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妖魔鬼怪的神通不输佛菩萨,但他们不教你断恶修善做好事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3-30 07:24:44
关键字:神通,妖魔鬼怪,佛陀教育,讲经说法,真修行人,无碍,学佛,转识成智,六尘,六法,解行相应,有解无行
【 点击数:225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57集  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无碍”

  请掀开经本一百二十六面,最后一行,看《注解》第二十一段,还是解释经文当中“若心有住,则为非住”。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也说了很多。

  【知一心作而无碍故。性相本来圆融,染幻尚无碍,净幻岂复有碍。知一切法心现识变,则不着不坏,性相圆融,一切无碍。】

  这一段诠释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虽然做不到,但是要知道。知道的好处,第一个:见到深位的修行人,我们不会感觉得奇怪;第二个好处:知道自己功夫还不够,前面的路还很远,要有耐心求进步,认真努力去修持。因此这个境界不能不知

  一开端说“知一心作而无碍”,这个关键在“一心作”。“一心”是清净心,“一心”是平等心。“平等心”里面怎么会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自然是心不清净、心不平等里面才现出这个现象;若是清净、平等,决定是没有障碍的。下面这些句子可以说是这一句的注解。

  “性相本来圆融。”这是诸佛与大菩萨亲证的境界;实实在在讲,本来是圆融的,所以“性相”从来不相妨碍,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佛在《圆觉经》里面尤其讲得透彻。

  “染幻”是六凡法界、六道凡夫,“净幻”是四圣法界,这是通常我们说的“六凡四圣”但是在此地,《金刚般若经》里头,“染净”的意思又不相同为什么?因为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凡是跟“染”相对的那个“净”也不净,还算是“染”。由此可知,“四圣六凡”都是“染幻”。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染幻”。

  “幻”就是说明它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不是真实的,叫“幻”。本经末后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这个意思。

  “净幻”指的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幻”,《华严经》上所说?卢遮那佛的“一真法界”也是“净幻”。所以这个地方的“染净”,跟我们平常讲的意思不一样。“四圣六凡”都“无碍”,这个话说起来我们有一点不相信,因为我们现在处处都“有碍”。

  怎么会没有“碍”?要晓得本来是“无碍”的,为什么?因为本来是圆融的,“四圣六凡”、“一真法界”都是圆融的,法法圆融,无有一法不圆、无有一法不融。障碍的产生,是产生在众生心中的妄想、分别、执着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无碍”;我们因为有妄想、执着,所以处处都有障碍诸佛菩萨、罗汉们,这些圣人常常示现在我们世间,不定是什么身份,不定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这些再来人他们真的是“无碍”,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在佛教传记里面记载,历代都有这些再来人示现种种的神异,我们一般俗话讲“神通”,不可思议。


妖魔鬼怪的神通不输佛菩萨,但他们不教你断恶修善做好事

  现代这个社会,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好像具有神通的人不少,中国叫它做“特异功能”。这些人是不是佛菩萨圣者再来教化众生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应当要有的、应当要问的、应当要辨别清楚的。末法时期这个现象,世尊当年在世已经看得很清楚,也把这个现象的究理为我们说得很明白,这些话都在《楞严经》上。所以《楞严》不能不读佛在经上怎么说?佛说菩萨、罗汉有神通,妖魔鬼怪也有神通,要以现神通来说,好像妖魔鬼怪还不输给佛菩萨,也神通广大,差别在哪里?差别在诸佛菩萨教你断恶修善、教你做好事,一定教你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佛菩萨。如果教你作恶,不劝你修善、不准你修净土,这种示现神通的必定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他是什么再来的,我们也就不必问了,心里就有数了,从这个地方去辨别就不会错。总而言之,见到这些状况,我们不感觉得奇怪,也无需要攀缘,用平常心看待就好,自己还是用自己的功,还是老实念佛,那就“无碍”了。“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没有障碍,何况“一真法界”!“净幻”岂复有碍?当然更没障碍了。


佛度众生无非是教人“转识成智”、恢复心性的本来面目而已

  这里面有大道理。“知一切法心现识变。”不但是十法界,连“一真法界”也包括在内。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怎么产生的?变现的过程又如何?将来结果怎么样?这四个字答复得干干净净,“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有一切虚空法界的现象,是自己心里面自自然然现出来的。现出来的是什么现象?《华严经》上所说的?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那就是“唯心所现”;所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改变过。

  “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是把“一真法界”改变了,现出来的。怎么改变的?“识”把它变的。

