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供佛没有香花、没有灯都可以,必须供一杯水

  来源:佛陀教育网 录入时间:2014-12-04 20:36:29
关键字:供水,供佛,供养,戒律,道宣律师,窥基大师,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无上士,大丈夫,业障
【 点击数:534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40集 2014年12月1日 讲于 香港


我们用一句佛号伏住烦恼就能往生


  “士”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里面最高的叫“无上”,这是称“佛陀”。佛陀”是知识分子里面至高无上,人中最胜,没有人能跟他相比,称“无上士”。

  【解】涅槃经曰:“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为最上,非余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

  这底下说“三宝”,“法”比不上“佛”,“僧”也比不上“佛”。“佛、法、僧”三者“佛”最上,取这个意思。

  【解】又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

  阿罗汉还有见思烦恼、无明烦恼还没断,他还要断,他有所断。“佛陀”连无始无明烦恼都断干净了,所以他无所断,这称为“无上士”。那我们现在有断,我们现在见思烦恼、尘少烦恼、无明烦恼一样也没断掉。我们现在的一点功夫就是凭这句佛号,烦恼起来的时候,这一句佛号能把他伏住,把它控制住,不让它过分的发作,我们只有这点功夫这一点功夫证果不可能,往生行。临命终时,最后一声是“阿弥陀佛”,不是烦恼起现行,他就能往生,叫“带业往生”。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所以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

  【解】《会疏》同上二说,疏曰:“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无上士’”。

  这三个意思都包括了,你看“三界、天人、凡圣当中”。“凡”是凡夫,六道凡夫。“圣”是圣人,圣人里面包括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在这些人当中,纵然是菩萨,无明烦恼还没断,他还有断,成佛了就断干净了,所以成佛才是第一“最上无等”。

  【解】又《智度论》曰:“涅槃法无上。佛自知是涅槃,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槃。”

“涅槃”是梵语,古时候翻译的翻作“灭”。灭什么?灭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都灭尽了,这叫“涅槃”。

  “涅槃法无上”,小乘的涅槃叫“偏真”,他还有“上”,大乘涅槃“无上”。大乘必须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真实的涅槃。

  “涅槃”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是清净寂灭,圆满的清净寂灭,这是无上法,佛自知,证到这个境界自己晓得,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不从他闻”,不是别人教你的,是你自己证得的,自己开悟了,“其义自见”,这个其代表“万法”。


拿着戒律去量别人,那叫造业,而且不可能得定


  一切法的真相自然明了,不需要去问别人,在中国宗门、教下,历代都有契入这个境界的人,他们多数要找一个善知识给他做证。像六祖惠能大师,他确实自己知道入这个境界了,还要请五祖给他做证明,有没有错误。所以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六祖不认识字,当然是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明白了,说出五句话,这五句话让五祖给他印证。这五句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虽然没有见性,我们听了很有受用。

  第一句,“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是没想到,“没有想到我的自性本来清净”。有没有染污?没有,从来没染污过。“染污”的是意识,意识是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没有染污。

  学佛,佛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妄心造业,妄心有善恶;真心没有善恶,没有善恶才叫真善,叫本善。中国老祖宗说本性本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本善”永远没有失掉,纵然堕地狱,本善还存在,还没有失掉。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从哪里看?从本善。从本性上看是佛,从真心看;不要看他的妄心,妄心是假的。所以要相信自己本来清净。我们只要把染污清除出去了、把它放下了,清净就恢复了,就起作用了。起什么作用?生智慧,不生烦恼

  第二句说,“本不生灭”。一定要知道,自性就是真心,是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身不是自己,身有生灭。那什么没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而不是灵魂。灵魂跟灵性差不多,灵魂是迷,灵性是觉悟;那个迷是生灭法,悟是不生不灭我们必须自己搞清楚、搞明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让它起作用,真学佛了。

  第三句,“本自具足”。别向外求,外面没东西,无量的智慧本自具足;无量的德能也是本自具足;无量的相好,像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统统是本自具足。佛教导我们不向外找,向内,用什么方法找?用戒定慧。

  持戒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得定,一定要知道,有些人持戒,觉得自己很不错了,看到别人没有持戒,笑话别人,拿着这个戒律去量别人,那叫造业。他能不能得定?不可能。为什么?他心都在外面飘,他怎么会得定。持戒的作用完全搞错了,拿着戒律天天去批评别人,你说他造业多重。那愈是戒律好的人心愈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充满了智慧海贤老和尚那就是真正持戒的人,他只有赞叹别人,他没有批评过别人、没有毁谤过别人,这是真正持戒的人。

  那定”的目的是什么?定的目的就是开慧,就是大彻大悟

  什么样程度的定功就开悟?“定”是什么?怎么修法?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动念,是如来的定,究竟圆满的大定;不分别不执着,菩萨的大定;只有不执着,阿罗汉的大定。

