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学佛必修课-净修捷要报恩谈-(01)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0-23 07:05:53
关键字:净修捷要报恩谈,净修捷要,夏莲居,黄念祖,报恩谈,五念门,四修,三十二拜,佛历,连载,学佛必修课
【 点击数:903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 修 捷 要 

 

 

夏莲居居士著

 

 

 

 

 

净修捷要报恩谈(01)

 

 

 

黄念祖老教授主讲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净修捷要》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著作。一个具实修行有成就的人,他所写的东西和所讲出来的东西,不同于一般人的。所以,我们在研究正文之前,先看一下前头这个序文。

  “净修捷要”也叫做“五念简课”。天亲菩萨有“五念法门”,这“净修捷要”,也就是天亲菩萨的“五念法门”,所以称为“五念法门”的一个简单功课。所以就有了两个名字。

  我来向大家汇报这个内容,这也是第三次了。

  圆瑛法师讲《首楞严经》,讲了一百多次,他每讲一次都有新的体会、新的进步,佛法就是如此。

  那么我这次是第三次讲了,和前次一比,因为这老本子里头也有一些记录,一比之下,觉得老的本子里头,即上一次谈的很不足,认识很不够,所以也要感佛之恩哪!我们今天所谈的名称就是《净修捷要报恩谈》。要知道佛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

  这个序文,我们不能全部介绍完,而是侧重它的重要部分。

 

讲解序文如下:

 

  【序】净宗一法,易行难信,非探教海,莫窥津涯。

  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确实是难信哪!虽然是易行,也是难信哪!佛的教法称为“教海”,汪洋大海,不知边际。你不是亲自到教海里面、亲自去探究,是不成的要入大海,不能只是在岸边上呆一呆而已。你若不是深探教海的人,你就不知道佛法。如果不知道佛法,怎么能够可以入、怎么可以度、怎么可以知道边是多广大无边呢?这些就都不知道。

  【序】虽华严以十愿为归,天亲以五念为门,而末法浅学,未易遽(jù)入也。

  《华严经》中“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指明了大家的归宿。佛法学教的最高经典就是《华严经》“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处,他便也就修归净土导归极乐了。他也说“教海算沙”。大教如海中之沙,你算有多少沙子,是算不清楚的,因而也就不知道归宿。而《华严经》恰给我们指明了归宿;天亲菩萨也以这“五念”作为法门。

   念就是:一是礼拜;二是赞叹;三是发愿;四是观察;五是回向。

  凡是能修这五念的人一定能往生!天亲菩萨以这“五念”作为门。《华严经》指明了归宿,“五念法”指出这个入门,有门才可入,所以菩萨把门告诉我们了。

  “末法浅学,未易遽入也。”现在到了末法期了,佛灭度已经两千多年了。按真正佛历来计算,其实有三千多年了。现在大家所说的两千几百年,是按印度“贝叶经”上的点数数出来的。佛经每年集结一次即点一个点,数点数出两千五百多个。但是印度沦为殖民地,受到外国统治,经过了很多很多的战乱,你吞并了我,我吞并了你……是不是每年都能点个点呢?不一定!点点的那部分是不是有损失呢?也不一定!所以,好像是证据确凿,实在打很大的问号。

  至于中国这三千多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汉朝佛法就来了。我们把当时那个年代一折合,佛出生时候,正是中国周朝时的某个时候,以此时起用天干、地支的方法计算,佛出世到现在就是三千多年了

  现在流行的佛出世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说法,是按印度“贝叶经”文上点的点儿计算出来的。过去集结的方式是:到时候,把“贝叶”经文翻一翻,晒一晒,作为一次工作,便点一个点儿,一年一次,数那点儿数出来的结果。

  现在到末法期了。正法期??佛在世五百年;像法期??有一千年;末法??有一万因此,很多人说“佛法就要完了”。完不了!末法刚过一千年,后头还有八千多年呢到了末法期,咱们这个“劫”是“减劫”,众生根器越来越差。这时代又是末法,而你本人又是一个浅学,于佛法所学很浅,便不容易进入这个法门。很多自称是修净土宗的,其中有很多是法师,实际上都没有能深入于本宗。

  怎么才能深入呢?

  【序】必须熟读大经,方能略明纲要。

  真正能读大经的人很少了!有也很稀有了。所以,净空法师在这方面,我们很为之赞叹的。他这样的带头人,并不多呀!他倡导熟读大经,“必须熟读大经,方能略明纲要”。只有如此,你才能略略明白一点净土法门的纲要、才知道它的重要点之所在。知道了纲要,才能够理解全部的奥意。

  【序】然而今之修净业者,大率仅持小本,仅持秦译,能持唐译且诵大经者,殊不易睹。

  熟读大经还只是略明,可是现在修净业的人怎么样呢?

