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在家同学注意:谁能守戒,我跟他学;不能持戒,不跟他学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10-13 09:57:50
关键字:持戒,学佛,善知识,幢幡,解行相应,道场,讲经说法,大导师,化解灾难,堕落,名闻利养,戒律
【 点击数:698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75集  2016年10月2日 讲于 英国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在家同学注意:谁能守戒,我跟他学;不能持戒,不跟他学

 

  【解】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

  喜欢说,那别人得喜欢听。怎么样能叫别人喜欢听?持戒,要清净。持什么戒?“三皈”、“五戒”、“十善”就行了,保证跟你接触的人对你都很欢喜。“三皈”是榜样,我跟谁学?跟佛学,跟法学,跟比丘僧学。这个里头要注意的,比丘僧要戒德清净;戒德不清净的,我不跟他学,就对了

  在家同学当中要注意:哪一个人能守戒,我跟他学;不能持戒,不跟他学用这个做标准。

  我们净宗早年在美国成立“净宗学会”,这个建议是黄念老要求我的。“净宗学会”这个招牌是夏莲居老居士他老人家发起的,但是没有组成,没有真正组成。真正组成第一个是在加拿大温哥华,第二个在美国旧金山,第三个是洛杉矶。我早年在美国到处讲经,美国跟加拿大总共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

  “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缘起”,“缘起”里面提出“持戒”,我用了五科,五个科目,这就是“持戒”,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第一,“净业三福”,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修学佛法,不管是哪一个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共同的、没有例外的、最高的指导原则。佛说的三世诸佛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修成的,这“三福”就是三条。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头一条一定要做到,人天福报。“戒德清净”,你能把这四句做到算是清净,你不能往生,决定不失人身,六道里头你来生还是人道,说不定到天道去了,人天道。这是学佛的根本,最低限度要保住不失人身,这四句要做到。

  “孝亲尊师”这里头有十善业。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对在家居士的。

  第二条是入佛门。入佛门,“受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足众戒”,这个“众戒”简单的说就是“五戒”、“十善”。

  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小乘没有“发菩提心”,大乘要“发菩提心”。

  五科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六和敬”。佛法四个人在一起共修,就叫“僧团”。僧团里头最重要的是团结,家和万事兴。团体不和是灭法、是破坏佛法,团体一定要和。别人不跟我和,我要跟他和,他要不能接受、排斥我,我只有走路,我不干扰他们,不能破坏他。

  这六条戒:第一个,“见和同解”;第二个,“戒和同修”,就是戒律;“身同住”;“口无争”;“意同悦”,法喜充满;最后“利同均”。十方供养每个人都有份,不是专门供养哪一个人的,人家供养我,我要知道这个供养十方出家人统统有份,“利和同均”。这是第二个科目。

  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我们依什么来指导我们修行?持戒;修定;开智慧。

  第四个科目,“菩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最后一个科目“普贤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到“普皆回向”

  五个科目这是属于“戒”。我们不要学很多,这五个科目我们都做到,“戒德清净”就够了,决定得生净土,我们的目标是到极乐世界。

  “定”,持戒就能得定,定就能开慧,这是讲“戒德清净”能够把这五条做到,我们想想,谁不尊重?!谁不欢喜?!自己法喜充满,带给大家的是欢喜,你说法别人相信,别人喜欢听,道理就在此地。

  如果没有戒行,你说得再好,别人听了也很欣赏,但是怎么样?对你半信半疑,是不是真的?有没有骗我?不能叫人断疑生信,没有“戒德”。“戒德”是叫人生长信心。如果有定功,别人对你尊敬要加倍,你教人自自然然有吸引力,能够帮助人,能够成就人。所以“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我们要学,要非常认真的学习。

  【解】于是则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

  “大鸣法鼓”是形容召集大众。“高建法幢”,“法幢”就是建立道场。

  古时候寺庙门前都有旗杆,它不是挂国旗的,它也是信号。悬挂“幢幡”,“幢”是圆形的,“幡”是扁形的。

  旗杆上悬挂“幢”,是告诉大家今天这个道场有讲经的法会,有法师讲经。喜欢听经的人,看到旗杆上挂的是幢,他来听经。

  如果是扁的“幡”,幡是做法会,今天我们念佛共修挂幡。幡上写的“南无阿弥陀佛”,那这就是净宗念佛法会,是这个意思。

  从前这个幡、幢起很大作用,佛法通知,那个时候交通很不方便,用这种方式。而且寺庙都是建筑在高地,山上、半山上,所以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也很容易辨别,知道这个道场今天有些什么活动,这就是“法鼓”、“幢幡”来代表。

 

真正的道场先讲经,后修行;今天的道场有修行,没讲经

 

  【解】于是则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

  为什么要讲经?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这个。讲经是启发你,你把道理搞清楚、方法搞清楚;法会是学习,互相交换心得我怎么落实的,你怎么落实的,我学的什么,你学的什么,互相交流,互相提升。所以法会是修行;讲经是接引。

