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努力读诵、受持《无量寿经》没见到效果,原因在哪里?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2-19 21:48:01
关键字:学无量寿经,读无量寿经,理事障碍,志乐经,真实义,经律论,经,贯摄常法,佛经,学佛
【 点击数:367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佛陀教育:《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



净空法师 1996/10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很努力的读诵、受持《无量寿经》没见到效果,原因在哪里?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居士:

  今天我们再度回到居士林,为诸位同修启讲这部经典,可谓因缘无比的殊胜。

  有些同修遇到我向我提出疑问,他说:法师,你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专修专弘净宗,为什么这一年多来又讲《金刚经》、又讲《大宝积经》里面的一分,这是不是杂修?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相信可能不只他一个人有问题

  至于为什么要讲这两部经,其实以前我们在讲席当中曾经提过:这些年来国内、国外许多地区的同修们都很认真努力的读诵《无量寿经》、受持《无量寿经》,不能说他不用功,不能说他不勤奋,也不能说他不真诚,可是我们没有见到效果。这个原因出在哪里?

  我们应当要细心去诊断,把毛病找出来,消除毛病我们念佛的功夫才能够得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效果浅的就是“功夫成片”,效果深一层的就得“一心不乱”,这才是我们修学真正有成就

 

“障碍”不外乎两大类:“理”上障碍,“事”上障碍

  因为看不出成绩,于是我们就想到其中必有障碍。障碍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理”上的障碍,一个是事上的障碍

  我们讲《金刚经》是破除“理”上的障碍让我们真正的、透澈的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念佛功夫才能得力

  今天选讲的这部经,这部经能帮助我们破除“事”上的障碍。事”上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上、应酬上、处事待人接物发生了哪些弊病,这些弊病也足以障碍我们修行的成绩。所以特别选出这部经来帮助我们除“事障”。

  理事二障”若能去除,我们读诵、受持,念佛往生的障碍就消除,这一生当中必定能够得到殊胜的成果这是这次为什么要选讲这部经。

 

这个经讲起来是不太好听,好像世尊都在责备我们、喝斥我们

  从这部经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世尊释迦牟尼佛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经,是三千年前所讲的,对谁讲的?就是对现代人所讲的。经中所说全是末法时期后五百年,就是指我们现代这个时代,学佛无论是出家、在家,在生活当中所犯种种的毛病。

  个经讲起来是不太好听,好像世尊都在责备我们、都在喝斥我们,但是要晓得,这是真实的教诲、最宝贵的教训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希不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希不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无上菩提?假如我们真的有这个愿望,那世尊这次的教诲,就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宝典。

  在未讲经文之前,我们先把这部经做个简单的介绍。这部经是《大宝积经》第二十五会。

  蕅益大师说过,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

  “始从华严。”世尊讲经第一部是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是在定中所说的,经论里面记载是“二七日中”,也有说“三七日中”,“二七”、“三七”都有依据,我们无须争论。

  “终大涅槃。”到最后在双树林中入涅槃的时候,一日一夜讲《大涅槃经》。

  这一生所说的都叫做“方等”,因为《大宝积经》是属于“方等部”。

  “一切菩萨法藏”都叫做“方等”。

  “方”是方便诸位必须要知道,佛为一切众生说法都是“方便说”。为什么不“真实说”?“真实”是没话好说,“真实”哪有话好讲?!能说得出的都是“方便”

  “等”是平等。“平等”就是“一真”。诸位要知道,“一”才平等,“二”就不平等了,“平等”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你要是“解真实义”,必须“破执着”

  由此可知,佛的所有一切“方便说”,他说的是什么?说的都是如来果地上平等的境界。“方等”两个字的含义太深太广,无有边际,这两个字也显示佛法当中所讲的大圆满,究竟圆满,这是方等两个字的本意。

  佛法传到中国之后,我们中国的祖师大德将一切经分类,便利于初学。

  像天台,这是最足以代表的,分为“五时八教”,古人讲的“判教”,区分为“五时八教”。把佛说经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华严”;第二个阶段是“阿含”;第三个阶段是“方等”;第四个阶段是“般若”;第五个阶段是“法华、涅槃”,通称为“五时判教”这也是祖师的“方便说”。

  我们修学大乘,大乘法的精髓是“破执着”,你看《般若经》上彻始彻终就说“破执着”。人“我执”破除了就证得“正觉”,“正觉”是阿罗汉果;“法执”要破除了那就是成佛,这个佛天台家说之为“分证位佛”,我们一般称之为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法身大士”,那是破了“法执”的。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佛法为了方便起见,随顺众生有种种分别,但是决定没有“执着”,“分别”即是“无分别”,要体会这个意思。因为“分别”好说话、好沟通、表达意见,如果“执着”在“分别”上,你就不能契入,你只能懂得佛的言语、经文的文字,你不懂他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要是“解真实义”,必须“破执着”我们自己也要平等心现前,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佛在经上所讲的甚深义趣,那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现在就随顺祖师的“方便说”,在大乘当中别取专门对大乘根性的这一类众生。