  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还有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这人有没有持戒?没有,他要是持戒,那戒律全破掉了,哪来的戒?!持戒的人心清净,染污少;他虽然持戒,他的染污比一般人还严重,搞错了。


道宣律师跟窥基大师的一个故事是很能启发人的


  早年,道宣律师跟窥基大师的一个故事,是很能启发人的。道宣,唐朝时候律宗初祖,南山律宗开山祖师。律祖,持戒精严,感动天人供养,他每天日中一食。日中一食,天人送饭来给他,天人送供。

  窥基大师是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外号人家称他“三车法师”,用现代的话说他是高干子弟出家的。他的叔父尉迟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将,像现在元帅,贵族出身的。玄奘大师叫他出家,看中他,他说我出家,生活那么苦,枯燥无味,我不愿意出家。他说那要怎样才能出家?他想了半天,我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他要金银财宝,我要带一车金银财宝;第二个,他要带一车书,喜欢读书;第三个条件,要带一车美女伺候他。玄奘大师都答应了、都同意了,没法子就出家了,所以号称为“三车法师”,这是人家送的、笑话他的

  刚好有一天从终南山经过,距离道宣律师的道场很近,顺便去看看他。窥基法师来了,正好,这个虽然是名气很大,法相宗的祖师,到山上来看他,让他来看看天人供养他,来表演给他看,上山来接待,到吃饭的时候天人没来,窥基大师离开。到第二天,天人中午送供来,道宣律师就问他:昨天中午为什么你没来,没送供来?他说昨天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法师听了流汗、惭愧,自己忏悔。

  这个故事是对于学戒律的人一个启示,学戒律决定不能轻慢人,不管这个人有没有德行,不可以轻慢,为什么?持戒要把傲慢断掉。贪嗔痴慢疑这个五种烦恼,所谓地狱五条根,一定要把它断净。怎么会有这种念头?要去考考别人,要在他面前夸耀自己,持戒精严,要表演这个,这都属于贡高我慢、都是错误。持戒的人心清净平等,没有染污,没有动摇。


供佛没有香花、没有灯都可以,必须供一杯水


  我们供佛,供佛最重要的工具是一杯水。没有香花,没有灯都可以,一杯水最重要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水要干净,代表清净心;水平没有波浪,代表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这是戒的成就。

  我们要想想,我们的心清净没有?还有是非人我,不清净;还有高下,不平等。不清净,不平等,这个戒是白修了,哪有这种道理?!

  在我们现代,学戒律的果清法师,我很佩服他,为什么?他没有这些毛病。他对初学,初学不懂戒律,他没有轻慢心。为什么没有轻慢?他没有学过,没有学过就不能责备他,这是什么?这叫慈悲。自己怎么办?做好榜样给他看,这是教化他。教化没有贡高我慢的念头在里头。

  像海贤老和尚,真正是持戒精严,他没有着持戒的相,但是他心地清净、平等,那就是戒成就。这个道理要懂,不懂的时候学戒律,不知不觉造更重的罪业,那就错了。在中国古时候,有个读书人懂理;不明理,还有贡高的习气,你的书就白读了。

  【解】又《智度论》曰:“涅槃法无上。佛自知是涅槃,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槃。如诸法中,涅槃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复次,持戒、禅定、智慧教化众生,一切无有与等者,何况能过,故云无上。”

  “无上”是没有法能够超过它的,佛菩萨用什么教化众生?戒、定、慧三学,持戒,这是戒律、禅定、智慧,佛用戒定慧三学,释迦牟尼佛身行言教。

  后世,特别是我们现前,现前到哪里去找善知识,找一个好老师,持戒、修定。讲经教学是智慧,智慧从哪来的?从禅定来的。定从哪里来?定从戒来的。于是我们就晓得,没有戒就没有定,没定就没有慧。他只有妄想,他没有智慧,这一条我们就学到此地。


“调御丈夫”的含义


  【解】八、“调御丈夫”。《净影疏》曰: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

都是帮助众生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你如何调理?如何降伏?佛有非常善巧方便调伏众生,这叫调御丈夫。

  【解】《合赞》曰:“自既丈夫,复调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

  自己是“大丈夫”。“大丈夫”是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自己成就了,然后帮助别人,别人也是丈夫,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佛教化众生,有没有敢轻视众生?这个心态好,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今天在凡夫位,只是迷失了自性,变成凡夫。你看他的本性,本性是如来、本性是佛,这就是“自既丈夫,复调丈夫”。佛教化众生,教化的对象,佛眼是平等的。凡夫心中是有高下,佛高高在上,望尘莫及,所以生起恭敬心;佛在上面看下面,下面个个都是佛,只是一时迷惑,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要帮助这些人永远离开虚妄。