  识”就是“分别、执着”。能“分别”的“第六意识”,能“执着”的“第七末那识”有了这两样东西,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每个人的“识心”不一样,也就是每个人的妄想、分别、执着都不相同,没有一个相同的,因此“一真法界”就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真的是无量无边。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把这些变现出来的无量无边的法界归纳为十大类??四圣,六凡这说话就方便了。所以这是归纳成十大类,实际上无量无边,“识”变的。

  佛在十界普度一切众生,度个什么?无非是教人“转识成智”,恢复心性的本来面目而已。除此之外,佛不曾说过一句话,佛为我们说的就是为了这个。我们今天念佛法门,是不是也修的这个?是的,一点都不错。

  佛教给我们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专念”就是“识”,不想别的,不再变别的,专想阿弥陀佛,就专变阿弥陀佛希望我们再变回去,我们变错了,变成六道轮回;现在念佛了,用这个办法再变回去,再还原,就这个意思。所以念佛法门不可思议。

  念佛就是法相宗的“转识成智”、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无住生心”,它统统都相应。放下万缘”是“无住”,“一心专念”是“生心”,与般若相应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赞叹,我们千万不要把它轻易的看过,那个损失实在就太大太大了。

 

“学佛”是教我们怎样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

  “则不着不坏,性相圆融,一切无碍。”末后这三句教给我们修学的态度、我们怎样“修学”。这个“修学”大家听了,好像跟我们的关系还不太大。我们再换个话说,这是教我们怎么过日子、教我们怎样生活、教我们怎样工作、教我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了

  我们佛法当中,“修学”两个字包括这么多东西。所以诸位要晓得,“修学”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要用什么态度?“于一切法不着”,不执着一切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要拒绝,我们可以受用。饭摆在面前可以吃,不要说这个我不执着,我不要它,不可以的。一切境界现前可以受用,不能执着。“受用”是什么?“生心”。不执着是什么?“不住”。这个地方叫“不着”,就是“不住”,“应无所住”。

  “不坏”就是“生心”。我可以受用它,这个生活就自在、就快乐了我们讲追求人生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不着、不坏”,它性相就圆融因为“性”是空寂的,所以不可以执着;“相”是幻有的,不应该破坏,幻有的“相”可以享受,这个样子一切“无碍”了,跟“性相圆融”完全相应,这么做才“圆融”。

  再看底下这一段:

  【知此,则知净土与般若、求生与离相,语别而义实无别。】

  你要是把这个道理明白了、道理通达了,你就晓得“净土与般若”的关系。前面我还提了一下,“净土与法相”的关系。“法相”讲“转识成智”,都很密切,非常圆融,一丝毫的矛盾都没有。世间法讲“矛盾”,就是佛法此地讲的“障碍”没有障碍。“求生”是“生心”,“离相”是“无住”;“求生”就是“一向专念”,“离相”就是“万缘放”下你看看说的话不一样,意思没有两样,意思完全相同。

  【舍此不图,岂非自误。】

  “此”是讲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桩事情你要是舍掉不要了,那你是自己耽误了这一生。这一生难得,“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实实在在说不止百千万劫,彭际清居士所谓“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是今天,不容易!你能够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成佛的快捷方式念佛法门,真的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这个地方劝你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对“色声香味触法”有分别、执着叫“六尘”;不分别、执着叫“六法”

  【当知不应住、无所住,是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也。即色声香味触,供佛度众,乃至养此色身,皆不能废而不用。若能不着,何碍之有,当如是领会也。】

  在经上告诉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前面这两句,我们都曾经详细的讲过。佛的意思是除我们妄想、分别、执着的病,用意在此地;并不是除世出世间一切事相、一切法,不是除这个,这个东西有用我们今天供佛也是拿“六尘”来供佛我们供的花,花是“色”;我们在佛前面燃香,香是“味”、香味。我们还是用“六尘”供佛。

  在大乘佛法里面,我们没有见到佛说法,但是在古籍流传下来,有一些线索我们可以能体会到。像古代敦煌的壁画,现在到中国去观光旅游,很多人都到敦煌去看佛教的艺术。世尊讲经,这些声闻弟子很多都坐在下面听,菩萨弟子也围绕着佛,诸天天女散花、奏乐、歌舞,供佛、供养海会大众,都是“六尘”供养。这是说我们供佛离不开“六尘”,“六尘”怎能不要?!