  “判”是世尊一代时教,这都是属于大乘法的,这一类的称之为“华严”。“华严时”当机的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所以这是“独被大机”。

  “大机”是法身大士“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也破一品,至少破一品他才有能力参与世尊定中的境界,入“华严”境界

  “融通空有者。”“融通空有”就是“破执着”。“破我执”、“破法执”的这叫“般若部”,称之为“般若”。

  “开权显实。”凡是这一类的教诲都归到“法华”。

  “垂灭谈常。”世尊示现“入般涅槃”,可以说最后对弟子们、对后来的大众们的嘱咐,这都归于“涅槃部”。除此以外,其他显教、密教,或者是别于小乘的,区别不同于小乘的;或者是泛论菩萨修因证果,乃至于“事理”、“行位”(“行”是讲修行,“位”是讲果位)、“智断”,这些统统都称之为“方等”。

  这种判法是祖师大德们的方便,蕅益大师特别交代我们,这个意思要清楚,这才是祖师、大德方便的正意,而不同于流俗所传的八年“方等”。

  通常我们讲“华严二七日中说”、“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把它讲得那么死,这就是一种执着。古人这个分法是大致上的分法,其实每个时期这五种都有,只是分量有多寡不同。在某一个时代佛说某一种比较多,我们就称它为“方等时”,或者是“般若时”,并不是“方等”里面不讲“般若”、“般若”里头不讲“方等”,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很冷静的仔细去观察,才晓得世尊说法应机而说,才能令一切众生普遍得真实的利益。这是把佛祖讲经判教的大意略为介绍。

 

《大宝积经》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一部丛书

  《大宝积经》在现在中文经典里面也是一部大部经,总共有四十九会、有七十七品,这是现在的《大宝积经》里面所收的。七十七品,有这么多的经,四十九会就是四十九部经,里头收了四十九部经。

  由此可知,《大宝积经》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一部丛书,里面收集的东西很多。这些经并不是一个人翻译的,许多人翻译的。

  为什么我们现在称《大宝积经》都称“菩提流志”翻译的?是菩提流志法师把它收编在一起。从前每个法师翻的一部经都单独流通,他把所有的经归纳在一起,把它编成一部丛书,称为《大宝积经》。前后诸师有翻译一会的,有翻译两、三会的,很多人翻译的。

  我们净宗的《无量寿经》,唐译本就是《大宝积经》第五会,这部经里头也有。唐朝菩提流志到中国来之后,也感到这部经典非常重要。诸师翻的已经翻了不少,还有三十六会三十九卷没有翻出来,于是乎他就把这三十六会三十九卷统统翻出来,《大宝积经》就圆满了。把从前那些法师翻译的把它合在一起,从前译的一共有二十三会八十一卷,把它合起来,总共现在是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这是《大宝积经》的全本,现在我们《大藏经》里面收着有。最近这几年,好像在台湾也印的有单行本流通,大概是精装本很厚的好像是八册的样子,《大宝积经》一套。

  什么称之为“宝积”?“大”跟“大方广”的“大”意思是一样,是赞叹之词。“宝积”就是法宝的总积。“大乘深妙之法”,所以称之为“宝”

  世间人对于“宝”看得很重,因为你有“宝”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物质生活问题,乃至于精神生活的问题,你有“宝”一切都得解决,所以对“宝”非常重视,一个人一生拼命去期求,期求得财宝。

  但是佛告诉我们,世间的财宝只能解决我们生活上的某些问题,能解决的实在讲都是些小问题,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重要的问题,财宝没有法子解决。

  譬如说“烦恼”是个重要问题。世间大富大贵之人,在过去帝王,现在做总统的、做部长的,发大财的企业、商业巨子们,他们一天到晚烦恼重重,这个没有办法解决。

  另外一个比这个还重要的,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再富有,寿命到了,还是一样都带不去。谚语里头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业随身麻烦,这不能解决。

  有比这个更严重的问题,是轮回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些人他不相信。不是不相信就没有,不相信就没有,问题就好解决;不相信还是有,不管你信不信,这是事实。现在在西方有不少学科学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证实佛家所讲的轮回真有,他们得到证明。这是不相信佛法的人、不相信轮回学说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这个问题不能解决。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就是因为世间人想解决这些问题而没有法子解决,这才感应他们示现在世间,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他教给我们,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经典,这些是真正的宝物,能解决世间其他的学术、科学、宗教、财富、权位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佛法能帮助我们解决,所以佛法称之为“宝”这个意思就在此地。

  这四十九会,就是四十九部大乘经,里面含藏无量法门都收集在其中,这是“积”的意思。“积”是积聚,积聚无量法门,在这四十九部经中,所以称之为“宝积”。

 

佛所说的一切经,古大德把它分为三类:经藏,律藏,论藏

  “经”是三藏之一。佛所说的一切经,古大德把它分为三类:经藏,律藏,论藏。这三大类也就是说的“三学”,这是同修们必须要清楚的

  世尊,或者说整个佛法,它教的是什么?讲的是什么?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条就把所有一切佛法的内容都说尽了

