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念佛功德很大,怎么会堕阿鼻地狱?

  来源:佛陀教育网 录入时间:2017-10-08 17:39:08
关键字:念佛,堕地狱,布施,心量,量大福大,称性,梁武帝,世间善,二乘善,大乘善,变质,三宝,种福田
【 点击数:619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38集  1998/5 讲于 新加坡



掌握深入经藏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如理如法修学得福无量无边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十七面,这段经文上一次讲过,我们将它再念一遍: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前面已经做过详细的报告,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心量,中国谚语里面所谓的“量大福大”

  什么种小福,很少的布施,能够得这么大的福报?这是往往我们初学佛听到经上讲这些话总不免怀疑。这个怀疑都是以世间人情来衡量,殊不知这桩事情不是人情能够想象得到的。这里面的理论是因为“称性”,只要“称性”,哪怕再少的布施,真正像是一毛一尘,微不足道,他的功德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法之殊胜就在此地,佛法的难处也在此地,难在凡夫总不能把心量拓开,总是小心量小心量修再多的布施,福报有限;如果是大心量,修极少的布施,福报都不可思议,这个道理要细心去体会。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在十七面倒数第三行,从当中看起,我念给大家听听:“若不为自求人天福报。”“若”是假设,假设我们决定不是为了求自己人天福报,布施的目的何在?“尽回向法界众生”。只希望一切众生得福、一切众生得利益,决定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人布施的福报就大了。所以“则不问施之多少,毕竟成佛矣”。用“毕竟成佛”这四个字来形容他福报之大,因为世出世间的福报,没有比成佛更大了。说到成佛,福报就达到究竟圆满。这个道理我们总得要懂,然后我们就不会怀疑了。

  末后佛在此地做一个总结:

  【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这一段,因为上面讲的缘故,种善因得善果,这样殊胜的果报哪一个不希求?!为什么众生求不到?众生所修的不如理、不如法,所以得福有限,如理如法的修学得福无量无边可是理论跟方法一定要深入经藏,不读经、不研究教理,你怎么会懂得这个理论?!你怎么会懂得这个方法?!所以诸佛菩萨、古来的祖师大德,常常劝勉我们“经书不可不读”,道理就在此地。

  再看下面这一段,第二是“男女施福”。请看经文:

  【复次地藏。】

  这是又一次叫着地藏菩萨。

  【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这一段经文也是常常引起大众疑惑的。有许多人自己以为:我在佛门里面种福修善很大了,为什么不得福?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梁武帝,梁武帝一生所修的布施谁能比得上?他当时以他的权力、威势护持佛法,建造寺院,历史上记载四百八十座。平常我们佛家常讲,建一座塔、塑一尊佛像,福报就不可思议了;何况他建造四百八十座寺院!你就想到他造佛像有多少。一个寺院里头总不能说供一尊佛像,他造的佛像、菩萨像有多少。布施供养出家人,他是非常喜欢人出家,有人出家了,他一定布施供养,书本里头记载几十万人,这个福报多大!为什么在晚年还遭遇种种不幸,好像跟这个经上讲的不一样福报决定是有,他的业力没能转得过来,这是什么原因?心量不大,没有智慧,这是佛家常讲的“修福不修慧”

  他修的是“财布施”,“法布施”好像也有,但是总是缺乏智慧,心量不够大。所以达摩祖师见他的时候他的态度用现在的话来讲“值得骄傲”。他在佛门当中做这么多好事值得骄傲,夸耀他自己所做的这些事业,问达摩祖师:“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跟他说:“并无功德”。达摩祖师说的是真话,为什么并无功德?你有骄慢的态度,功德就没有了,这个道理要懂。“布施”真的是有功德,一傲慢就完了,功德就没有了,“骄慢”是火烧功德林。

  达摩是了不起的一个人,跟梁武帝谈话不投机,梁武帝不护持他,所以他离开之后到少林寺去面壁,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位祖师大德到中国来,没有人认识、没有人护持,面壁九年,还算不错等到一个慧可传他的法如果当年梁武帝就护持他,禅宗发扬光大就早了,就不至于到第六代的惠能,早就发扬光大了没有人认识,这是没有慧眼,梁武帝不认识人,真正种大福德的机会错过了,没有能够护持达摩祖师,机缘错过了。关键就在谦虚恭敬,心量广大,这都是智慧的表现。

  所以从梁武帝的态度上来看,他没有智慧,心量很小,这是做许许多多的事、布施,得福不大,原因在此地。


“善”的标准:“世间善”;“二乘善”;“大乘善”


  这句经文里头有个关键的字样,大家要看清楚,“善”字。并没有说“若男子、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是“善男子、善女人”,“善”就是关键的字眼

  善”的标准是什么?《观无量寿经》“净业三福”就讲得很明白,“世间善”的标准一定要做到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的人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佛法讲善有标准的如果只说“男子、女人”,没有说“善”字,那我们普通人都有分;如果加一个“善”字,我们就要想想我们合不合这个标准

  但是这个经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经,我们从头到尾仔细去观察,可以说它是一乘了义的大经;换句话说,“善”的标准还要提升,再提升一层是“二乘善”,就是“声闻、缘觉”,我们中国人讲的“罗汉、辟支佛”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二乘善”,我们这三句有没有做到?

