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体会分享
·体会分享 

学佛后不顺心、不如意的原因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1-12 07:57:33
关键字:佛陀教育,共修分享,学吉凶经,事佛,吉凶经,学了凡四训,了凡四训,经题,学佛的好处,不顺心,不如意
【 点击数:419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佛陀教育共修分享”  2018年11月11日


学佛如能依教奉行、能反省忏悔,三年必成,否则业报必成灾难

尊敬的净空老法师,尊敬的共修系统各位老师们、同修们:大家好!

阿弥陀佛!

  学习《了凡四训》心得报告如下:

前言

  由《太上感应篇》到现在《了凡四训》,我读给朋友听的时候,他说好像学不到东西,仿佛就是说,学的跟做的不一样,我也承认。我是倾向相信、多读、多反省,就如每天都貌似有一个人不断在劝你一样,分别是在于你肯不肯听他讲去做而已。所以,我什么都会去试一下。

  我读给朋友其中一个意思是因为要保持恒之以久的熏习,能捉得住表面上的意思,接下来我也会尝试自己看书,看看会不会在专心契入上又会更上一层楼,捉得住内里的意思,少一点纷扰。因为我发觉看文章的时候不只是看书中的意思、总结书中的意思,而是慢慢静下心来听它讲,可能这样才能比较捉得住净空法师内里的意思他其实只是不断将同一个道理分开在不同的书中讲,不知这样的理解有没有错?

  这篇《了凡四训》,序文说了“四训”的重点大概,但它在书中放到最后,可能是想让我先看完整篇章再看序文作个总结,再配合网站有标红的重点,看看有没有漏了重点,再配合《俞净意遇灶神讲记》。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居士写给儿子的家训,讲如何能改变命运。《俞净意遇灶神讲记》亦是讲俞先生如何在遇到灶神后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感得果报。

总纲——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了凡四训》分四篇: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立命”讲相信因果;然后才能“改过”、才能积善(布施);最后“谦虚”,可力保作善不被阻碍 - 能(忍辱),以致善不流失。“善”,真正能积就是等于修福,最后能改变命运。

“立命”—— 从念头上,改变命运,各得其所

  祸福在一念之间。知道命运是常数,能各得其所,富者安于富,贫者安于贫。命运有分为“常数”和“变数”,上世因和今世果不能变,故命运客观上是(常数);但缘能改,即断恶修善,从哪里修?从心(念头)里修,这为(变数),从根本修,境(命运)随心转

  善念能增福。“福”,不外乎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五福”

  “慧”代表清净心、真心,能看破,能辨是非。如果从真心求,不论内心的清净,抑或是外在的福报,也可求得。不过修的过程不必在乎福果报,只着重修因就可以了。所以,福已在慧中,内外相得,有求必应(从心上求),感应道交(心言行契合佛菩萨,与佛菩萨在一起的感觉)。

  想从外在求,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你折腾得到的,还是命中有的;一个是你不懂从心中求,只着重在“常数”中的命运中求,求不到,因为命中没有。两个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改过——从心上改

  “改过”从“三心”和“三方法”上改。“三心”:耻心;畏心;勇心这是知过改过(不知过便不能改过,功过格能看出自己的过失)。

  忏悔的过程:最好是能昭告自己的过错,如不能向大家昭告就先向佛像祷告,慢慢愈忏愈真诚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勇气向别人告诉自己的过错且能即时改过

  “耻心”就是反问自己“别人做得到,为何我做不到、为何会有这样的念头”,一个不断反省的心

  “畏心”就是畏天地鬼神,因为起心动念鬼神都会知道,更何况佛菩萨?!“耻心”加“畏心”,就是惭愧;“惭愧”加上“勇心”,勇于改过的心,那就会成功改过了。如果没有“耻心”、“畏心”,“勇心”不可能发

