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学佛从哪里学起?端正社会的风气从哪里做起?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3-21 21:40:10
关键字:学佛,学佛入门,社会风气,清净心,一门深入, 根的厚薄,根性,厚薄,孝亲尊师
【 点击数:370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7集  1996/10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我们要得清净心,就不能不“一门深入”

  【于诸义理,少闻多解。】

  一切法的道理、一切法的真相,菩萨“少闻多解”,这个话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闻一知十”,“闻一知十”就是这个意思。“闻一”,少闻;“知十”,多解;在佛门当中也有所谓“一闻千悟”,都是这个意思这种能力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来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就现前,所以“清净心”最重要

  我们要得清净心,就不能不“一门深入”,一定要懂得“如教修学”,才能得清净心所以,古大德的教学,可以说从阿难尊者一直传下来。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的注解里面说,解释“佛不说法”,这里面有一条的意思值得我们重视。佛之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古佛所说的,就如同中国孔老夫子,他求学的态度一样,夫子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孔夫子有没有创作?他没有,我所说的都是古圣先贤所讲的,述而不作。一切诸佛为众生说法也是述而不作,都是古佛所说的,并没有新意思,这个道理很深,不但深而且广。

  我们今天学道为什么不能成功?我们有个创意、有这个念头,“我讲的要跟别人不一样”。可不可能?可能,邪知邪见,这叫胡说八道,跟别人不一样诸佛如来都没有创意,我们心里天天要搞创意,创意是什么?创意是魔的心,不是佛心魔心是动的,天天在动,天天在想花样,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他搞这个东西;佛心清净,没有创意。

  我们要想学佛,哪一天把“创意”这个念头打掉,我们菩提道上许许多多的障碍都没有了,而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就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那我们问,这是不是创意?这不是,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样,怎么说都是古佛所讲过的。你要问什么原因?一切诸佛自性圆满的开显,你到圆满开显也跟他一样,你不会比他多一点,佛佛道同,哪有创意?!

  所以学佛,不但学佛,在从前读书、学艺跟一个老师,都要对老师的教诲绝对服从,你才能成功

  而老师所传,方法巧妙极了,最巧妙的方法就是最笨拙的方法,这个道理现在也很少人懂。最笨拙是最巧妙、最有效果的方法,为什么?能教你得清净心,能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让你自性本具智慧现前天有几个人能够懂得这个意思?有几个人能够认清这个事实真相?得来不容易!诸位真正明了之后,你才晓得世出世间一切义理的确是一闻千悟,你要如法的修学。


根性的厚薄从哪个地方看?

  性的厚薄,从哪个地方看?就看你是不是彻底“放下”果然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切成见放下,你就是上根;你能够放下个十之七、八,还要保留二、三,你是中根;你说我放一半,还保留一半,你是下根上、中、下根就从这里看,准没错!而成就的快慢、成就的大小,也与这个成正比例

  再看底下这一句:

  【辩才智慧皆悉具足。】

  这一句好懂。

  【彼诸菩萨于是法中。精勤修习得陀罗尼无碍辩才。】

  这些菩萨就是佛前面讲的二十菩萨,在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又来了。这二十位菩萨“于是法中”,这个“法”是在佛法之中,也在现前世法之中,就在这一个大时代当中,他能够“精勤修习得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古时候翻作“总持”,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总纲领”),他在一切法当中他抓到了总纲领、总原则,他应用就自在,自自然然就活泼自在,得“无碍辩才”

  【于四众中宣说正法。】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为一切众生,四众弟子当中宣说正法。

  【以佛威德加被力故。于佛所说。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阇多伽。毘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

  下面就是讲的十二部经。因为他自己有善根、有福德,又能够勇猛精进,悲愿利益一切众生,就得佛威神的加持。不但讲的人得佛威神加持,听的人也得佛威神加持,所以能说、能听,成就这个佳会。

  佛所说的这十二部经,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把它分类,不外乎这十二类,所以十二类就代表整个的佛法

  此地都是用梵文音译的。

  “修多罗”就是经典,梵文称“修多罗”,我们一般讲“长行”,像此地经文的文字就是属于“长行”,属于“修多罗”这一类的。

  “祇夜”翻作中国的意思叫“颂”。“偈颂”,是诗歌的体裁;“祇夜”是属于重颂,前面佛说过,然后再用偈颂再说一遍,像前面我们曾经读过几首颂,都是属于“祇夜”,属于“重颂”。

