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佛学问答
·净土、念佛 
·学佛、学经 
·忏悔、超度 
·教育、孝道 
·佛像、法宝 
·弘法、护法 
·道场、法会 
·布施、供养 
·放生、健康 
·因果、轮回 
·戒律、仪轨 
·助念、往生 

中国大陆供范蠡当财神很有道理;台湾供关公当财神很没道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11-03 17:36:46
关键字:财神,供财神,范蠡,吝啬,财布施,贫穷,布施,供养,大象挂璎珞,罗汉托空钵,福慧双修
【 点击数:602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39集  1998/5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佛说“自家眷属”有五种因缘,不是这五种缘决定不会成眷属

 

  再看底下的一段经文: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假如你所修的这些善,前面所讲的“布施供养、修补塔寺”、经理这些典籍,你做的这些善业如果是只为自己做,或者是你为一家,这个果报小了,果报就“三生受乐”,不是三十生作小国王,这是讲你是为自己、为你一家。

  “舍一得万报。”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你得来生福报。

  注解里面引用《五苦章句经》的几句话,提醒你自家眷属的真相是什么。这一段文在第二十八面倒数第三行,从当中看,它这里有“自家眷属者”,这是给你解释什么叫“自家眷属”。

  “《五苦章句经》云”(这佛说的话):“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这是讲家,“自家眷属”,佛说有五个因缘,如果不是这五种缘,决定不会成为一家人、不会成为一家眷属。“眷属”里面有朋友,知识就是朋友,你的好朋友

  五种因缘:

  第一个是“怨家”小注说“父子互相杀害”,怨家;

  二是“债主”。“父母财子散用。”生了一个败家子,父母辛辛苦苦惨淡经营置的这些产业,到他手上几天就败光,债主!父母欠他的债,他来是讨债的。

  三种“偿债”还债,那就是父母是债主,儿女是来还债,所以儿女他在外面赚钱,赚了供养父母,这是还债的。对父母并没有什么“孝敬”的心,对父母没有恭敬,但是在物质的受用不会给他缺乏,他会供养得很周到。这里面也看欠债多少,如果儿女前生欠得多,对父母的奉养就很厚;如果欠得少对父母供养就很薄,在现在社会我们都能看到。

  四个是“本愿”乘愿再来,这里面就有恩德,我们讲报恩,这一类的儿女对父母有孝顺心,有“孝敬”之心,这是本愿。

  五种是“真友”过去生中是同参道友,志同道合,这一生又遇到了,这是真正善知识。前面里面讲“知识”,就是这种因缘,真的同参道友。这是说明自家眷属包括的范围。如果我们一切修学的功德是希望自己得利益,希望我一家人得利益,这个心量很小,果报也就有限,只能够“三生受乐”,这就叫“舍一得万报”。

  所以我们修学、修善、修福,心量一定要大、用心一定要真有很多人,譬如中国大陆这些水灾,有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还是不肯发心,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救济的钱,他们是不是真的会得到?是不是会被当中的人剥削去?他常常有这个忧虑,把行善中断掉,这个机会错过了。一定要晓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人人都怕被当中的人剥削,这些苦难人没人救济了;即使被剥削也不在乎,我们也要做。你自己不能亲手去布施,必须要通过第三者,不能不做。

  布施供养”当中,佛法更是重要,为什么?懂得佛法的人、相信因果的人,我们托付他,他就一定会做得圆圆满满

 

常常捐助做慈善、做好事而自己的命运没转过来的原因

 

  请看最后这一段: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佛在此地总结,意思无有穷尽。这一句话说明,你所修的“因”跟所得的果报,就如经上所说的。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非常感叹,我们看注解的第一行,从下面看起:

  “总指王臣男女等,所修之因,所得之果,故云其事如是。”其事如是就是指前面所说的业因果报。

  “无奈世人,信者施不尽力,不信者全不能行。”这两句话说尽了众生相。社会大众相信佛说的人做了,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所以得福不如经上所讲的果报。为什么?你没尽力我们看到有很多修福的人,看到他有业障,他业障转不过来,于是就让别人怀疑。他常常做慈善善业、常常做好事,他自己的业障没转过来,佛菩萨没保佑他,反而引起社会大众对佛法修学丧失了信心他修福为什么转不过来?没有尽力,他有十分的力量,只用一分的力量去修福,那怎么能转得过来?!