  烦恼是虚妄,六道十法界是梦影,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要认识梦幻泡影,不要执着梦幻泡影,你才能在梦幻泡影里面去度众生。这些众生本来都是佛,佛眼当中他现在还是佛,这个教化众生的人有这种心态,这是菩萨,他觉悟了。

  为什么学生对老师要恭敬?对老师恭敬,不是老师要求他恭敬,你要对我恭敬,你不恭敬我就不教了,不是这个意思。圣教、圣贤教学,心理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真诚心起作用就有恭敬,真诚里头决定有恭敬,恭敬心你才能得受用、你才能懂,真听懂了,听明白了。没有诚意,耳边风,没听懂,你不能接受,老师就不教你了,真正有恭敬心。印光大师常说,“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这个经教字字句句有无量义,那要用什么?用最深沉的恭敬心,你全都得到了。

  为什么六祖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会开悟,我们这些人念《金刚经》,有人念一辈子也没开悟?六祖的根性跟我们这些根性有差别吗说真话,没差别。没差别为什么他听不懂、他不能契入?恭敬心失掉了,恭敬心的反面就是傲慢。有些人这些傲慢,他自己不知道,你要说他傲慢,他不高兴。而且什么?他不承认。这个事实太多了,我们见得太多了,遇到太多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圣学,圣贤的学术,中国传统文化是圣贤教诲,《四库全书》是圣贤几千年累积下来的成就,这是法宝,这是真实智慧,留给后人,后人凭什么来接受?凭真诚、恭敬。印祖说,一分诚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得万分利益,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自己用的是什么心,这个重要。我们看下面的文,还是接着这个。

  【解】若具四法,则名丈夫。何等为四:(一)近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修行。

  具足真诚恭敬,专心听法。你听懂要落实在生活上,要落实在工作上,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做到了这四个条件。来佛寺的三个念佛往生的人,他们都做到了,这“调御丈夫”。

  【解】又《会疏》曰: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

  “力”是能力,“用”是作用。大丈夫是谁?诸佛如来,我们对佛尊称为大丈夫,他的力用是什么?是教学。

  【解】调伏制御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佛能说一切不一样的法门,度不相同根性的众生,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帮助你断烦恼,成就你的定慧。

  【解】令离垢染,得大涅槃。

  垢是污染,能离恢复清净心,小乘得偏真涅槃,大乘还要离更微细的垢染,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那就得如来所证的大涅槃,下面有个问答。

  【解】或问:女人等亦应化度,何以独标丈夫。

  女众在家出家,有讲经,有教学教化众生的,为什么经上独称丈夫?

  【解】《智度论》答曰:若说丈夫,二根(同具男女二者之根)无根(天阉)及女尽摄,故说丈夫。

  所以这个地方讲的丈夫,包括女众在内,不是专指男众,女众穿袍搭衣登台讲经,现大丈夫相,所以念老在后面总结说:

  【解】盖谓名为丈夫,则可概摄妇女、无根及二根等人。

  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其中,不分男女。


“天人师”的含义


  下面第九,“天人师”。

  【解】九、“天人师”。《净影疏》曰:能以正法近训天人,名天人师。

  六道里头唯有天道、人道善根深厚,容易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另外三道比较困难。畜生愚痴,饿鬼业重,地狱那是极苦,佛菩萨在那个里面,只能度有缘。有缘什么?善根深厚,在世的时候有意无意造作重罪,而堕落在三途,不容易接受。

  我们不要讲六道,就用人间来讲,在人间遇到好的老师、善知识讲经教学,毕竟真正来学习的人少,更多的人不见不闻。道场就在面前,他不去,他也不来听,讲经道场就在隔壁,他就不来;喜欢来听经的,他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他还是要来。

  过去我们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李老师讲经教学,一个星期是一天,星期三。每个星期三晚上讲经,从台北来的,从高雄来的,是专门来听经的;听完了,他们就坐火车回去了,这么远的距离他们都不舍弃。老师是一个星期讲一次,他们可连着来听,一堂课不缺;如果天天讲,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可能缺课。缺课,他兴趣就提不起来了,所以老师的善巧是我一个星期讲一次,你一定会把时间安排好,不妨碍你听经。老师在台中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如一日!我们那个时候智慧没开,智慧要开了,我就劝老师:有办法!老师可以天天讲经,讲不同的经,星期一讲《华严》,星期二讲《法华》,星期三讲《无量寿经》。喜欢听哪一部经的,一个星期他都来听,他就会接上了;要什么经都喜欢,天天来,那佛法比往年的时候更为兴旺了。