  第三“受记”。“受记”这是完全是中文翻译的,这个不是梵文,“受记”用现代话来说,是佛的预言,告诉你,你将来在什么时代、哪一劫你会得道成佛,佛的名号叫什么,佛可以预先告诉你,属于这一类的就是“受记”。这样的文字在经文当中也很多。

  下面一个,“伽陀”。“伽陀”也是“偈颂”,叫“孤起颂”,这种“偈颂”是前面长行文里头没有说到的。前面长行文说的是属于“重颂”,就是“祇夜”,这是前面所没有的,很多是补充前面所说的不足,佛往往用偈颂来作补充,这是属于“伽陀”。

  “优陀那”翻作“自说”。像《阿弥陀经》没有人问,佛是自己说出来的,这个就叫“优陀那”,无问自说。

  “尼陀那”翻作“因缘”。

  “阿波陀那”是比喻,这个好懂,比喻。

  “伊帝越多伽”是本事。是说佛在菩萨当中,过去没有成佛之前做菩萨的时候,生生世世修行这些事情,叫“本事”。

  “阇多伽”翻作“本生”。“本生”、“本事”这个经里面都不少。

  “毘佛略”翻作“方广”。大乘经里面属于“方广”的数量也很多。

  “阿浮陀达摩”翻作“未曾有”,这个都好懂。

  “优波提舍”翻作“论议”,一般翻作“论”。譬如我们净土宗的《往生论》,就叫作“优波提舍”。

  这总共十二种,叫做十二分教,在《大智度论》三十三卷里面,将这十二种解释得很清楚,解释得很多,诸位如果要多知道一些,可以参考。

  【皆得辩才无碍自在。】

  这就是说这些菩萨们,他们对于佛所说的一切经,十二分教,他们都有能力辩才无碍。


学佛从哪里学起?端正社会的风气从哪里做起?

  请看下文:

  【弥勒。彼诸二十善巧菩萨。从于和尚阿阇黎所。得闻无量百千契经。皆能受持。当说是言。我此法门。从某和尚阿阇黎所。亲自听受无有疑惑。】

  这两行经文很重要,就是讲“师承”。他们是再来人,再来人的老师未必是再来人,就是谚语里常说的“状元的老师未必是状元”,状元的老师可能是个穷秀才。菩萨的老师未必是菩萨,可能是个凡夫身,但是菩萨做榜样给我们看,虽然他是个学生,学生超过老师太多,但是依旧给社会大众做典型、做榜样,尊师重道,一生一世不忘师恩,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不能说自己将来有成就了,把老师都忘掉,甚至于不承认自己是老师的学生。现在社会这种人很多,叫忘恩负义,那绝对不是菩萨。不但不是菩萨,世间一个贤人君子都不会做这个事情,怎么可以做三宝弟子?!三宝弟子怎么能忘师恩?!所以这一段就非常重要!

   “从某和尚阿阇黎所。”

  “和尚”是亲教师,传法之人,我的法是从他那里得来的,是跟他学的

  “阿阇黎”是我们的榜样,“阿阇黎”翻作“轨范师”,他的言行、举止都可以做我的模范、都是教导我们的,我们从他那个地方“得闻无量百千契经,皆能受持”。当然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二十善巧菩萨他们是再来人,正是所谓“一闻千悟”,他有这种能力闻一知十,有这样的能力。可是他还是这么说法,“我这个法门是从某和尚、某阿阇黎所亲自听受,无有疑惑”。为什么无有疑惑?他自己亲证这个境界,他当然没有疑惑,若非亲证,很难断疑,亲证这个境界,所以他没有疑惑。这是师承的重要,世尊许多大小乘经典里面给我们这样慈悲的教诲,我们要留意,不能轻易看过,那就辜负佛的苦心。

  弟子要发心端正社会的风气,从哪里做起?从我们自己本身,要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是好榜样里面的根本,如果这两条都做不到,其他的就很不容易。

  佛从哪里学起?“三福”里面一开端就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样的教训在大小乘经典里面常常看到。世尊真是苦口婆心时时提起,我们要能体会、要能警觉,这就叫“学佛”。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