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我们要培养自己有观察善恶、是非、邪正的能力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10-18 10:03:20
关键字:分辨能力,分辨,分辨是非,分辨邪正,念佛伏烦恼,诱惑,中庸,学佛,格物,智慧
【 点击数:196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89集   2017年10月16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对付烦恼习气的好方法,就是把念头集中在佛号上

 

  【解】又《安乐集》依《法句经》曰:“佛言,善知识者,能说深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

  这些话真的是有深度,句句都是有深度。说了怎么样?我们听不懂。什么叫“空”?什么叫“无相”?什么叫“无愿”?《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你身上周边拔不掉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

  假的”怎么样?放下。“真的”要提起,最明显的就是念头起随它起,把念头集中在佛号上,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把这些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念掉,一扫而空,这就对了,这是对付烦恼习气的好方法用经文、经句,用佛号,或者是用,方法很多,就八万四千法门。决定要觉悟,决定要把烦恼降伏住,正念生起来。读经是正念,念佛是正念,念菩萨也是正念,养成正念的习惯。

  我们再看下文:

  【解】然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

  这个“善知识”是佛陀,这个“善知识”是菩萨。

  下面接着告诉我们:

  【解】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絙绳,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该经复云:“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是觉;“三”翻作“正”,中国意思是“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是“无上”。“无上正等正觉”是佛所证得的;菩萨跟他接近,还没有真正得到,是等觉菩萨。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成佛了。

  【解】又《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一句在大乘经里面很多,到处可以看见。佛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通常把它省略掉,叫“发菩提心”,这句话原本的意思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翻成中国的意思这叫“菩提心”,“菩提”是“觉”。《法华经》里面说的这个也是讲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现代社会诱引我们入三恶道的太多、到“三藐三菩提”的太少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解】欲证菩提,当求善友。求友之道应如《圆觉经》所云:“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经示曰,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见之人。

  这一段话提醒我们,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到哪里去找真善知识?如果不是善知识,他把方向导错了,不是走的菩提正道,很大多数的都是走向三恶道,很麻烦!三恶道里头最可怕的地狱,诱引我们入地狱道的,太多太多了,到处都看得到;引导我们到“三藐三菩提”的,太少了,没看见这是我们现前的社会,所以我们成就难。

 

我们要培养自己有观察善恶、是非、邪正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培养一个有能力观察善恶、是非、邪正,要有这个能力,先度自己再帮助别人。如果自己不先干,你讲给别人听,人家不相信,人家先看你的样子,再听你的说法。

  么是正知见人?心“不住相”。

  什么叫“住相”?“住相”就是着相了,你所看到的,你记在心上,你忘不掉为什么?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明白的人、有善根的人,他知道。所有现象都是假的,他看到了,看得很清楚,看到怎么样?不放在心上,叫“不住相”,心上干干净净;“住相”是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他有取有舍,取舍都错了。为什么?“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取它干什么?!你取不到,舍什么?根本不需要舍,根本就没有,不存在,你舍它干什么?!没有取舍,不生好恶,不会在见色、闻声产生你喜欢它、你讨厌它,没有这个现象。这都是妄相、都是错误,为什么?你的心被染污,你的心不清净,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东西,平等心里头没有高下。是非高下统统没有,见色闻声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现前,好,这就是“三藐三菩提”。

  【解】何谓正知见?《圆觉大疏》曰:“善达觉性,不因修生。抉择无疑,名正知见。”

  “善达。”“达”是通达。通达什么?觉性,不是修行所生的,觉性是自己本有的,这个要知道。本有的现在被“无明”障碍住了,“无始无明”的烦恼障碍住了,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妄心“阿赖耶识”,觉性就是“真如自性”就是真心。

  记住:“真心本觉”,与修行不相干,不是你修它就有,不修就没有但是这些话不能听错,听错了麻烦可大了,这是教你有这个智慧,有这个决定,晓得它是本有的,只是现在不觉了,现在生烦恼,不生“觉性”。我们只要“断烦恼”,不要“断觉性”,只要“断烦恼”,“觉性”自然现前。

