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学佛必修课——净业三福(2)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9-23 15:21:23
关键字:学佛必修课,净业三福,海青,四依法,梵网经,璎珞经,五戒,大明咒,福田衣,护法,复讲,禆贩如来
【 点击数:447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2000/9/10  净空法师讲于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  编号:03-011-0002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居士:

  昨天我们将“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里面的“修十善业”讲了一段。“十善”第二段是““口业””的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世尊在许许多多经论里头教人断恶修善,多半都是依照“身、语、意”这个排列方式。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世尊教我们修学的纲领,他的排列顺序跟一般经论不一样,他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用意很深很深众生造恶,做一些不善,“口业”是最方便、最容易,也造得最多,所以佛把“口业”摆在第一,这个用意很深很深。

  第一条就教给我们“不妄语”。

     今天的社会,许许多多同修告诉我:“不妄语不行,不妄语我们处处要吃亏,处处都得不到利益。”我们学佛到底要不要遵守佛这一条的教诫?如果我们仔细去思惟、冷静的去观察,要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还想继续在六道里头搞轮回?还是希望在这一生永脱轮回,去作佛、去作菩萨?这是我们思考的第一个大前提如果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不再搞三界六道的事,我们就一切要顺从佛陀的教诲。如果继续要搞六道、搞三途,那就可以随顺自己的意思。这个事情佛都不勉强人,我更不敢勉强了,我只能够点到为止,诸位自己去选择。你要问我,我可以告诉你:“我选择这一生永脱轮回,我不再搞六道生死轮回了。”一切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教我们怎么做,老老实实的去做。

  不妄语,决定不欺骗任何一个人。欺骗我可以,为什么?他是六道轮回的人。我欺骗他不可以,我要跟佛菩萨学。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人生在世,很难活到一百岁;纵然活到一百岁,这一百年的时间很短,吃一百年的亏、上一百年的当,而后就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值得!这个帐我们要算清楚,到底哪个有利、哪个有害,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不妄语”是正确的。人与人往来、人与一切众生往来,最重要的是诚实,言而有信。

  第二,“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这个罪业非常之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两舌”的果报在“拔舌地狱”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地狱里头有“拔舌地狱”,“拔舌地狱”是造什么样的罪业?两舌,挑拨是非。

     第三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说的话很难听,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

     第四种,“绮语”这个也非常的严重,花言巧语,目的是欺骗众生。有一些同修问我:“哪些是绮语?举个例子让我们明了。”现在这个例子太多了,歌舞场合里面种种的表演,就是“绮语”。今天讲的“文艺”,名字很好听,文艺、歌舞演出,古时候有没有?有。《论语》里面,孔老夫子“删诗书”,对于“礼乐”他守住一个原则,那个时候的诗歌就是现在的民谣,搜集起来,重新加以审定,审定的标准是三个字——“思无邪”,这是正面的文艺效果

  今天是唯恐你的思想不邪,电视、电影,歌舞、戏剧,都是教你邪思邪行、杀盗淫妄,都搞这些。尤其是暴力,年轻的小朋友常常接触这些画面,常常观赏这些表演,有意无意之中就培养成暴力是正常的观念。在外国有同修告诉我,现在许多一般人称为先进的国家,倡导的是“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换句话说,贪嗔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还得了吗?我来的头两天,新加坡《联合早报》刊了一篇很大的广告,“贪心是无罪的”,很大一篇,他们拿来给我看,我看了也不能不迎合现在社会大众一般观念:“没错,贪嗔痴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什么社会?地狱、饿鬼、畜生。”

  佛陀今天告诉我们,“五戒十善”是人天社会进步的动力。一般人认为佛教讲到戒律都是消极的,消极怎么能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对于佛法完全不认识、完全不理解。而我们佛教四众弟子,特别是出家众,我们的表现确实给社会大众看到消极,我们做错了,我们就不懂得佛教的教义,不知道佛陀在经典教导我们是些什么;换句话说,连基本的“净业三福”我们都不懂,我们都没有做到,如果懂得,你一定去做

     你要说消极,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典范,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是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不要待遇、不要薪水,每天只接受信徒一钵饭,他需要的就这么多,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天跟大家上课八小时。你到外面去找,找遍今天全世界,找老师不要拿待遇的、不要钱的,每天上八点钟的课,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这不是积极是什么!所以,我们要拿出事实来答复别人的疑问。佛教导我们,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上,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自己从事于哪一个行业、哪一种工作,全心全力站在自己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第一、做到最好,昨天跟诸位说的“止于至善”,就是做到尽善尽美,这是消极吗?不为自己,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对自己,的确人家看到是消极;但是我们对社会、对众生、对人民,是无比的积极。非常可惜,我们出家弟子没有能做到。

  我们在全世界,现在我们的培训班同学,这一段时期跟着我,我给你们大家做个样子,我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哪个地方请我们去讲经、去教学,我们没有理由推卸,这是我们的本分、是我们的职责,但是一分钱不能要。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没有收大家的供养,我们如果要是收供养,上一堂课要谈钟点费,这成什么话?!这就是“裨贩如来”,这是“买卖佛法”,罪过就很重。同修们自动供养,供养的我们决定供养常住,自己一分钱不可以带走,跟常住结法缘,这样将来全世界人都欢迎我们去讲经说法。为什么?我们给他带来人气兴旺,带来财气,他欢喜。如果我到这里来,一皈依,徒弟我都收了,钱财我都掳走了,这个地方的常住说:“这个法师下次不再请他了。”法缘怎么会殊胜的?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我们要依教奉行,决定舍贪嗔痴,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我们所要的是讲台,要的是每天研究讨论佛陀的教诲,自利利他。天天在接受佛陀教诲,把我们所得到的殊胜利益与社会大众共享,这是正面的,这不是绮语,我们一定要懂得。

