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新闻
·新闻 
·讲经菁华 
·本网视角 
·走出学佛的误区 
·学佛必持戒 

学佛必修课-净修捷要报恩谈-(22、23、24)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1-01 19:28:58
关键字:净修捷要报恩谈,惠能,连载,贡嘎上师,圆瑛大师,吕澄,卢圣彦,复兴,回光返照,无住生心,乘
【 点击数:695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22-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老教授主讲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第二十一拜】拜十方佛??赞本师

  一心观礼,四维上下,称赞本师于一切世间,说此易行难信之法,劝诸有情至心信受,护念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恒河世界一切诸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是礼恒河沙数般的一切诸佛。这些佛他们在赞叹咱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四维上下。”“东、南、西、北”称为“四维”;“上、下”是属中国“六合”之内。四方、有上、有下就是“六方”,那么四个角就都包括在里头了,就不用说“十方”而说“六方”,所以在秦译的《阿弥陀经》里就是“六方佛”,“六方”就够了。实际印度文是“十方”,玄奘法师翻译就是“十方”,而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时省掉了四个角而成“六方”。“六方”就是指“十方,所以夏老师会集的《无量寿经》也是保持了“六方”,没有用“十方”。但是把“慈悲加佑,一心不乱……”这些话摄入进来了。

  “四维上下。”称赞本师,称赞咱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称赞什么呢?“称赞本师在一切世间,说此易行难信之法”。这个法太难信了,是一切世间都难信的法。不光人信不及,天人比我们聪明得多,他也信不及,高的天也信不及,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释迦牟尼佛“劝诸有情,至心信受”。“四维上下”称赞本师说这个法,这是顶礼的第一点第二点,十方的佛都劝一切有情“至心信受”,因为难信的法。所以十方佛都在那帮助劝导众生,你们要好好的信受,对释迦牟尼佛所说要至心哪,要以至诚心来相信,来接受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

   “护念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恒河沙世界一切诸佛。”而且这十方的佛都在护念十方念佛的众生。所以我们在念佛时,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在护念我们,你是他的好学生,阿弥陀佛也在护念你,因为你想去,你要去求学,十方的佛都在护念你,这个十方佛在护念十方念佛的众生。只要发心念佛的人,你能得到十方佛的护念,使得你能够成功,能够往生净土所以这样的诸佛遍满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我们在遍礼恒河沙那么多世界一切的佛,这就广大了!我们就要礼拜他,和我们关系如此,他承当我们的本师,劝大家要好好按本师的教导,而且护念一切念佛的众生,这样行礼拜,在恭敬佛、在拜佛的功德。

  你只要知道这佛的功德,就能增加咱们的信心哪!我们不是孤立的!很多人总觉得我要参加到一个道场才成,因为人非常多,道场非常盛,师父又非常有名气,很热闹,还有种种建筑,锣鼓喧天,香烟燎绕……其实这都不需要你只要真正的用功去修,只是清净,这样才能有十方佛所护念们所贵在的是山林中的佛法,不是要求城市里头佛法的热闹。所以自古以来山林中的佛法和城市里的佛法不一样:一个就是极广泛的结缘热闹;一个是清净真修。大家要知道。

  正果法师有一句话:你认识一个人,他就好比在你脖子上挂一根绳;挂了一个绳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揪一下,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高兴就揪这绳,绳挂太多了,这个揪一下、那个再揪一下,老有人揪你,你就麻烦了所以说,我们现在要避免所谓的热闹。

  当然,我们互相为了说净土法门、为了鼓励大家的信心,宣传正法,这个再辛苦也是应该做的。为了这个目的,大家聚在一起,这要与想凑热闹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分开看待这些事(指弘法)不是被揪,而是我主动的尽量避免被人揪,所以不愿被人拉着鼻子走。我也有我的计划,这些事与我计划相合,所以我尽力去做。因为年岁有限,跟我计划不合的我就尽量避免,因为力量有限,所以我们只能是踏踏实实地做几件对于佛法对于众生有益处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护持,希望能做的事情做成。每一件事做成是不简单的,有好多好多的障碍。