  “觉性”现前就是所谓开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悟、小悟与“觉性”统统有关系,就是你的障碍去掉一些了,“觉性”现出来了,再去一点,“觉性”现得大了,就这么个道理。虚妄的、假的不去理它,也不必去明了,就对了、就正确了。它是假的,你也不要去着相,也不必去远离,远离也是“相”,都是在迷,都不是觉。“觉”,觉了没事,有事还是不觉。没事是觉悟这些话要听清楚,要搞明白,不能够囫囵吞枣

  “觉性”,下面写得好。《圆觉大疏》里头这句话说得好,“善达觉性,不因修生”。很重要,“不因修生,抉择无疑”,你选择没有疑惑,这叫“正知见”。

  【解】觉性者,性觉妙明也。

  《楞严经》上佛常说,“觉性”是什么?觉性妙明,“性觉妙明”,“性”是自性,自性本来是“觉”的、本来是“明”的,“明”上加个“妙”,告诉你它是“自性觉”。它这个“明”不是修来的,自己本有的,只要障碍去掉了,它就放光,它就遍照大千世界。

 

我们要身心健康,从《大学》、《中庸》、大乘经典里学习

 

  【解】善能通达本有性觉,故云善达觉性。本有觉性,不从外来,非因修得,故云“不因修生”。因此正是行不到处也。“抉择”者,善能分别诸法相也。“无疑”者,于第一义而不动也。

  “性”是“觉”,“觉而不迷”,“识”是“迷而不觉”,教下有所谓“转识成智”,把我们“迷而不觉”的“识”,“六识”——“眼耳鼻舌身”,再加个“意”,这前面“六识”;第七,“末那”,“末那”是染污;第八,“阿赖耶”,“阿赖耶”好像资料库一样,无量劫来所有你这些妄心里面东西统统装在里头,像仓库一样,装在这里头,它变成了六道轮回,变成了生死苦海。

  轮回很难出去,“转识成智”才能出轮回。轮回是妄心变现的,“觉性”是“正知”。所以佛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

  什么是“真心”?“诚意,正心”儒家讲的,就是佛法讲的“真心”。修行要在这上下功夫,处处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不用虚妄,这就对了。“真诚”帮助你“正心”、帮助你回归到“真心”。

  望我们在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用什么?“诚意,正心”就对了,儒家用这个来“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太平中国传统文化太好了,不能不学!不学不是中国人。中国人必定要学,哪有不接受圣贤教育的道理?!

  “善能”,不必人教,无师自通。怎么通法?放下一切烦恼,放下一切恶业就通了,儒跟佛在这方面讲的完全相同,儒家讲“格物致知”,“格物”是什么?放下欲望,“致知”,智慧出现都从这下手的所以下手是相同,成就果报一样,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佛陀”,“圣人”就是“佛陀”,“佛陀”就是“圣人”,是一不是二。

  我们要在这地方搞清楚、搞明白,我们走菩提路,“看破,放下”,“意”就“诚”了、“心”就“正”了。到“意诚,心正”就“身修”了,身心健康,你这一生才能快乐幸福。

  我们要身心健康,从《大学》、《中庸》学习,从大乘经典里面学习,好!真的能达到、能满足你的愿望,我看孔子就像佛陀一样,看佛陀像孔子一样,他们下手处相同,果报也相同。

  “‘无疑’者,于第一义而不动也。”心不着相,“第一义”这是佛学的名词术语,不好懂,我们这资料里头有,诸位可以查查看,“第一义”,《佛学辞典》也有,“第一义”是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个时候如如不动,菩萨所修的,主要就是要到“第一义”。

  【解】“心不住相”。《大疏》曰:“言心不住相者,离凡夫烦恼境界,若有少法当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着,何况世间梦幻境界。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一次,我们从“心不住相”这个地方看起,一0七四页倒数第三行,我们从这学起。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