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读了《金刚经》要会用,“会用”就是受持、就是依教奉行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6-22 08:30:25
关键字:性德,金刚经核心,金刚经目的,无实无虚,虚实,三苦,清净心,学佛,学金刚经
【 点击数:230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讲《华严经》第61集  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性德”是什么样子?

请掀开经本一百三十五面,第五行,从注解第二段看起。

  【如来是性德之称。无实无虚,乃性德之容。无实者,生灭灭已,凡情空。无智亦无得,圣解亦空。无虚者,寂灭现前,体现。能除一切苦,用现。质而言之,无实无虚,犹言寂照同时。寂则无实,照则无虚。心清净,无实也。生实相,无虚也。】

  这一段的文字不长,他将“无实无虚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非常难得!

  经文里面佛告诉我们“如来所得法”,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成佛”、“证得佛果”了。“成佛”他到底证了些什么?他得了些什么?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他确实得到了,但是所得之法“无实无虚”。这四个字,我们乍听起来很难懂。

  怎么这个法是“无实无虚”?表面上看到这个意思互相矛盾。“无实”当然就是虚的,“无虚”当然就是实在的,到底是实在的、还是虚妄的?所以必须要把这个事实说清楚。我们听了这一句,之所以觉得难懂,因为这不是我们的境界,这是佛菩萨的境界我们的境界是因为没有离开妄想、执着,所以把“虚实”两个字坐实了,现代人讲“落实”,把这两个字看得“落实”了。诸佛菩萨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虚实”在他们看起来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正是所谓“入不二法门”,他们是“入不二法门”。我们是“虚实”是“二”不是“一”,人家入了“不二法门”,所以说“无虚无实”。

  “如来”是从“真如本性”上说的。《金刚经》上讲“如来”讲得很多,讲“诸佛”也讲得很多,凡是讲“诸佛”都是从“事相”上说,讲“如来”是从“体性”上说的。“事相”上,给诸位说,有“实”、有“虚”,可是从“心性”上讲,“虚实”都讲不上。

  “无实无虚”,乃性德之容。”“容”是什么?容貌,样子。“性德”是什么样子?“性德”是“无实无虚”,是这么个样子。这个样子在哪里?实在讲,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无一不是“无实无虚”。可惜我们始终没有看出来,始终没有能够体会到,这就叫凡夫。如果你看出来,你体会到,那你就不是凡夫。不但不是凡夫,大乘经上讲,你已经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的菩萨。


什么叫“无实”?什么叫“无虚”?

  下面为我们说明:什么叫“无实”?什么叫“无虚”?“无实者,生灭灭已。”这句话我想许许多多同修们都很熟悉。“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大家都很熟。那要问你,什么东西“生灭灭已”?什么叫“生灭”?念头,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佛给我们讲,“一刹那有九百生灭”,“生灭”是指这个东西。“生灭”断掉了、没有了,这是什么果位?究竟圆满佛的果位。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他的“生灭”还没有“灭已”。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凡情”到这里才“空”,才真的没有了。等觉菩萨,他不叫做“佛”,他叫“菩萨”。“菩萨”的意思,玄奘大师翻译的是“觉有情”。他有情,虽然有情,他觉悟、他不迷。六道凡夫是迷惑颠倒的有情众生。菩萨,一直到圆教等觉菩萨,都叫做“觉悟的有情众生”,“情”没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破了,他凡情断了、没有了,确确实实没有了,“真如本性”圆满的现前,没有带一丝毫的污染。这就是说明等觉菩萨还带一丝毫的污染,还不能说是完全百分之百的清净,没有到这个程度。如来果地上才是究竟圆满,真正清净了。


有“智”只能当菩萨;有“情”只能当凡夫;佛是没有“智与情”

  “无智亦无得。”前面是讲“凡情空了,无智亦无得,圣解亦空”,“圣解”是什么?前面讲的是“情”,这是“智”。你看看法相宗,所以法相宗不究竟、不圆满,为什么?法相宗“转识成智”,“智”也不行。“真如本性”,清净心里头,“智”也没有。《般若心经》大家天天念,最后的结论“无智亦无得”。你还有个“智”,说老实话,你只能当菩萨,不能成佛。为什么?佛,“智”也没有。菩萨有“智”,凡夫有“情”。菩萨有“智”,佛是“智”与“情”都没有了。如果你要“智”,你就当菩萨。你要“情”,你永远搞六道凡夫,你出不了六道一定要晓得,“智”也不能要

  这个世间稍稍有一些觉悟的人,他知道“情”不好,“情”他能够舍掉,他把“智”看得很重。现在社会上,我们常常听到“求知欲”,那个很麻烦!“求知欲”,不但“智”他没放弃,坚固的执着,“情”也没有放弃,也是坚固的执着,因为“欲望”是“情”,“欲”是“情”,这两样都没有舍掉。


《金刚经》是教我们成佛的,不是教我们成菩萨的

  智”是所知障,“情”是烦恼障,这样搞下去,“二障”天天在增长、天天在增加,没有去掉一分、半分,这个人学佛是决定不能成就的我们先要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要认识清楚。

  《金刚经》是教我们成佛的,不是教我们成菩萨的。佛在此地为我们示现一个最好的榜样,佛是“情、智”都断、都没有了,这叫“无实”。“性体”圆圆满满的现前。可是有“体”一定有“作用”,不能说有“体”而没有“用”,那是讲不通的,“理、事”上都讲不通。