 

23-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老教授主讲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第二十二拜】拜无量寿经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悯,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稀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礼拜我们这个经了。“经云”就是经上说。

  “当来经灭。”这是指经文,以后佛经都是要灭的,《佛灭尽经》中说过。所以有人说,佛教也是要消亡的。我说,我们佛教从来没有赖在世间不走的,佛早就说过,确实是要灭尽的。第一部灭的就是《楞严经》。我现在弘法是着重在两头:一个是要灭的;一个是最后存在的。这是两头,第一部要灭的是《楞严经》,现在已经看出来了这种迹象,最有名的学者(编者按:指吕澄、胡适等人)都在做文章,说《楞严经》是假的,这种学说还没有破尽,所以也有两派。现在虽然是这么说,但圆瑛法师还是在做注解,这是一派。而吕澄著《楞严百伪考》,从一百个方面都说《楞严经》是假的。吕澄是很有名的学者。做为学者,行而不解,增长邪见吕澄他们这一批人,大多出自湖北。还包括王恩洋,也说《华严》是假的,因为这些经跟他们的认识相抵触了。为什么呢?华严宗在判教上分“小、始、终、顿、圆”。“小”是指以说小乘开始;“始”就是指从小乘开始说大乘;“终”指终教,即以大乘法作为终了;“顿”是指特别的顿法,刹那就可以成就了;“圆”是指圆满的圆教这些学者错就错在,他们拿“始教”(即小乘)的观点来反对“圆、顿教”

  由于根器不同,所以说法就是不一样。小乘不谈成佛,就是最多你证阿罗汉;到了“始教”,你可以成佛,“阐提”(即少善根之人)不能成佛;“终教”就不这么说了,“终教”说都有佛性,“阐提”也有如来智慧,阐提也能成佛。这样一来就矛盾了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而“顿教”就不一样了,“顿教”讲刹那间就可以成佛。“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一悟就是佛。什么叫“阿僧祗”呀?……圆教更是圆融,圆含一切。因为对象不同,说法就不一样。就像数学老师现在讲“欧姆定律”,给初中生讲,就是代数式,电压、电阻之比等于电流,代数式子,是常数;你要到高中讲,实际上就不是这样了,是微分的式子,微分、电压除微分的电阻等于电流。都是变化的,瞬间时时在变。如果你要给刚开始学的学生讲微分数,他就没法懂。有矛盾是必然的,所以这就是教师的巧妙。你不可以根据初中学的代数式,便说大学学的那个不对,因为跟我初中学的不一样。这些人犯的就是这个毛病!许多人犯种种的病。

  比如卢圣彦(编者按:此人为台湾省内人士,一位自称得道的圣人,近几年来于大陆内地影响渐大,信徒很多,其教论中国佛教界不予承认),他财色的心没断,拿这个心出发就自然破坏佛法。吕澄他们都成了偏见,这样的一些毛病、各个的毛病,都成为障碍

  这个《楞严经》是要灭的,首先是有人反对,将来慢慢的越说越多了,他们这些说法占了上峰,都说是假的,谁还念哪?!所以必然会灭的。这不能抬杠,不要担心,自然的。佛早就说在前头了,现在的趋势也证明了。所以这种情况之下,还有一部经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我们讲的《无量寿经》

  我曾经怀疑过,因为《无量寿经》很深呀!这样的经到了末法的时候,众生只有十岁的平均寿命了。我们是减劫,寿命是在减。现在我们的寿命在增长,这是个特殊的现象。我自己这么猜,可能是个中兴的瑞相,所以人的平均寿命增长了

  按减劫说,每过百年人寿减一岁,最近看来人的平均寿命在增长,也正好跟西藏的传说、密宗的传说“佛法要中兴于世界”,这两个有不谋而合的地方。现在估且我们先这么看,这是一种中兴的瑞相,所以大家能够长寿这是很重要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像我这样快八十岁的人还能这么讲,没有了!六十岁的人都是别人搀着、两个人架着,已经成老太爷了。现在六十还当是小伙子,过去可就都当老太爷了,这说明寿命长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这个“中兴之相”不是永久的,到佛经灭的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岁。我们将来的劫是刀兵劫,就是人和人之间不能见面,见面都是互相要杀、都是互相怀疑,我不杀掉你,你就会杀掉我,所以见面我先动手,先下手为强。每个人都是先下手为强,所以杀光,自相残杀,杀光,所以是刀兵劫。到那个时候,最后是人类消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过去,等待换下面的劫了。那么这个时候还能念《无量寿经》啊!