  “意”三条:不贪,不嗔,不痴。这是贪嗔痴,昨天跟诸位提示,“三毒烦恼”。我们决定要从内心里面把“三毒”拔除,没有贪嗔痴。贪嗔痴没有了,跟诸位同修说,戒定慧就现前转贪心为戒行,转嗔恚为禅定,转愚痴为智慧,贪嗔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戒定慧还需要去学吗?断贪嗔痴,自性戒定慧就现前。

     这四句是第一福——人天福德,这里头的意思要清楚、要明了、要认真的学习。

  “三福”第二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今天上午我们时间很匆促,在此地跟诸位举行了一个“三皈五戒”的仪式,没有时间跟大家讲解。但是我们过去专门以这个题目做了三次的讲演,都保留着有录像带,现在都制成VCD;另外有同学依照录像带写出文字,《三皈传授》,比较说得清楚、说得明了。接受“三皈”的同修,无论你是在哪一个道场,无论是哪一位法师传授,这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要明了“三皈”真正的意义。

  “三”,这是三个条目;“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这三条,我们一般的讲法都是讲“佛法僧三宝”,这个说法没错。

     但是现在人听“佛法僧三宝”,把意思统统错会掉了,这怎么办?这一桩大事情,我们不敢轻易更动,可是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老人家改了,改得好,这是我们的模范。他老人家传授三皈,就不是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个讲法;你们把《坛经》拿出来看就知道,他讲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们晓得他老人家完全是从“三宝”意思上说,这在翻经的话,这是“意译”。

  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有什么功德?你们天天在念,念了阿弥陀佛保佑你?没有,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念一下,阿弥陀佛就保佑你了。你要是懂得“阿弥陀佛”的意思,就保佑你了,一点都不假“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印度话梵文音译,什么意思?皈依;“南无”就是“皈依”的意思。“阿弥陀”翻作“无量”; “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这一句名号的意思是“皈依无量觉”,我每天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不可以迷惑,一定要觉悟;这六个字是把我们的自性觉唤醒,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就是皈依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念得声声唤醒自己,无量无边的功德,真的保佑你了。你一天念到晚,看到人、看到事、看到物,还是迷惑颠倒、还是愚痴,还是会起贪嗔痴,你这一句阿弥陀佛白念了。念阿弥陀佛的人不会有贪嗔痴、不会有自私自利、不会有名闻利养、不会有贪嗔痴慢,都念光了,这一句佛号功德多大!我们今天只会唱歌,意思完全不懂,这怎么行?!希望大家从今而后都会念,都懂得意思。

  密宗念咒也是这个意思。我早年学佛,第一位亲近的善知识是密宗的章嘉大师,他传我一个咒,六字大明咒,教我念“嗡嘛呢叭咪吽”,我会念,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老人家告诉我嗡”是“身”,这个“身”是佛家讲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统统包括在这一个字里头、一个音里头,“嗡”。不仅是佛法,这一个字的根源是从印度教来的,但是佛给它解释更圆满;印度教里面这一个字是“宇宙万有”,它是这个意思,而佛讲得非常详细,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也把宇宙万有都包括了“嘛呢”是“莲花”我们在佛经上常常念到,咒语上“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你懂得这个意思,这是古印度的文法,要用中国的文法来讲,“保持自己的身心像莲花一样”。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所以念这一句“嗡嘛呢叭咪吽”要保持自己身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你说多好念经不解其义,那怎么行!一定要懂意思,才能提得起自己的观照功夫;我们净宗讲“观想”,你才能提得起自己的观想。

  皈依佛”是觉而不迷,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

     “僧”,不是指这些出家人,我们看到这些出家人,不管他怎么样,与我不相干,就要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从一切污染,今天的污染严重,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生理的污染,污染太严重了,从种种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身心清净,这叫“皈依僧”。

     所以,佛传授我们这“三皈”,全是“自性三宝”,我们自己真心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迷了,把“自性三宝”失掉,如何能够恢复?这就要常常念着“三皈依”,要回头,要依靠。

  可是我们今天是凡夫,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发心学佛,怎么办?唯一的方法,依靠佛陀的教诲。

     世尊灭度之前,教导我们的“四依法”,传给后世。

     第一条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你所讲的这些东西、教我的东西,没有经典、经文做依据,我不接受,我不能够相信你;你所讲的、你所说的、你所教的、你所行的,决定要依靠经典,这是佛教导我们头一条。

     第二条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用佛法讲,契我自己的根机,我自己学了立刻就得受用、就得好处,这是“了义”;我学了没有用处,学了也做不到,这对我就是“不了义”。换句话说,适合我的程度,适合我的工作,适合我的生活方式,适合我现前的社会环境,种种都能够适应,这是“了义”,这个东西学了马上就有用处,学以致用;如果学了这个佛法没有用处,白学了,我们得不到利益,那就叫“不了义”。所以佛教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两条开示非常重要,我们有没有遵循?

