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梁武帝建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十多万出家人“并无功德”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6-09 10:16:20
关键字:梁武帝,建寺院,并无功德,达摩i,禅定,学佛,佛陀教育,听经体会,讲经说法
【 点击数:208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13集  1996/10 讲于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梁武帝建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十多万出家人“并无功德”

  再看下面经文,世尊唯恐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意思还不够透彻的了解,举例来说明,这太好了。

  【弥勒。若有菩萨。多营众务。】

  下面举个例子他营什么众务。“营”是经营,许许多多这些事务。

  下面佛举个例子,譬如:

  【造七宝塔。】

  造多少?

  【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宝塔做得太多了,不是一个,像今天在世界上,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都去造七宝塔,造那么多。那你就太多了,多营事务。

  【如是菩萨。不能令我而生欢喜。亦非供养恭敬于我。】

  这个“我”是佛自称,佛并不喜欢人这么做。由此可知,在我们中国古代佛门有位大护法梁武帝,大家都知道。梁武帝以他国王之尊,用国家的财富造了佛寺四百八十座;度僧,就是度出家人,人家喜欢出家他也欢喜,成就人出家,十多万人,自己以为功德很大。

  那个时候刚好碰到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达摩见梁武帝,梁武帝很得意,在佛门做这么多好事,就向达摩夸耀:我建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人十多万人,我功德大不大哪里晓得达摩祖师给他浇一盆凉水,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听了很不是味道、很不高兴,从此以后就不理他。达摩祖师没有人护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没人理他!达摩讲的是真话,如果要说几句奉承话,国王,你的功劳大得很!那梁武帝不变成他的护法吗?出家人句句都是讲实话,没有功德。

  武帝做的是什么?做的是福德。诸位要晓得,福德”跟“功德”不一样“功德”是“定慧”,你建那么多庙、度那么多出家人与你修定、修慧毫不相干。“定慧”是“功德”,譬如说持戒,持戒要得“定”,持戒就是“功”,得“定”是“德”,这是功德

  修“定”有“功”,开慧是“德”,智慧开了,这个是“德”所以“功”是“因”,“德”是“果”。“功德”跟“福德”是有差别的。“福德”,我有福报可以送给别人享;“功德”没有办法,自己的功德,决定不能够赠给别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能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遭了难,还要去受罪。“福德”可以给人,与人共享;功德不可

  “并无功德”这就是说明梁武帝他老人家的成就、智慧成就,你们都念过《无量寿经》,比不上世饶王。世饶王真的觉悟了,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就是法藏比丘,以后就是阿弥陀佛,梁武帝怎么能比得上?!这就是说“功德”跟“福德”差别很大。

  佛在此地这个意思劝勉我们要真正修行,这个重要!这些杂务事情是愈少愈好。

  百丈大师在当年跟丛林建立的清规,他老人家丛林二十条约里面,第一条就是“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佛法什么叫最兴盛?“无事”就是兴盛这个话很有道理,与佛在经典上、与达摩祖师说的完全相应。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佛怎么教导我们:

  【弥勒。若有菩萨。于波罗蜜相应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修行为人演说。是人乃为供养于我。何以故。诸佛菩提从多闻生。不从众务而得生也。】

  这个话说得太明白了。“波罗蜜相应之法”就是“般若”,此地这个“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与“般若”相应。

  在中国,《般若经》代表的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我们上次在此地,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将这部经讲过一遍。要与智慧相应,《金刚般若》可以说是高等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智慧相应


“演、说”是两码事,“演”是做出好样子,“说”是为人解说

  下面经文跟《金刚经》完全相同,“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般若经》经上“一四句偈”,这个“一四句偈”并没有特定指定哪四句,任何四句。像《金刚经》上任何四句,你能够接受,你能够读诵,你能够修行,依照经典的教训,经上讲的原理、原则你去做,而且“为人演说”。

  “演、说”是两码事情。

  “演”是表演,做出模样给别人看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出家人是为社会大众的样板、榜样。你想想看我们的言语、生活、行为、起心动念,可不可以与社会大众做样子?能不能与社会大众做榜样?这是佛教导我们的。

  说”是为他解说你做个好样子,人家看到一定很羡慕,一定会向你请教,请教的时候你就给他说明。

  我们在外国,外国人看到我们这个形象他很欢喜,他觉得我们的生活很快乐,一天到晚笑咪咪的。他就找人来问:你们生活为什么过得这么快乐?我们就告诉他,我们学佛,学佛就快乐。佛是什么?一步一步就来问,我们就把佛法介绍给他。你要想快乐,你就来学佛。外国人信基督教的多,学佛、信基督教没有违背,佛是老师,上帝是你们的爸爸,那不违背。你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佛堂来,我教你,教你怎么快乐、怎么长寿、怎么样会不老,我教你!他一听就欢喜得不得了,他也怕老。你要做出样子来给人家看,人家向你请教,你再给他说法,叫“为人演说”这个人真正供养佛,《普贤行愿品》里面这叫“法供养”、“依教修行供养”,这真供养