  《佛灭尽经》里头说得很好!佛说人类在这个时候,也就是“法运”到了这个时候就好像那个灯,油灯要灭的时候,蜡烛要灭的时候忽然间特别亮。所以人死的时候也是这样,夕阳无限好,也是回光返照,特别好看。人快要死的时候,突然间神志清楚,会说很多很多话,然后他就咽气了,也是回光返照。这时有念佛经的,也是整个“法运”的回光返照最后这一百年,人类的聪明智慧,能接受《无量寿经》,就像蜡烛它快要灭了反而比平常更亮一样,因此他能接受了那么能接受就会还有很多人能得度。再往后,能念阿弥陀佛就是阿?梨、金刚阿?梨了。再过后,就没人会念了,空中现几个字,你还能念,还能得度。最后都没有了,那就“法”没有了,“法”灭尽了!

  “佛以慈悯,独留此经,止住百岁。”佛以慈悲怜悯大家,什么经都完了,而独留《大乘无量寿经》在人间存在一百年。时间也是不很长的,只有最后这一百年。

  “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遇到这个经的人,随你的意思、你所愿的事情都可以满愿。

  “是故我今至心顶礼。”是指我们修《净修捷要》三十二拜的人,因为这个经最后有它存在,所以我现在以至诚的心来顶礼这个经。而最后什么经都没有,就只靠这部经了,这个经是“广大、圆满、简易、直接、方便、究竟,是第一稀有难逢的法宝”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要来顶礼这部经,最后还要来度众生。

  “广大。”这个经的内容广大,普度一切。内容广大,上至极深的“华严十玄”以及娑婆世界的“人、天乘”,众生如何造种种恶,从“人天乘”一直到圆教的“华严”,无所不包,救度的众生十分广大,许多大菩萨不听闻此法都退了。

  “圆满。”有这个经不再需要别的了,所以这一部经就够了。

  有的经给你很大启发,但是你在整个修持上不见得用得上。比如《金刚经》和《阿弥陀经》都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知道了《金刚经》,也能够理解,也可以随文作观,也可以随着文字般若来练习着观照般若,有的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众生就办不到的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能懂“如梦幻泡影”的理,所以把事能看淡一点,这个可以做得到这个“无住生心”,那只有到地前菩萨才能做得到的。登地的菩萨。登地以前的三贤位,只能在“无住”的时候,就是只能“无住”,不能“生心”;在“生心”的时候,只能“生心”,不能“无住”。而“无住”还能“生心”,“生心”还“无住”,这只有登地的菩萨才做得到。所以你知道了这个经,知道了这个殊胜,但是对于众生来说,由这部经所得到的法益,不太容易能够跟生活打成一片,不能一切一切随时随地都能用得上,只能用得上其中很浅的一部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看得如梦如幻,当然这个对于很多人就够了。有的人这一关他都没有破,他对一切有为法还津津有味呢。但是你把这个破了,还不怎么样,因为你只看到了“如梦幻泡影”,顶多也就是不做恶,做点善,还是不出这“六道”。

  你怎么才能出六道呢?一般都是竖出,要断见思惑那很难的,因为“方便”不够。

  所以又要有“方便”,又要有理论,又要有实际……这种种的圆满,只有《无量寿经》做得到,它圆满哪!