  今天的道场有修行,修行的样子有,讲经没有了。怎么修法?我们修得对不对?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先讲经,后修行一个星期,五天讲经,二天修行,这个方法好。讲经听了五天,五堂课了,如何落实?把它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变成身心修养,变成我们的工作,变成我们依它处事待人接物,管用,用上了,不是所学非所用,统统用上了。

  高明的能够用佛法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我起个念头与佛法相不相应?不相应,这个念头赶快把它放下;相应的,把它提起。自己有受用,别人也有受用,菩萨、罗汉都是要做榜样给别人看的。

  “破除众生无明痴暗。”让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都开智慧,都知道检点自己“身口意”三业是正、还是邪自己清楚,然后才真正能做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院、庵堂都是课堂、都是教室以前出家人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教学重要!我最近看到一位法师传给我的信息,他的师父往生了,最后遗言,最后是拉着他的手告诉他:要讲经,讲经不能中断!很难得,很不容易!

  我们接着往下看:

  【解】菩萨内心纯净,仪态温和,得乎中而形于外,表里一如也。

  儒讲求,佛也讲求。我们读《论语》就会想到孔老夫子多么可爱、多么受人尊敬,凭什么?就是他的仪态。他那个形象温和。弟子对老师的赞叹,真的不是假的,老师仪态温和、善良,有五个,恭敬,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不恭敬的。节俭、忍让、谦让、礼让,你看他处事待人接物谁不欢喜?!“温良恭俭让”?!

  我们希望我们汉学院的学生统统能做到,外要学孔子;里面要学释迦牟尼佛。放下“贪、嗔、痴、慢、疑”,表演出“温、良、恭、俭、让”住:这是圣人,这是贤人,这是菩萨,这是佛陀,我们要学,要学得像才行;学得不像,人家说我们是假的。要真正学得像,菩萨表里一如。

  【解】菩萨“寂定明察”,“定慧”均等,“寂照”同时也。故于众生为大导师,自觉觉他。

  这才真的配得上别人称呼他为“大导师”,这真是“大导师”。“大导师”一定能做到这四个字——“寂定明察”。“寂”是清净,也分三等:上、中、下三等。下等的浅,就是我们经题上的“清净”;中等的是“平等”;上等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那个“觉”字,“觉”是最高的。

  “佛陀”这个意思就是“觉”,大彻大悟、见性成佛就可以称为“觉者”,印度人称“佛陀”,“佛陀”的意思就是“觉者”。

  “觉”从哪里来的?从“定”来的,“定”从哪里来的?从“寂”来的

  “寂”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大寂定;还有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中等的寂定;最下等的寂定就是不执着。为什么不执着?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执着,就错了,知道不可得就决定不执着,这个意思要懂、要明了。学佛的人学什么?就是学这个。

  “菩萨寂定明察。”菩萨的大德,这真菩萨。“明察”是智慧,智慧是“明”。“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自性里头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所以众生称他为“大导师”,大导师自觉觉他。

  【科】庚二、智导群生

  【经】引导群生。舍诸爱着。永离三垢。游戏神通。

  “爱”就生起贪心、就想拥有,这就是执着。住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游戏神通”。用“游戏神通”这种方式来度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是游戏神通。你不要以为它真有,也不能认为它没有,这就叫“游戏神通”。

  【经】引导群生。舍诸爱着。永离三垢。游戏神通。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我们的汉学院希望将来都能把《无量寿经》上这些教诲都能够兑现,好!头一个要发心,这是大菩提心。“引导众生,舍诸爱着,永离三垢”,这是一句。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右段更广明菩萨真实功德。

  也可以说别小看了这几句,这小段是最简单、用最少的文字把菩萨描绘出来了。什么叫菩萨?菩萨是干什么的?这就说得很清楚,“广明菩萨真实功德”。

 

灾难用真心能消除

 

  【解】故下续云“引导群生,舍诸爱着”。

  确确实实只有佛法普遍弘扬,让广大的群生都能觉悟。“觉悟”是什么意思?“觉悟”,明了“诸法实相”。“诸法”是整个宇宙,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诸法”。不止一万,这个“万”是形容词,把一切法全包括在里头,实在讲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些法从哪里来?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

  所以灾难能不能消?能消。用什么消?用真心。真心里头没有灾难,妄心里头有灾难,真心里头没有。如果我们懂得把妄心放下、烦恼习气放下,把真心提出来,真心就是“定”,起作用就是“戒”,所以“戒、定”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来的。“戒、定”生“智慧”,“戒定慧三学”,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不是外来的。得要会用,会用就是佛菩萨,不会用就是凡夫。

 

学佛最重要的是明白义理之后在日常生活里面兑现

 

  们学佛最重要的,义理明白之后就要晓得怎样在日常生活里面兑现,他就生法喜充满佛如是,儒亦如是。儒家讲伦理,讲“五伦”、讲“五常”、讲“八德”。“五伦”、“五常”、“八德”就是戒律。有没有定?有,有定。守戒,定自然现前,定久了,慧就开了。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修“戒、定、慧”的具体方法一门是定,如果同时修很多门,怎么定得下来?!一生修一门,成神、成仙,真的不是假的。中国古时候很多人成神、成仙,那是什么?一门深入,一生一门深入。现在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至少我们要想到我这一年学一门,你就比别人高明。二年学一门、三年学一门,最多五年学一门,你肯定比别人高明,人家没法子跟你比。