  所以人说的、人怎么做的,做得再久,我们在经本上读到了,产生怀疑。譬如诸位看到我们搭的衣,我们全是染色衣,咖啡色的染色衣;一般道场法师们搭的是黄海青、红祖衣,我们也沿袭很多年。台北华藏图书馆韩馆长往生的时候,我在病房里给她助念,我突然想到,我们的衣着不如法,因为佛教我们用染色。诸位要知道,佛陀的用意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红、黄、蓝、白、黑是正色,是一元的,不是多元的。所以这个染色衣,红、黄、蓝、白、黑染在一起,这是多元文化,这是多元的代表。我们想到这个问题,所我就想到我们这个衣着要改,改成染色、咖啡色当时我就通知台北专门做僧服的店,我们家里有二十多个出家人要做衣服,我就叫人打电话通知他。

     第二天他来给我们量衣服,告诉我:“法师,您打电话来的时候我早就知道。”我说:“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中午阿弥陀佛到他家里来告诉他:“图书馆有重要的事情,你要赶紧替他办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个我们都记录下来,是僧服店的老板中午遇见阿弥陀佛,而且叫这个老板把衣料统统给我们准备好,赶工赶出来。们得到这么大的启示、这么大的感应,这就说明我们这个想法、作法是如法的。这就是经读多了,慢慢、慢慢就想通了。

  我们的衣,现在很多人知道这个衣我们搭的是二十五条,二十五条是三长、一短,二十五条,大家都叫“福田衣”我们也相信这是福田衣,真正的意思也不懂。去年我接受中国宗教局的邀请做为国家的贵宾,参加去年他们建国五十年的大庆,到北京去住了几天。当中他们给我安排了一个节目,陪同我去参观北京历史博物馆,正在展览青州出土的一批佛教文物,四百多尊佛像,是北魏时代的,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国家宗教局长、国家文物局长陪同我去参观。我看到三尊毘卢遮那如来袈裟每一格子里面都画有彩绘,仔细一看是什么?十法界。我恍然大悟,这个格子代表什么?多元文化。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统统在一起,格子一样大,是平等的,混合在一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人。我懂得了,我明白了,才晓得这格子是怎么来的。处处都是表现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这是世尊的智慧,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穿衣吃饭,吃饭是一个钵,托的所有的菜混合在一起,多元的,不是一个一个菜摆在那里,一个一个菜,那就是单元的,不是多元的。佛吃饭一个钵,所有的菜混合在一起,表示着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

  所以我说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份?要用今天的话来说,他老人家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学家,他的身份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无比的积极,他一点都不消我们要体会到世尊他的精神、他的大德、大能、大智,我们应当要效法,应当要学习,应当要发扬光大,这叫“三皈依”,我们真的回头了,真的依靠佛菩萨的教学

     在此地,我是今天讲“三皈依”,做一个简单的补充,希望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三皈依”的意义。三皈依”决定不是皈依一个法师皈依一个法师,我在以前讲解时讲得很详细,你决定堕阿鼻地狱。为什么?你造了破和合僧的罪“这个法师是我的师父,那个法师不是我的师父”,你在分化僧团,你破和合僧,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们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我们是三宝僧团里面的一分子,出来代表跟大家传授三皈,给大家做证明,而不是说这些人皈依我的,我就搞了一个党派,跟别人就对立了。佛法跟国土、跟族群、跟宗教、跟一切众生,永远是和睦而没有对立的。所以大家要记住,凡是搞对立,就不是学佛了,就不是佛弟子;佛弟子跟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对立,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佛家是讲和平的。

  第二句是具足众戒”这一句佛教导我们要守法。“众戒”,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没有统一,都是一些小部落国家,每一个部落,就是每一个小国家,有他们的法律、风俗习惯、规矩,佛弟子也是周游列国,到处教化众生,到哪一个地方就遵守哪一个地区的规矩、法律,这是“众戒”两个字的来源。像我们今天跟不同的宗教往来,我们到人家宗教里面去,我们要行礼,我们要守他们的规矩,也要像孔老夫子“入太庙,每事问”,处处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不会失礼,才能够得到他们的尊敬欢迎,我们才能沟通。对宗教如是,对族群也如是,对于不同的国家亦复如是。所以佛陀、菩萨、佛弟子,确确实实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决定受一切大众欢迎。为什么?他懂得礼节,懂得守法,绝不破坏别人的规矩。

     戒经里头世尊特别还说了四条,你们在戒经通常能看见的我就不说了,你们念了很马虎念过去之后没有留意,我提出来跟你们说。

     梵网经》里面佛说了两句话很重要:

     第一个“不作国贼”。这一条重要!决定不能破坏国家、不能破坏民族,不作国贼。

     二条“不谤国主”对于国家的领导人一定要尊重,决定不可以毁谤。

     《梵网经》上佛对出家菩萨说的。《璎珞菩萨戒经》上也有两句,对在家菩萨讲的:

     一条“不漏国税”纳税是国民的义务、是国民的荣耀,不可以偷税、不可以漏税,这不是佛弟子。

     二个“不犯国制”。“国制”就是国家的法律,决定不可以违犯国家法律,这是佛的根本大戒。在两部重要的戒经里头所说,我们不能不重视、不能不遵守。这四条走到任何国家地区都受欢迎的,我相信每一个政府都欢迎,每一个执政的人都欢迎,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没有错。

     第三句是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我们守礼、守法,小小的礼节都不失。这是第二福,小乘人所修的佛法。