  经真的要天天讲、天天听。虽然不同的经,宗旨决定是一样,都是帮助人破迷开悟,这是每一部经共同的宗旨。所以能以正法近训导天人两道的众生。

  【解】《会疏》曰:“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

  “皈命”就是皈依。确实世尊当年在世教学,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凡夫,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有天人、有鬼神,还有魔王、外道(这个魔王是指他化自在天),有梵天、有天龙八部,这些大众他们都来听,所以称为“天人师”。

  【解】又《合赞》曰:“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无上大菩提心,是故号佛为天人师。

  这是单就发大心的人。六道里头只有天、人能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就众生的心。要以“清净、平等”,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对一切众生平等看待,这叫大菩提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佛陀教育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不了解事实真相,把事实真相想错了、看错了,于是说错了、做错了,这一身的业障!业障就是这么造成的。如果你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可以不造业了。

  业有善恶:善业,三善道的果报;恶业,三恶道的果报。六道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如果了解事实真相,行善不执着行善的相,心上没有,心上只有阿弥陀佛,把行善的相忘掉了;断恶也不着断恶的相,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杂念都没有、什么妄想都没有,这是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念佛往生从这个地方建立的。

  求生净土是无上菩提心,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就做佛去了,稳稳当当,不会退转,一生成就,再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直接、更稳当,而且成就这么高,找不到了!所以称佛为“天人师”。


“佛世尊”的含义


  【解】十、“佛世尊”。

  是把“佛”、“世尊”合起来了。

  【解】《成实论》等开为两号,以佛为第九号,世尊为第十号。今依《涅槃经》,合佛世尊为第十号。佛者觉也。自觉、觉他与觉满,三觉圆满,故称为佛。

   “自觉”是帮助别人觉悟,而“自觉”跟“觉他”都做到圆满,这就成佛;“自觉、觉他”没有圆满,这是菩萨;圆满就称为佛。

  【解】又《合赞》曰“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譬如有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

  这里《合赞》有个比喻,这是说比喻这个“觉”的用意,“迷”是不知道。譬如有小偷,大家都不认识他,不知道他是个贼,贼就容易得手,他来窃取财物;如果知道他是个贼,他不敢下手,为什么?有人东西丢了,人家一定肯定这是贼。不但他不敢下手,他还来当警察,为什么?别人要窃盗的时候会赖到他头上,所以他会照顾别人。所以这个比喻很有味道。

  【解】又佛名知者。如《智度论》曰:“佛陀,秦言知者。

  这个“秦言”就是中国话,因为那时《大智度论》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罗什大师那个居住的地方是秦国,姚秦的时代,所以称为“秦言”。

  【解】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数、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

  佛有智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他统统知道。这里举一个例子:佛都知道众生有多少、非众生有多少。

  什么是“有常”、什么是“无常”?自性有常;万法无常,佛全知道。

  【解】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为佛陀。

  所以佛陀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解】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过去、未来、现在,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故名为佛陀。”

  都是说明“佛”这个字,“佛”这个字从梵文音译过来的,在中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来翻,因为它的意思很多,所以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个字是有智慧、有觉悟,有这个意思;“智”,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觉”,有自觉、有觉他、有觉行圆满,所以用这些话来解释。

  “佛一切智慧成就故,过去、未来、现在,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这一切世间、整个宇宙,在佛法称为法界、虚空界,“故名为佛陀。”

  【解】“世尊”梵名薄伽梵。

  音译的。

  【解】圆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世尊。

  “世”是世间;“尊”是尊重,或者是尊贵,或者是尊敬。世间人尊重他、尊敬他,为什么?他是个有道德的人。不但有道德,圆备众德,他具备一切道德,所以世间人非常尊重他,称为“世尊”。

  【解】《成实论十号品》曰:“如是九种(指前诸号)功德具足,于三世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

  “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是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就是整个宇宙都包括了。在整个宇宙里头,一切众生遇到佛都会尊重,所以称为“世尊”,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

  【解】又《智度论》以佛为第十号,以世尊为具十号尊德之总号。

  “佛”是第十号,《大智度论》;那“世尊”是另外的,具足前面十号。用“世尊”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尊敬。我们现在在很多场合,前面开场白里头(一定有很多参与有身份、有地位的),我们都称尊敬的某某人,“尊敬的某某人”,这就是“尊”的意思,它是总号。

  【解】与此开合稍异,义无不同。

  经上有开一号为两号,有合两号为一号,意思大致相同。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想阅读本微信所有文章,请打开“净土释疑网”微信的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能阅读本网微信平台已发所有文章。本微信内容是净空老法师每天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以及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是帮助初入佛门的网友确立正确的学佛方法,介绍如何学佛和学佛次第,参与本网学佛,保准你学佛不走弯路。本网【网上共修注册】,愿与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一块共修!

  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一...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三...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二...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