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建寺庙把钱埋土里不值得,建电视台请人讲经的功德最大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2-02 18:01:02
关键字:道场,建寺庙,建电视台,功德,佛教的六种形式,六种形式,宗教大学,善逝,世间解
【 点击数:566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39集 2014年11月30日 讲于 香港


建寺庙把钱埋土里不值得,建电视台请人讲经的功德最大


  在这个世间如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究竟苦是六道轮回。所以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轮回,这叫离究竟苦;帮助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那叫得究竟乐这个功德跟诸佛如来是平等的,没有比这个功德更大的。帮助一个人功德就不得了了,要帮助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几千、几万人,那个功德跟佛就平等了,所以有机会要做!

  今天盖寺庙,花那么多钱埋在土地上,不值得!应该干什么?建电视台!建一个电视台,请法师天天来讲经说法,全世界都听到,这个功德,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跟你相比不但人间不能相比,天上的天王也比不上你,好啊!我们要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我们今天帮助这个世界,就像汤恩比所说的(汤恩比说话我们很感动,他说的真话),如何能够防止这个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防止法?那就是真正从教育下手

我在国外认识国家的领导人不少,但是没有深交。关系比较深的是陆克文先生,他澳洲总理一届没做满就下去了,他辞职就不干了,我们倒是很谈得来的。

  建一个电视台,每一个宗教有二、三个频道,全天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去传播,这个里头各个宗教经典都有人在讲解、都有人在指导修行,这个多好!

  所以办一所宗教大学,培养各个宗教的传教士,就用电视台对全世界来播讲

  宗教教育内容主要讲什么?对于普世教育不外乎三种——伦理,道德,因果,不外乎这三种。提升到上一层,那就是科学跟哲学。有些宗教说神学,在佛教是哲学跟科学。

所以佛教,我的老师教我的时候就不承认它是宗教。

  但是现在佛教在社会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种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看不见了,我们这么多年走这个路子;

  第二种变成宗教了。经忏佛事、法会,搞这个了,这是宗教;

  第三种是学术。在大学里面开课,我在早年还教了四年,文化大学教了四年,变成学术,学术的佛法;

  以后又出现还有企业的,像连锁店一样,在世界上到处都有它的分店,但是没有讲经教学的,都是带着信徒忏悔、拜拜,搞这些事情;

  另外一种,还旅游的佛教,专门做广告旅游,我都不反对;

  末后一个邪教。那是错误的,打着佛教的招牌不干好事,满足个人的企图。这个现在虽然得一点好处,未来的果报很可怕,必定是三途。

所以六种不同的形式,都叫佛教,我们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我们学什么?当年我的老师章嘉大师告诉我:你首先得认识释迦牟尼佛,不要把路走错了,这个非常重要!

  我学佛六十三年,讲经教学五十六年。也就是我学了七年出家,出家就教学、教佛学院,在台湾各地方讲经。由台湾走到境外,第一站是香港。

  念老为我们举《华严经》,《华严经》总的来说就是讲四桩事情——“信、解、行、证”,每一个字都有相当大的份量,特别是“解、行、证”占很大的份量。

  “若于行法显了明证”,要修行,唯有“行”才能“证”;没有“行”不能“证”,到明证,这就是“明行足”里面的“明”的意思,这第二种说法。

  【解】(三)《涅槃经十八》曰:“明者,名得无量善果。

  这还是“行、证”上所得的。

  【解】……善果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成佛了!这善果不是指别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每个学佛人所追求终极的目标,全是原文,梵文音译的,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这一句翻成中文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觉”,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可以翻的,这个不翻,是他尊重。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要恢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是自性圆满功德,它不是从外头来的,也不是我们修来的,自性本有的,只是把障碍去掉了。去什么障碍?这个要去最麻烦的一个障碍,就是起心动念。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睁开眼睛会看,看什么都看得很清楚,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大乘佛法最高的境界,所以心在定中。

  那我们达到这个定,难!这个定用什么方法修?八万四千法门统统都是修这个,无量法门也是修这个。所以《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够修得到,就看个人根性。

  ……

  【解】是说最深,盖以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明也。

  这个“明”只有一个人证得,妙觉;等觉没有证得。等觉有五十一个菩萨,第五十二才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如来。

  【解】今释本经,以《涅槃》之说为妥。又“行足”者,《涅槃经十八》曰:“行名脚足。……脚足者,名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为明行足也。”

  这就是说这个“足”就是戒定慧,我们修戒定慧,证得无上菩提,这叫“明行足”。这个说法说的深,确确实实只是妙觉才能证得,符合本经的教义、宗旨。

  【解】《净影疏》同之。疏曰:“龙树说,戒定慧等,名之为行。此二(明与行)圆具,故名为足。”