  三福”第一条,人天之福;第二条是声闻、缘觉之福;第三条是大乘菩萨之福,第一句“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大慈大悲。大慈悲心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我们才能够牺牲奉献,为一切众生服务。你不爱他,你怎么肯为他服务?为什么要爱他?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要不要爱护?佛讲的话句句是真话。过去无量劫当中,我们跟一切众生什么关系?都做过亲属的关系,现在这一生到人间来,这一投胎,把过去生中事情忘掉了。什么时候你的业障消除,你阿赖耶里面的种子、无始劫的种子都能够起现行,你就忽然都想起来了,所有众生跟我的关系非常非常密切;何况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他将来决定作佛。我们对佛要尊敬、对父母要孝顺,这就是为什么用大慈大悲爱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基本的因由、基本的原因、基本的道理。这是“发菩提心”里面最重要的,其他的诸位可以从““净业三福””,我们也有一个VCD流通,也有一本小册子,大家可以看,我在此地都做补充。

   净宗法门,我们一心要想求生极乐世界。净宗是大乘法门,换句话说,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它的条件头一个是“发菩提心”,接着说“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求生西方净土的秘诀,诸位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不论是上辈、中辈、下辈,都有这两句,可见这两句是净土修行的根本法。

    “一向专念”,古德强调的是执持名号,但是名号的义理深广无尽,如果是那么简单,念佛的人个个都会往生。为什么就像李炳南老居士告诉我们的,“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个”,简直不成比例,什么原因?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只懂得这个名号的形式,不懂得名号所包含的义理,所以得不到理想当中的效果。

  大德常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常听,嘴皮上也会说,究竟什么功德,说不出来在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前面有梅光羲居士的一篇很长的序文,希望大家把那一篇序文多念几遍。序文里头有一段,给我们一个启示。隋唐时代有许多高僧大德,包括朝鲜、日本到中国来留学的这些法师们,他们曾经做了一个统计,来研究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哪一部是第一?做这么一个统计。结果大家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后人称《华严》是世尊的根本法轮、圆满的大教。没错,确确实实他们选得妥当,《华严》确确实实是佛家教学的概论;一切经都是《华严》某一个部分的细说,总说在《华严》,《华严》称根本。

     然后再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再做一个比较,这些人看出来了,《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华严经》到末后的圆满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原来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满、才成就;如果没有普贤菩萨劝导大家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就没有结论、没有结果。《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

  《无量寿经》,夏老居士把它分成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经,哪一品第一?我们再继续找,找第一。这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肯定的,第六品“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全经的核心,这是第一

     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个第一?再找,这也是古大德公认的,第十八愿第一

    “十八愿”是什么?念佛;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必定往生。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名号功德我们逐渐体会到。四十八愿就是第十八愿的批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批注。这一大藏教,今天我们讲《大藏经》,一大藏教是什么?《华严经》的批注。你这么反复一观察,你才晓得世尊一代时教的核心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展开是三藏十二分教,这样我们才真正找到了世尊教学的中心点。

    “阿弥陀佛”四个字,意思刚才跟诸位报告了,“无量觉”,真正成就了圆满的无量觉。念佛,在一生当中就成就圆满的佛果,所以这个法门不仅仅是快速、稳当,容易修学,成功太高、太殊胜。特别在《华严》上看到,这是世尊在《华严》里面告诉我们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始”是初地,“终”是等觉、十一地。到什么时候专念阿弥陀佛?登地菩萨。没有登地,也许你还有别的兴趣修学其他的法门;一登地之后知道,把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抓住了。“执持名号”如果不这样详细的分析,仔细参详,“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很难理解。

  我学佛,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他把净土传给我,劝我学净土。我那个时候年轻,对于净土教不太容易相信,但是我相信印光大师的话,也相信李老师的话,不反对而已,但让我学习有一点不甘心。我到台中去,老师问我:“学什么?”“我很想学《华严》,对《华严》特别爱好。”老师说:“这个经太大了、太长了,我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来教你。”最后让我重选,我选《法华》,这两部都是经中之王。那个时候老师正在讲《楞严经》,就跟我商量:“你学《楞严》好不好?因为你学《法华》,我要另外找时间来教你;你学《楞严》,就随顺我这个讲学就可以了,我不必另外再拨时间。”我同意了。

    《楞严》也好,古人讲“成佛的法华,开智慧的楞严”,我就决心跟他学《楞严》。所以我学教,《楞严》是我的看家的本事,学成之后我讲过七遍。这是一部真实智慧的经典,自始至终都没有冷场,热烈的在讨论、探讨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非常有趣味。现代的科技、太空物理,一直到量子力学这些理论,都在《楞严经》里面,《楞严经》比这些科学家讲得更透辟李老师往生之后,我承传他的净宗法门,所以这十几年来,专修专弘《大乘无量寿经》。这是我自己学佛的一段因缘。

  心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发心无比的重要,不发心不能成就

     我学佛的根柢更早了,是在章嘉大师会下打的基础,我跟他老人家三年,这是密宗的大德。他老人家往生之后,我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教。我对于教是非常有兴趣,也有这个能力。章嘉大师给我奠定的根本就是看破、放下。我二十六岁,初次接触佛法,第一次跟他见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好,无比的殊胜,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就能够入进去?”我们年轻,性子很急,他看出我的毛病,教导是对症下药。你不是性子急吗?他眼睛看着我的眼睛,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不说,这个教学法高明!一直让整个情绪定下来,然后才说出一个字:“有。”这一个字说完之后,又没有话说了。我又要等,恭恭敬敬的等。这次等的时间短了,大概五分钟,说出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你才能入佛法之门。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从那一天起,就学会了布施