  还要往上提升,这个经是大乘经,“大乘善”的标准还要加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自利。自利而后利他,这是大乘菩萨,利他,“劝进行者”这才是劝化一切众生,“善男子、善女”人是这个标准;换句话说,“净业三福”十一句统统做到,那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刚才说“量大福大”,人家“发菩提心”,“菩提心”就量大了,“菩提心”决定没有为我的心,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迷惑、是轮回心、凡夫心。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菩提心。所以样的人在佛法里面“种少善根”,少到什么程度?“毛发沙尘”。“毛”是我们身上的汗毛,比喻少;“发”是头发,一根头发。一粒沙、一粒微尘,这是形容你种的善根少,少到极处了。虽然这么少,你所受福、所得的利益不可为喻,没法子说得出来,佛都说不出来。


“三宝”是十法界里面第一福田,可佛法传到今天免不了变质


  所以大家要晓得,“三宝”是十法界里面第一福田。可是佛法传到今天,传了三千年,免不了变质我们看看现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样的商品,刚刚推出来是最好的,招牌打得响亮,过个二、三年变质了,仿冒的也多,决定比不上第一次推出的;佛法传了三千年怎么会不变质?!在所难免。尤其在末法,正像《楞严经》上所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形式上是个佛教道场,实质上不见得


在佛门种福要看清道场里是否有“道”、是否有真修人


  所以你要想在佛门当中种福,要看清楚这个“场”里头有没有“道”、有没有人在这里头真正修行,否则的话你种福就种错了处所、你错认了福田。你种下去将来得不到福,你不能怪佛讲错,佛没讲错,是你自己粗心大意把仿冒的东西当作真货,这要怪你自己,你自己粗心大意不识货,你吃亏上当了。


“为人演说”有很大的好处就是“教学相长”


  可是要真正能够识货,也不是个简单事情,你要有智慧、要有见识,智慧跟见识从哪里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就是“为人演说”

  “为人演说”有很大的好处,所谓“教学相长”不通过教学,开智慧非常困难。如果你真正发心教学、热心教学,开启智慧的机缘就多;你要不从事教学的工作,这个机会就少。你在教学当中,你准备的时候、搜集参考资料的时候,往往帮助你觉悟;可是你不教学,就不会找这些东西教学过程当中你跟接受教学的人这一问一答,看看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帮助自己觉悟,所以在师道里面常说“师资道合”。老师教学生,学生资助老师开智慧,资助老师的智慧、资助老师的德行,给老师造成机会,这才叫“教学相长”,两方面互相都有长进,要懂得这个道理。

  在此地注解里面引经据论举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里头的关键就是有“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诸位记住这十个字,用这种心来布施、供养、修福,就跟经上所讲的果报一样。”清净心“没有污染,”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污染、没有分别,这就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得福就大了。


念佛福报很大,怎么会堕阿鼻地狱?


  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经》流通得很普遍、很广,大概学佛的同修都曾经念过这个经,看到经上讲“布施、供养的福报”,所以很喜欢造佛菩萨像。造像福报很大,经上讲“常在人天”,那就是不会堕三恶道。

  多数人天天念佛,还是要堕三恶道。诸位可以看看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末后一段总结里面所说的。我当年学这一部经的时候,我看到这一篇非常怀疑,请教李老师,我说我看不懂。他讲学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句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我不懂。念佛福报很大,怎么会堕阿鼻地狱?这不可能的事情。

   李老师听我这一问:“你问得好,你这个问题问得很重要,我不给你说,等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为什么他这样做还会堕地狱?原因是用地狱的心来修福,还是要堕地狱什么是地狱心?贪、嗔、痴。他为什么布施供养佛菩萨形像?就是看到这个利益太大了,好像是做生意买卖,这是一本万利,这非做不可,是这么一个心,他不是善心;“善男子、善女人”,他把“善”字忘掉了,用贪嗔痴的心、用做生意贪图利润的心,那这怎么行?! 

------------------------------------------------------------------------------------------

    

 如何学佛?答案这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