  所以最紧要的,就是要相信因果和鬼神。鬼神的角色是作为一个监察者,我们报告交差,就像俞先生一样,不敢怠慢、不敢作恶,这已经算是相信因果,但未算完全相信的;完全相信是得知自己别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会感得什么果报。

  到三方法: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

  事上改,即持戒。

  理上改,因缘果报完全是道理,世出世间法不离因果,明白因果道理,若道理能通,事亦能通,事理相通。

  如能心上改为主,事上改为副,事心相通,就为最上乘了。因果道理上断恶修善,慢慢便能从心上念头改,这样就能圆满。心念头是根本,道理是枝,事是叶。从枝叶上就比较治标不治本,但也是个好开始。

  大乘重心地不重事,不拘小节;小乘重事戒不重心,执着事相。

  心主要讲两样东西:“布施”和“忍辱”,“布施”是其次,最主要是“忍辱”。

  “忍辱”主要讲嗔恨心,嗔恨心(不能忍)会使你漏福,失掉功德(清净)心,(定慧)。“忍”是定的前方便,而念佛(=从心地上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去伏住妄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让你能如如不动得定心,能忍辱。最好能从心地上改,用真心的话就算是极小善也会遍虚空变大善,若根机一般,须循序渐进,事理心,慢慢来,最終目標为克己复礼(离相修善,诚敬),闲邪存诚(防妄念,念佛)。

  延续刚才讲心的两部分:布施(积善),忍辱(谦德)。

积善——尽心尽力

  法门无量无边,总纲为“六度”;“六度”归为布施。何谓善?何谓恶?善有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大乘标准为:为别人是真善,为自己是恶

  “端”是老好人,顺顺从从,比较被动,但不懂事理,矫枉过正却不符合现实;“曲”是狂狷,不那么顺从,明白事理,有点傲慢,但是源于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将事情妥善办好,佛菩萨比较喜欢后者。

  “阴、阳”主要是讲阴德、阳德。“德”需积,如果做善事被人知道,“德”便报掉了,所以要多做阴德;

  “是、非”,能对后世,长远有正面影响便等于“是”,否则便等于“非”。

  “偏、正”便是好心做坏事——正中偏,坏心做好事——偏中正。

  “半、满”主要是讲真诚心,尽心尽力(随喜功德),心不诚口善、行善也只能是半。

  “大、小”为影响范围,小众还是大众。

  “难、易”为财与权大则易行善。

  “随喜行善”有十法: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惜物命。

谦德——漏福报

  “谦德”是对一切人事物恭敬。不谦(我慢)善会漏,受人阻碍,不得圆满;“谦德”使善力保不失,使有漏福报成无漏福报。

大志——发心

  除了“谦德”,亦要有“大志”,“志”是发奋之心,发此生成佛之心。

  注意:

  主要有六点:忍辱(谦德);恒心;懈怠(精进);断恶修善;念佛;慎独(团体)。

  “忍辱”是谦虚。

  “恒心”是发生生世世世都要行善度众生作菩萨的愿。

  而“懈怠”可以以耻心畏心勇心对治,不自欺,不进则退,尽心尽力,随喜功德。

  “断恶修善”等于忏除业障。

  “念佛”是修定的另一个方法,以善念代替恶念。

  “慎独”,我们需戒慎恐惧,尤其是独处。所以面对大众团体的意思是让你不容易起恶念作恶。

结语

  如能依教奉行(能反省忏悔),三年必成,不然业报必成灾难如善根稍薄,意业太重,需长时薰修,善根会慢慢地变厚,自然生起远恶向善,效法之心,慢慢能觉悟(开悟)到不能造恶,总为别人想,要断恶修善,即悟后起修。

  但有时做好事会被诽谤冤枉,虽则如此,亦不怨天尤人,因为这是业障所致,须有毅力地继续做,后致善事成义务,如力量达不到就以心愿圆满之,最终始觉合本觉,终成究竟觉。

  现在的阶段仍然在于因果教育的汲取,本书亦讲过,等到明白道理再做就来不及,做了就会明。但净空法师亦讲到,要读书明理、明智慧才知道如何修福,没有慧又如何能修福呢?!

