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050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1-30 09:44:49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57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5月11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二十九页倒数第四行:

  【《华严玄谈》谓诸法何故事事无碍?】

  这是一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

  “诸法”是“一切法”。为什么一切法会“事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出现在实报庄严土、在一真法界我们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给诸位说,有,我们这个世界跟一真法界、跟实报土无二无别。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实际上就在面前、就在当下。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说明佛法是平等法。佛果地上所具足的智慧、神通、相好,这把一切法全包括在其中,佛有,我们人人都有,所以佛才说“众生本来是佛”。

  那为什么佛那么大的智慧、神通、道力,我们都没有了?佛告诉我们,不是没有了,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它永远不会失掉,为什么不能现前?是有障碍,把它障碍住了,不是没有。譬如这一盏灯,灯很亮,你把它用纸去包,包一百张、包一千张,一丝毫光明都透不出来。不是它没有光,光在里头,障碍去掉了光明就现前,就能照见万法。

  这障碍是什么?佛说有三大类,障碍太多了,无量无边,总归纳成三大类:

  第一大类叫“无明烦恼”,总名称就是“烦恼”,“无明”,“无明”就是你不放光了,你照的作用失掉了放光的时候,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了,全都通达明了。就是无始无明这个东西让我们的光明不现了,不是灭掉,不现了,它障碍了。

  第二大类的障碍是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多。这个烦恼是什么?“分别”。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首先是迷,无明是迷,迷了之后就起念头,这个念头是分别。

  第三种是严重的,最严重的??“执着”。

  所以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无明、尘沙、执着”这三大类的烦恼,你要把它统统放下了。自性里头没有烦恼,烦恼是妄心里面生出来的,妄心就是无明。

  “无明”怎么来的?大乘教上佛常说,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我们很难体会。学佛,甚至于学了很多年,对这桩事情只有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它不起作用,不能帮我们破迷开悟。

  “一念”,什么叫“一念”?释迦问弥勒菩萨,说“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六道里众生起个念头,这叫“心有所念”。佛问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换句话说,单独一个念头你没有概念,多少个念头聚集在一起、纠缠在一起,你心里头有个概念,这叫“一念”。佛后面还有,几念?这一桩事情;几相?第二桩事情;几识?

  它的原文是:“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一句话问了三桩事情:第一个问多少念头:第二个问的是“几相”,“相”是物质现象:后面又问“几识”,“识”是什么?“识”是“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与这个“念头”有关系。问这么一个问题。

  弥勒菩萨回答释迦牟尼佛,其实佛菩萨问答都是教我们的,我们问不出来。这个问题佛问出来,弥勒菩萨来解答。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三十二亿,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微细的念头纠缠在一起,让我们有一个一念,有个念头的感觉。其实这个感觉还不明显,它太细了。现代的科学用秒做单位,时间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大概可以弹到五次,四次、五次,有人告诉过我,弹到七次,我相信。年轻体力强,弹得快,一秒钟弹七次。那三百二十兆乘七,二千一百兆,换句话,这一念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钟里面有二千一百兆次的念头生灭,前念灭、后念生,就在面前,我们怎么知道?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宇宙的真相。

  这个里头,你看,他首先说的“念头”,然后讲的“相”,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

  念头从哪里来?从“一念不觉”,就是那“一念”来的“一念”没有原因,突然发生的,发生之后它就不会停止,前念灭后念生,念念相续,“相续”就是佛教讲的“行”。心理现象有“受”,“受”是感受,苦乐忧喜的感受;有“想”,“想”是你能想过去、能想未来;“行”就是前念灭后念生,它不停。前念跟后念不是一个念头,所以它不是相续相。相续,前念跟后念完全相同;前念跟后念不同,就是它不是相续。我们在近处看好像是相续,如果从大面积上看,就知道前念跟后念不一样。不要说太大,我们就整个地球这个现象来,你就晓得,即使是在这样高的频率,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前念跟后念不一样。所以大乘经上佛说,叫相似相续相,绝对不是完全相同。

  这个问题被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了,量子力学家非常感慨地说:科学在地球上被发现四百多年了,一代一代继续不断接着去研究,一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发现了“物质”是什么,搞清楚了。宇宙的奥秘,“物质”到底是什么?“物质”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物质”?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已经把这个现象讲清楚了、讲明白了,跟他发现的完全相同我看到的报告是德国的量子力学家普朗克的报告,他一生专门研究物质,是被他发现的。