  后面佛说为什么,“诸佛菩提”,“菩提”是觉悟、是正觉,一切诸佛的大觉是“从多闻生,不从众务而得生也”。“多闻”就是底下讲的读诵、修行、演说,是从这个地方生的。

  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若有菩萨勤营众务。令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营于众务。当知是人。增长业障无诸福利。】

  这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要明了的,这是特别告诫。

  “若有菩萨。”假设有菩萨他欢喜搞许多世间的这些事务,喜欢搞这个;而且妨害真正修行的菩萨,他逼迫这些真正修行菩萨也跟他一起去“营于众务”,佛就说,这个人“增长业障”,没有福利“福”是福报;“利”是利益。

  【何以故。如是所说三种福业。一切皆从智慧而生。】

  真正的福报、真实的利益是从智慧生的,佛法的修学是叫你开智慧。“三种福业”就是指前面“读诵修行演说”,三种是指这个,不是指其他的。

  【是故弥勒。营事菩萨。】

  经营一切事业的这些菩萨们。

  【于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

  你不能去障碍他、不能去为难他。

  【读诵修行演说菩萨。】

  这多半是初学,很用功的菩萨。

  【于修禅定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

  修禅定的功夫比初学人高,他的心更清净、他的事更少,你也不要去找他的麻烦、也不要去障碍他。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的教训。后面佛还有比喻,真的是怕我们不明了这个意思,一层再一层的为我们宣说。

  请看经文:

  【弥勒。若一阎浮提营事菩萨。】

  这个就多了。“一阎浮提”究竟是多大?我们就以一个最简单的比喻来说,咱们这个地球,阎浮提比我们地球还要大。就算是地球吧,今天讲全世界的营事的菩萨,经营一切事务的菩萨。

  【于一读诵修行演说菩萨之所。】

  对于一个真正想修行办道者。

  【应当亲近供养承事。】

  不但不能障碍他、为难他,你还要亲近、供养、承事他,那你就对了,你真的就是依教奉行。


 “禅定”两字的真正含义

  【若一阎浮提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于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

  这句话好懂。这个修行比你的程度高、比你的功夫深,你遇到了,不但不能障碍为难,你也要亲近、供养、承事。

  “勤修禅定菩萨。”诸住要记住,这个地方所讲的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他讲的是大前提、大原则,是指依教修行而得清净心的都是“勤修禅定菩萨”

  禅定”两个字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解释,根据《金刚经》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的意思,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这是“慧”。“慧”是不糊涂,没有一样不清楚。虽然清楚,绝不动心,看到再好的东西,不起贪心;看到再不如意的事情,不起嗔恚心。

  能够在一切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永远保持你心清净、平等,这是“定”。不是叫你眼不要看,耳不要听,不是的,那你就错了

  样样都可以接触,样样明了,但样样不着,不执着,不受他的影响,那是“禅”,合起来叫“禅定”

  此地是讲这个。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修学哪个宗派,功夫得力,就是修禅定的菩萨,这是指功夫真正得力之人。

  底下经文说:

  【如是善业。如来随喜。如来悦可。】

  我们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行为对待真正修行人,佛就欢喜。佛说这是善业,诸佛如来都“随喜”,诸佛如来都“悦可”,欢喜、许可你,你做得对。


佛法修学的目的是求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再看下面经文:

  【若于勤修智慧菩萨。承事供养。当获无量福德之聚。】

  不但是获福德,而且是“福德之聚”,无量福德聚集在一起,你能够得大福报。这是“若于勤修智慧菩萨”,勤修智慧菩萨层次就高了。前面讲初业菩萨、智慧菩萨,智慧菩萨通常是指法身大士,最低限度也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是智慧菩萨。正如《金刚经》二句一偈所说的,这二句就是刚才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首偈就是后面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这首偈是智慧之观。

  我们今天讲“宇宙观”跟“人生观”,那是究竟圆满智慧的观察。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正是“看破、放下”,就入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你对这种人你承事供养,你获的福就大。为什么获福之大,我们平常讲经的时候都曾经说过,在这里不要再浪费时间,特别是《普贤行愿品》里面讲得详细。后面也有略说。

  【何以故。】

  为什么?

  【智慧之业无上最胜。超过一切三界所行。】

  佛在此地为我们略说。学佛就是学智慧。佛法是智慧之法,佛学是智慧之学。

  诸位要记住,我们学佛一开端就把“修学的目的”说出来,学佛人求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你有智慧,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连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的问题都能解决,何况世间事?!世事要跟突破六道轮回来比,世间事是鸡毛蒜皮,小事一桩,有大智慧,怎么会不能解决?学佛之人没有别的,就是学智慧。诸位要看《六祖坛经》,六祖所表演的,没有别的,就是智慧。所以,“智慧之业无上最胜,超过一切三界所行”,三界六道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是故弥勒。若有菩萨发起精进。于智慧中当勤修习。】

  佛在此地这句话是勉励我们,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出家想作菩萨,你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你应当精进、应当发心、应当修学智慧。

  到这里是一个段落。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