

  “愿慧。”“愿”,当然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智慧的圆满成就,所以称为“愿慧”。

  下面这个是念老他老人家体会到的,可以跟前面“信慧菩萨”表法合起来看,那就表净土法门以“信愿持名”为“宗”,宗旨、宗要,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真信,没有丝毫怀疑。海贤老和尚为我们做证明,四十八愿是真的,愿愿在极乐世界都落实了,我们只要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就决定得生。

  第十二位大士:

  【香象。】

  菩萨。

  【香象菩萨乃东方阿?佛国菩萨,曾于维摩会上,作同闻众。香象身出香风,此菩萨身香亦如之。香象力大,表弥陀愿力无边。】

  确实阿弥陀佛愿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六道凡夫无法想象。从哪里显示?我们在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都明显看到。尤其十八愿里面,“五逆十恶”,本来是“十念往生,唯除五逆十恶”,但是善导大师为我们解释。善导,唐朝时候人,传说当中他是阿弥陀佛,应身到我们世间来的,出现在中国,那么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五逆十恶”,一切罪业当中极重的罪业,佛说这个意思,是劝人不要造这个罪业。那已经造了怎么办?已经造了真正忏悔,佛还是来度你。这就是显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个能量是无限的,它能够叫你在临命终时一念善心,这临终这一念当中没有怨恨,没有贪?痴慢疑,问题解决了。长时间没有难,最后这一念,最后这一念比什么都重要,关系到你的来生。

  但是我们怎样保证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没有其它杂念?全靠平常把这句佛号念熟,平常就要放下,对于一切顺逆境界,顺境不要贪恋,逆境没有怨恨,日常生活当中训练这一招,这就是你的功夫真正得力了。

  顺境有贪恋,逆境有怨恨,就完了,你怎么能保证你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

  要学海贤,你看海贤,有一些老同修跟他说:你往生的时候,我们大家来给你助念。他笑一笑,助念靠不住,不牢靠,还是自己有把握念佛往生这才牢靠。这个话我们听了做何感想?一定功夫在平常时间养成。他养成了,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他熟透了。平常日常生活当中,他没有杂念,穿衣吃饭,心里念佛。没有想到衣服破旧的,补补缝缝的,吃饭也不知道菜的味道,也不晓得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他不放在心上。工作如是,待人接物统统如是,都不放在心上,练成他往生可以自在,不需要别人帮助,这种功夫非常非常重要。

  外面的事情,帮助众生的事情要随缘,不要去攀缘,攀缘就错了。

  “攀缘”是我要想怎样怎样,错了,随缘好!有缘分,尽心尽力,为什么?好事,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对社会有利益、有好处、对佛教有好处、对国家有好处、对世界和平有好处,有这个缘,就做;没有这个缘可别去找,要找就错了,那叫“攀缘”,那不叫“随缘”。

  “随缘”还得看缘,缘是不是真成熟了,不是真成熟,可以不必!也就是他真的有诚意、环境许可、没有障碍、大家都欢喜,这缘成熟了可以,没有成熟不能答应。所以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

  我这个海外弘法,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引起来的。那个时候我住在新加坡,我在那边讲经教学,团结宗教。印度尼西亚有些同学到新加坡来看我,想邀我去,到那边去讲经弘法。我看那些邀请的人,大多数学佛时间都不很长,我对他们很感谢,我没去,看以后的缘分。他就问我,那到底什么人来邀请你会去?我就开了个玩笑,他们不可能做到的,我说你们总统邀请我会去。没有想到他们就真正找到,找到副总统,副总统出的邀请函带来了。怎么样?没有找到总统,找到副总统。所以我第一次到印度尼西亚,是副总统邀请,下了飞机,我们的车就到总统府,跟副总统见面;跟总统也见了一次面,那时总统梅加瓦蒂。

  这一次越南同修来邀请我,告诉我,他们用总统名义来请的,但是没有正式的文件。越南的佛教跟我也很有缘分,我在澳洲,我们的道场越南人很多。悟通法师跟我出家,越南人,这十几年来很用功,我讲的许多经论都经过他翻成越南文,在越南流通很广。我答应他,明年找时间我去访问他们。第一次去还是去访问好,我们建立感情,了解状况;第二次再去讲经。所以缘不成熟,障碍很多,不能不知道。

  第十三位:

  【宝英。】

  菩萨。

  【表弥陀愿海,乃无量功德妙宝之所庄严,能令凡夫,无功德者径登不退,证入涅?,是乃宝中之英。】

  这个“英”就是精华,最好的。

  【故曰宝英。】

  弥陀四十八愿,无量功德妙宝之所庄严,是阿弥陀佛五劫修学,就是用现在的话来说,考察、搜集资料。在哪些地方?一切诸佛?土,一个都没漏。这是阿弥陀佛因地上的成就,所以果地上,再加上他无量劫修学功德,成就极乐世界

  过去方东美先生告诉我这桩事情,这个行法符合科学的逻辑。你看极乐世界不是他自己想的,也不是他师父教给他的,不是的。师父教他去考察,教他去访问,取人之长,舍人之短,这样建造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变成一切诸佛?土里面的真善美慧的精华,诸佛?土里好的它全有,不好的它没有。所以诸佛称赞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宝英菩萨表这个意思。

  第十四尊:

  【中住。】

  菩萨。

  【安住中道,不落二边,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净念相继,即念离念,是中住义。】

  讲得好!我们求生净土,要特别重视菩萨的表法,那就是什么?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善恶二边都不着,不落二边,安住在“中道”。

  下面具体给我们举例子,一定要晓得:

  【当相即道,即事而真。】

  “相”就是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道”是什么?“道”就是自性。“真”就是“真如”。“事”,十法界是“事”,六道是“事”,从“相”上看它是假的,从“性”上看它是真的。为什么?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离开念头,没有一法可得,所以都是假的,都是幻相。但是幻相的体是真的,幻相的本体是真的,像我们看电视,电视的画面是假的,它是生灭法,但是屏幕是真的,屏幕不生不灭,屏幕丝毫不染。我们用心要像屏幕一样,像屏幕就是用真心,像画面就是妄心,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好理解。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真心”不用“妄心”。世间人用“妄心”不用“真心”,对我们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妄”跟“妄”有妨碍,“妄”跟“真”没妨碍,“真”跟“妄”也没妨碍。用“真心”,生净土;用“妄心”,搞六道轮回,就错了。所以“净念相继,即念离念”,这就叫“中住”,这就叫“中道”,这才完全合乎实相,就是事实真相。在事实真相里头没有丝毫染着,智慧就现前。

  人要住在“中道”,哪有不生智慧的道理?!中住菩萨为我们表这个法。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