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出家人“经营众务”是“下劣业”、是六道轮回的事业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6-06 07:47:09
关键字:出家人,下劣业,殊胜业,世出世间,学佛,出家,世出世间的区别,出家人的责任,劣
【 点击数:205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1996/10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出家人“经营众务”是“下劣业”、是六道轮回的事业

  下面世尊以偈颂为我们重说一遍。重说的意思,前面都说过,此地就不需要再讲。

  底下有二十一首,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重说”,说明下面是“重颂”。


“殊胜行”就是一生一心求生净土

  【安住下劣业。远离殊胜行。退失大利益。是名众务过。】

  这个偈颂的体裁虽是“重颂”,实在讲也是补充前面殊胜的义趣。喜欢经营这些事务的出家人,他的心安住在“下劣业”,就是讲六道轮回的事业。

  “远离殊胜行。”“殊胜行”可以说专指我们本经的末后,最后一章,弥勒菩萨教我们发十种心求生西方净土,那是“殊胜行”。“殊胜行”就是一生一心求生净土。

  “退失大利益。”往生不退成佛的利益,别的人不懂,我们在座的同修都清楚、都明白。《无量寿经》这些年我们在此地讲过两遍,读诵、念佛、修行人一天比一天多,这是真实的利益。他喜欢经营事务,把这个利益退失了,非常的可惜,这是“众务之过”。


我们中国的佛教常常把它分为两大类:“宗门”、“教下”

  【乐读诵比丘。及修禅定者。一切皆呵责。是名众务过。】

  “读诵”就是熟悉经教的。我们中国的佛教,常常把它分为两大类,叫“宗门”、“教下”“乐读诵比丘”是代表“教下”的;“修禅定者”代表宗门,依教修行的。这两类的人对你一定是敬而远之,不会亲近你。


你虚受一切在家信徒的供养的果报不可思议,这是“众务过”

  第三首:

  【常行生死业。舍离解脱因。虚受于信施。是名众务过。】

  “生死业”就是“贪嗔痴”你的生活,你生活在哪里?你生活在“贪嗔痴”中,你就造的是生死业。

  “舍离解脱因。”“解脱因”是什么?是“勤修戒定慧”。你把“戒定慧”舍掉,你天天搞“贪嗔痴”。

  “虚受于信施。”你虚受一切在家信徒的供养,这个果报不可思议,这是“众务过”。

  下面一首:

  【乐受诸财宝。不得生忧恼。住于下劣行。是名众务过。】

  “乐”是喜欢,这个字念(yào)去声,爱好。希望得到这些财宝,我们讲的名闻利养,喜欢这个东西。如果得不到,他就“生忧恼”,“不得”就是得不到。得不到名闻利养,他就天天生忧恼、生烦恼。

  “住于下劣行。”他的心安住在六道、安住在三恶道。“贪嗔痴”所感得的是三恶道,这都是“众务的过失”。

  第五首:

  【是人多爱染。往来婬女家。如鸟入樊笼。是名众务过。】

  这首里头是讲的比喻,这个人“多爱染”,“爱”是贪爱,“染”是污染。这个意思是讲,内具足烦恼,外面又禁不起诱惑。

  “往来婬女家。”是比喻你内有烦恼,外面又禁不起诱惑,外面是五欲六尘的诱惑,于是就像一个鸟,被人抓去关在笼子里面。这是比喻堕在恶道,堕在三途里面,这都是“众务的过失”。

  【不受尊者教。违矩而轻贱。毁犯清净戒。是名众务过。】

  “尊者”是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你不能够接受。

  “违矩。”“矩”是规矩、戒律。违犯戒律、规矩。

  “而轻贱。”“轻贱”是轻贱佛的教诲。所以他的行为必定是“毁犯清净戒”,这个是“众务过”。

  第八首:

  【其心多忆想。勤营于世业。不能修智断。是名众务过。】

  他的心里头妄想多、杂念多,一天到晚想的都是世间的事业,于是把佛法舍弃掉。

  “不能修智断。”智破无明,灭断烦恼,把这两桩事情疏忽了。

  第九首:

  【贪心恒炽盛。乐着于诸味。曾无知足心。是名众务过。】

  这就是讲他的烦恼增上,说一个贪心,连带的就有嗔恚、愚痴、贡高我慢、嫉妒,必然会连带的生起。

  所以“恒炽盛。”像猛火烧的那样盛。

  “乐着于诸味。”这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之味,永远不知足,这是“众务过”。

  【得利生欢喜。无利便忧恼。贪吝无仁心。是名众务过。】

  这一首好懂。得到名闻利养就欢喜,得不到他就忧虑、就烦恼,这个人经常是“贪吝”,“贪”是贪得;“吝”是自己有,舍不得布施给别人;“仁”是仁慈之心。没有仁慈之心,自私自利,这是“众务之过”。

  【恼害无慈愍。增长诸恶业。爱蔓相缠缚。是名众务过。】

  这第十一首。

  “恼害。”常常或有意或无意会叫别人生烦恼,更严重的就是叫别人受到伤害,没有慈悲心佛菩萨慈愍一切众生,所以对一切众生生大慈悲,不但不害众生,连让众生生烦恼都感觉到自己有过失。譬如说,那个众生不喜欢我,看到我就讨厌,看到我他心里生烦恼,我们看到那个众生远远的来了,赶紧躲避。为什么躲避?不要叫他看到我生烦恼。这是不是怕他?不是,这是慈悲心,不让人家看到我生烦恼。举这一个例子来讲。我们应当要晓得,令众生生烦恼都不可以,怎么能伤害人?!

  所以“恼害无慈愍”,这是从喜欢世间众务,这是个缘,烦恼自然有它的业因,可是这个缘非常强烈,会把你的烦恼、习气让你常常起现行,你麻烦就大了。所以“增长诸恶业”,恶业不但不能消除,天天在增长。

  “爱蔓相缠缚。”“爱蔓”是贪爱。也就是说很容易增长贪心,贪财、贪名、贪利,患得患失。

  下面一首:

  【远离于师长。亲近恶知识。摈斥持戒人。是名众务过。】

  良师、善友心怀道业,看到你这样做,当然会劝勉你。劝你,你觉得他来破坏你的利益,你不能够接受,一定跟这些良师、善友愈来愈远,这也是必然的情形。而对“持戒人”、依教修行的人,你看到了很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他做得如法,我做得不如法。虽不如法,也不服气,我眼前得许多利益,你看他修行虽然不错,苦不堪言,对他自然起轻慢之心。这是“摈斥持戒人”,“摈”是远离,不跟他在一起。

  下面一首:

  【昼夜无余想。唯念求衣食。不乐诸功德。是名众务过。】

  昼夜他所想的都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想这个东西;而佛在经典当中教他修学一切功德,他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实在说,他连什么叫“功”、什么叫“德”大概都没有搞清楚。如果真的搞清楚,我相信决定回头,为什么?少许的功德都超过世间名闻利养;换句话说,不乐修功德,喜欢搞事务,这些人在这世出世间一切法中他不识货他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我相信他一定会求取最大的利益,这种小的利益他一定会舍弃掉;还是对于经教没搞清楚。


“世间”跟“出世间”的界限:觉与迷,正与邪,染与净

  我们翻过来,再看下面第十四首:

  【常问世间智。不乐出世言。耽爱于邪说。是名众务过。】

  处事待人接物之间,有意无意在闲谈的时候,都谈一些世间之事。

  “世间”跟“出世间”,界限在哪里?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们剃了光头穿起长袍大衣,这叫“出世间”、你们在家同修就叫“世间”,这么看法就大错特错“世间”跟“出世间”的界限在于“觉迷”、在“正邪”、在“染净”