  福如果没有,慧就会连善有偏正、纯杂等等都不知道,便会造恶。所以,因果教育方面我还需加紧努力。

  末学弟子B06674

  2018-10-23


学佛后不顺心、不如意的原因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学习报告

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尊敬的净土释疑网教练,尊敬的网站义工菩萨们,尊敬的各位同修菩萨们:大家好!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今天听圆满了,心情难以形容!从接触佛法开始到现在有十年了,很惭愧没有福德早日听到这部经,转了这么多年,终于听到了深谷里寺院的钟声,像寻觅已久的期盼终于有了希望,悲喜交加!若不是教练曾经的提醒,一定会涕泪横生,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感恩净空老法师千辛万苦不舍众生!那种同体悲表演得淋漓尽致,无缘慈,感天地动容!

  感恩教练激励前行!

  感恩同修相伴今生!

  愿所有一切众生早日了生死、出苦海,共赴自性净土同与海会圣众!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以下是末学听经的体会,请教练及各位同修菩萨批评指正。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学佛入门的第一部经,老法师也是这样表演的。通过这部经才稍稍对老法师这么多年弘法的经历有所了解,对老法师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恭敬!无论从智力还是阅历、无论是心量还是心行,都堪称师范!今生能得遇老法师是人生幸事。感恩老法师不辞劳苦,不舍群生!

  这部经是阿难尊者替后世末法众生启请世尊答疑解惑的一会,教给了初学佛法的弟子最重要的是亲近真正的善知识,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这是入佛门的条件,只要我们生正信,起正行,知恩报恩,身教流通,一定可以获得事事如意的果报。

经题释名

  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释迦”表仁慈,“阿难”表庆喜,释迦牟尼成佛之日所生,意为人觉悟了是值得庆祝欢喜的,能生在有佛出世的时代是值得庆幸的。“佛世难值”,故用阿难出生表法庆喜,为世尊堂弟,表欢喜随喜与仁慈是相近的心。

  阿难入佛门出家是因为羡慕世尊的相好,并非为了觉悟出家,这一个不善心导致了后来的摩登伽女之难。摩登伽译言“本性”、“志性”,义译为“骄逸”。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故事深意是说明因为初发心并不是为了觉悟,而为了贪图相好,包括身体健康,财富等等,后来一定会受到骄慢心(摩登伽女表法)的折磨,寓意遭难,就是着相修布施,不是觉悟意,一定会受到四大烦恼的折磨。

  在听经的过程中忽然想到既然都是托事附法,世尊另外一个大弟子不知道表的什么法,于是查佛学大词典,这一查大为惊叹,世尊左边是大迦叶尊者,迦叶意为“饮光”,意思为自身光炎涌,能映余光使不现,故言“光波”,亦云“饮光”。迦叶尊者身有金光,他不能及,表自性光明永恒不变。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自性就是“寂而常照”的“常寂光”吗?!

  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所有物质都是发光的,只是有可见光、不可见光之差。既然都发光,那所有一切的光源出自哪里?!犹如一个立体屏幕,找到了一切光源,就找到了我和一切万物的来源,这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通过查词典才知道世尊左手的迦叶尊者表法了真相!所有光中最永恒真常的就是自性之光,也就是心光,那是所有一切的本源,佛教称为“常寂光”。所有万事万物的光都来自于常寂光,离开常寂光,什么都没有。

  佛教的标志法+轮其实也暗示了我和自性的关系,圆心表真心,“我”就是圆周所现的虚像。通过这个“假我”能找到“真我”,借假修真。“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感恩老法师慈悲开示!

  迦叶尊者还有一个表法,就是佛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左手为上,意为觉悟中最上的应当为最无执着之念,佛传法之人,觉悟的承传首先要没有执着,意为正觉;再者就是右手的阿难尊者表法为好学,欢喜学习之意。达不到这两个条件不能承传佛法。

  这样查下去,不知道还有多少表法的不明白,人云亦云茫茫然,真是耽误时间了,惭愧惭愧!