  八十年前科学家发现原子,认为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在这八十年当中,科学技术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观察的仪器愈来愈精密。用这些最新仪器把原子打破,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打破之后发现它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组成的,它不是最小的。现在科学有能力把原子核打破、把电子打破、把中子打破,它们都不是最小的物质,发现有粒子,叫基本粒子,几十种之多。这些东西还有能力把它打破,发现了更小的东西夸克,夸克组成了这些基本粒子。夸克也有七、八十种之多,很复杂,再把它们各别打破,发现更小的物质现象,叫微中子。微中子再打破,物质没有了。这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佛经上讲物质最小的现象叫极微色,就是科学家发现的微中子。佛叫它做极微色,也叫它做极微之微,这个东西不能分,再分就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了。他们把微中子打破,物质现象没有了,看到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

  于是“物质”真相大白,他们宣布结论,结论是什么?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的,“物质”是从念头生的。佛经上说“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色跟相都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物质”从念头生的。这个问题解决了。

  那“念头”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念头”?现在科学家只观测到念头生灭,它太快了,我们刚才讲的,这个频率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现在科学的仪器大概可以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佛那个时代没有这些科学工具,他怎么知道的?今天科学对于精神这个部分,就是念头,还不清楚,只知道它生灭频率非常高,佛经上讲的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为什么会有念头产生?这个还不知道。佛都有说明,佛说,念头是从业相生的,这是佛家讲的阿赖耶的三细相。“一念不觉产生无明”,“无明”就叫做“业相”,“业”是个波动的现象,整个宇宙都是在波动现象当中发生的。波动现象产生了“念头”,“念头”产生了“物质”,“物质”产生了宇宙之间一切法。一切法归纳不外乎这三个,佛家的术语叫“阿赖耶的相分、见分、自证分它还有个名词,“自证分”叫“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转相”是“念头”,这“阿赖耶的三细相”。

  大乘经上佛说得很清楚,用第六意识,就是“思想”,我们的想象,这个第六意识的能量非常大,对外能够缘到宇宙的边缘,对内可以能够缘到阿赖耶的三细相。科学家用的是第六意识,阿赖耶的三细相,“境界相”被他搞清楚、搞明白了。

  现在是第二步,就是“念头”,我们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他们会把念头的现象搞清楚。然后,“念头”从哪来的?这就是宇宙之间的能量。能量是佛经上讲的自性的性德,自性本来具有的德行,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就是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第六意识能缘,缘到阿赖耶的三细相,向内缘不到自性,佛法里面讲明心见性,它不可能做到。但是明心见性才能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得到受用。

  科学发现这些东西,也能得一些受用,这个受用不是圆满的,是有缺陷的,这些作用有局限性的,它不是无碍的。你看,《华严经》讲“事事无碍”,科学还是遇到障碍,不究竟,不圆满。真正究竟圆满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现前。

  佛家的教育我们叫“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的目的最后是教你成佛,成佛才是毕业了,拿到最高的学位所以,佛法里面的佛陀、菩萨、罗汉,这是什么?是“佛陀教育”里面三个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叫“佛陀”,第二个学位叫“菩萨”,第三个学位叫“阿罗汉”,好像现在的大学,学士、硕士、博士,所以它不是宗教

  宗教里头承认有一个创造宇宙的神,人不能跟神平等,佛法不是的。“佛陀”这个学位每个人都可以拿到,只要你把障碍自性的这个东西放下,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你自性上的障碍没有了,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恢复,你本来就是。跟世间教育不一样。

  回归自性,恢复性德,性德有无量智慧、德能,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与读过书不读书也没关系,它叫你放下书念得多,字认得多,也是一种障碍,这个障碍不是烦恼,叫“所知障”。你要执着你这些知识,也成了障碍,不能见性。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我们看他的传记,他十九岁出家。他是王子,舍弃王位的继承权,舍弃宫廷里面富贵荣华的生活,他去当一名苦行僧。知识分子喜欢学习,这个放下就是放下“烦恼障”,真的去学习,学了十二年。印度在当时是全世界宗教之国,宗教、学术都是世界第一流,他统统学过,学了十二年。知道所学的这些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把它放下,这叫放下“所知障”。去干什么?菩提树下去入定去了,统统放下。这一入定,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流露出来。出定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一辈子,每天讲经教学,没有一天休息,讲了四十九年。他是七十九岁过世的,我们中国算虚岁八十岁。