     头一天见面,我向他辞行,他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门口,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告诉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听话,为什么?被他折服,他那一种慈悲、爱护,那种稳重,令人赞叹、令人尊敬,以德感人一生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这样的善知识,确确实实像经中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你看他的威仪,都在定中,真善知识!我这个根柢是在他那里定的,所以以后到台中学教,一帆风顺。

  发菩提心重要!发心之后,你决定能爱护众生。菩提心就是“四弘誓愿”。真正有帮助一切众生这个弘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就是帮助、协助,要帮助众生,自己要有能力、要有德行,所以必须要断烦恼,烦恼不断智慧不开。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华严·出现品》里面佛说得多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是无明,“执着”是见思、尘沙烦恼。所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智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

  因此,佛法的修学修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无数的宗派,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原理原则是一个,都是修禅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那个“戒”是什么?戒是方法。所以“戒”这一字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讲法,不是一样的讲法,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戒定慧三学”那个“戒”是方法,你修学的方法正确没有错误,你才能得定,得到定之后智慧就开了。得小定,开小智慧;得大定,开大智慧。“定”的层次很多,世间就有四禅八定,出世间禅定等级更多,你的定功愈深,你的智能愈广,就这么个道理。这个原理原则是所有一切法门、一切宗派都共同的。

  我们今天用持名的方法念阿弥陀佛,目的何在?修定依照念佛这些规矩,这是持戒;依照规矩去做,然后你就得定

     念佛这个定叫“念佛三昧”。功夫最浅的叫“功夫成片”,只要得功夫成片,就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了;品位不高,你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你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个念佛功夫高,你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如果你念到“理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所以往生的品位决定在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个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所说的,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的第一桩大事!

  我们要问:我们到底是在念佛堂一天到晚老实念佛,还是到社会上帮助大众?在念佛堂念佛,我能够修念佛三昧,我要是到外面去帮助社会大众,我功夫不就学不成?这是你对于佛法了解得太少,误会还很严重。什么叫“念佛三昧”?连这个名词你都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念佛”?天天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心里头胡思乱想,古德所说的,天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这个没有用处的。所以念佛堂念佛是训练小学生的,训练成功之后,要离开学校。这一个人在学校里念书,你的父母送你到学校念书,不能说在学校里念一辈子,永远毕不了业,那不变成没出息了?!聪明的学生提前毕业,毕业要为社会大众服务。念佛三昧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那是真正的禅定哪里说帮助一切众生,禅定就没有了,哪有这种道理?!

  譬如我们今天这里一场法会,我举这个例子跟你说,我们看到有这么多听众,心里好欢喜;听众少了,心里就难过了。你没有禅定。你如果有禅定,人多,是这样子,我讲得很高兴;一个、两个坐着,我声音还是这么大,还是一样高兴。听众多少决定没有影响,怎么会被外面境界影响?!看到大众红包供得多就欢喜,少了就难过,这个不行!这是心被外面境界所转,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要学成之后,无论什么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如如不动,一片真诚,清净平等,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在这个世间唯一的一项工作。除此之外,丝毫都不沾染,你说多么清净、多么自在!才能够常生欢喜心。

  所以,烦恼不能不断。从哪里断起?从自私自利。凡人所以断不了烦恼,真的,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烦恼的根就是自私自利,我们必须要用智慧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着想,不要为自己。这个身体根本就不需要去理会它,你才能得自在。起心动念想到这个身,糟了,你的业障消不了。念头一转过来,自己自身忘掉了,自身、他身是一个身,为一切众生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这个道理佛经里头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一定要懂。果然从这个地方转过来了,恭喜你,你在佛法里头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一帆风顺,都会得到真实利益,成就真实的智慧。我们到这个地方、到这个阶段,是不是就可以终止?不可以,你的功德还不圆满,不能停止,永远在求进步。到什么时候才终止?跟诸位说,没有终止的,永远没有终止。到成佛了,圆满的佛果你证得了,证得之后还是不能终止;成佛之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要为众生做种种示现,为众生做种种说法,没有休息的。世间人说佛教消极,我不知道他从哪里看到的?

  接着佛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之后,深信因果”。我过去学教,这一句话搞了我有两、三年,我想不通。为什么?“三福”第一是“人天福报”,第二是二乘“人福报”,第三是大乘“菩萨福报”。假如这个“深信因果”放在第一条,我一点都不怀疑,放在第三条,我就不懂了。我们凡夫初学佛的人都相信因果。印光大师一生教人,他老人家提倡的第一个教材,《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这个教材的内容就是深信因果,人天法,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有恶报,谚语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缘会合的时候果报立刻就现前,决定逃不过的。这个我们都懂得,难道菩萨不懂吗?这个问题我搞了两、三年才搞清楚、搞明白。是读《华严经》里头悟出来的,就是读《十地品》,“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我从这里恍然觉悟了。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这个因果很多菩萨都不知道,这个不是一般的“种善因得善果”。所以这一句我们一定要清楚,就是十地菩萨。