  【序】大率仅持小本。

  一般还只知道念《阿弥陀经》(小本),不知道念《无量寿经》(大经)。大家所念的小本(《阿弥陀经》)也只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称为“秦译”。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鸠摩罗什在北边,他所在的国号叫“姚秦”。不是秦始皇时代的“秦”,而是六朝时期的秦,称“姚秦”。大本不念,而只念这个小本。而小本只念鸠摩罗什翻译的这本。现在大家不但都不知道念大本,而且就连这个大本的名子也不知道;不知道还有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经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唐代的玄奘大师很聪明,他从印度回来时带了很多经,基本上凡是他事先知道鸠摩罗什已经翻译的,他就不再翻了。但是有两部经,虽有罗什的译本,但他又翻译了:一部是《金刚经》,玄奘大师翻译的称为《能断金刚经》;另一部就是《阿弥陀经》。他之所以翻译,是因为他所翻译的本子里面有重要的补充。现在大家修净土的只知道念鸠摩罗什这本,不知道玄奘这一本。所以,现在修净业者,既持诵秦译本又持诵玄奘的唐译本的,而且还念大经的“殊不易睹”,很不容易看到了

  现在净空法师重视夏老师会集的《无量寿经》,可是对于唐译,对于夏老师的会集本还没有十分的重视。但他都把它列为“净土五经”的读本中了,这是很不容易遇到的。

  【序】此其所以号称习净者多,而具深信切愿者少。

  看起来、说起来修净的人很多,而真正做到深信,切愿者少。所以修净土,就是要你有深的信心、有切的愿力,你“深信切愿”就决定往生。现在是号称修净土宗的人多,但是真正能够深信,能够恳于迫切发愿的人却很少。

  【序】信愿不深,而欲得真实受用,不亦难乎?

  信愿不深,却还想要得到真实的受用,那就难了!所以?益大师说,能否往生,就决定于信愿”,你念的再好,没有信愿是不能往生的。你现在理解的太少,你没有能发起真正如实的“信”和“愿”,这个就很难往生了。

  【序】庚辰之岁病中发愿,敬集经文,副以祖意,作为简课,俾授初机,约自他感应于三业之间,括赞观愿向于一礼之际,妄想不易乘隙,而正念自得现前,需时既少,收效良多。

  在“庚辰”那一年于病中,夏老师自己发了一个很大的愿,愿很恭敬地来集结净土诸经中的文句,“副以祖意”。这是夏老师对净土宗的独到之处,就是和印光法师也都有所不同,“副了祖师意”,把祖师的真意也结合进来了。

  可能有人会说,“一学一念净土,再搞禅,就务外了、不专了”,这么说也有道理。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本来就差,一门还学不好,再多加一门更学不好了。但是绝对不让学净土的人去碰一碰禅宗,那么就不会有人“有禅有净土”了,没有人“有禅有净土”就没有“带角虎”了。所以“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永明寿禅师语),因此夏老师禅、净结合的独到之处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对于净宗,大德们各有己见,都有原则。我们对印光法师没有一点轻慢之意。有些观点跟夏老师本人虽有点不同,但印光法师本人对禅还是很理解的。尤其是他对?益的赞叹,他说,“佛再做注解《阿弥陀经》也不能超过?益”,这是大修行人的话、是大祖师的话,我很尊敬、很赞叹!但是对于禅这一方面跟夏老师的态度这里有些出入。夏老师明白地说,“我这里面,一方面根据经典,一方面把祖师禅的一些风格、一些精神也融汇在一起了”。

  什么是“祖师意”?什么是“西来意”?“祖师意”、“西来意”也就包括在这“净修捷要”里面了。所以我们读《净修捷要》,不光是理解净土宗诸经中的许多精华,而且禅宗的祖师意也在其中了。因为集结的时候就结合了祖师意,这一点大家是很应该留心的!

  “作为简课,俾授初机”。是说作为一个简单的功课,“三十三拜”有利于初机人修。

  这“简课”的内容是怎么回事呢?“是约自他感应于三业之间”。我们这个修行,就是要感应,我是“自”,佛是“他”,“自”和“他”之间有感应了是最好的事情了。怎么得到感应呢?我们身、口、意做业称为“三业”,人就是在这“三业”里头,而我们是在这“三业”里头达到“自他感应”的。“身”在礼拜是身业;“口”在念诵是口业;“意”在念经文并要住于经文的奥意之中,是意业。你的身、口、意以此作为“能感”,就得到感应,得到佛的加被(pī)。