  而这么一个圆满的大法,它又是这么的“简易”。这个《无量寿经》它不很长,一本就完。而且你念时,只要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再简单没有了,小孩都能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且直截了当。你念的是什么?就是你的自心!你念佛就是诗中所说的“此身已在含元殿”,这就是“直捷”,你就是本尊,禅宗、密宗都在里头了!“广大、直捷”。这个“始觉”是合“本觉的”,是直接的呀!珠子放光还照珠子本身,多么直接!首先灯就照到外头去了,向外头寻找,自己是什么反倒都还没有照着,外头很亮,远处很亮,这就不一样了吗。

  “方便。”度众生最容易。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最便利的方法,称为“方便”。这是东吴时译文的解释。

  “究竟。”有的人说“方便出下流”。而这个是既方便又究竟,彻底的,不是出下流;不但不是出下流,而且是最究竟最彻底的成就

  对于这部经的赞叹之词,“广大、圆满、简易、直接、方便究竟,第一稀有,难逢法宝”,这些话都是如实说的,不是感情用事。

  夏老师在这“第十二拜”中用这些词句来赞美《无量寿经》,并不是出于他自己会集了这个经,于是就用些美丽的词句来赞叹一番,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第一稀有难逢法宝”是什么呢?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是顶礼这部经。这个经题非常殊胜,是两部现成的经题凑在一块的:“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一部经,是宋译,最后翻译的;“无量清净平等觉”是汉朝翻译的名称。所以把宋译名称搁在汉译的名称的前头,自然而然成了这么一个名称。成了这个名称之后,就是大乘的法,“人、法、喻”都有了,都广泛救度了,已然不再是小乘了。

  “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体,是彼土的佛,这是“人”哪;“庄严清净”是“法”;“大乘”是“喻”;“平等觉”又是“佛”。这个经题讲起来很深。

  对于这一部经,是我们三十二拜顶礼的对象。所以说“经”是可以供的、可以礼拜的。在日本到处都可以看见“南无妙法莲花经”,很多日本人都念“南无妙法莲花经”。念经题都是有功德的,刚才是拜十方佛,这个地方就是拜这部经。

  这一段完了,下面拜的是五位大菩萨及一切圣众。这个拜的法门很重要,赞叹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一段弄清楚了,我们对这个净土法门也是“万牛莫挽”的,一万头牛拉你也拉不住了。

 

24-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老教授主讲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第二十三拜】拜念佛法门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到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乘了义。”这一拜是赞叹这个念佛法门,所以大家对于自己的念佛,应该相信,应该欢喜自己能够信这样一个法门、能够遇到这样一个法门。这是一乘法,在佛法之中分类,属于最高的了。一般都是三乘法。“阿罗汉、圆觉、菩萨”这叫“三乘法”。

  “乘”作为譬喻,叫车子。你要有一个交通工具,你以什么为交通工具呢?作个比方,小乘、大乘都是比方。小乘者,你所运载的小车。大乘者,大的列车可以运载无穷的人。

  这个“一乘”,最后佛说的《法华》是典型的例子,是一乘法,它不是三乘。它这里有个譬喻??“火宅喻”。有人读《法华》就好像读故事,他不知道这故事之中说了极深的法。这个火宅喻就是说:一个父亲接引儿子,这儿子不很听话,在房子里贪玩。这房子里有很多毒蛇、很多虫子……总之,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这房子已经着火了,父亲喊儿子快出来,但孩子们在房里头贪恋不肯出来(火宅是个譬喻),这父亲就和孩子们嚷:“你们快出来,我外头有一个好玩艺儿,有羊拉的车,有鹿拉的车,有牛拉的车……你们出来可以玩这些车。”这些孩子们听有这些车,于是才纷纷的都跑出来了,都跑出来后房子也烧了,这些孩子得救了。

  这个父亲喊有三个车就是譬喻这“三乘法”。那羊车指“阿罗汉乘”;那鹿车是指“圆觉乘”;那个牛车是指“菩萨乘”。实际上并没有这三个车。父亲是不是说了瞎话?没有。出来后,父亲很高兴,儿子被救了。

  首先是儿子被救了,佛给大家一个什么?给大家每人一个大白牛车,宽广平整,骑疾如风,种种的庄严,超过了孩子们所能想象理解的。那些个羊车、鹿车、牛车是譬喻,三个车子是譬喻“三乘法”,佛是一种“权说”因为孩子不肯出来,所以这么说,孩子能够听话出来了。

  既然出来了,听了父亲的话,父亲给你的东西超过你所希望的??“一乘法”,都是大白牛车,都叫你成佛。所以一乘法”就是都成佛的法,不是小乘法!