  “问”在佛经里有五个意思,有五种“问”:

  “不了解问”:是向老师请教的问。

  “疑惑问”:是亲近善知识学着问,学,问,学问。

  “试验故问”:是试验老师看看老师懂不懂。

  “轻触问”:漫不经心,随便的问。

  “明知故问”:即利乐有情问,是因为自己人微言轻,找有权威的人来答,令他人相信,帮助学生破除心理障碍,断疑生信。阿难尊者之问就是这个意思。

  “事佛”:“事”是承事,奉事,奉有恭敬顺从含义在里面;“佛”是佛陀教育。“事佛”的意思就是学习佛陀教育、学习佛陀教诲。

  老法师对于“事佛”给出的解释是:

  佛教是大智大觉的教育,佛教是智慧觉悟的教育,佛教的教学宗旨是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使人人能明辩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得失,进而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清净慈悲救世的人生宇宙观,达到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圆满,真实,幸福的生活目标,因此,佛陀教育确是每个人都应当接受,应当依教奉行。这才叫事佛。

  “吉凶”:“吉”是称心如意,吉祥如意;“凶”是事事不顺心,不如意。与“事佛”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接受佛陀教育,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经”:符合诸法实相的都可以称为“经”。《大智度论》说,五种人说法都可以称为“经”:1、佛;2、佛弟子;3、仙人;4、天人;5、变化人。万事万物表法都可以称为“器世间说经”,这么看来世间万事万物和西方极乐世界水鸟树风说法没什么区别,只要真正好学,看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哪里不是极乐世界?!“好丑起于心”而已。                    

人题释义

  “后汉沙门安世高”:“后汉”是时代;“沙门”是修行人,是大师谦虚自称;“安”是国籍,古代的安息、波斯,就是现在的伊朗;“世高”是德号,大师以国为姓,不忘本的表法,和唐玄奘法师表法一样,念念不忘本,念念不忘初心。老法师讲到安世高大师关于度同修出离畜牲道,颇有深意在其中:

  修行是要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付出不要求回报;一丝毫的有求就会自毁前程安世高大师的同修只是起了一个嫌托钵托到的饭菜与付出不成比例,这样的示现就是菩萨表演,《弟子规》中的“对饮食,勿拣择”,其中的因果竟有这样深!《弟子规》能保人身不失,真是阿弥陀佛!

  明经好施的法师起心动念这样的细微,临命终起现行都会堕落,我们的烦恼一丝毫都断不了,贪嗔痴的粗念压都压不住,即使往轻里说,落入畜牲道也绝对不会好过安世高大师的同修。若不依靠二力法门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出离无由!必堕三恶道无疑!真是可怕

  安世高大师是何等人物,朋友求超度还得朋友自己修功德,借着安世高大师这个善缘,将人们供养的钱财布施建道场为作功德。再加上善知识这个缘才得以脱离畜牲身升天。安世高大师是佛菩萨再来,烦恼习气都断了。

  想想我等凡夫业障习气没有断,凭什么能力超度?只有用至诚态度做超度,能契入境界,像婆罗门女一样才能真正让冤亲债主得到利益。否则徒劳无益不说,还给世人做了个不好的样子,不是罪过吗?!                      

  经文共分为七个段落:

  说明信奉佛教依教修行所得到的果报是吉祥如意的;违背佛陀教诲,迷信,果报就是凶灾,不吉祥的。

  讨论杀生责任问题,属于戒律。用一个杀生代表所有十恶都要禁戒,之所以把杀生提出来,是因为人道里面如果希望事事如意,首要的就是不能杀生,“将加人,先问己”。

  《弟子规》提到的“泛爱众”就是慈悲心的流露,爱人者人恒爱之;物皆恋命,将心比心。既然相信六道轮回,谁能保证我们吃的众生的亲戚,不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呢?!我们吃了亲人朋友同事的亲戚的肉,还希望与亲人朋友同事关系相亲相爱,是不可能的,这种千丝万缕的因缘果充斥了宇宙人生。

  如果能明了轮回真相,我们是在生生世世自相残杀,多么可怜、多么悲惨!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杀自己的父母、吃自己的孩子,出佛身血,愚人盲盲,冤冤相报,无有出期,可不哀哉!