    佛法到最后的一个阶段,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统统都归到念佛法门。正是普贤、文殊所示现的,他们两个在《华严经》末后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给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做榜样,起带头作用,这才真正看到净宗的殊胜。难怪世尊常常提到这个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弘扬,我们才体会到一点消息,法门无比殊胜。

  提到《楞严经》,《楞严》开智慧,智慧要不往生极乐世界,算什么智慧?!记得圆山临济寺第一次传戒,我参加了,我在戒坛担任书记。那个时候台湾大学有几位同学,是文学院四年级的同学,有一天带了一个日本的客座教授,是个日本的法师到临济寺来看我。那个台大的学生也是我们慈光讲座的学生,我跟那些学生们很熟。这个日本的教授气焰很高,姿势很高,瞧不起我们年轻的出家人,问我学什么。那个时候我正在学《楞严经》,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楞严经》,他懂得《楞严》。他问我修什么法门,我说修净土。他那个脸色马上就很难看,很讽刺的说:“《楞严》跟净土有什么关系?”大家都知道《楞严》跟密有关系,五会楞严神咒是密宗;《楞严》跟禅有关系,首楞严大定。所以他说:“《楞严》跟净土有什么关系?”,我看到他那个样子,不狠狠的打他一棒他不会觉悟。我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右手的这两个席次,左右手的助手,一个是观世音、一个是大势至,你知不知道?”“这个我知道,看西方三圣,一看像就知道了。”我说:“《楞严经》里头的二十五圆通,跟这两位大士有没有关系?”我这个话一说出,他脸就白了,不好意思。

  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楞严经》的精华是“圆通章”。佛举了二十五位菩萨做代表,说明修行怎么样证果,证到无上菩提。为什么选二十五个?修行的方法不外乎二十五大类: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六根、六尘、六识”是十八界,加上“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就统统全都包括了,所以用二十五位菩萨来做代表。这代表按照顺序排列的是普通法门,不按顺序的是特别法门。像我们世间人表演节目,最好的表演放在最后,压轴戏,最精彩的,佛也如此。观世音菩萨拉到最后,压轴戏,所以大家都知道《楞严经》里头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特别法门。大势至菩萨代表的疏忽了,大势至也是压轴戏。但是观世音因为他距离太远、太明显了,按照顺序排,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六根眼根、耳根,他排在第二名,第二名拉到摆在最后,太明显了,大家一看就晓得了。而大势至菩萨,按照顺序的排列,他老人家排在第二十四,距离二十五只差一个位次,他跟人家调换一个位置,人家没有看出来。他跟哪个换的?跟弥勒菩萨换的,弥勒菩萨是“识大”,是最后的;“地、水、火、风、空、见、识,识”是最后的。你去看二十五圆通章,弥勒菩萨排在二十三,大势至菩萨排在二十四,观音菩萨排在二十五,明明白白告诉你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但是许许多多念《楞严经》的人都疏忽了,都没有注意到大势至跟弥勒菩萨位置的交换,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读经,字字句句不可以疏忽,稍稍一个变动,里面有很大的作用。大势至菩萨为什么在观音菩萨之前?大势至菩萨这个念佛法门是契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之机,你想想看,这就是常讲的“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无量寿经》世尊代表诸佛赞叹弥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表这个意思观音菩萨放到最后是契娑婆世界之机,文殊菩萨拣选,“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众生的根机,给他看,他看不清楚;跟他讲,他听得清楚,耳根的能力比眼根强。所以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深深契合娑婆世界众生之机,他并不契合所有虚空法界;大势至菩萨契合所有虚空法界。所以这两位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表法的,突显出净土第一。《楞严》怎么会跟净土没有关系?这日本法师不通。所以“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下面接着是“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读诵大乘”让我们后世的佛弟子,不可以一天离开佛陀教诲,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

    古人跟我们出家人制定的半月诵戒,佛给我们的教诫半个月温习一次,怕忘掉。现在不行了,半个月?三天都忘光了。所以现在经教天天要读,三天不读佛经,儒家过去所讲的“面目全非”、“面目可憎”,人家一看到你,讨厌所以大乘经教天天读诵怎么个读法?你所修的哪一个法门,你只读你主修的一门功课,不要念得太多,念得太多、念得太广,你的心是乱的。读经目的在哪里?目的在修定、在开慧所以“读诵大乘”是修行,规规矩矩依照方法、依照仪规去做,把自己的恭敬心显露出来。

  现在的社会,儿女不孝父母,学生不敬师长,我们讲经法会还有隆重的礼节迎请法师,这个表演要常常给社会大众看,教他什么?教他尊师重道。老师要来上课的时候,恭恭敬敬去礼请,表示自己真诚。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恭敬心,老师再好也得不到利益,这是我们用这种仪式来教化众生。是不是讲经法师一定要摆上这个架子,一定要这么做?不是的,我们是在演戏,演给那些不懂得礼节、不懂得规矩的人,演给他们看的。我们是在作演员,他们是看戏的,要做得很逼真,让他看了受感动、受启发,知道我们要以这样的心态对老师,应当以孝顺对父母,做出榜样来给人看。

  今天下午,《福报》的记者来访问我,我们也就谈到我当年出来弘法、教佛学院的过程,因为他知道我们在新加坡办培训班。我们培训的时间很短,过去每一届只有三个月、四个月,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般佛学院都是四年。我们的同学很感慨的说出:培训班三个月的学习,超过他们佛学院四年的学习都还多。这个并不是我有什么本事教得好,我什么本事都没有,甚至于在培训班里面我都没有跟学生上过课我所用的一套方法,就是佛家几千年来祖祖相传的老办法。老办法是什么?阿难尊者传的,这是我们祖师,第一个祖师;阿难尊者讲经说法,复讲释迦牟尼佛过去所讲过的经。他的记忆力很好,重复讲一遍,不可以加自己的意思,也不可以把意思讲漏掉,这样然后大家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流传给后世。