  现在东南亚是小乘法,和这个大乘法差别是相当大的。

  “了义。”佛有“四依”:“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所说各有不同,有的说不能成佛;有的说三大阿僧祗劫后才能成佛;有的说“阐提”不能往生成佛;有的说“阐提”也能往生成佛。但这许多不一致的说法,让我们听哪个经的话好呢?佛早就告诉了我们,你要听那个“了义教”,依止那个“了义”的教,不依止那个“不了义”的教。都是佛经,所以现在都是和尚、都是活佛,他们说的东西,你听谁的?常常含有矛盾。有矛盾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你要知道哪个是“了义”的,哪个是“不了义”的。

  什么叫“了义”?说“诸法实相”的是“了义”的,没有谈到“诸法实相”的,那就是不了义的。两种说法不同,“不了义”的不要听,听“了义”的;两个相反,就舍弃一个。

  那现在我们这个法门是“了义”的,用?益大师的话说,“我们这个能愿、所愿,能念、所念,能生、所生,没有一个不是“实相”证印之所印”,都是“实相”的证印所印出来的,完全都是合乎实相的。所以我们这个本体,我们以什么为体?就是以实相为体。《大乘无量寿经》本体就是实相,所以这是一个“了义”的法门、“了义”的经典。

  “万善同归。”就像大海一样,世界上的一切河流最后都要归到大海里头。所以你行一切善,最后善要得到了果实,就是你流到了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这是万善真正得到了归宿,这是万善所同归的最理想的归宿。就是这个以一乘的愿海作为归宿,文殊、普贤都求生极乐。

  “凡圣齐收。”凡天和圣人都收。一个法,有的是适合凡夫,不适合圣人,或者适合于圣人而不适合于凡夫。念佛之法是圣人、凡夫都适合所以十地菩萨,地地都不离开念佛。

  说到“凡”,“凡”到什么程度?“凡”到“五逆”都可以往生。不仅如此,畜牲都可以往生。过去有很多记载。

  夏(莲居)老师就说过一个老鼠往生的事。当年夏老师在闭关的时候,天天绕堂念佛,这个老鼠就跟在后头,念完佛,回来坐着,脱了鞋,两支鞋摆在一块,中间有一个空挡,老鼠就坐在这,起来时候老鼠跟着起来转,夏老师坐下,老鼠也坐下……习以为常了,天天如此。一天夏老师起来之后走,老鼠没有跟,夏老师纳闷:“今天怎么回事?”,于是想惊动惊动它,做出一点声音,睡着了怎么?还是不动,觉得有点不同了,再一观察,往生了,端坐着在那往生了。所以动物也一样可以往生。

  还有寺院里那个鸡,跟着和尚一起绕佛,有一天忽然间鸡叫了一声,飞到窗户边上,提起一只爪子,金鸡独立,冲着西;提起一只爪子,单合掌,由于鸡不能双合掌,所以它只能一只爪子,冲着西叫了一声,往生了。

  所以畜牲跟着念佛也可以往生。这个救度就普啊!而且说众生同样有佛性。我们不能小看哪!不能以为动物不会说话,就没有灵性,它同样有灵性

  鸽子就比我强,你从南京坐车把鸽子装来,到北京放开它,它自己能飞回南京。它凭地磁的感觉能知道辨别方向,这比我们强,我们做不到,一个地方第一次要找到了,第二次还很费事。