  海贤老和尚“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那一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九十二年不换题目,在这个世纪里,念佛功夫他是第一你看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可惜被一个人破坏了,你们知道是谁吗?送一本书给老和尚的那个人。为什么?他拿到这本书他就往生了,这本书不给他,他老人家现在还在世间

  在我们想象当中没有人会拿给他,为什么?老和尚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你怎么可以送书给他?!送书给他不是挖苦他吗?!那对他大不恭敬,没想到他看到这本书不但不怪你,还发大欢喜心。为什么?大概是阿弥陀佛给他约定,什么时候你看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接引他往生,肯定是这样的。所以他看到这本书生大欢喜心,佛来接引,第三天晚上就走了。

  在我们猜想当中,他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有人送书给他,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人送给他?!他真是叫“一门深入”,就一句佛号,念到什么功夫?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六祖慧能同一个阶层,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打坐,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也是同一个境界,这还得了!

  那我们要问,这九十二年,是他九十二年才得到的?还是他早年就得到的?我相信他是早年得到的。因为就惯例来说,一般而言,我们看《往生传》、看《净土圣贤录》,念佛的人三年往生的很多。

  我早年在台北讲经,基隆有个法师常常来听,就有一天他就这个问题来问我,他说:《往生传》记载这些往生的人,三年就往生,是不是寿命到了?他问我这么一句话,我当时回答的是:不可能!这不合逻辑,哪有那么巧都是三年?!为什么往生?三年念到“功夫成片”,这个可能。念到“功夫成片”是念佛功夫真正得力了,为什么?你已经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里头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通常有感应,阿弥陀佛你会见到,或是在定中,或是在梦中,佛来了,佛来通知你、告诉你,极乐世界已经有你的名字,你的寿命还没到,等寿命到的时候佛来接引你往生。阿弥陀佛自己来告诉他的,他放心,死心塌地,。三年可以念到,不是他寿命到,他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佛走,佛就答应了,是这么走的。

  他这个功夫如果没有走,再向上提升,行,殊胜,再向上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乱”,往生的品位高,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地位就高了。

  如果他没有求往生,再继续不断的向上提升,我们相信,快,三五年;慢,不会超过十年,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就是法身菩萨,不可思议!这个道理、事、真实的事,我们都要相信,不能怀疑。我们自己心里要有数,不必着急求往生,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有好处,为什么?这个地方修行比极乐世界修行更容易提升。为什么?这边障缘很多,极乐世界一帆风顺,走的速度慢,这个地方可以大起大落,它有这个道理在里头

  所以不一定要急着往生,急着往生品位不高,多住几年品位提升了。我相信很多人选择,都懂得这个道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除了研究经典之外,这些祖师大德他们住世这些行谊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认真学习,他对我们贡献就非常大了。

 

贪名、贪财、贪色、贪利只要有一个,一生修行功夫完全毁掉

 

  下面说的“着”,这是讲“爱着”,“引导众生,舍诸爱着”。

  【解】“着”者,执着、染着。“爱”者,贪爱、喜爱、恩爱。古云:“爱不重不堕娑婆”。

  “生”字是对大家常用的。“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古人说的。

  【解】众生染执难舍,菩萨妙德能令永离,故云“永离三垢”(“三垢”者“贪嗔痴”也)。

  “染”就是爱;“执”就是执着,坚固的执着。贪名、贪财、贪色、贪利,只要有一个,麻烦就大了,可能把你一生修行的功夫完全毁掉,非常可怕!我见到好几个,都是很优秀、很难得的,我们对他们都有期望,到最后遇到七情五欲,完了,再也回不了头了。不是不读经,天天念经,甚至天天讲经,讲的是一回事,起心动念又是一回事,跟经不相应。

  “故云永离三垢。”“垢”是污染。“三垢”是什么?“贪嗔痴”。释迦牟尼佛叫我们舍弃的,“见思烦恼”里头最严重的五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这五样东西断掉了,证阿罗汉果,真正成为佛弟子,超越六道、十法界。通常这些“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他也住在世间,帮助世间人闻法修行。所以小乘法师也讲经,他不是不讲,他讲的经比较浅一点,非常适合初学。他也教化众生,我们也不能小看他、也不能够轻慢他,小看、轻慢都是罪过。

  【解】复令众生游戏于神通之中。

  他自己用神通来接引众生。

  【解】“游”者如水之流行;“戏”者安逸闲在也。盖表任运于神通之中,自在无碍。故曰“游戏神通”。

  佛菩萨教化众生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游戏神通”。“游戏神通”他没有分别执着,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还没有起心动念,这真高明、真难得!

  今天有同修打电话告诉我,东北有一位法师成刚,我跟他见过几次面,他的道场我去访问过,长春的般若寺,前几天往生了,很难得,我今天我们把讲经功德回向给老法师。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