  他所讲的这一切经,谁教他的?没有人。印度那个时候没有佛教,宗教很多,最著名的婆罗门教。但是当时的印度人,无论是宗教或者是哲学都喜欢修定,他们有相当深的定功,当然释迦牟尼佛也学会了婆罗门的四禅八定。在禅定当中能够见到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障碍,定中,现在所说的空间维次全都没有了

  空间维次从哪来的?分别、执着来的,定中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这些障碍突破了。各种不同空间维次他全见到,这就是婆罗门教所说的二十八层天,下面还有饿鬼道,还有罗?、修罗,还有地狱,全都看到了。这现象从哪里来的?都是人自己变现的,实际上完全没有,自性是一片空寂,美妙极了。这种现象都是人造业,业力变现出来的,造的善业就三善道,造的恶业就变三恶道。这才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我们可以在这个境缘当中随缘自在,不受外面环境干扰。

  佛陀教了四十九年,学生里头程度不齐,最优秀的达到跟佛陀差不多的境界;中等的,那就是证得阿罗汉果,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算不错了;还有一部分对于六道有留恋,舍不得放下,那就依旧在六道里面轮回,轮回他有善根、他有善行,只在善道不堕恶道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对于一切众生统统有利益,你喜欢什么他就能帮助你,满你的愿,有这个能力。确确实实像《华严经》上讲到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唯心所现”。“物质”是心现的。大乘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有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天、修罗、人、饿鬼、地狱、畜生,有十法界。

  十法界从哪来的?“唯识所变”。“唯心所现”是第一次,变现的是一真法界;“唯识所变”,变十法界、变六道“识”就是”分别“执着“。换句话说,我们对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了,就超越六道,就超越十法界。所以佛教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我们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然后假的放下,真的掌握住;假的放下,真的就现前,真相大白了。

  所以我们学佛之后,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了,佛教讲的什么,我们可以把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分五大类:第一个是“伦理”,第二个是“因果”,第三个是“道德”,这是释迦牟尼佛普世教育,就是教化世人的,让世间人都能得到幸福美满的一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他教学的目的;更高的,就是现在所说的哲学、科学。

  我学佛从哲学入门。因为年轻受学校教育影响,认为宗教是迷信,所以没有接触过宗教,不相信宗教。

  早年在台湾,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当代一位哲学家,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五个单元,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非常惊讶!我向老师请教:“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尤其是佛教,佛教是多神教、是泛神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真神,没有那么复杂,多神教、泛神教叫低级宗教,它怎么会有哲学?”

  老师告诉我:你年轻,你不懂。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跟着他这个入了佛门。

  老师告诉我:二百年前,中国的寺院庵堂那些出家人都是专家、学者,都有很高的道德涵养,真正的有智慧;他说:现在没有了,现在要学佛经哲学,到哪里学?经典里面学。这他指给我的路子你到寺庙里面去,他们不学了,不研究经教。所以教给我,要从经典,大小乘、宗门教下,从这里下手。要找适合自己程度的,适合自己兴趣的,那就很容易入门。因为佛教是个大学,科系太多,什么都有,内容太丰富了,绝对不是一个人一生能够学得完的。他推荐给我的,“法相唯识”。

  佛教在中国,古时候有十个宗派,现在小乘两个宗派没有了,大乘也是有名无实,没有人认真去研究了。研究,在研究的理念跟方法都有问题。

  这是我们遇到这个时代,承传如何延续下去?这是当前最大的问题、最严肃的问题,这个道怎么传下去。它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佛教到中国来,把中国传统文化大幅度向上提升

  佛教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法,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他们的修学以什么为目的?以开悟。能够开悟的学生当然是少数,所以老师,从前是私塾老师,私塾老师教学是个别教学。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大概一般不超过三十人,超过三十人应付不了,精神不够用三十个学生能够培养十个,慢慢再淘汰,当中能有一个开悟就不得了

  开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大彻大悟的少,小悟、大悟不少。

  “悟”怎么开法?“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来的,自性里头本有智慧德相,哪用到外面?!外面没有,外面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是从内里头往外开的,是自性的宝藏,真正了不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要从戒,“持戒得定”就开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是枢纽,“慧”是目的,“持戒”是手段。它的理念,最高的指导原则,“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着重那个“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不是老师讲给你听的,不是别人教你,不是的,自己悟出来的,求这个。自己悟出来之后,再去读书,再去看别人的注解,听别人的讲演。为什么?你一听就明白,他哪里讲错了、哪里讲对了,他的程度悟入在哪一个阶层,你都清清楚楚。