  所以“利钝悉被。”不管你是钝根、利根。根器有利、有钝,有的法适合于利根;有的法钝根也行,但是利根就不想修。而这个念佛之法钝根利根都适合修

  “顿该八教。”佛法(编者按:指天台宗分教)可以分为八教,其中“藏,通,别,圆”。“藏”就是小乘;“通教”,是小乘和大乘共同的教叫“通教”;“别教”,专是开大乘法的称为“别教”;圆教,就是《法华》、《华严》,是最高的教。

  “藏,通,别,圆”是四种;还有“顿,渐,秘密,不定”,又是四种。一共为八种,称为“八教”。

  “顿教”就是顿法,刹那即可以成功的是顿法。

  “渐教”,就是要三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是无数的劫,需要经过无数的劫才能成功。三个无数的劫是“渐教”。

  “秘密教”,就是没有说,有很高深的东西言语不能表达。如禅宗,许多东西他没有给你明说,没有给你说破。、

  我是非常感谢老师的,我不感谢他别的,只是感谢他没有给我说破,让我自己参哪!“从门入者不是家珍”,眼睛看的、耳朵听的……这都是门。从门进来的东西不是你自家的宝贝,自己心中流出,才是宗门的主张。

  “不定教”,指不是单纯属某一类,有这种性质又有那种性质,很多,可以变化的,包括的因素比较多称为“不定”。

  以上是八教。把这一代的“时教”可以分为八个方面。但是净土称名法门,把这八个方面的教都包括在里面了,所以称为“顿该八教,圆摄五宗”。

  “圆摄五宗。”禅宗一花五叶,在印度一代就传一代,传了后就得衣钵,释迦牟尼佛的衣、释迦牟尼佛的钵,以此表示证明。得了衣钵就一代传一代。

  达摩是个王子,是王子出家。我也看过一个王子出家,大概是布丹的王子在西藏出家了,他跟着活佛到重庆跟大家修法,仪表很好,确实不俗的王子。所以不但古代有,现代也有。当年达摩看见东土有大乘气象,印度在我们的西边,他说的“东土”就是我们国家。看见我们这里有大乘的气象,拿着衣钵就到中国来了。谁知道跑到梁武帝那,梁武帝不理解;到北边,北边也不理解,所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后来碰见二祖,往下传。传到六祖,到六祖这“一花开五叶”,衣钵不再传了,广泛了。所以五宗”就是禅宗的五宗

  第一个是临济宗。现在最广的是临济宗。所以“临济儿孙遍天下”,一般和尚你问他是哪一宗,大多说是临济宗。

  第二个是曹洞宗。曹洞宗在中国虽然是有,但少到极点了,日本还很盛。

  第三个是伪仰宗;第四个是云门宗;第五个是法眼宗。这三个宗名存实亡了,过去都是极盛的。

  现在国际上把“禅宗”认为是中国的,这对于我们是个光荣。实际都是从印度由达摩传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把“道教”和“禅”划为中国。

  关于道教,现在有些气功师,哪里属道教,不是!连道教的糟粕都不如,只能称为气功师、养生家而已,因为已经不是老子的东西了

  一个姓潘的,他是圣约翰大学毕业的,父亲是个银行经理,他没有结婚、没有工作,专门研究《易经》。法国的一个道教代表团到上海,找不着人招待,哪里去找道士去?文化大革命中道士衰极了!于是就把这个潘先生请去了,座谈中,他们就问:你们中国道教怎么样?他当然说不出来了,道教已经没有了!人家很惊讶!“怎么搞的?道教这么好,你们国家的东西,怎么会没有了了呢!”所以惊讶极了。子、庄子、孔子都是中国的古圣,所以我们正是因为有老庄、孔子,佛教的大乘佛法在中国接受的才会很好。因为这个基础很好,有这个基础才能提高孔子在《易经》上注说“无私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就通”,在寂然不动之中,一感就通啊!这跟佛法很近了。正是因为咱们中国有这些圣者,所以我们中国古代文化是光明的。

  现在有些谬论,说中国文化不行了,要学西方,全盘学西方。方励之(编者按:黄老此次讲座,正值八十年代,当时确有许多文人学者,鼓吹全盘西化,方氏即是其中代表之一,此人原为北京大学教授,倡导全盘西化论,于1989年“六四事件”后逃亡至美国)也是谬论这都是因为对中国的文化认识不足,才产生错误的认识。中国古老文化应该是很好发挥的,不是东方文化没落了、不行了,而是一贯的没有受重视罢了。

  这里讲到“五宗”,也就是禅宗的五宗,在念佛法门里圆摄了“五宗”。把禅宗的这五宗都摄在这一句佛号中了,正好是?益大师说的: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只要你老实念,就在里面了!