  “括赞观愿向于一礼之际”。“括”是包括,就是“五念法门”都包括了。

  “五念”就是:一礼拜;二赞叹;三发愿;四观察;五回向这是“五念法门”。

  “赞观愿向”是指这个赞叹“发愿”、“观察”、“回向”都包括在“一礼之际”。一个头磕下去,或在这之前有一心观礼(就观了)。“赞叹”、“发愿”、“观察”、“回向”都在礼拜里头了。因为天亲菩萨的“五念法门”融汇在这样的修持中了,所以称“五念简课”。

  “妄想不易乘隙”。这么做的话,妄想没有机会钻空子,没有机会给它。因为一件事接一件事没有可乘的空隙,一个头磕完了,下边又一心观礼……这里文字文句都很紧凑,念完后,又是念佛,念佛中带三称“南无阿弥陀佛”。起来又念,妄想没有空子可钻,不能乘隙而入,正念自然现前。这是多么直接了当的方法啊!

  “需时即少,收效良多”。这“三十二拜”一会儿就能做完,时间很短,收效却非常大。

  【序】受持获益,先后相望,节时省力,行者称便。果能随文运心,久习纯熟,则于性修不二、境智一如之理,不待研讨,自生信解。

  别的方法相比,这个“简课”又节省时间,又节省精力现在大家都忙、都紧张。就是出家人也不闲着,甚至比我们还忙,因为现在的寺庙大多成为旅游景点了,一早晨起来就要把寺庙打扫干净,然后来了游人,又是香烟头、糖纸、果皮,在一天中都扫不完,还谈什么用功?!腰酸腿痛,动都动弹不了……因此大家都是在忙啊。

  有的人想出家,现在到哪里出家?现在在家人也是有各种的忙碌。比如美国,就是中年人的战场,都是在斗啊、在竞争啊,要专门修持很难!只有这个法门,简单扼要,效果很高。我们讲效率、高效率,花时间少,效果大,效率高。我们要谋求高效率的法门呀

  所以,前前后后有很多人在修,我就看到一个人修到了九十多岁,他在马路上还一边走一边念。他从来不坐车子,几十里地他也是走。他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就修这个“简课”,他在心里观想着磕头。这么样的话,“果能随文运心”,随着这个文,心知运转,跟《净修捷要》相一致了。

  “久习纯熟。”纯熟之后。

  “则于性修不二,境智一如之理。”你就对于“性修不二,境智一如”的道理“不待研讨,自生信解”,不用研究,也自然能生起信解。

  “性修不二、境智一如”这两句话现在不讲,在以后要详细地讲,因为这很重要。你的本性和你现在的修持关系就在于:你本性就是佛,现在又修持,你在做三十二拜,所修持的和你的本性是一件事情。“境”和“智”,你的境界和观想极乐世界种种境界是一样的,和金刚智慧不是两样的。

  常会有人说:《金刚经》和《阿弥陀经》两者之间有矛盾。理由是:《金刚经》讲一切有相都是虚妄,而《阿弥陀经》却说又是黄金为地,又是这又是那……全是有相,所以这两部经矛盾。其实这两部经并不矛盾,是看经的人自己矛盾了。其实“境”和“智”是一如的,“境”就是“智”这些道理以后都要细讲。

  【序】再读大经,于净土法门,有如顺水行舟,扬帆迳渡矣。

  懂了道理之后再念大经,净土法门“有如顺水行舟,扬帆迳渡矣”,你就是在顺水乘船,而且是顺风帆划起来了,直接就渡过去了。

  【序】但每条均系经文法语,万勿滑口率意,致蹈轻慢。务宜诚敬虔恭,如觐慈光,方合天亲菩萨四修五念之旨,自能获密益于潜移默运中……

  “五念”当中每一条,每一条都是经文,不要大意,要恭恭敬敬,这就是天亲菩萨“四修五念”。

  “五念”说过了,还有“四修”。

  “四修”的意思是

  第一,“恭敬修我们要很恭敬阿弥陀佛和一切圣众。

  第二,“无余修”。你称名就是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不称经中其他如来的名号,这是“无余修”。

  第三,“无间修就是要净念相继、无有间断。

  第四,“长时修”。就是毕命为期,我一生一直到命终才念完。

  天亲菩萨主张要“四修”、“五念”,这样去“四修”、“五念”,自然就能获得利益。

  我们要知道,修净业必须知道《无量寿经》、知道夏老师会集《阿弥陀经》等著作。那么这其中,最简易的就是“净修捷要”。

  序文就讲到此,下面开始讲“三十二拜”、“五念法”的具体内容。


  2016.5.12 编辑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 与方远凡居士书
· 复陈慧超居士书
· 复弘一师书一
· 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 复范古农居士书一
·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