  讨论教学。“为学之道,首先在求自己不是处,方有长进”。阿难尊者请问世尊的是恶意向师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

  佛教是教育、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如果我们恶意向父母,能不恶意向师么?!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教孩子敬老师,老师教学生孝父母,两者是我们身命和慧命成长不可或缺的缘,相辅相成,一而二,二而一。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是父母给的,佛法是老师教的。这是老天自性赋予的回极乐老家的宝;

  “孝养父母”是诚敬的下手处,是放下自私自利的修行道场;“奉事师长”则是“孝”的进一步提升,是圆满孝道,圆成佛道的必要条件。

  能“孝养父母”,自然顺从老师教导,听从老师教诲,老实听话才能得到根本智进而通过生活中的处处为师,也就是华严五十三参,最终看破诸法实相,了生死出三界。

  没有父母,何以活命?!没有老师,何以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永脱轮回?!“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佛哀众生,甚于双亲!”

  何为恶意?不能够接受老师教诲,阳奉阴违,怀疑,犹豫,不肯奉行这个意就是恶意。

  “恶”有五种:1、轻慢;2、嗔恨;3、嫉妒;4、背叛;5、陷害“恶意向师,天所不覆,地所不载”。忏悔曾经的怀疑,不肯奉行,恶意向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讨论学佛与现实生活有没有冲突,世尊答复是:“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做事要凭良心,不能昧着良心去骗人,诚信奉行禁戒,顺、孝、畏、慎,敬归三尊,养亲尽忠,内外谨善,心口相应;不能搞迷信活动,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祈请佛菩萨加持!

  阿难尊者听佛开导后的心得和感想。佛言至真而信者少,“是世多恶,众生相诅,甚可痛哉!”这是阿难尊者的大慈悲示现,为了后世末法众生请佛住世。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无佛法何以出离娑婆,不信佛何以得利益,阿难尊者是替我在悲叹,为我请佛不要灭度。

  顶礼阿难尊者!感恩您!若不是您,像我这具缚凡夫如何能在末法听闻佛法?!若不是您,刚强难化的我不仅见不到世尊,连佛经一个字都不可能看到。祈愿您加持我感念佛恩,依教修行!

  阿难尊者心得报告。目的是劝导大众依教修学,不辜负佛陀苦口婆心。二十八首偈颂,共分七个段落:1、请佛住世;2、疑谤重罪;3、各罪别报;4、持戒得福;5、疑罪福果;6、世间事和世间意,特别说明世间意的果报;7、结劝。

  流通分,大众一时闻法信解,受持礼谢。

  通过听老法师开解《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再一次明确了“学佛不顺心、不如意”的原因,“不是理论上错了,就是在方法上错了,再不然就是业障深重,曲解经义,日常生活中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定要反省罪业,改过自新。把控制占有的念头放下。

  身体、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宇宙的灾难都来自于我“不知道爱人,不知道爱物,不知道爱护一切众生,是失去慈悲心、丧失了爱心,迷惑颠倒、胡作妄为,随随便便杀害众生积累下来的杀业所致”一旦相信并且知道万物一体,那种冤枉、那种欢喜不可言喻,人人无不是佛菩萨,处处无不是华严极乐净土。

  用经文一句话归结就是:恩大莫过佛,世佑转法轮,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祈请老法师长久住世,广度众生,愿正法久住,佛法长存!

  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惭愧末学  b00448恭呈

  2018年10月28日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