 

财神范蠡的“三聚三散”就是很好的布施例子

 

  我们看到现在世间许多富贵人家,在社会上大企业家、富商巨子。过去我在台湾,有一段时期台湾的瑞三煤矿的董事长请我讲经,在他家里讲,他把家里一个厅布置一个讲堂,大概可以容纳一百多人。李建兴居士在台湾很有名,晚年的时候得老人痴呆症,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大概拖了十几年才走。为什么他转不过来?福报太大、财富太多,做这一点小事对他来讲九牛之一毛,何况做得没有真诚恭敬心,所以业力转不过来。如果是如佛在经上所说的,你要尽心尽力的布施供养,什么样的业障都消掉了。你想想你财富是不是真的统统舍掉?舍不掉的!愈舍愈多,世间人不相信我有一千万财产,我舍一万就了不起,我今天做一万的功德,千分之一,他就觉得很值得骄傲,比别人都做得多,怎么能转他的业?!他要拿全部财产统统舍掉去修福,后面的财富立刻就来。

  要问,这个话有没有事实来做证明?有,春秋时候的范蠡就是个好例子这是越王勾践的大臣,是绝顶聪明的人,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复兴自己的国家。他深深明了勾践之为人,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国家有难的时候密切合作,没有灾难的时候他有嫉妒心,不能容人,他了解。所以国家一恢复,他就偷偷的跑掉了,改名换姓,他改名叫“陶朱公”,做生意、做买卖。

  小生意做起,没有几年发大财,发了财之后全部救济贫苦,全部捐掉了;从小本生意再做起,没几年又发了。“三聚三散”从这个事实证明佛所讲的话没有错,你命里头有多少财富怎么丢都丢不掉,你丢干净了没几天它又来了,命里头有的,哪里会丢得掉?

  天世间人不相信佛的话,认为我这么多财富丢掉之后,明天吃饭谁给我吃?我明天日子怎么过?想到明天、明年,想到还有一辈子、还有子子孙孙,就一毛都不肯拔了。这是个错误的思想!不肯舍,福报很快就享完,享完之后后续没有了,那才叫“真苦”,他不懂得愈施愈多。

  世间人信佛的人,实在讲信佛的人很差劲。为什么这么差?佛法的道理了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信心没建立起来。这个原因还是我们这些出家弘法的人没有尽到责任,没讲清楚、讲明白。一个没有清楚、没有明白的人听到法师讲就相信,那个难!有,不是没有,那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虽然不了解,老师父给我讲的我相信,我相信他,他肯真干,这个人少,不多!多数人都是“信者施不尽力,不信者全不能行”,两句说尽了世间众生相。

  下面他是引“事证”,《譬喻经》上说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诸位自己去看就行,我们在此地不必多说。

 

中国大陆供范蠡当财神很有道理;台湾供关公当财神很没道理

 

  我们举范蠡这个故事,这是中国人、读书人都知道的。在过去中国大陆供财神,供财神供谁?供范蠡,很有道理现在供财神,我不晓得供谁?也许财神换了人。台湾是把关公当作财神,很没有道理。关公跟发财有什么关系?没道理关公是讲义气,确实义薄云天,是个知恩报恩的人,这一方面值得提倡,值得人尊敬;说拜关公会发财则未必。因为在历史上去看的时候,读他的书,他与发财好像没什么关联,请关老爷去当财政部长,人请错了!请他当国防部长可以,请他当财政部长就错了,他不是个理财的人请范蠡作财神爷非常有道理,他真的是发财有道,他有方法,他那个方法跟佛讲的没有两样,一个道理

  我们学佛要把理搞透彻、搞清楚,然后信心建立,真正肯干,自求多福。所以你要圆满的福报,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学,“财布施”你的财用不会缺乏,也就是你物质享受即使在大灾大难当中你也不会缺乏;“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有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无畏布施”里面,第一采取素食,素食是“无畏布施”绝不伤害一切有情众生,不食众生肉,培养慈悲心,这是“无畏布施”。心地慈悲,小动物看到你都很欢喜,不会伤害你,会跟你很亲近。

  第二要常常存心,全心全力帮助一些苦难的人,这都是属于“无畏布施”他没得吃,我们供养他饮食,他离开恐怖、离开忧虑;他没有衣服穿,我们送他衣服穿,使他能够保暖,不怕挨冻,这也是“无畏布施”。凡是帮助众生得到身心安稳,都是属于“无畏布施”,果报是自己健康长寿。今天大陆同胞遭受这么大的苦难,我们应当全心全力去做,不怕舍,知道舍得愈多得福愈多。