  我们讲“三皈依”的时候跟诸位讲得很清楚,“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出世间”。假如你是反过来的,“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那你就在“世间”。所以与形式,出家、在家毫无关联,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讨论佛法、讨论教义,交换修持的经验、心得,这是“出世之言”。或者是讨论利益众生的这些事理,怎样帮助众生觉悟、怎样帮助众生离苦、怎么样帮助众生过得更幸福、事业能够成功顺利,充满了高度的智慧,这是“出世间”的言语。

  如果要问、要谈论怎么样发财、怎么样赚钱、怎么样享受,那是“世间智”。“世间智”就是世智辩聪,不是好事情,佛法里面称做“八难之一”,“世智辩聪”属于“八难”。“难”就是你遭了灾难。为什么称为灾难?你已经堕入“迷邪染”里面去了。底下必定的,你喜欢邪说,正论不喜欢听,喜欢听邪说;换句话说,你喜欢听六道轮回之说、喜欢听三恶道之说。

  你不要以为我说这话没有根据,三恶道,谁喜欢三恶道?说起来没有一个人,谁愿意堕地狱?但是你要想想,地狱、饿鬼、畜生是果报,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是贪嗔痴。、

  今天跟你讲发财,高兴!发财什么?饿鬼道。给你讲发财,你一高兴,就是叫你去作鬼,不是叫你去作佛。讲到“贪嗔痴”高兴得不得了,那就是你喜欢三恶道,那有什么办法?!这就是“邪说”

  我们看看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期望着社会人与人之中能够消除种种的隔阂、歧视,大家能够和睦共处,希望社会安定繁荣,这是每个人挂在口头上的期望,而事实上做的,不一样。社会许多人在那里指导、教诲,我们看到、听到也怵目惊心。他教诲的是什么?妖魔鬼怪,邪说。你如果不相信,我们印这么多佛经,正说,几个人看?送给人人家还不看、还不要。世间书店里卖小说的,教人杀盗淫妄的,花很多钱去买来看。电视里演的、电影里头演的,那是什么东西?花了钱,天天看到,还舍不得离开。正说,你送给他,摇头不接受,没时间,没空看。教他来听两个小时佛经,没空,教他去听戏、唱歌,那有时间,时间太多了。唱歌,歌里头是什么东西?邪说!你看看那个歌词,是不是邪说?“耽爱于邪说”,都是“众务过”,刚才讲都是“众务之缘”。

  第十五首:

  【自恃知众务。轻慢诸比丘。犹如狂醉人。是名众务过。】

  他自己仗恃着他会办事,他有办事的能力、有办事的才干,经营许多的事业,这里头值得骄傲。于是对真正修道的这些出家人、这比丘,认为他们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样样都不如我,生起贡高我慢之心,轻视有德有智之人,这是罪过。

  下面这一句是比喻:“犹如狂醉人。”头脑不清醒,这也是“众务过”。

  【常伺求他短。不自见其过。轻毁有德人。是名众务过。】

  佛在这个经上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真正想修行,要从哪里下手,这非常重要。佛这个话不是说一遍,在这个经上屡次看到,“不求他过,不举人罪”,要我们从这个地方下手。《无量寿经》上讲到修行的纲领“身语意”三业,它没有按照“身语意”来排列,它把“口业”排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也是这个意思。这就说明了,人与人的接触不能不说话,说话有意无意造许多的口业,何况你还是有心要找人碴、有心要找人麻烦,这就是“伺求他短”。自己的过失见不到,只看到别人过失,自己过失看不到。

  古德曾经讲过,世间人有两种人没有过失,第一种人,佛没有过失,佛所有的过失都断掉了;第二种人,凡夫没有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专门看到别人过失唯独菩萨才知道自己过失,如果你每天都觉察到自己有过失,你就不是凡人,恭喜你,你已经是菩萨菩萨有自觉觉他,自觉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就觉悟了;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是迷惑颠倒。这样的人,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当然“轻毁有德人”。“轻”是轻慢,“毁”是毁谤。“轻慢”是心里面瞧不起,“毁”谤是言语。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