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在义工制服背面印上“爱”字是执着吗?

  来源: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一),编号:21-277-01 录入时间:2009-10-29 06:04:30
关键字:爱,执着
【 点击数:263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问:我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中,听到不少误会或错误的某些师兄之谈话。有人说义工制服背面的“爱”字,而佛经以慈悲表示,不应该用爱。他说爱是执着的、痛苦的,就是慈悲也要无相。 

    答:这个话说的很对,一点没说错。尤其是最后这一句,要做到无相,这是很高的境界,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得到的。我们今天要用慈悲,慈悲也要说明,什么叫慈?什么叫悲?你要向全世界许多人来解释说明,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其实你看我们讲经讲了四十七年,这个慈悲跟爱也不知道讲了多少遍,真正听到的人听懂的,少数又少数。可是现在这个世界是乱世,大家都知道,世界非常不安全,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世间提倡爱,现在没有爱,现在谁爱谁?假的!你看年轻的夫妻结合了,不是爱吗?再过几个月听说离婚了,你说哪有爱?夫妻没有爱,父子没有爱,兄弟没有爱,不得了! 

    中国的圣人,中国传统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就是这个“爱”字,这个我们也讲得很多。中国的教育就是五伦、八德,五伦里头第一个,第一句是父子有亲,这个我也讲了多少遍。这个“亲”是亲爱,从什么时候看?我也说了很多,你从三、四个月的婴儿,这个时候非常明显。你看父母对于这个婴孩之爱,婴孩你细细观察他,他对父母之爱,这是天性,没有人教他,这是属于性德,没有附带任何条件。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就是慈悲,就是性德,真正的性德。 

    教育就是希望这种亲爱永远保持,不要叫它变质。现在小孩问题确实严重,他到了三、四岁,现在真快,三、四岁他就变质了。我听蔡礼旭居士讲《弟子规》的时候,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七岁的小孩,小朋友,听了《弟子规》之后,上台报告他学习的心得。他说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才知道做人应该要孝顺父母。他的父母都在下面听。他说我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念念都想谋害父母。七岁!他父母听了之后流眼泪,非常激动,不知道儿女在想什么。你想这就是什么?那个亲爱变质了!他那么小,怎么会有念头谋害父母?这个问题很严重,七岁。还有更早的,四岁,对父母就有反感,就敌视,这还得了吗?所以教育没有别的,就是把这种亲爱让它永恒保持,永远不变质。然后把这个亲爱扩大,你爱你的兄弟,爱你的家族,爱你的邻里乡党,爱你的朋友,爱国家,爱社会,爱众生,爱世界,就是这一个“爱”字的扩大,没有别的。 

    所以前年,我本来写的对联是“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这是我们佛法,但是一般人不懂,一般人还有个什么?看到你这是佛教,很多人不相信佛教,他就跟你起反感,他就不接受。我们今天希望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都能够团结,都能够共同来化解冲突,促进世界的安定和平。所以我们就改了,我把慈悲改作爱心,“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我也不讲娑婆,这个大家就好懂。我们要晓得佛法讲的契机契理,我们用慈悲,在现在讲契佛法的机,不契一切众生的机。我们要想到不是佛教徒,他是基督教徒,他是天主教徒,他是回教徒,你要想他们,我们拿出一种让大家都欢喜的。因为什么?讲爱的时候,他讲道,你看圣经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伊斯兰教,几乎所有宗教的典籍都讲到神爱世人,我们一说“爱”大家都能接受,都欢喜,这就好!然后你再把它提升,爱里面没有私心,就是慈悲,爱里头没有条件,平等的爱,真诚的爱,清净的爱,这就是慈悲。 

    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此时此地一切众生的根机,用哪种方式大家欢喜接受,你就用哪一种。我们懂得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法是活活泼泼的,契机契理。尤其像观世音菩萨,你看《普门品》大家念得很多,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说法他就用什么方法,没有一定。有一定你就是只能够局限某一类的根机,不能普遍到一切根机。这个同学们一定要晓得,爱跟慈悲没有差别,只要你的爱是真诚、清净、平等的,这就慈悲。
我们接引众生,用爱比用慈悲更容易让一切众生欢喜接受;你用慈悲的时候,很多其他宗教不愿意接受。虽然是好,但是你不能够普度众生,不能够促进现前化解冲突,促进和平,你这一层就有困难,有障难。希望你能够把这个障难突破,你是观音菩萨,你大慈大悲,普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你是菩萨,真正是菩萨。如果坚持这一点你就不是菩萨,你只度学佛的人,不是学佛的人你就不会度他。你的慈悲心不够,你还没有人家爱心广大,他神爱世人。所以我跟基督教徒接触,有一年我在日本,日本一个基督教牧师他也是大学教授,在日本基督教里面也很有地位。他约了我在日本电视台做了一次访问,那次大概有五十分钟,提了十几个问题,我一样一样给他解答。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 静修捷要报恩谈
  [相关报道]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