  有人问莲池大师:如何融通禅宗与净土?莲池大师说:“若再融通是两物”。若再等待融通那就是两个东西啦!他不答复你如何融通。若需要融通就是两个东西啦,本来就是一个,何需再融通呢?!禅、净本来不是二,但到了“斗诤牢固”的时候,大家就有了门户之见,所以有很多很多是门户之见产生门户之见了,那么是禅宗就要反对其它的宗;我是某个师父,我就反对其它师父里头的禅……密宗也是如此,各个这样,斗诤牢固,现在就是这样。

  我在二十岁时,那时郭兆明看到台湾的情况,于是认为中国一千多年的佛法,不是正法。这是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的一种倾向,就是看到一些大居士、大和尚还是勾心斗角,还是有计较心,产生宗派概念,世间的种种考虑,一点不减少。我就跟郭的那一句话的观点相似,我也认为佛教不灵了,佛教没用了,念佛能念到这个水平有什么用?没用!所以产生一个错觉。

  在二十岁时,大学三年级,寒假考完之后,看到《金刚经》,那真是醍醐灌顶了,这个安乐、那个轻快,那是没有法子形容的。明白了:不是佛法不灵,而是大家对不起佛法。这个“无住生心”,当时我就体会到一点:“无住生心”凡夫办不到,刚才不是说,地上菩萨才能办得到吗,刚才我说这种殊胜,他们让我讲出点道理来,这道理就是“无住生心”。

  在念佛中,你什么都不想,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的都不想了,别的都无所住,没有住在工作上、没有住在地位上、没有住在金钱上,没有住在男女之间上……一切事情都“无所住”;也没有住在什么要成佛上,总之什么都没有,法上也“无所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佛号不断,这个心是生生不已。心是没有断灭,没有死啊!所以“无住生心”,你在这念佛里头。那时还没有这么明白,是自己这么琢磨着,觉得可以这样的达到啊!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对的。当时这么想,这个念咒就更好,为什么更好?你这个念佛,有个“佛”字,可是现在对初级来说,还有个“佛”字能起恭敬心哪。那个时候就要全放下,连佛也放下了,如果要是光念咒,连佛不是也放下了吗,真正“无所住”了,同时此心也不乱的。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看经纠正了我的错误认识。

  所以这样来看,六祖就是在“无住生心”上所悟的。他当年在客栈挑水、送水,听到客人在那念经,他在旁边听,第一次听到“无住生心”,于是他就问客人:你这话是从哪里来的?“黄梅”。六祖听了就要去,大伙捐钱给他,他还有一个老母亲,买些米、买些柴托人照顾母亲,他就走了。

  到了五祖见面之后,这个机缘,五祖又给他讲《金刚经》,讲到“无住生心”,还没有说完,但他这第一遍听到就已经超过了神秀,神秀能够讲十二部大经论。五百个人,人人都知道有神秀在,当然他得衣钵,我们无份!无份!可见神秀威望非常之高!就这么一个苦力,还不是和尚,在寺院里做工,南方人,少数民族,五祖管他叫“?獠”,就是蛮子、文盲他就是因为“无住生心”而得衣钵了,他是真正的开悟了,“五宗”就是这么出来的

  念佛人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就暗合道妙吗!不管你是谁,老太婆也罢,你只要这样念下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把一切都放下了,这一句老实念,念念相继,暗合“无住生心”吗!有的时候要明合道妙,这就是暗合道妙。在不知不觉中就合了道妙。明合、暗合都是合吗!所以不可思议。