    所以经怎么个讲法?复讲,复讲祖师大德的佛法里面没有创造,现在人都喜欢创新、创造,佛法里从来没有创新、创造的,连释迦牟尼佛自己都没有创新过。佛很谦虚,说他所讲的一切法不是自己的,是过去古佛说的;孔老夫子一生教学没有创造,夫子“述而不作”,他都是传述古来圣贤人所讲的,没有自己的创造。现在人起心动念都要创造,还得了!结果所创造的全创造错了,错误的,不是正确的,给社会带来麻烦,给众生带来灾害。所以,讲经说法是祖述古人的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老师是这样教导我的。我们学讲,学什么?复讲老师的。我在台中听老师讲经,头一天听他讲经,第二天晚上复讲,听我讲经的同学只有七个人。我们这七个人是个小班,十年在一起,互相在一块学习,一个人讲六个人听,听完之后要批评,要帮助他改正,我们再做研究讨论,我们这样学出来的。在那个时候学习是相当艰难,没有录音机、没有科学工具,完全要凭记忆,听了之后你能够记得住,到第二天还能讲得出来,这样才行,所以我在台中每一个星期复讲。但是我告诉诸位同学,我现在要求你们写讲稿;你们复讲一个小时要写一万字讲稿,一个半小时要写一万五千字的讲稿。我在台中复讲不写讲稿,为什么不写讲稿?我记得住。李老师讲一个小时,我至少可以讲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不能学讲经。但是现在行了,现在有录音机,你一遍没有听清楚,听第二遍,你可以听几十遍。我们那个时候可怜,只能听一遍,一遍要是听漏掉了,再去问老师,老师把你骂一顿,甚至于打你,不说,他不跟你讲。他说:“我打你一顿、骂你一顿,再跟你说,你还有个依赖性,“没听清楚没有关系,顶多挨一顿骂,还是可以听到。骂了、打了,不跟你讲。”这个没有办法了。这是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我们是这样学出来的。

  我们的培训班,我给大家的办法是每一个星期上台讲一个小时,每一个星期写一万字讲稿。所以参加培训班很辛苦,毕业出来之后,也很安慰。为什么?你写了一本书,你每一次讲演我们给你录像,你有一套讲经的录像带,这就是你的成绩。所以,我只把参考数据分给你,你去研究、你去写讲稿,到时候上台讲经我在下面听。我听都坐在最后一排,为什么?没有扩音器,最后一排我能够听得见才算数,如果声音小,我听不见不算。一个同学只可以学一部经,不可以学两部经,我们是一门深入,所以个个都有成就。如果你科目太多了,你所学的是佛学常识,一样东西都拿不出去。

  所以我今天,一生我都很感慨!佛光山开山的时候,办了个东方佛教学院,星云大师邀请我去教书,做他们教务主任,我在佛光山住了十个月,以后我们的意见不相投,我离开了。他那个佛学院跟一般佛学院一样,开了很多课程,请了很多老师。的办法是不必请那么多老师,也不必开那么多课程,他那个时候有一百多个同学,每一个同学专门学一部经,决定不可以学第二部经。如果照我这个办法,四年学一部经,每一个人都学好了。这一部经要是真正努力搞上十年,你就变成专家。你学《弥陀经》,你就是活的阿弥陀佛了;你学《普门品》,你是活的观音菩萨。全世界讲《弥陀经》,没有人讲得过你;讲《普门品》,没有人比得过他。专家,不要作通家,通不了的,一定要专

     所以你就了解,佛学院为什么失败?佛学院是通家,他没通得了。我这个培训班为什么能成功?我是专家,就是这么一点诀窍,没有别的诸位如果再仔细去打听打听,竺摩老法师是讲经的人;在台湾、在中国、在新加坡,演培法师是讲经的人。演培法师曾经很感叹,我们聊天谈起来:“佛学院出来讲经的法师,没有。我们这一代讲经的法师都是讲小座、讲复讲学成的。”他指着我:“包括你在内。”我也是复讲成就的。这就说明中国几千年“读诵大乘”这个传统的方式有价值,这个教学法到今天还是成功的,不落伍,不会被淘汰的。

  今天我们要培训讲经弘法的人才,迫切需要,全世界都需要。但是,讲经的方法不难,我跟诸位同学说过,你们都亲身体验,三个月决定成就,可以有相当好的成绩表现出来。最难在哪里?最难在德行,你能不能放弃名闻利养,能不能放弃五欲六尘的享受,难在这个地方这一点做不到,你虽然学讲经,你一生都不能够深入;换句话说,一生能讲,讲得很浅显,用现在的话说,没有深度。如果有深度、有智慧,必定要断烦恼,要真修行。