  “行”是修行。修行的标准就是戒定慧。

  戒有“止、做”两种,“止”是禁止,譬如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是“止”,不准做的。另外还有什么?还有“行”的,就是你一定要做的。菩萨戒多半都是做持,譬如听经,这个地方有法师讲经,讲经的讲堂,四十里之内的,在古时候你能够走得到,走到这边来听经,听完了回去,如果你不来听经就犯戒了,为什么?菩萨拥护道场,哪怕是个初学的小法师讲经,你这个老居士、老人都要来听经,为什么?做影响众,让听经的这些人看到,这些人都坐在这,大概讲得不错,让他们生起信心、生气恭敬心,做影响众,现在交通方便,换句话说,开车应该在一小时之内,应该来听经,超过一小时的可以不来,这是一类,戒律就这么两大类。这讲“行法”。

  “此二(明与行)圆具,故名为足”。所以这个“足”是比喻,比喻“明”跟“行”,智慧跟德行圆满具足,这是“足”这个字的意思。

  【解】又《会疏》稍异。疏曰:“行足者,谓身口意业,真正清洁。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这个意思也好,身口意、戒定慧,真正清净,跟自己跟这个愿力,自己的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行、愿具足,行中有愿,愿中有行,这样善修满足,成为“明行足”。


“善逝”的含义


  【解】五、“善逝”。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故又名好去。《大论》曰:“好去者,于种种诸深三摩提(即正定)无量诸大智慧中去。”

  修的这个智慧,修的这个大定,完全向着智慧,“种种诸深三摩提”这是正定。种种,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论是哪一种法门都修到正定。

  怎么样得定?就是放下。所以修行重在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着,让自己的清净心现前,戒成就了;平等心现前,定成就了;戒跟定成就之后,就会引发智慧现前,自性的般若智慧自然现前;智慧现前,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所以这是佛陀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人明心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中国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这就是教学的理念跟方法。

  所以国儒家老师教学,要学生有没有慧根,讲求什么?悟性,这个重要!悟性很高,思维敏捷,这种人将来会有大成就,那就要在根上下功夫养成习惯,古人所谓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把他的习性用最好的方法培养像本性那么样的善良道家亦如是。儒家对于名利没有舍得干净,它毕竟还是世间法,道是出世间法,道可以说的是完全舍弃了,比儒家的学的还要多,所以那个地位比儒还高,佛是讲得圆满,它是世法跟佛法完全圆融在一起,真的作用广大,每一桩事情都能做,他做的不是为自己,利益众生,断恶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为众生,不为自己,不为自己就是出世间,出世法,做种种事情帮助人离苦得乐,这是世间法,世出世间圆融,世间不妨碍出世间,出世间也不妨碍世间,圆融了,妙极了,真得大自在,从它的回向就具体可以看到了,回向里头没有自己,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自性,多妙!

  无量诸大智慧中去。

  【解】如偈说:“佛一切智为大车,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

  这个车在哪里?在八正道。八正道通入般涅槃的,般涅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它这个车是向着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这好去,去的好地方,这个地方太好了。

  【解】又《合赞》曰:“善者,最初发心。逝者,大般涅槃。如来不舍最初发心,得大涅槃,是故如来名为善逝。”

  这是如来给我们做榜样,初发心就成佛道,发心就成佛了,这《大涅槃经》讲的,如来不舍初发心,他成佛了。是故如来名为“善逝”

  【解】是均以入涅槃为善逝。

  这就是回归自性。佛教教学最后的目的是回归自性,现在量子力学家讲的“零能量点”。如何能够回归到“零能量点”,那就圆满了,佛法是真正达到这样的境界。

  【解】又《会疏》曰:“善逝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是以趣佛果为善逝。与上说亦无实异。至于佛无来去,云何名好去?《净影疏》曰:“佛德圆满,更何处去,而言好去,虽无去处,非不能去。如劫尽火,虽非所烧,非不能烧,故得云去。”

  这个意思也说得非常好,佛确实在那个境界里面,所有相对的都不存在,哪有来去?可见得这个说法是方便法,是让我们这些人还没有学成佛道的,在中途走路的,提醒我们。佛确实来无所从来、去无所从去。《楞严》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就是“好去”的真正的意思。有没有执着?没有,心里面痕迹都没有,佛说这个现象叫“法尔如是”,比自然还要自然,一切法本来如是。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儒释一贯序