  有“体”一定起“作用”;起“作用”一定现“相”。“作用”跟“相”是有,真有这回事情,所以“无虚”。

  体”是“无实”,但是“相”跟“作用”是“无虚”于是我们就了解,“无实无虚”就是讲的“体、相、用”,就是讲这个。《华严经》上讲的“大方广”,“大”是“体”,“方”是“相”,“广”是“用”,就是讲这个。

  “无虚者,寂灭现前,体现。”“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寂灭”是“体”,“真如本性”圆圆满满的显现出来,这里面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体”现。“体”起“作用”能除一切苦,所有一切苦都没有了,“作用”现前了。这是把“体、相、用”都说出来了。苦,我们六道众生有三种苦;苦,实在讲无量无边。


佛为说法方便把“苦”归纳为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

  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将无量的“苦”归纳为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归纳这三大类。

  六道众生有苦,阿罗汉、辟支佛有没有苦?有,比我们凡夫轻而已。他有什么苦?他“尘沙”、“无明”没断,所以他苦。

  法身大士,《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有没有苦?他有苦。他苦在哪里?“无明”没断尽。你从这个地方能慢慢的体会到,等觉菩萨苦不苦?苦。他有什么苦?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因此,“度一切苦厄”,完全没有苦了,只有一个人,成佛了。只有佛不苦,佛是丝毫的“无明”都没有了,只有佛才不苦

  所以我们讲“苦、乐”,这里头有等级的、有差别的。如果比较上说,那当然我们六道凡夫苦,阿罗汉没有苦,“见思烦恼”断了;阿罗汉跟辟支佛比,阿罗汉就苦,辟支佛就乐;辟支佛跟菩萨比;菩萨跟佛比,这一层一层比较有苦乐,所以到如来果地,那真的是“苦”断尽了。

  “质而言之。”“质而言之”跟“总而言之”是一个意思;“总”是总结,这是两下来比较,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无实无虚,犹言寂照同时。”跟“寂照”同时一个意思。“寂”就“无实”,“寂”是清净寂灭,“无实”;“照”则“无虚”,“照”是“起用”,“起用”则有“相”、有“用”。


清净心达到圆满就成佛了

  “心清净,无实也。”这是从《金刚经》前面,世尊对我们的教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由此可知,“信心清净”也是有等差。

  到什么时候心达到圆满的清净?成佛

  等觉菩萨跟佛比,等觉菩萨的心不清净,他心里头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怎么能讲清净?!

  等觉菩萨的心生不生“实相”?生“实相”,不圆满;好比晚上的月亮,十四的月亮,也很明亮,但是跟十五的月亮比,它不圆满。等觉菩萨像十四的月亮;佛像十五的月亮;我们凡夫像初一的月亮,一点光都没有,一点都没有。六道凡夫是初一的月亮,没有光明,完全是黑暗的。法身大士,我们常讲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像什么?像初三的月亮,初二恐怕都看不到,初三有一个月牙,那个像是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放一点点光明了。放光叫“生实相”,所以称它作“无虚”。这把“无实无虚”的意思说出来了。

  “无实无虚”含义无尽的深广,注解里面说的这一点点,是希望你从这一点去体会,正所谓是举个例子来说而已,从这个例子里面,你要能够应用在一切法当中,应用在这一生全部生活过程当中,你就得大受用,知道一切法“无实无虚”。

  “无实无虚”,你一定会做到佛在这里教给我们修行的纲领——“无住生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你自自然然就会做了

  布施”的含义很深,包括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都在其中,不是说拿几个钱来做一点好事情,那个意思太小了,那不是《金刚经》上所说的


读了《金刚经》要会用,“会用”就是受持、就是依教奉行

  【约凡夫妄心言,亦复无实无虚。】

  这个意思很好,把前面这个道理,刚才我说了,怎样把它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读了《金刚经》要会用,“会用”就是受持、就是依教奉行这个地方也举一个例子,我们凡夫是妄心,“妄心”也是“无实无虚”。

  妄心,心在哪里?

  【觅心了不可得,无实也。】

  诸位同修如果读过《楞严经》,《楞严经》一开端“七处征心”。

  释迦牟尼佛考考阿难尊者,问他:心在哪里?佛在经上并没有说“真心”、“妄心”,没有讲“真心”、“妄心”,就是问你心在哪里。阿难的确比我们聪明,如果佛来问我们心在哪里,我们决定想不到七个地方。我们只会讲“心,心在这里”。这个地方不是的,那糟糕了!第二个地方想不到了。阿难尊者能够想到七个地方,很聪明。

  七个地方都被佛驳斥,阿难这才惊慌失措,七处都不对,那不是没有心吗?没有心也讲不通,心是决定有的。“七处征心”就显示出“觅心了不可得”。《金刚经》上比《楞严经》说得简单。《金刚经》只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讲了三处;《楞严》上讲了七处。“觅心了不可得”,找不到!

  不管是“真心”、是“妄心”,你都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两句话是佛门的口头禅,大家都会念。“真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妄心”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也是!你到哪里去找?不找,不找就是;找就找不到,不找就是。所以你找不到,无实,找不到它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