  所以龙树菩萨,这印度人,释迦牟尼佛走了以后七百年出生在南印度,这个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再学习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四十九年所说的经教,他只用三个月全学完了,这一部《大藏经》。我们能相信吗?能。凭什么?中国也有。

  唐朝时候中国禅宗惠能大师,那也是个开悟的。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所以他不需要看释迦牟尼佛这些经典,但是这些经典里面意思他全知道。你要不相信,你拿一部经念给他听,你念完了,他讲给你听。所以叫“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之前是求开悟。这个理念、方法儒、道学去了,把它继承过来了。

  儒家“四书、五经”也是教你一门,私塾老先生教书是教你一门。但是童蒙的时代他可能教你学很多门,但是一定是一门一门的学。童蒙教你背书,不讲解,背了管什么用?会开悟。

  背书的目的不是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孔子都不赞成。一定要有悟处。悟处是什么?活的,活的才管用

  孔老夫子开悟了,他讲的东西跟佛没有两样。你看,孔子的学生问孝,什么叫“孝”?什么叫“仁”?这都孔子常常讲的,孔子答复学生,每个学生答复的不一样。这是什么?活的,它不是死的。现在学校考卷都一样的,标准都一样的,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没掉。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浅的人答得浅,所以夫子对每个学生,看到他们的根性,你是什么根性给你怎么讲法。学了之后,活学活用,他就落实在生活上、就落实在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他全用上了。

  近代我们看到海贤老和尚,去年才往生的,这个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人说,我知道,我看盘片我看出来了。他不认识字,一生的工作是种田,是农民。没有做过经忏佛事,没有做过法会,小庙每天早晚就是拜佛,烧香、拜佛、念佛,没有其他的任何活动。天亮,早饭吃完之后,田里面工作,那工作是什么?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贤十愿”,别人看不出来。这个盘片我看了三十多遍,这本《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他全做到了。所以我告诉大家,那个盘片是我们《大乘无量寿经》的总结,要把它当作一部经来看。我劝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断,每天念一万声佛号,一万声佛号大概要两个小时。每天看三遍,你看上一年,你的心就定了,定生慧。所以,不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东西心是杂的、心是乱的,生什么?生烦恼。清净心生智慧,平等心生智慧。

  所以中国从前教学生背书是修定,这个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背书你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不背书你会胡思乱想,教你背书。那个背熟了,背得很熟那是附带的,那是附作用,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杂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种方法。如果真的能够定上十年,海贤就一句阿弥陀佛。他不认识字,没有听过经,也没有读过经,他什么都知道师父教导他,不许说,他也很老实很听话,他就不说。偶尔露一点,一般人看不出来,极高明而道中庸。

  在这个时代,学佛要想成就,用他的方法比什么都好,所以那是修学净宗最好的榜样,真正的模范。住在乡村一个小庙,破旧的房屋,小庙只有四、五个人,都是以务农,务农那个也是修戒定慧,修六和、修六度。他种植的面积,开荒种了一百多亩地,寺庙需要的很有限,拿这个生产所得到的粮食、水果、蔬菜供养乡下的穷人,接受他供养维持生活的成千上万人。教人,就是教人念阿弥陀佛,什么都放下,讲得很清楚,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临命终时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

  他念佛九十二年,有人问他:你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你说什么?他怎么说的?我很多次要求阿弥陀佛带我到极乐世界,老佛爷不带我去,说我修得好,要我表法。这话听懂了没有?好多次,那就是他老人家见阿弥陀佛不是一次。九十二年,我们想想,当年慧远大师,我们净土宗初祖,一生见阿弥陀佛四次。你要问我,海贤老和尚见佛多少次,我会告诉你十次以上,不会少过十次。他真有信心,他有耐心,表法真的做出最好的榜样。

  最后的表法是教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要和睦相处,就是家和万事兴。在家庭要和,在团体要和,在社会要和,工作里头要和。中国人对个和字非常重视,佛亦如是,佛家讲“六和敬”,要求每个人都能做到。