  前面讲“不除其法”,这个“法”就是指的“六尘”。这个“六法”我们要用它,叫它做“法”。

  “色声香味触”这几种法,你看这个上面字样就没有“尘”。为什么它没有“尘”?因为你心里面不分别、不执着它就不是“尘”、它不会染污你;心里面如果一分别、一执着,这个法就变成“尘”。“尘”是灰尘,来污染。我们桌子一天不擦,灰尘就污染。这个东西只要一分别、一执着,染污你的清净心,所以它叫“六尘”。假如我们对于这些不起分别、不执着它,它就不叫“尘”,就叫“六法”就叫“六法”,就不叫“尘”。

  “乃至养此色身。”我们身体在世间还没有离开这个世间,身体需要养,需要营养,养这个身体也需要前面讲的六种法??“色声香味触法”,需要这些东西来养这个身体。

  “皆不能废而不用。”上供诸佛,下养色身。讲到“养色身”,就包括“布施一切众生”,统统用得上。

  要紧的是“若能不着,何碍之有。”我们的病就是执着,佛所有一切的教诲,教导我们除妄想、分别、执着而已,这就是佛法。

  “当如是领会。”整个《般若经》的经文义趣,都要从这个地方去领会。


“放下”得愈多功夫才得力;不能“放下”,念佛的功夫就不会得力

  下面讲到我们念佛,这是在佛法里面最殊胜的法门、最重要的法门。

  【念佛,生心也。离相,无所住也。此心虽空空洞洞,却提起一句佛号,正是生无所住心也。】

  这个把念佛的秘诀、念佛的要领给我们说出来了。

  念佛的心要清净,净宗一些课诵本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一心称念”,“一心”就是清净心,“二心”那个“心”里头有妄想就不清净。叫“一心称念”,“一心”,心里面空空洞洞,心里面有一样东西就不空,心就“有住”,就错了。这样说起来我们会感觉得好难,我念佛都打妄想,说这个心干干净净、空空洞洞一个念头都没有,我从来也做不到,我们念佛是不是白念?没有白念。只可以说你现在的心还不清净,还没有念到“一心”,念的功夫不够。继续努力,不要灰心、不要怀疑,只要一句佛号老实念下去。

  但是必须要晓得,所有一切忧虑牵挂要知道统统是妄想,都不是真实的,希望愈减少愈好,这就是我们常讲要“放得下”,你“放下”得愈多愈好,你的功夫才得力;如果不能“放下”,念佛的功夫就不会得力

  不但世法要放下,不挂在心上;佛法也要放下,也不能挂在心上,那就对了。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无住生心”,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都相应了

  【妙莫妙于此。求生原为证无生,离相求生同修矣。】

  “同修”就是“净土”跟“般若”同修;“离相”是“般若”,“求生”是“净土”。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证无生”。《般若经》里面所讲的,最终的目标就是“无生”。“般若”求“证无生”,我们念佛也是求“证无生”,目标相同,方向相同,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这个方法手段巧妙、方便,人人能修。


有“解”无“行”不是真修行人

  【行解方便,当同时并进。】

  “解道”就是“行道”,“行道”便是“解道”,这叫真正用功,这是真正修行人如果说是“解”懂得一点,做不到,那不是修行人,有“解”无“行”。实在说,有“解”无“行”,你那个“解”未必透彻、未必真实。为什么?你没有通过实验现代科学家都讲求要实验,没有通过实验的理论未必是真的,未必能靠得住。佛法所讲的理论、方法我们要去做,要把它做到、要通过实验,这才是真的。所以“解、行”要同时并进,这个里头有真乐,法喜充满,他天天有悟处,这个光阴没有空过,每天都有悟处“悟处”,换句话说,自己的境界每天都在提升、都有进步。若一天没有进步,这一天就空过;一年没进步,这一年空过,那就真可惜了。一个真正修行人,决定不肯放弃宝贵的时光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则可以增智慧、养道心。】

  “行”帮助“解”,“解”帮助“行”,这才真正是增长智慧、养道心。“道心”就是法喜充满、清净自在。

  【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则喜怒哀乐,或不致牵动主人翁。亦不致矜张急燥,自是自满。】

  行持功夫得力了,得力的时候能够看得出来。“喜怒哀乐”就是讲的七情五欲,展现在你面前你不动心。“主人翁”就是我们的心性,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自己这个心做得了主宰。

  如果这个心做不了主,境界现前,心还会被境界所转,顺心的起贪爱,不顺心的起厌恶、起憎恨,这就是功夫不得力

  我们自己想想平常接触外面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时刻刻要勘验自己的功夫,动不动心?假如动心,马上念“阿弥陀佛”,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佛”也不行,压不住,这个喜怒哀乐是一定要往外发,用《金刚经》也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连着念几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起伏的念头伏住,然后这一句佛号就得力,功夫就得力。

  真正修行人修什么?就是在一切人事环境里面,把这些妄想、分别、执着去掉而已修行不能离开境界,离开境界那怎么个修法?!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