 

吝财得贫穷果报;吝法得愚痴果报;吝惜无畏布施得病苦灾难果报

 

  注解里面在末后的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

  “行道之人,不但持戒禅诵,亦当布施作福。”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教导后世的弟子学生,你们在行道修行,不但是要持戒、参禅、读诵大乘,这是你日常的功课;“亦当布施作福”,你要懂得“常行布施”,“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要做。

  接着我们看:“《大爱道经》云,今世灭罪,后世得申。”“申”是伸张。

  “有财不施,世世受贫。”这是什么?吝啬吝财”就得贫穷的果报;“吝法”就得愚痴的果报;“吝惜无畏布施”就得病苦灾难的果报这个世间人所有的一切受用怎么来的?你相不相信?信不信佛说的?果然要相信,我现在贫穷赶快要修布施,为什么?才能够脱离贫穷。贫穷,我没有东西施,你再想想有没有?我今天吃都吃不饱,吃不饱我愿意饿一餐,把我这一餐省下来布施给别人,你也行了布施,哪有不能施的?!真正有“布施、供养”的心,前面讲“一尘一毛、一沙一渧”,布施供养的事很少,心广大、心真实,果报就不可思议。佛给我们开的道路,贫贱之人也能修布施得大福报,这个天道才公平。

 

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

 

  接着说:“故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两句话讲得好,不能够偏在一边。偏在一边,佛经上有两个故事,修行人一个人偏重在修智慧,一个人偏重在修布施。这两个人来生果报现前。

  偏重修智慧的这个,修禅定、修智慧的,证得阿罗汉果,这不错了。虽然证得阿罗汉果,没福报,常常到外面去托钵没有人供养,“罗汉托空钵”,挨饿,很苦!谁知道你证阿罗汉?人家看到你就讨厌,没有缘分,没人供养他。

  修福的人倒是不错,但是落在畜生道,变成一个大象,投胎投个大象。这个大象有福报,是国王最心爱的乘骑,国王出去都乘这个象,这个象那当然供养得好,多少人伺候它、喂它,出门满身披着璎珞,珠宝披了一身,“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福报大了

  教给我们“福慧双修”,所以成佛,佛称“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圆满;“二”是两种,一个是智慧圆满,一个是福报也圆满,所以佛是福慧双修。佛没有教我们不修福,你要认为佛教我们不修福,你就完全错了,那佛怎么能称为“二足尊”?!

  但是佛常常警惕我们、警告我们:修福不要享福,怕享福迷了;如果你享福而不迷,行!那佛也赞成你享福。

  所以到什么时候可以享福?明心见性之后可以享福,为什么?见性了,不会迷了这是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大乘菩萨可以享福;小乘圣者不可以享福,享福他会迷

  所以小乘,佛赞叹苦行。我们在佛的弟子当中可以看到,大迦叶尊者修苦行,“头陀行第一”,而迦叶尊者出身是大富长者,他不是贫穷之人,出家之后修苦行,吃人不能吃的苦头,他欢喜、乐意,给初学人做个榜样。

  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善财童子,那是代表大乘的,享福的。善财童子出生,他家里面、院子里面,树、草都变成金银琉璃七宝,那是表大乘法。大乘是可以享受的,他不迷,大、小乘的境界不相同

  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机?虽然学的是大乘法,实在说连小乘的根机都不如,我们完全是凡夫,这个要知道凡夫要不念佛求生净土,没路可走,千万不要以为学了大乘法,以菩萨自居、以菩萨自豪,到处骄傲,那就必堕恶道,这是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自己确实是凡夫大乘经我们读了、听了,增长不少的见闻,如果真听懂、真觉悟了,应当发心认真努力去修学,这就对了。

  本经“正宗分”就讲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本文分享到:
0
 
  [最新报道]  
· (新版汇总)2014净土大经科注(001-100集)
· 净空老法师读诵《无量寿经》视频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集
·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六集
·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无量寿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报道]  
· 过堂念供养咒还是佛号,怎样才圆满?
· 每顿饭都要供养佛和一切众生吗?
· 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
· 供养“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的人会产生...
· 圣号的贴纸、念珠是善巧接引众生
· 买大房子和汽车是否是不惜福吗?
· 居士往生后,在其家中是否需要施食?
· 布施、做好事也得有智慧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