  没有怨恨心,要知道现在人做错事情,作奸犯科,不能责怪他,为什么?没人教他。《无量寿经》佛说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就是劝我们,看到别人做错了,要原谅他,他的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也不知道。大概到高祖父母知道一点,做不到,你怎么能怪他?生在这个动乱的时代,活得多么辛苦,所以要原谅。有机会学习传统教育、学习佛法,佛法是活的,要活学活用,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它是智慧。中国传统教育是智慧,佛的教育也是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智慧“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依照传统老方法来学才管用,新的方法只能得到知识。

  去年我参加斯里兰卡在巴黎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卫塞节,完了之后我们去访问法兰西的汉学研究所。才知道欧洲的汉学,第一个汉学院是法国的,英国比他们要晚三、四十年,他们是最早的。院长、教授还有几个学生跟我们做了三个半小时时间的交流,我们告诉他,我们在马来西亚也创办一个汉学院。

  他问我们怎么教法,我说我们的教学方法,用中国传统的理念、方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方法管用他们非常惊讶!结果才知道,他们把中国汉学拿去当作古代的文化来研究,与现在不发生关系,是研究二千五百年前中国人这些文化。听到我们学了管用,他非常惊讶,现在还管用?我说不管用我学它干什么?你说这古人东西,现在不管用,我们不想学它,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的精神。管用,学了马上就管用。这些都是受科学的影响,不但外国人他不知道,中国很多学者专家也不知道。

  我们在十几年前,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就有一些知名的教授来问我,问我提倡这干什么?为什么不去学“四书”、“五经”、“十三经”?

  我举了一个比喻跟他说,我说“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于《四库全书》,咱们放在天平上,放在这一边;这一边我们就放《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小小三本,我说它是平等的

  他感到很惊讶!这怎么能平等?

  我说:夫子教我们,学习要遵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我说那在这一头,后头“笃行”在这一头。如果那些东西统统学了,你都用不上,跟你生活没有关系、跟你工作没有关系,还不如这个能用得上,这马上管用。这他才明白了。智慧的教学它不是知识,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上。

  方东美先生讲得很好,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学这个东西我没有得到最高享受,那不叫白学了?这不能不知道,学了马上就管用。

  所以,我告诉法兰西汉学研究所的这位老教授,我告诉他:现在要救急,我们要帮助这个地球化解灾难,帮助它化解冲突,带领它走向安定和谐。这个他愿意听。那怎么办?

  汉学里头有一部书,《群书治要》,我们把全部的精神,我给他讲十年,我们汉学第一个十年落实在这部书上。把这部书学透,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统统能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全用上。在家,在自己身,身心修养,健康长寿,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安定,国家兴旺,太下天平,我们干这个事大乘佛法能干得到,中国传统的东西能干到。

  救急,唐太宗做的这桩好事情,他选的这个东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精华,六十六部典籍是经典的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再提炼出来,我们现前所需要的提炼出来,精华之精华。

  我说这话不是我说的,我们人微言轻你不相信,汤恩比说的,在访问日本时候说的我看到这个报告我非常喜欢,他的确不愧为一个历史哲学家,对东方、对佛法、对中国传统东西他有深刻的认识。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就是现代社会,“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说得非常有道理,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生起坚定的信心!

  我在伦敦访问,给三个学校学生、教授在一起分享的时候,我问他们,他们不敢表态。我说汤恩比,你们英国人,他有没有说错?有没有说对?都不敢表态。最后我说话了,我说我了解你们的心情,为什么不敢表态?汤恩比的名气太大了,不敢提反对意见。

  为什么不能承认?对这个有怀疑,既然中国东西这么好,为什么中国人不要?我说,不是没有理由,中国人不要了,有它的历史因素。最近二百年,二百年前中国人要,没有人不读古籍,这二百年,西方文化传到中国,年轻人看到西方的科学技术、机械看迷了,把老祖宗的东西疏忽了,这个原因要知道。

  你要一深入,愈深入觉得它愈可爱,愈深入愈欢喜,然后第一个救自己

  没有学,生活在烦恼、苦恼的世间;学了之后自己会生活在很快乐,每天法喜充满,他就不一样了。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用在你公司行号,你那个公司行号兴旺起来北京胡小林做到了,苏州吴念博做到了,都把它落实到公司里头去,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教导所有员工,大家都要奉行,自动自发。公司欣欣向荣,每个人都把公司当做自己家庭,公司老板把所有员工看做自己兄弟姐妹,关系不一样了。用在社会、用在国家、用在全世界,什么灾难都化解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提早一点下课。我还要准备行李,明天访问印度尼西亚。三十一号回来,这个月底三十一号回来。

  谢谢大家!好。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