  我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佛法有弘法、有护法,弘法的法师决定不能小看护法的法师,护法他的功德高于弘。哪些是护法的?这个道场的住持是护法的;道场是学校,他是校长,弘法的人是教员,他聘请你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我们身份地位要搞清楚,彼此要互相尊重,教员一定要尊重校长,校长也要尊重教员,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佛法才能够发扬光大。没有好校长,他不请你来,你有天大的本事,讲得天花乱坠,没有地方讲,没有地方去表演。一定要有好学校,极乐寺是个好学校。我们有个好校长,他才能聘请教员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大众闻佛法的利益是谁的?校长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学校办得好,政府奖励校长,不会奖励教员,功德是校长的。所以,佛法能不能久住世间,能不能发扬光大,就在道场有没有好住持,学校有没有好校长,关键在此地,不在教员教员要发心,一生非常辛苦,专心致力于教理的研究、德行的增上,决定不管事,一生当教员,你的教学会成功。

  过去教我哲学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一生作教授。我有一个中学时代的同学,以后是台湾大学历史系研究所的指导教授傅乐成先生,跟我非常好,一生办教育,很清高,除了读书就是教学、就是上课,没有事务烦心。有一年,台南成功大学建立之后,聘请他作文学院院长,他做了一个学期,不干了,辞职了,回来跟我说:“不是人干的。”一生念书,教书人,从来没有管过事务,这一下管事务,他就乱了。

     所以,社会上,佛家也是一样,要懂得分工,我们分在哪一个岗位,我尽忠职守。我分在讲经教学的这个岗位,所以我一生没有作住持、没有作当家,我自己一生没有道场,别人供养我的这些钱物,我统统拿去印经、做VCD,统统都散掉了,都散到十方。年轻的时候学佛,老师常常提示,“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听到这四句话寒毛直竖,害怕。人家供养我的,马上转布施给别人,将来我不了道要还债,那些人替我还,我不要还。

  所以学、学法,古人的经验是好,现在人所想出的这些方法,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都在那里试验、在那里探索,出了毛病怎么办?我们这一生岂不是耽误了佛在经典上说得很好:“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而易失,失去人身下一次再得人身,不是来世,可能是多少劫、几十个劫、几百个劫,“百千万劫难遭遇”,机缘很不容易得到。今天得到,得到而轻易失掉,这是我们自己的罪过;所以得到要知道珍重,要知道把握,决定不能够失去。因此,这一生当中决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

     我们今天专依《大乘无量寿经》的教学,所以“读诵大乘”,我们每天念《无量寿经》。念多了,恭恭敬敬去念,遍遍都有悟处,其味无穷。如果是轻慢心去念,你念了会生烦恼,天天念这个没意思。恭敬心去念,真诚心去念,有悟处、有心得,你会念得很舒畅、很快乐,烦恼轻、智慧长。

  有多余的时间,可不可以涉猎大乘经教?也可以。大乘经教必须与自己主修这一部经典有关系的,帮助我们能够更深入理解的,这个可以看。但是初学不可以,古人规定什么时候?五年以后。五年当中专读一部经,不可以读第二部经。我在台中接受李老师的教学,就要守这个规矩,五年当中专学一部经,这一部经里头成就戒、定、慧。这个“慧”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我们先要求“无知”,第二步才求“无所不知”。《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表现的,他在文殊菩萨这一会里面求根本智,戒、定、慧三学得到了,文殊菩萨不准他再住了,教他出去参学,这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成就“后得智”,“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只生智慧不生烦恼。就像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他在黄梅见五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是什么原因?他已经有了“根本智”,见色闻声生智慧不生烦恼。我们今天要是跟祖师见面,一定垂头丧气:“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怎么会一样?!前人做了好榜样,我们要知道怎么样去学习。

  末后一句,“劝进行者”,这就是积极,无比的积极。我们要帮助人、要劝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众生最大的苦难是什么?是对于宇宙人生的道理不明,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人与天地鬼神的相处一无所知,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受冤枉的苦报,你说这多可怜!我们学会了,就有义务、有使命帮助这些人觉悟,帮助这些人回头,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天天积极为社会、为众生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就是上课、就是教学,永远没有休息,哪个地方有人请,就得去。

  佛法是师道,师道是要受尊重的,“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为什么?大家有心来求学,他能得利益;没有心想求学,你要把佛法送给他,人家瞧不起你,没有把你当作一回事情,甚至于还侮辱你,他还造罪业。不是佛法一定要端起什么架子,不是的,这是师道必然的道理。只要有求,一定诚心诚意的去帮助他,决定不能够拒绝。释迦牟尼佛,我们在经典上看,从来没有一次拒绝过请法的人。有人来求法,我们要是拒绝他,这是过失。所以一切世尊都给我们做了最佳的榜样,常常想释迦牟尼佛,向他老人家学习就没错。

     末后世尊做了个总结: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这三桩事情,三条十一句,这叫做“净业”。末后特别嘱咐韦提希,韦提希是我们大众的代表,嘱咐她就是嘱咐我们。

  【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

  你知不知道。

  【此三种业】

  这三种净业。

  【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这一句话说得重,我们恍然大悟,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三条是基础,这是“净业正因”。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落空,都不能成就这三条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是打地基;不管你盖多么高的房子,不管你盖什么样形式的房子,基础重要,没有基础什么成就都没有。我们要好好的反省、好好的想想,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毫无进步?看看《高僧传》、看看《居士传》,人家三年五载开悟的开悟、证果的证果,我学了这么多年,什么都不是。仔细回想原来没有打基础,把这三条疏忽掉了。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三条学起

  今天时间到了,我跟诸位简单的介绍“净业三福”,就到这个地方圆满。

  谢谢诸位同修!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