  我们为什么说“圆摄五宗”?当然真正地说,只能佛与佛才能究竟,我只体会到这个地方。

  “横超三界。”这个“八教五宗”都在一句佛号之内,是“横超三界”,就如那个虫子横着一咬就出去了,别的法要竖着咬,这是横着咬。

  “迳登四土。”。极乐世界不就是四土吗!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一登就登四土啊!直接就登了四土。你登了“凡圣同居土”,那个“凡圣同居土”与“常寂光土”也不是隔裂的,登了“凡圣同居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因为还没有断惑。但是一定是要登常寂光土的。时间是人类的错觉,不要在时间上把它看死了

  “一生成办。”现在很多人还是不大懂。密宗是一生成就,这个净土更是一生成就我曾经问过贡嘎上师:现在学密的人有意的来标榜自己,压低净土,我说“往生净土算不算密宗的即身成就?”贡嘎上师很负责任,“你说的是哪个净土?”后来贡嘎上师的汉语说得非常好,我们这个对谈很畅快,话稍微说的慢一点,他直接用汉话说,比翻译强得多,经过翻译七折八扣的。“你说哪个净土?”我说“西方极乐净土。”“哦,那就是即身成佛”所以,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一生补处,没有别的再要生的吗!最后都成佛。那“一生完了”,就是这一生吗!

  “九品可阶。”你可以生到九品。上品上生是什么情况?是你当时随佛就到了极乐世界,就可分身到十方世界听法,得种种陀罗尼,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变现种种的身去救度众生。上品上生是大菩萨,当然不是很容易的。那上品上生都是“带角虎”的人吗,“有禅有净土”的人才能渴望。

  “十方诸佛同赞。”十方的佛都在赞叹这个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劝大家信受,十方诸佛异口同声,都出广长舌相,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在那劝大家念佛,在那赞叹这个法门。

  “千经万论共指。”一千部经、一万部论……都给大家指明方向,“共指”啊!

  法相宗,中国第一代祖师是玄奘,第二代是窥基玄奘就翻译了《阿弥陀经》;这窥基是第二代,他就做了《阿弥陀经》的注解《阿弥陀经通赞》。净空法师也印出来三种,把这个《弥陀疏钞》、《阿弥陀经要解》和《阿弥经通赞》都印了。他这个用心我知道:你看唯识宗的人他也做净土宗的注解。××法师来,他看这个《通赞》,他觉得不怎么突出,他觉得唐朝人比不上莲池和?益。他这个用心是好的,如果我见到给他就提一提,把这四个印在一块,也把那个《圆中钞》也印进来,《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弥陀圆中钞》,底下再印上窥基的《通赞》就好了。窥基是法相宗的祖师,连他也赞叹净土啊!现在学法相宗的人很多,他们轻视净土,这就忘本了!

  “宝王三昧。”“念佛三昧”就称为“宝王三昧”。这个是“宝王三昧”,这个“宝王三昧忏”之“忏”称为“长寿忏”,也称为“宝王三昧忏”。就是这个“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他是宝,宝中之王,是王中之宝。

  “宝王。”即是宝又是王,你怎么说都可以。“宝”和“王”两个字本身就说明问题,“王”是高出一切;“宝”是最可贵、最可保重,是这样的“宝王三昧”。

  还有许多“三昧”:有的“三昧”能消嗔;有的“三昧”能消贪;有的“三昧”能消痴;有的“三昧”能消过去的业;有的“三昧”能消现在的业;有的“三昧”能消未来的业……只有“念佛三昧”能消一切,所以称“宝王三昧”

  的人不广读经论,就这么自己随便听听,道听途说,所以好多是有害的东西,自己再辗转传说,误人误己,所以我们要把他弄清楚。

  “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这个“宝王三昧”是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这个微妙之处,是思想言语所不能及的,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啊!

  《华严》称为“不可思议”,这个《阿弥陀经》也是“不可思议”,诸佛称赞“不可思议”的法门哪。所以《华严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就是大本、中本、小本的区别。《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是“经中之王”,经中最尊的了,《阿弥陀经》也是如此。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