  “经”说的是定学;“律”说的是戒学;“论”说的是慧学。虽然这个说法,也不能执着,为什么?“经”里面也有“戒学”,也有“论学”;“律”里面也有“经学”,也有“论学”;“论”里面也有“戒学”、也有“经学”。

  为什么要把它“分别说”?“分别说”也是“方便法”,便于说法。怎么个分法?这部经里面,如果讲定的分量多、成分多,我们就把它编成“经部”。它里面有讲戒律,但是讲的分量少,用百分比来衡量,它在这部经上占多大的篇幅,我们把它分类。所以每部经可以说,或者是显说,或者是虽不显说,意思里面都包含,决定是“戒定慧三学”都圆满。所以“经、律、论”的分法,我们也要明了。

 

有“贯、摄、常、法”这四个意思可以称之为“经”

  经”这个字的意思有很多种说法,《华严经》里面讲十个意思,《华严》是用“十”表法,“十”代表圆满。通常我们省略来说,一般讲席里面,我们只讲四个意思,“贯、摄、常、法”,有这四个意思,可以称之为“经”

  “贯”是自始至终言语、文字都能够贯穿,现代人说它有组织、有条理、有层次,有条不紊,这好文章,这个“贯”字,好的言语、好的文章一定能够做到这个“贯”字。如果文字自始至终能够做到一贯,我们佛门里面一切经有“科判”,“科判”就是从第一个字,“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整个贯穿下来。要不是好的文章,不是好的言语,你用科判这个方法一看,那漏洞就百出。到某个地方中断了、没有了,哪些地方添枝添叶不必要的添得太多。“贯”之一字,少一个字它就断了,多一个字就累赘,做到不增不减。不但字不增不减,段落也是不增不减。

  这个标准除了佛经之外,世间的文学也有,诸位看古人的文章,中国的“四书”、“五经”,一般在学校读的国文,现在大概也很少选了,《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千多年,古代的这些文学家他们的作品精选出来的,一共有三百多篇,那三百多篇每一篇都可以用“科判”的方法把它贯穿,真正是令人叹为观止,所以称为“古文观止”。文章真的做到不能少一段,不能加一段、不能少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称得上第一流的文章。所以,世间的文学作品有。

  “摄”之一字就难了。摄”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有一股引力,叫你读了之后欲罢不能,读了还想读,看了还想看,这就是摄受的力量这个力量有浅、有深,譬如普通文字,诸位看报纸、看杂志,你看一遍会不会再去看第二遍?很多人不会看第二遍,没有摄受的力量。好的文学作品,这个世界中国、外国著名的这些小说,你可能看一遍不过瘾,还可以看个两遍、三遍,看个五、六遍就不想再看,它的摄受力很浅。真正好的作品,我想你要是看个十遍就很难了,二十遍恐怕都没有了,找不到了。中国著名的小说,像《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你们哪位有看过二十遍的?二十遍的摄受力就没有了。大概这些名小说,看十遍的有,看十遍的确实有,二十遍的就没有了。像“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看个一百遍、两百遍的都有,都很正常,由此可知,它的摄受力就强了

  经的摄受力不可思议,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念不厌,愈念愈有味道,为什么?遍遍都有悟处,它就有味了。如果每一遍没有悟处,它的摄受力就没有;佛经是遍遍都有悟处,到你自己入了境界,你才晓得,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含无量义,那你是真正尝到法味所以讲到“摄”这个字,佛的经典是真正到大圆满,永无止境,有这么大的摄受力。

  第三个意思是“常”。“常”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谓的真理,永恒不变,这叫“常”,永远不会变的你看学校里面的教科书,过了多少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不适用了。时代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在改变,所以它必须要修订;佛经则不然。三千年前佛对印度那些人说,他们得受用,三千年后对我们中国人说,还得受用,这就是它能够永恒的不变,超越时空。三千年前、三千年后还一样有用,不会改变,超越时间;它对印度人跟对中国人,或者对其他国家的人都有用,这是超越了空间。所以佛法是超越时空的真理,是超越时空的真实教诲,不是世间圣贤人能够做得到的,这称之为经。

  第四个字是“法”“法”是方法,经典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无论什么人你要想修学你一定要遵守我们初学的人要遵守,阿罗汉也要遵守,等觉菩萨还是要遵守,决定不能改变,这称之为“法”,古今同遵,要遵守。

  足这四个意思——贯、摄、常、法,才能称之为“经”这是“经”这个字,简单给诸位介绍出来。

  这部经是《大宝积经》,大乘无量珍宝积集在这部经中,称《大宝积经》。刚才说过《大宝积经》有四十九会,这一部是第二十五会,它只有二卷。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丈夫有外遇该怎么办?
· 说“来不及、没空、没时间学佛”是自己...
· 如何识别与对待佛与魔?
· 你知道什么是“业障”吗?你知道“善恶...
· 我是业障深重的凡夫能学得出来,你们为...
· 该如何对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请问出离心与感恩心如何圆融?
· 以佛菩萨再来人的身份暴露后马上就走吗...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