  儒释无二道,生佛无两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然复生佛迥殊,凡圣各异者,以因地之迷悟不同,修德之逆顺各别也。由是儒释圣人,各出于世,为之倡导。俾一切众生,返迷归悟,溯流穷源,以复其固有之本性而已。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无二致也。佛以觉为体,而觉有本觉,始觉,不觉。本觉者,即生佛同具之天真佛性,乃性德也。始觉者,依本觉理,起真实修,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消灭无余之妙智,乃修德也。不觉者,迷背本觉,随境生着,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认苦为乐,以迷为德,承佛性力,造生死业,一切在迷众生,与不依正觉,错乱修习者,皆是也。本觉凡圣平等,无有高下。始觉工夫浅深不一,悟证地位各别,由名字以至分证,历外凡以至等觉,皆在始觉范围之内。由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修德功极,性德圆彰,福慧具足,烦惑净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方为大觉世尊,方证始本合一之最上乘极致,方了修因证果之大丈夫事业。故华严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所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者,本觉理性也。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者,逆本觉而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也。离妄想则智慧现前者,顺本觉而修,渐至圆成佛果也。了此性修理致,则不肯自甘下愚,亦不敢以凡滥圣,而必以实修实悟,以期于实证而后已。儒者以诚明为本,诚即明德,明即明明德之明,实则诚明,即明明德也。明德乃吾心固有之真知,由有人欲之物,遂锢蔽而不能显现,如云遮天日,了不见其光相。欲明其明德,必须主敬存诚,克己复礼,则人欲之物,自无容身之地,而本有真知,全体显露,如浮云去而天日昭彰矣。真知既显,则主权得而使者听命,故意之所念,心之所思,皆归于真诚无妄,中正不偏矣。此孔子上承二帝三王修己治人之大经大法,撮要述此,以作天下后世希圣希贤之洪范焉。若与佛法互证对释,则诚也,明德也,乃本觉性德也。明也,明明德也,乃始觉修德也。物,即妄想执着。格物,即离妄想执着离妄想执着,则得如来智慧,格人欲之物,自能彻底显现吾心固有之良知与真知也。故曰其发挥浅深虽有不同,其理体工夫固无二致也。是以古今聪明睿智之人,多皆学佛,因得佛之心法,而儒先圣人之心法,方得悉其底里。以儒者多主于事相,而不致力于悟明心性,若不得佛法为之先导,则自己之心,尚非所知,况圣人之心法乎。以故泥迹之儒,多辟佛教,以不知佛法虽为出世间法,亦复具足世间一切善法。举凡伦常修齐之道,固已极力宏阐,毫善弗遗,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随己职分,各尽其义,固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然世间圣人,只教人尽义尽分,佛则详示其尽与不尽之善恶果报。尽义尽分,只能教于上智,不能普摄下愚。若知尽与不尽之善恶果报,纵属下愚,亦必歆善报而惧恶果,虽不欲尽义尽分,亦必勉力尽义尽分矣。此如来普被上中下三根之法,每有徒矜知解,不务真修,妄谓因果为小乘者,不知如来圆成佛道,众生常沦生死,皆不出因果之外,唯当人一念心性,不属因果,而复不离因果。欲迥超乎因果之外,非圆成佛道不可,未成佛而辄拨因果,则永失其善因善果,常造恶因,常受恶果,尽未来际,了无止期,可不哀哉。世固有不知佛而妄辟佛者,亦有颇知佛而阴服膺以阳为辟驳者,此种行为,皆由门庭知见太重,不能着实格物致知,以致意有所不诚,心有所不正也。其言皆足以瞎众生之智眼,断如来之慧命。古大人忧之,乘机破斥,使彼作此说者,与受其说之毒者,悉皆深知吾佛教人之所以然,不但与儒教不相悖戾,且大有发明儒教,辅弼儒教之至理极功焉。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废弃先圣之法,几于无可救药,凡属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佛学为急务。以佛学注重明心,与因果报应。果能明自本心,决不至于错因果。果能不错因果,决可明自本心。既得明自本心,则儒先圣人之心,如来之心,亦可因之俱知矣,此儒释一贯之大旨也。弘道居士,宿植德本,笃信佛乘,悯拘墟者所见之谬,辑彼古人破斥谬见,合会儒释,种种言论,以成一书,名之曰儒释一贯。将欲排印流通,以光最初曾受韩欧之毒,而作一阐提者,因命作序,一以冀其自愍愍他,自伤伤他,一以冀其仗此因缘,以消灭其谤法之罪咎,以克遂夫往生之素志也。以故不揣固陋,勉述所知,虽文不足观,而意有所本。愿见闻者,同皆格物致知,以自明其明德,弃离妄想执着,同证如来智慧。则古人垂训之至意,弘道辑录之深心,皆可大畅本怀,不至徒设。而世道人心之转回,于兹可以预断矣,何幸如之。(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迥殊(jiǒng shū):迥别。迥,远;殊,不同。

  ②大端(dàduān):主要的部分;重要的端绪;大概。

  ③洪范(hóng fàn):大法;楷模。

  ④佛(pì fó):用歪理曲解佛教,如韩愈、欧阳修等。辟,排除;驳斥。

  ⑤弗(fú):不。

  ⑥歆(xīn):喜爱;羡慕。

  ⑦服膺(fú yīng ):铭记在心;衷心信奉。

  ⑧悖戾( bèi lì):亦作“悖盭(lì)”。违逆;乖张;粗劣。

  ⑨辅弼(fǔ bì):亦作“辅拂”。辅佐;辅助。辅佐君主的人,后多指宰相。

  ⑩拘墟(jū xū):见“拘虚”。比喻孤处一隅,见闻狭隘。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想阅读本微信所有文章,请打开“净土释疑网”微信的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能阅读本网微信平台已发所有文章。本微信内容是净空老法师每天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以及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是帮助初入佛门的网友确立正确的学佛方法,介绍如何学佛和学佛次第,参与本网学佛,保准你学佛不走弯路。本网【网上共修注册】,愿与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一块共修!

  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